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黛玉為何說寶玉是個“銀樣蠟槍頭”?

lxl愛莉


紅樓夢中很多語言受到《西廂記》《牡丹亭》等文學作品的影響。作者在遇到類似的情況下,也如現在引用成語一般,直接引用經典。其中林黛玉罵賈寶玉“銀樣鑞槍頭”就是一例。而這五個字形容賈寶玉的性格和處境,再不能更合適。



【一】

“銀樣鑞槍頭”最早出自《西廂記》,本意指樣子像銀子實際是焊錫做的槍頭。比喻外表很好看,實際上不中用。《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紅娘罵張生:“你原來‘苗而不秀’,呸,一個銀樣鑞槍頭。”

寶黛二人有情非止一日,因當時社會環境和年紀決定二人情感處於懵懵懂懂,不甚明晰的情況。直到賈寶玉看“禁書”被林黛玉發現,二人同看禁書,與自己心中情感對照才發現互相心中的情愫就是愛情。這個過程對於賈寶玉和林黛玉來說不啻發現新大陸。兩個人的世界觀和愛情觀也隨之發生了轉變。知識改變命運,文化也可以傳播愛情。


【二】

寶玉笑道: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林黛玉聽了,不覺帶腮連耳通紅登時直豎起兩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兩隻似睜非睜的眼,微腮帶怒,薄面含嗔,指寶玉道:“你這該死的胡說!”好好的把這淫詞豔曲弄了來,還學了這些混話來欺負我。我告訴舅舅、舅母去。說到“欺負”兩個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兒紅了,轉身就走。

賈寶玉看禁書後,心中迷惑豁然開朗。心情大好之下不免得意忘形,只覺得當著林黛玉應該抒發一下內心情感,脫口而出林黛玉是“傾國傾城貌”。賈寶玉不過想讚美林黛玉,卻不想林黛玉情竇初開,洞悉心中感情還有點惶惑。那時候男女之情不得宣之於口,賈寶玉當面與她說這些,林黛玉越明白賈寶玉心思,受衝擊越大。脫口而出賈寶玉該死,唐突了她!這其實也是林黛玉所受到的大家閨秀教育所必然引發的情緒反覆。若不如此,林黛玉的風采豈不打了折扣。

林黛玉下意識的震怒嚇到了賈寶玉,他本就得意忘形才口出此言,平時萬萬不敢造次。這也是他世家公子所受到的必然教育。兩人都是謹守本心,反應賈寶玉卻更不堪一些。



【三】

寶玉著了急,向前攔住說道:“好妹妹,千萬饒我這一遭,原是我說錯了。若有心欺負你,明兒我掉在池子裡,叫個癩頭黿吞了去,變個大王八,等你明兒做了‘一品夫人’病老歸西的時候,我往你墳上替你馱一輩子的碑去。”說的林黛玉嗤的一聲笑了,一面揉著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這個調兒,還只管胡說。‘呸,原來是苗而不秀,是個銀樣鑞槍頭。’”

賈寶玉敢說不敢做,林黛玉一怒,他嚇的不行,估計臉都黃了。既怕林黛玉生氣,又怕林黛玉告狀,更怕林黛玉不接受自己情感。三種情愫將一個患得患失的賈寶玉完整呈現出來。林黛玉看在眼中,當然不會覺得不堪,但也覺得賈寶玉不免虛有其表。“銀樣鑞槍頭”形容此事的賈寶玉正是恰如其分。

林黛玉一定沒想到,自己一語成讖。賈寶玉還真是個“銀樣鑞槍頭”。觀賈寶玉一生:“做不得主”是他的桎梏。他說:

