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越南當年為什麼能打敗美國?

若川42236531


本文將詳細為您講述越南戰爭的始末。

準確的講,不是“越南打敗了美國”,而是“越南背後的勢力”打敗了美國,越南戰爭之所以會結束,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國際形勢的變化。

其他答主強調的都是越南軍民如何英勇善戰,這也的確是事實。可是美國撤出越南的主要原因有兩點——1.美國覺得越南啃不下來。2.美國不需要再在越南身上浪費精力了。而後一點是決定性因素。

要了解越南戰爭,就要明白它究竟為什麼會發生?怎麼樣發生的?

越南戰爭的背景是什麼?

越南本是法國殖民地,二戰中被日本搶走。二戰結束前後,法國勢力重回越南,想要重新殖民越南。越南人民在胡志明的帶領下與法國展開了反殖民鬥爭,最終把法國人逐出越南北部,在1945年,胡志明帶領越共在河內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

1949年,法國人在越南南部,支持越南舊勢力在西貢建立了越南臨時政府(南越),並扶持了自己的傀儡——前越南皇帝保大。

不過法國人沒有撐多久,因為在與北越的戰爭中處於下風,法國在1954年撤出了越南。

可是越南並沒有獲得解放,1955年,美國人接受了法國人在越南的勢力,扶持了自己的傀儡政權——吳庭豔政權。

(吳庭豔)

吳庭豔基本是汪精衛和李承晚的結合體。他為了迎合美國人,極力鎮壓南越人民,同時討好所有的舊政權舊勢力的代表,無論是殖民時期的官員還是封建遺老,他都照單全收。一時間南越政府內部烏煙瘴氣,勢力複雜。代表法國人的,代表美國人的,代表越南本土舊勢力的,代表軍隊利益的,代表資本家的,什麼人都有,可謂群魔亂舞。

不過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反越南人民,都在爭取壓榨人民的權力。


在這種背景下,北越自然不能坐視國家被分裂,而且還是被這麼一個反動政權分裂。1959年,越共中央做出了推翻南越政權的決定,並於第二年在南方成立了由越共控制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美國人從始至終沒有真正進攻過北越。美國人在越南一直是在反游擊戰,在和顛覆南越的北越軍隊作戰。


北越決定推翻南越後,南越政權迅速敗下陣來,因為南越百姓幾乎一邊倒的支持北越。到1960年底,南越政權已經在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打擊下搖搖欲墜了。

作為南越政府的乾爹,美國政府自然不能坐視不理。1961年4月份,肯尼迪總統正式下令美軍軍事幹涉越南局勢,從此開始了十二年的越南戰爭。

美國人為啥要打越南呢?

這裡就涉及到越戰的根本問題,美國人為啥要隔著半個地球干涉越南局勢?

基於和朝鮮戰爭相同的理由——冷戰。

在六十年代時,美國和蘇聯的冷戰進入了真正的全球爭霸階段。

而美國人在亞洲明顯處於劣勢,當時共產主義陣營在亞洲還是相當強大的。中國、朝鮮之外,印度一直親蘇,柬埔寨也迅速赤化,印尼也有投靠蘇聯的趨勢。如果美國再丟掉越南,等於美國在東南亞從此再也沒有話語權了。

所以,為了牽制蘇聯和中國,美國不允許南越政權滅亡。

奈何美國人沒有扶持對人,南越政權內部政變非常頻繁,但是共同點是都很廢物,這是其政權性質決定的。南越頂不住,美國只能親自下場。

美國真的打不過越南嗎?

怎麼可能呢?

六十年代的美軍,在二十年之內經歷過納粹德軍,軍國主義日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洗禮,怕越南人?

越戰中,根據美國官方的說法,美軍陣亡58307人。

那麼越南死了多少人呢?

光北越的士兵,就陣亡了117萬人!還不算高達百萬人的平民傷亡。

越南多少,森林密集,而且道路稀少。美軍在越南戰術改變很大。越南戰爭是人類第一次大規模使用直升機的戰爭,美國人出動了超過八千架直升機,將美軍空運到任何需要作戰的地方。這種新穎的運輸方式讓越軍措手不及,因為傳統的游擊戰戰術裡並沒有考慮到直升機這種玩意的出現。

除了直升機之外,美國人還進行了海量的轟炸,轟炸不僅包括南越的戰場,也包括北越本土。美軍在越戰中投下的炸彈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使用彈藥的總和,幾乎要把越南的地用炸彈犁一遍。

(越南戰爭中,使用燃燒彈的美軍)

由於火力和機動性的差距,美軍和越南軍隊的正面衝突中,幾乎每次都以美軍獲勝而告終。比如著名的“德浪河谷戰役”,美軍在情報失誤,遭遇敵人埋伏,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還依然打出了五倍的戰損比(美軍陣亡兩百人,越軍陣亡上千人),因為美國的裝備優勢太巨大了。

