01.20 魅力巢湖:巢北黃山第一窪——小殷窪(一)

老虎灘

“老虎灘”這三個字,對於眾多巢北黃山人來說是並不陌生,無非就是一山窪之名。可對我來說,就是我的生世一個重要密碼。


魅力巢湖:巢北黃山第一窪——小殷窪(一)



2015年暑假,我與伯父追尋到潛山城郊湖田行政村中港河河邊一個叫“小李尖”的山坡上,居住於此一位宗族老人,在和我們交流中斷然的說出巢縣“老虎灘”三個字。這三個字由此蘊含的信息以及由此生髮的疑問和追溯,如河流的航標一樣,閃著迷濛的光亮,微弱,清晰,固執。時間之水湯湯,這模糊的光亮,會讓人驀然驚醒——舊時歸去今又來兮。讓我從茫茫遷徙之路清晰了巢北黃山“老虎灘”與潛山城郊“小李尖”的密切關係。


魅力巢湖:巢北黃山第一窪——小殷窪(一)



據老人所傳,“老虎灘”過去人跡罕見,一直到乾隆年間,才陸續有居民在此紮寨生存,森林密佈野生動物繁盛,曾有老虎出沒,而此處在山水衝擊下灘塗開闊,“老虎灘”由此得名。解放後,尤其是1957年興起的整風運動,成就了人們錯誤思維意識,將帶有“狼”“虎”等字眼的地名陸續隔離清除,老虎灘在黃山人民公社於1961年9月進駐八字口正式成立後,在1978年的鄉村分治中,將原行政村所轄的“龍窩、大橋、法華庵、大殷窪、大石頭、八字口、新橋、姚窪、塘壩院”分離,成立八字口大隊,原老虎灘大隊更名為“老河灘”大隊。

老虎灘最北源自丁窪烏魚嶺一直南下最南端位於姚窪水庫小祖自然村,東西最寬處約3公里,南北長約8公里,所轄“黃北窪、丁窪、塘凹口、老河灘、關山、小殷窪、青壩、大石咀、牛山、牯牛窪、小祖共計11個自然村,黃山人民公社成立後牛山與牯牛窪合併成了“聯合”自然村。


魅力巢湖:巢北黃山第一窪——小殷窪(一)



1990年,巢湖市第四次人口普查,位於巢北黃山的河灘大隊11個自然村在冊人口1193人,有313戶,這也是人口歷史最高峰值。

解放初期,為了有效清除國民黨殘餘勢力,每個地區組建了多個鄉一級行政中心。原黃山鄉周邊範圍內,先後組建了復興、五嶽、尉橋、元通、虎灘、石馬、龍泉、大衖8個鄉。其中虎灘鄉於1949年12月在原尉橋鄉分出原陸衖大隊、虎灘大隊(即現在的八字口行政村範圍)部分區域設立,駐地小殷窪,借用潘家祖宅辦公,鄉黨委書記書記李應有,錢仁貴、趙邦蘭先後任鄉長,直至1955年12月撤銷。

據歷史學家葛劍雄根據《明史》、《明太祖實錄》以及大量譜牒記載,考證出洪武二十二年共從江西饒州、九江等府遷人安慶府27萬人,從徽州府遷人安慶府2萬人,從全國其他地區遷人安慶府2萬人。

幾十萬人口在短時間裡集聚在安慶府地區,給本就生存維艱的環境強壓了一份艱鉅。據潛山縣誌記載,明洪武至明萬曆250年左右的時間內,人口從4萬人到10萬人之間,增幅緩慢。但時間行至康乾盛世,人口激增,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潛山人口突破50萬大關。潛山地處大別山餘脈,七山一水二分田,康乾盛世期間,這一地區自然災害頻發。尤其是在乾隆執政60年時間內,乾旱、水災、地震頻發,據潛山縣誌記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五月二十日,大水,潰堤傷稼,淹沒廬舍數百家,溺死居民無數;之後至7月不雨,復告旱。稠密的人口集聚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為了尋求生存,祖先們從潛山、桐城、懷寧、等周邊縣區縣結伴攜手落腳黃山。篳路藍縷,挖塘築壩,結草為界、綠化荒山,開闢生活。


魅力巢湖:巢北黃山第一窪——小殷窪(一)



我的族譜清楚地記載著我的太世祖——“操慶宙”,生於乾隆辛丑(1781),卒於道光乙未(1835),與其懷邑籍夫人合葬含邑黃山老虎灘口小橋家凹,酉山卯向,有碑。由此推斷太世祖應該是在乾隆末年或者是嘉慶初期,遷居於此。老虎灘徐氏族譜也清楚的註明:其始祖餘合公約在1800年前後由於逃荒,獨身一人從潛山遷居於此。清咸豐期間發生了太平天國運動,也促使部分居民跑長毛子反,而走向黃山。據潛山縣誌記載清咸豐四年(1854年)正月,太平軍攻佔潛山,一直到同治二年(1863年)六月,捻軍將領張宗禹,太平軍遺部馬融和轉戰又來潛山,不久,且戰且去,戰事才得以平息。從1854-1863年期間,潛山是太平天國時期主要戰場,來回的拉鋸戰事,當地居民生靈塗炭,部分居民因不堪年年戰亂,背井離鄉,逃離家園。可以肯定,在咸豐年間遷徙黃山的多數姓氏源自於這場戰爭、跑長毛子反(因太平天國頒佈了很多離奇的法律,征戰士兵不許剪頭髮,剃鬍須,致使士兵們一個個滿頭長髮,長毛子由此而來),顛沛流離,飄零至此的說法是科學的。


魅力巢湖:巢北黃山第一窪——小殷窪(一)



早期黃山,人煙罕見,多數山頭被山外及周邊居民結草為界,自封為家山,隨著外遷人口的遷入,又因為老虎灘這一片區的山脈涉及到巢縣、含山、全椒交界,山林糾紛不斷。為了解決這一民間矛盾,三縣官員商討解決方案,分別從所轄山區沿溪流而上,最終從丁窪、龍窩、楊樹窪登頂烏魚嶺,此嶺為三縣分水嶺,以水流方向山脊為界,三分天下。楊樹窪聚水北流注入滁河此河流沿線山脊為全椒所屬;龍窩聚水南流注入夏閣河,此河流沿線山脊為巢縣所轄;丁窪聚水東流注入長山水庫在南下長江,此河流沿線山脊縣範圍隸屬於含山。真可謂“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由此烏魚嶺東側最高峰被稱為“三縣包”,一直沿用至今。


魅力巢湖:巢北黃山第一窪——小殷窪(一)



原老虎灘大隊所轄的11個自然村,共有“林、操、徐、周、張、佘、黃、杜、汪、李、秦、桂、謝、劉、潘、王、祖、葉、趙、塗、金、方、嚴、胡”等約24個姓氏。有文字考證的黃、徐、操姓來源於潛山,“趙”姓來自桐城。康熙、乾隆《含山縣誌》記載,老虎灘屬於含山縣,也由此促就部分近距離遷徙,“葉、謝”就由六衖遷徙而來。還有解放後因新修水利設施產生的新移民,像“佘”姓因原居於下湯水庫那邊,“趙”姓原居於姚窪水庫一帶,均因水利設施建設,於1955年和1958年遷居新址。(待續)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