我只恨我天天圈在家裡,一點兒做不得主,行動就有人知道,不是這個攔就是那個勸的,能說不能行。雖然有錢,又不由我使

這樣的賈寶玉眼睜睜看著金釧兒因他被攆走不敢說,眼睜睜看著晴雯、芳官等被攆走不敢說。心中對林黛玉有一腔熱情也不敢輕易承諾。他對林黛玉說:你放心!究竟如何放心更沒有計劃。中秋夜賈母掰謊表達反對私情後,賈寶玉深受打擊,被紫娟一句:“林家人來接林姑娘回去”的謊話騙的發了瘋(真瘋還是假瘋?),用行動昭告天下自己非林黛玉不活。但這種威脅大人的行動有什麼用?除了打草驚蛇,引起王夫人抄檢大觀園外,沒有任何效果。

林黛玉比起賈寶玉更主動,但也更沒辦法。她深知賈寶玉不得已,二人的處境艱辛,林黛玉除了煎熬自己無計可施。寶黛愛情終究是個死結,無解!八十回後發生了什麼沒有人知道,但賈寶玉能為林黛玉做得有限。“銀樣鑞槍頭”形容寶玉何其貼切。

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每天為您帶來更多紅樓故事!


君箋雅侃紅樓


銀樣鑞槍頭,中看不中用。

鑞,錫鉛合金,用此合金做成的槍頭,明亮晃眼,近似白銀,可錫鉛都是極軟之物,所以做成的槍頭很好看,但並不實用。

在《紅樓夢》的第二十三回,寶玉與眾釵搬進大觀園後,才與姐妹們過了一段描鸞畫鳳,彈琴下棋的日子,便心中煩悶起來,小斯茗煙見狀,從外面尋來一些野史外傳另其開懷,寶玉讀後驚為天物,視為珍寶。

一日,寶玉正攜《西廂記》於沁芳閘橋邊桃花樹下坐著從頭細玩(可見不僅看過一遍),彼時落紅成陣,花飛花舞,寶玉正陶醉其中,只聽黛玉的聲音,問其在做什麼。寶玉做賊心虛,忙將書本藏起來,誰知黛玉早看見了,問是何書,寶玉只稱是《大學》《中庸》讀物,而黛玉素日是知道寶玉,最厭程朱理學,恨八股文章,又怎會主動看起這等書籍來?寶玉無法,只得招供,還獻殷勤道:“你若讀了,準連飯也不想吃呢”,兩人就此攤開《西廂記》,坐在桃花樹下品讀起來。

寶玉見黛玉沉迷其中,甚是快慰,一時難以自持,問到:“好妹妹,你說這書好不好”,黛玉點頭,寶玉情不自禁笑道:

“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

這句話是《西廂記》裡的戲文,是張生和崔鶯鶯說的話,而這兩人私定終身的愛情在當時社會是不被主流接受的,甚至視為傷風敗俗之事。而寶黛雖然互生情愫,但並未坦白,寶玉如此將自己和黛玉比作兩人,等於現在大街上拉個人稱老婆一般,是非常挑逗性的,不尊重的。所以,黛玉聽後馬上拉下臉來,哭著要告訴賈政去。

這可了不得,寶玉一生最怕的就是讀書和他父親,如果讓賈政知道他不僅不讀書,還讀了這些混賬書,說了這些混賬話,那該被打死罷?打死不要緊,如果勒令搬出園子,遠離眾姐妹,這一世活著還有什麼勁兒?所以寶玉忙攔住黛玉,不惜做個大王八也要先把黛玉哄高興了,黛玉見寶玉這一波操作,又氣又好笑,噗呲笑出聲道:
“一般也唬的這個調兒,還只管胡說。呸,原來是‘苗而不秀,是個銀樣鑞槍頭’。”

“苗而不秀,銀樣鑞槍頭”是《西廂記》中紅娘罵張生的話,指張生膽小無用,不敢表明自己的心跡。黛玉用此言回敬寶玉,可以說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而黛玉罵出這句話,有幾個意思。