不過美國人雖然每次都能戰勝,卻無法根除越共的勢力。由於有百姓的支持,美國人根本分不清哪些是越共哪些是老百姓,有些“農民”甚至把AK47放在水稻田裡,等美國人走後發起突然襲擊,這種戰術讓美國人防不勝防。

事實證明這種游擊戰是有效的,美軍在二戰後從沒付出過這麼大的傷亡,五萬餘人陣亡,十幾萬人受傷,這個數字在美國人心中留下了很大的陰影。

由於彩色電視在美國的普及,戰爭的血腥畫面被直播給了美國民眾,美國人從來沒有如此直觀的接觸到戰爭的殘酷。從1967年開始,美國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戰遊行,少則一二十萬人,多則上百萬人,美國人民普遍不理解為什麼要在半個地球之外的一個小國家裡付出這麼多的傷亡。


美國政府在國內壓力下,也決定逐步撤出越南。因為長久的戰爭告訴他們,徹底消滅越南的反抗勢力是不可能的。

有朋友可能好奇,為什麼美國不推翻北越呢?

因為越南戰爭爆發時,中國就明確通過第三國給美國轉達了中國的態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絕不允許美軍跨過北緯17度線,否則中國將出兵援助越南人民。

1950年的時候,中國政府也警告美國人不要跨過北緯38度線,美國人根本沒放在眼裡,後來發生了什麼大家都知道里。這次警告,美國人可是實實在在聽進去了,所以整場越戰下來,美國的地面部隊始終沒有跨過北緯17度的北越邊境。

美國撤兵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請大家相信,如果在越戰中美國依然有利可圖的話,他們是不會撤軍的。

那麼什麼讓美國人撤兵了呢?

是這個——



1972年,中美關係實現正常化。

中美關係的正常化以及接下來的合作,徹底顛覆了冷戰的勢力對比。

美國支持越南的原因,是要遏制共產主義陣營在亞洲的勢力,是要在東南亞爭取自己的話語權。

六十年代,中蘇開始交惡,但是中國並沒有投靠美國,而是既反美又反蘇。在美國眼中,他們也有兩個敵人,蘇聯是主要敵人,中國是次要敵人,而越南可以牽制他們兩個,所以依然支持越南。

可是中美接觸改變了這一切,中國開始向美國靠攏,兩國開始協手反蘇。而中國的轉變,讓美國在亞洲的勢力徹底發生了逆轉。亞洲第一大國願意與美國合作反蘇,這是美國人求之不得的。

這時候,越南實在是無關緊要了。因為比起中國對蘇聯的牽制作用,越南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於是在中美關係正常化的第二年,1973年,美國就匆匆撤離了越南,而且幾乎與南越政權一刀兩斷,任他們自生自滅了。

南越又艱難維持了兩年,1975年,北越攻克西貢總統府,南越滅亡,越南實現了國家的統一。



客觀的講,越南雖然在對美作戰中作戰英勇,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但是越南戰爭的結束,主要還是國際形勢的變化。如果沒有兩個大國的支持,美國可能在一開始就滅掉了北越,也就不會有後來漫長的南越游擊戰了。所以,將越南戰爭的勝利完全歸功於越南人,也是不全面的。


小約翰


越南能打敗美國嗎?就當是個冷笑話吧。

說實話,沒有中國這個“大後方”的抗美援越,深陷全民戰爭的越南,可能飢餓早已將越南的軍民拖垮,還談何堅持20年拖退美軍呢?

但是,僅僅過去4年,越南卻用中國的援助,反將槍口朝向了中國。

例如:在1979年中國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和1984年的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常常見到越南的軍官是抗美援越時中國培養出來的,軍隊使用的武器是中支援的56式衝鋒槍,士兵吃的大米袋子上寫著中國大米,物資上寫著中國製造等,可見當初中國對越南的支援力度有多麼的大。

1965年4月12月,中國接受越南求援的請求,調動外交部、鐵道部、交通部、郵電部、物資部、外貿部、經委、計委、對外經委、總政治部、總後勤部、海軍、空軍、鐵道兵、工程兵、總參作戰部、軍務部、裝備部、軍交部、通信部、情報部等21個單位,全力部署“抗美援越”方案。

當年8月至1973年8月,中國陸續派出32萬餘人,在越南北方執行防空、作戰、築路、構築國防工程、掃雷及後勤保障等任務。

防空:防空作戰2153次,擊落美機1707架,擊傷美機1608架,確保了越南北方領空的安全。

航空:中國出動專家團隊,提供設備和材料,為越南修建內排、安沛(美機空襲的重點地區之一)兩個現代化機場和飛機洞庫。

鐵路:中國派出新建鐵路1211公里,其中新建664公里,改建547公里。同時,搶建鐵路戰備工程98公里、新建鐵路橋樑30座、隧道14條、鐵路站段20個等,使越南國內的運輸能力成倍提高。例如:河內到友誼關的鐵路運輸能力,由先前的146萬噸提高到280萬噸。