首先,罵寶玉膽小如鼠,敢做不敢當

在最初被發現偷看《西廂記》時,寶玉就手忙腳亂,不敢承認,後來跟黛玉說的“西廂記情話”,黛玉不過裝腔作勢要告訴賈政,寶玉便腿軟腳麻,求爺告奶。都是敢做不敢當的表現,而黛玉又怎麼可能會去告訴賈政呢?豈不是把自己也告了?而此事也能看出,寶玉對黛玉的情感還不敢正面面對,黛玉不過發個脾氣,寶玉便將前面的話一筆勾到。真真銀樣鑞槍頭。

其次,默認寶玉的“西廂情話”

寶玉用《西廂記》的戲文跟黛玉表白,黛玉用《西廂記》的戲文回覆寶玉,妙趣橫生,相得益彰,也間接告訴寶玉“我也很喜歡這本書,咱們審美一樣,志趣相投,相當於默認了寶玉的情話。

再次,作者通過黛玉之口暗示寶玉在木石姻緣中毫無作為。

雖為榮國府的鳳凰,但寶玉素日凡事都做不得主,就像他自己說的“行動處有人跟著,凡事做不得主”。這樣的寶玉,註定不能為自己的愛情與家族、禮教作抗爭,而寶黛二人的愛情,連一個“金玉良緣”都無法對抗,又怎麼衝破層層枷鎖取得成功?

所以到最後,黛玉還是淚盡而逝,寶玉卻在父母之命下違心娶了寶釵,稱其銀樣鑞槍頭,有何不可?


微影悼紅


黛玉為何說寶玉是個“銀樣蠟槍頭”?


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寶玉帶著黛玉一起閱讀少兒不宜的《西廂記》,看到裡面的精美描寫,二人不覺芳心暗動。

互相調侃(或者是寶玉調戲黛玉),寶玉就說你是傾國傾城貌,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

黛玉很生氣,寶玉居然用小黃書裡面的人物來評價自己。故引出下面的一段話,‘呸,原來是苗而不秀,是個銀樣蠟槍頭。’

其實這也是《西廂記》的文字,事實上兩人就是互相調戲,剛剛萌發春心的少男少女。

苗而不秀苗,是指莊稼剛長出的小苗,很有生命力的樣子;秀,是莊稼吐穗開花。意思是莊稼出了苗而沒有抽穗。比喻人即便是個有才能,卻沒有成就,也不過是虛有其表而已。

銀樣鑞槍頭的比喻意思是說“表面看起來光溜好看,實際上不中用”,就好像顏色如銀子的錫鑞槍頭一樣。鑞槍頭,錫鉛合金做的槍頭,質軟,比喻那些中看不中用的人。具體在這段情節裡是說,寶玉的肩膀太軟、膽子太小,既沒有擔當,也沒有膽識魄力,是個“中看不中用,難以依靠託付的男人”。

這也是黛玉借題發揮,趁機激勵鞭策寶玉能更加剛強自立一些,要像個男人一樣有膽有識、有擔當、有主見,不要做牆頭草、瓦上霜;一見陽光就融化,一遇勁風就倒戈。這也是黛玉對寶玉的唯一希冀。

回答的不好請見諒,感謝大家瀏覽。


博而化易


人生的意義,在於你對這個世界貢獻了什麼。

忘了自己,眼中全是世界;心中只有自己,則眼前一片黑暗。

1.

林黛玉乃是《紅樓夢》第一風流雲巧之人。可她居然有一次說賈寶玉是“銀樣鑞槍頭”。如果大家把寶黛這段對話,單純理解為曖昧調情,就真是饕餮珠玉了。

要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咱們還是要從秦可卿的房間說起。

秦可卿跟賈寶玉什麼關係呢?是懵懂關係。

秦可卿住的可不是一般的地方,那可是真正的“太虛幻境”。

賈寶玉這次跟著賈母等人去寧國府,是應邀賞梅花。不一會的功夫,寶玉就困了。於是秦可卿笑著對賈母說:我們這裡有給寶二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給我就是了。

隨後,秦可卿把寶玉引到了一間上房裡。本來房間挺好,可是寶玉抬頭看見一副對聯,馬上就說:快出去,快出去。

這幅對聯寫得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到這裡,咱們就要多說幾句了。

通常情況下,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讀書人呢?就是先看其性情。

但凡不讀書之人,性情皆很暴躁,也就是通常說得“急性子”。

有人說,急性子是性格啊,跟讀不讀書有什麼關係呀。蘇軾早就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身與詩書融為一體,自然氣定神閒,舉手投足,自然隨和從容。總是一副猴急的樣子,一看就是沒有讀過書的人。

王熙鳳就算一個猴急之人。賈母總戲稱她為“猴兒”。

《紅樓夢》裡猴急的人還很多。比如賈瑞,在“王熙鳳毒設相思局”這一回,賈瑞打定是鳳姐,不管青紅皂白,那人剛到面前,便如餓虎撲食、貓兒捕鼠的一般抱住,叫道:“親嫂子,等死我了!”說著,抱到屋裡炕上就親嘴扯褲子,滿口裡“親爹”“親孃”的亂叫起來。

賈瑞,夠猴急了吧。此人還是賈傢俬塾裡的“輔導員”呢。

有些人讀書,就跟這賈瑞一樣。心思不在書本之上,把讀書當成一種敲門磚,一種門面擺設,自然也不能真正稱為讀書人。就如同這賈瑞一樣。

還有些人,也讀書,但卻不能體會書中文字要義,於是只能把書停留在自己的理解之中,屬於自得其樂。書讀得越多,自己越限於偏執。不能洞明世界,即只能稱為讀書,不能轉化為學問。這就是賈寶玉看到這幅對聯的上聯——“世事洞明皆學問”的要義。

本來,大家認為賈寶玉應該是一個非常有智慧之人。包括警幻仙姑、榮寧二府的兩個老祖。但實事上卻非如此。

其實賈寶玉只是屬於生理上的早熟而心理上的晚熟。

寶玉的確讀過許多書,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比如說,他杜撰的“顰顰”一詞。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這個解釋頗有靈性。這點恰恰體現出寶玉前世神瑛侍者的靈性來,也符合他來自靈山的身份。

同時,寶玉帶著的那塊通靈寶玉的頑石屬性也一直作用於他身上。這讓寶玉的心智始終處於一種混沌狀態。所以他才對“世事洞明”、“人情練達”這樣的話非常反感。

其實,你可以“世事洞明”但不庸俗,可以“人情練達”但不迎合。

能隨遇而安,讓他人感覺心情舒坦,也是一種智慧。當然了,寶玉還太小,生活的環境也禁錮了他的智慧。於是,冥冥之中,他進入了秦可卿的房間。完成了太虛幻境的神遊。

至此,賈寶玉的人生走入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

2.

賈寶玉因為銜玉而生,許多人嘖嘖稱奇。特別是賈雨村聽說這件事之後,專門做了一個總結。

賈雨村這樣說:可惜你們不知道這人的來歷,大約政老前輩也錯以Yin魔Se鬼看待了。若非多讀書識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參玄之力者,不能知也。

賈雨村對自己的學問還是非常自信的。

賈雨村有一套正邪之氣的理論,頗有些見地。

他說:秉承天地之正氣的是仁者,秉承天地之邪氣的是惡者。還有一種人,兼秉正邪二氣,上不能為仁人君子,下亦不能為大凶大惡。於是,置之千萬人之中,其聰俊靈秀之氣,則在千萬人之上;其乖僻邪謬不近人情之態,又在千萬人之下。

賈寶玉就是這種特殊類型的人。不過,這種奇人,關鍵是亦正亦邪,卻不能一味進行奉承讚揚,否則容易誤入歧途。關於這點,有一個人比較冷靜,他就是北靜王。

北靜王第一次見到賈寶玉是在秦可卿的葬禮上。

見到賈寶玉,北靜王的第一句話就是:“名不虛傳,果然如‘寶’似‘玉’。”