公路:共計修建公路1206千米、橋樑305座(6854米)、涵洞4441座(46938米)、土石方3050萬立方米。為此,胡志明動情地說:“雖然只修了1200公里,但是你們的情誼卻勝過幾千、幾萬公里。”

工事:海底通信電纜15條(103千米),坑道239條、總長2.5萬多米,坑道口露天炮陣地138個,掘開式永備工事149個,永久性道路和施工道路171千米、橋樑14座、涵洞21個、碼頭9座等工事,為越南北方845千米海岸線,構築起一道高寬1米的防護牆。

通信:架設了通信線路330杆公里1023對,敷設水底通信電纜近8公里,安裝載波電話站4個,確保了越南西北軍區駐地中繼線路的聯通。

掃雷:共出海586艇次、航程2.78萬海里,清掃面積204平方公里,掃除各種水雷42枚,另與越共掃5枚,從而打破美軍的海上封鎖,保障了越南北方最大海防、鴻基、錦普等港口與東北群島各條航道的暢通。

油管:經廣西邊境向越南鋪設野戰輸油管5條(159千米),並新建擴建的油庫、泵站、通信設施和鐵路專線等配套工程。截止1976年6月30日,共為越南輸送汽、柴油130多萬噸,佔越南在戰爭中石油消耗總量的50%以上。

物資:據不完全統計,1965年至1979年間,鐵路共運輸援越物資3.05萬餘車;經水路運輸的援越物資共達12.5萬餘噸。1972年,從中越邊境地區開闢公路運輸線5條,輸送援越物資62萬餘噸。據統計,截止1978年,中國對越南的援助總值達200億美元左右(當時國際市場價值),其中無償援款佔93.3%,無息貸款佔6.7%。

犧牲:犧牲援越指戰員4000多名,其中1000多名烈士至今長眠越南土地。

就是因為有中國抗美援越這個“大後方”,才為越南人民創造了將美國拖入戰爭泥潭的條件,美國也才屢次發生高達百萬的群眾反戰遊行,其中還有數千越戰老兵。從而,給予美國政府極大壓力,在沒有實現亞洲戰略目標的情況下,最終與越南簽訂了停戰協議。


祥子談歷史


我是雪上長留馬行處,見字如同見面。

當年是“冷戰”時期,美蘇對抗,勢均力敵,美國和蘇聯是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單從軍事角度上來說,越南是不可能打敗美國的,恐怕再加10個越南也打敗不了美國,之所以我們認為越南打敗了美國,是因為美國自1955年介入越南事務,到1975年撤兵了,所以認為是越南打敗了美國。


美國介入越南的原因是出於從亞洲的戰略目的考慮,除遏制中國外還防止共產黨在亞洲進一步擴張,建立反共基地,所以從法國手裡按管了訓練南越軍隊的工作,從此陷入20年的越南戰爭的泥潭。美國撤兵的原因,一個是1972年中蘇建交,建立越南反共基地已經沒有必要,一個是國內反戰情緒高漲,戰爭經費負擔太重。

從雙方的戰爭背景來看,美國是隔江過海地來到越南,士兵背井離鄉,不知為何而戰,士氣低落,而扶持的南越政府又是一個腐敗政府,不斷政變,南越軍隊也沒什麼戰鬥力。而北越政府目標明確,就是要趕走美軍,統一全國,挾天時地利優勢,本土作戰,全民皆兵,熟悉地理環境,士氣高漲。美國雖然糾集了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參戰,但人員畢竟是少量的,戰爭的裝備和經費也需美國提供。而北越背後的支持者是中蘇兩個大國,所以北越就變成了“打不死的小強”,美國想打多久,北越就奉陪多久。



從具體的戰鬥來看,北越是打不過美國的,比如1965年的德浪河谷戰役,為了鼓舞士氣,雙方都宣稱取得了勝利,但其實北越的傷亡要遠遠高於美軍,戰爭的勝利並不是靠一二場戰役決定的,它是由國際環境,政治因素,國內情況,經濟狀態等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的。北越在南越建立南方民族解放戰線,建立廣大農村的根據地,最終美國撤出了越南,越南得到了統一。站在越南一方的都認為越南打敗了美國,但美國並沒承認失敗,只認為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發動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從具體的傷亡來看,美國亡5.8萬,傷30萬,而越南亡117萬,傷60萬,明顯越南吃大虧了,如果按這個比率打下去,估計越南人打光了,美軍也死不了多少人,所以單從軍事角度,越南是不可能打敗美國的。越南認識不到這一點,還以為自己的力量真的可以和美國抗衡了,所以,越南統一後就侵略柬埔寨叫板中國,現在逐漸認清了,原來是越南的戰略地位不重要了,美國放棄了,大家認為我分析的對不對?請批評指正。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因為越南後面有大哥撐腰,否則連越南都打不過,美國還有啥臉在這片屯子上混了,回家掰玉米去算了