關於寶玉二字,後面林黛玉還有一個詮釋,咱們一會再說。

北靜王很喜歡賈寶玉,但他說(對賈政):令郎如此資質,想老太夫人自然鍾愛。但吾輩後生,甚不宜溺愛,溺愛則未免荒失了學業。

接著北靜王告訴賈政,我的府上,常有一些海內名士聚集,讓令郎常去談談會會,則學問可以日進矣。

北靜王這個人非常有遠見。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自高。所以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多出去見見世面,就會覺得世界越來越大,自己則越來越小。

可惜,賈寶玉的圈子還真是禁錮了他。他主要有兩個文化圈子。一個是大觀園詩人圈。詩友主要是黛玉、寶釵、湘雲,還有女弟探春。一個就是富二代圈子,主要人物當然是馮子英、薛蟠以及蔣玉菡等一些娛樂圈人物。

這兩個圈子對他幫助並不大。詩人圈主要都是他的妹妹們。他雖然小性,但大家經常毫不留情的打擊他,讓他難免越來越鑽牛角尖,甚至有一次直接就有些走火入魔了。

因為被寶釵冷落、黛玉擠兌,寶玉回房看《莊子》,讀到《外篇·胠篋》時,若有所思、若有所感、若有所悟,一時提筆續之:

焚花散麝,而閨閣始人含其勸矣;戕寶釵之仙姿,灰黛玉之靈竅,喪滅情意,而閨閣之美惡始相類矣。彼含其勸,則無參商之虞矣;戕其仙姿,無戀愛之心矣;灰其靈竅,無才思之情矣。彼釵、玉、花、麝者,皆張其羅而邃其穴,所以迷惑纏陷天下者也。

正所謂一語成讖。這段話,基本就是釵、玉、花、麝的結局伏線。

大家發現沒有,這四個人里居然沒有晴雯。因為,晴雯的結局更早。這就是冥冥之中的一種定數。

事情還並沒有結束。次日,寶玉去找眾姐妹玩。誰知道被湘雲“摔手”、黛玉“拒門”,只好回去又看《南華經》了。事實上,這時候的寶玉,已經有些魔怔了。

要說起來,還是黛玉與寶玉最是心意相通。當大家都以為寶玉沒有事情的時候,黛玉看出了端倪。於是,她約著寶釵、湘雲一起來看寶玉。

一進門,黛玉先給寶玉來了一個當頭棒喝:“寶玉,我問你:至貴者寶,至堅者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這幾句話,與前面北靜王評價寶玉的“如寶似玉”形成了呼應。

黛玉的問話,也讓寶玉不知如何回答。也正因為如此,讓寶玉從魔怔之中又恢復了常態。

3.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黛玉是最懂寶玉的。這種懂,不是理性分析之懂,而是心意相通之懂。這就是典型的心有靈犀。說透了這個道理,“銀樣鑞槍頭”的典故就好理解了。

毫無疑問,寶玉、黛玉、寶釵都喜歡讀書。但三人讀書的境界又有所不同。

寶釵讀書更注重理性思考,是理性攫取書中的知識和營養。而寶玉則是為了讀書而讀書,其樂趣就在於讀的過程。相比之下,寶釵注重的是讀的結果。

那麼黛玉呢?是一種哲思式的讀書。我們看,黛玉經常會被一些花草、風雨等莫名其妙地感動。這就是心與天地的感應。而她的這種狀態,恰是莊子經常描述的“逍遙遊”。

黛玉是真真正正莊子的學生。所以,她曾經做過一首《莊子因》:無端弄筆是何人?剿襲《南華》莊子因。不悔自家無見識,卻將醜語詆他人!

黛玉的這一板子,恰恰又打中了寶玉的要害。讓他及時警醒。

我們看,每每寶玉開始神遊太虛的時候,黛玉總會及時提示點醒。那麼這次也不例外。

兩人都看了《玉真記》、《西廂記》。寶玉說:“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這話看似輕薄,其實寶玉是因為長期跟黛玉耳鬢廝磨才脫口而出。

黛玉先嚇唬寶玉說告訴舅舅去,進而一笑道:“呸,原來是苗而不秀,是個銀樣蠟槍頭”。

事實上這樣的場景還有。比如有一次寶玉對紫鵑說,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捨得疊被鋪床。結果黛玉馬上怒道:我成了爺們解悶的了。

我們都知道寶釵、湘雲勸過寶玉如何求取功名的話,但事實上,黛玉也曾經多次跟寶玉說:都一天大似一天了,你也該長點心了。

黛玉跟寶玉讀書的志趣相投相通,但寶玉總是有些後知後覺,所以才總會無端惹禍被打被罵。大觀園被查抄之時,從怡紅院被攆出去的人最多。這跟寶玉平時口無遮攔有很大的關係。所以說,黛玉每次與寶玉拌嘴,並不是真心惱寶玉說得話,只是對寶玉的不成熟感到擔心。所以,這句“銀樣鑞槍頭”是說寶玉雖然外表看起來儀表堂堂像個成年人,但內心還是一個蓬頭稚子而已。

參考文獻:《紅樓夢》


歷史大學堂


林黛玉可以說是賈寶玉的靈魂伴侶,在《紅樓夢》中,黛玉的一顰一笑都深深的牽動著寶玉的內心,雖然他倆最終沒有在一起,可能讓我們感到十分遺憾,但是我們看他們的相處模式真是一對歡喜冤家,在生活中黛玉總是喜歡時不時的調笑寶玉一番,一次黛玉說寶玉是“銀樣蠟槍頭”,這是為何呢?


一、銀樣蠟槍頭

銀樣蠟槍頭中其實是“銀樣蠟槍頭”什麼為“鑞”呢,就是指鉛和錫的合金,主要是用來製作器物。鉛和錫的合金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定是異常堅硬,再者銀樣也顯示出了其珍貴性,所以來看銀樣鑞槍頭還是一種不錯的槍頭。

但是經過林妹妹引用西廂記原話銀樣蠟槍頭就很有趣了,鑞變為蠟華而不實,意思就是外表看起來很好但是沒什麼使用價值。放在生活中類似於紙老虎,放在文章中可以說是千篇一律。



二、調侃原由

自黛玉進入賈府之後,黛玉寶玉可謂是心心相惜,關係越來越好,漸漸產生了情愫,一次二人共讀《西廂記》,被張生和崔鶯鶯二者愛情打動。

二人也芳心暗動,寶玉情不自禁說道:“我多愁多病身,你傾國傾城貌”以此來調侃黛玉,黛玉不服氣佯裝生氣的樣子,說寶玉是銀樣蠟槍頭罷了。


三、真實意韻

看過原著的讀者都知道,具有封建叛逆精神的寶玉不喜歡讀刻板僵化的四書五經,他受父親逼迫不得不去學堂讀書,黛玉這一切都看在眼裡,也知道寶玉不喜歡讀書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就像銀樣蠟槍頭一樣,看起來堅不可摧,可是沒有什麼實際效用,以此來調侃寶玉對學習的厭倦。

但是黛玉也是喜歡寶玉的,對他也只是停留在調侃而已,就和當代小情侶打情罵俏一個性質。另一方面也反應了黛玉對寶玉的期許,希望他可以剛強有主見,做自己唯一的心上人。

銀樣蠟槍頭只是黛玉對寶玉的一種曖昧性的調侃,充分反應了二者的情愫節節攀升,也以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為二者最終的悲劇埋下伏筆,現在有人想要調侃自己的男友也可以用銀樣蠟槍頭哦(´-ω-`)!


微光人文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就是林黛玉對賈寶玉的點評了。

“銀樣蠟槍頭”的意思,就是中看不中用。

其實,林黛玉的身份特殊,她從小能夠接觸到的同齡男人,只有賈寶玉一個人。

所以,林黛玉的擇偶面是很窄的。

賈寶玉對林黛玉很體貼,預計將來結婚以後也會這樣。

然而,如果賈寶玉嫁給其他男人,用紫鵑的話來說“就算是個天仙,很多男人寵上幾天就丟掉腦後不管了”。

所以,林黛玉選擇賈寶玉幾乎是必然。

但是,林黛玉其實明白賈寶玉沒有什麼出息,原因如下:

第一,性格軟弱。

賈寶玉性格是很軟弱的,比迎春好不了多少。

大家注意,李奶奶在賈寶玉的房裡大吵大鬧,後者竟然束手無策。

再看,襲人利用王夫人將賈寶玉最喜歡的晴雯趕出去整死,賈寶玉也是束手無策,看著晴雯死掉。

再說,賈寶玉處理事情也不行。

他手下的丫鬟芳官,仗著有賈寶玉寵愛囂張跋扈,聯合其他人同趙姨娘對打。

而趙姨娘好歹是當時管理家務探春的媽媽,是有可能繼承賈府大權賈環的媽媽。

所謂打狗也要看主人,就算王夫人、賈母也不會隨便打趙姨娘,何談一個芳官。

芳官此舉等於是大逆不道,這說明賈寶玉對於手下管理無能。

因為,芳官剛剛進來成為賈寶玉的丫鬟,就開始搞利益輸送撈好處。她通過將柳五兒介紹給賈寶玉做丫鬟,從柳家已經撈了不少油水。

要知道,芳官自己在賈寶玉身邊尚且立足未穩,就敢這麼搞,說明她知道賈寶玉沒什麼用,管不住他們。

第二,沒有什麼能力。

林黛玉曾經和賈寶玉有過一次對白。

林黛玉說探春搞得對,賈府是要經濟整頓,不然未來還不知道怎麼樣。

這不是林黛玉隨口說這種話,而是將自己作為未來當家人,才對賈寶玉說的話。

這番話有兩個含義,第一賈府未來十有八九是賈寶玉繼承,林黛玉如果是他的妻子就要負責管家,做現在王夫人和王熙鳳做的事情,當然要仔細考慮規劃。

第二賈府確實有嚴重的經濟問題,如果現在不治理,到賈寶玉接管的時候可能攤子爛的已經無法處理了。

然而,賈寶玉竟然說:再缺也少不了我們的。

這句話,第一說明賈寶玉沒有體會到,林黛玉其實是以他未來的妻子在說話,是一種感情上的暗示;第二賈寶玉對家務沒有任何概念,也不遠去規劃。

所以,林黛玉立即不說了,就是失望的意思。

現在看來,恐怕賈環、賈蘭都比賈寶玉有用。

賈寶玉不但讀書沒啥成就,對於身邊的小事都處理不好,其實就是一個無能之人。

而林黛玉如果是男人,讀書和處理事情的能力都比賈寶玉強十倍。

第三,賈寶玉的感情不專一。

賈寶玉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中央空調,暖所有女人。

他雖然喜歡林黛玉,但也對薛寶釵有好感,甚至對包括妙玉、寶琴、史湘雲在內很多女孩都有好感。

就比如他和妙玉搞得那一套,擺明了就是調情。妙玉將自己用過的杯子給賈寶玉,等於是變相兩人接吻,而這一切都是當著林黛玉面做的。

你說林黛玉能高興嗎?

再說,賈寶玉和薛寶釵的關係其實也很親密,甚至看到薛寶釵性感豐滿都看呆了。

也難怪林黛玉要生氣,說“銀樣蠟槍頭”。


薩沙


問題:黛玉為何說寶玉是個“銀樣蠟槍頭”?

時間地點讓人醉

那日正當三月中浣,園內花招繡帶,柳拂香風,兩人在沁芳閘橋那邊桃花底下一塊石上坐著先後看《會真記》。從頭細看,正看到“落紅成陣”,只見一陣風過,樹上桃花吹下一大斗來,落得滿身滿書滿地皆是花片,春花爛漫讓人醉。

故事情節惹人醉

寶玉感嘆是好文章!你要看了,連飯也不想吃呢!黛玉接書來瞧,從頭看去,越看越愛,不頓飯時,已看了好幾出了。但覺詞句警人,餘香滿口。一面看了,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記誦。兩人皆被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感動了,心神皆醉。


豆蔻年華情宜醉

林黛玉與寶玉多年朝夕相處,情投意合,感情日漸深厚。他們正值十二三歲、情竇初開的花一樣的季節,感情敏銳,一起偷看了張生與崔鶯鶯的偷情之舉,難免春心蕩漾互生情愫,膽子變大,顧忌減少。

此情此景,寶玉一時得意忘形對黛玉近似乎赤裸裸的表白與調戲,其本心主要是想進一步拉進與林黛玉的關係的感情的自然流露。黛玉先是惱羞成怒,在寶玉賠禮發誓許願賠罪後“嗤”笑他“是個銀樣鑞槍頭”也是對寶玉表明自己的情意的自然流露。

你心中有我,其實我一直在想著你。黛玉當時生氣時帶腮連耳通紅,登時豎起兩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一雙似睜非睜的眼,桃腮帶怒,薄面含嗔,指著寶玉指責。那似嬌、似嗔、似俏、似怒的表情各各入目,將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小兒女青春期的玩鬧嬉笑和情竇初開時的表白和應答演繹得精妙絕倫、淋漓盡致。這種棋逢對手、情投意合的小兒女情態不僅毫無淫念,而是韻雅之至。所以他們彼此走進了對方的心裡。

情緣已盡、塵緣已了,黛玉走了,寶玉最終追隨而去。


我就是竹韻


銀樣蠟槍頭

蠟,應為“鑞”:鉛和錫的合金,可以焊接金屬,亦可製造器物(亦稱“白鑞”、“錫鑞”)。

釋 義: 樣子像銀子實際是焊錫做的槍頭。比喻外表很好看,但實際上不中用。

這個詞的用法極其單調,什麼文章如果用到這個詞都是千篇一律,如:“但是‘銀樣蠟槍頭’,好看不中用。”



最典型的例子是《紅樓夢》第二十三回黛玉罵寶玉的話:"呸!你原來是苗而不秀,是一個銀樣蠟槍頭",這出自《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紅娘罵張生的一段:"你原來是苗而不秀,呸!你是個銀樣蠟槍頭。"又如《紅樓夢》六十二回:邢岫煙對賈寶玉說:"這可是俗語說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青松5698


當時二人在看西廂記,書中有些讓少男少女春心蕩漾的含蓄描寫。再加上黛玉知道寶玉和襲人之間的事,心裡說不清也想和寶玉偷吃禁果,甚至想著寶玉能霸王硬上弓。

當寶玉說出調戲黛玉的話時黛玉害羞不好意思直接同意,就故意說要告訴舅舅來嚇唬寶玉,應該是在給寶玉撒嬌。結果黛玉一說要告訴賈政就嚇的寶玉不敢再有別的小動作,讓黛玉心裡失望。

所以黛玉說寶玉中看不中用。


對酒當歌39006536


“銀樣蠟槍頭”出自《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紅娘罵張生的一段:"你原來是苗而不秀,呸!你是個銀樣蠟槍頭。指外表看上去很好看,實際上不頂用。紅樓夢中林黛玉用這句話取消賈寶玉,一是說他看上去膽子大(敢帶西廂記這樣的禁書進來看)一嚇唬他就軟了,二是他倆剛剛正在讀西廂,用裡面的句子來巧罵,是一句雙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