越戰是二戰以來美國最失敗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耗時十年,最後以美軍撤離南越,北越一統全國而告終。但在這場戰爭中擊敗美國的絕對不是北越政權,這個拿膝蓋想想都能明白,一個沒有任何軍事工業,主要只裝備輕武器的政權怎麼可能擊敗藍星最強大的武裝力量,這不符合邏輯啊!假若真是如此,那麼世界各國都別去花錢搞什麼先進武器了,弄幾門大炮就超級滿足了。

在吃了韓戰的苦頭之後,美國對於越南的局勢尤為謹慎,在法國人撤出越南後,美國則代替法國人,在越南南部扶植了南越政權。

1955年,南越首相吳庭豔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政變,廢除了保大皇帝的皇位,成立越南共和國,而吳庭豔則宣誓成為南越首任總統。

南越政權當時最大的敵人是有胡志明建立的北越政權,這兩個政權南北割據,就如同今天的朝鮮半島。當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的目標是想消滅北韓,但結果大家都知道。

在吸取教訓後,對於越南問題,美國就非常實際了,美方的想法就是保住南越,遏制東方陣營在東南亞的擴張,至於統一問題則不在美國人的考慮範圍內。(保住南越是美國的唯一戰略目標)

早在1954年,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和柬埔寨、老撾、南越、北越就印支問題在日內瓦展開過談判,最後各國達成協議,維持南越和北越北緯17°線邊界不變,南越和北越將在兩年之內舉行全民公決,自主決定國家發展道路。

不過南北越各方對日內瓦會議的遵守都不嚴格,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全民公決也沒有舉行。而吳庭豔在美國的支持下,大肆迫害境內的越共成員。而作為反擊,北越則決定通過游擊隊向南越進行滲透。

1960年12月,北越成立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該組織控制了南越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對南越的統治構成了極大地威脅。

為了幫助南越政府清除這些北越游擊隊,1961年4月底,美國總統肯尼迪在決定增加駐越軍事顧問和派遣特種部隊進入南越。

到5月14日,首批400名美軍“特種作戰部隊”和100名軍事顧問進入越南南方,標誌著特種戰爭的開始,此後美軍又通過航母對南越政府展開了空中支援。

不過即便是有美國的幫助,吳庭豔政府對於北越游擊隊仍舊是束手無策,而信奉天主教的吳庭豔又在國內瘋狂迫害佛教徒,激化國內矛盾,讓美國政府很是不滿。

到1963年11月期間,南越和美國都發生了一件大事,11月2日,在美國的支持下,南越陸軍首腦楊明文發動軍事政變,殺死了吳庭豔,繼任南越第二任總統。而在20天之後,美國總統肯尼迪在達拉斯遇刺,副總統林登·約翰遜宣誓成為美國總統。

林登·約翰遜上臺之後,繼續延續肯尼迪政府的對越政策,開始進一步加大對越南內戰的干預。

1964年8月期間美國海軍在北部灣製造了“北部灣事件”,美國宣稱遭到了北越的軍事挑釁,美軍開始轟炸北越城市,試圖迫使北越回到談判桌前。

“北部灣事件”爆發後,北越重要城市遭到嚴重破壞,後勤保障無法支撐,於是北越高層立即訪華,尋求中方的支持,中方則開始了對北越的軍事援助。

1965年3月2日,林登·約翰遜批准了“滾雷行動”,進一步加大對北越的大規模轟炸 。3月8日,3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越南峴港登陸,越南戰爭正式爆發。到了6月,美軍在南越地區與北越軍隊展開了首次交火。

對於美軍在越南的軍事行動,東亞大國予以嚴厲地警告,告誡美軍地面部隊不得越過北緯17°線,否則將重蹈韓戰的覆轍。

鑑於北越鄰居的嚴詞聲明,美國壓根沒有消滅北越的想法,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均不準進入北越控制區,美軍僅僅是在南越地區活動,目的是肅清南越的北越游擊隊。(美軍抓捕北越游擊隊員)

其實以北越軍隊的戰鬥力,根本不足以與美軍匹敵,如今網上許多輿論對北越戰鬥力的鼓吹已經接近於戰神級別了,認為北越軍隊戰鬥意志堅定,敢打敢拼,將美軍的老爺兵打得潰不成軍!

這種論調完全就是意淫,起碼在越南戰爭期間,北越軍隊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遠不及美軍。即便是得到了中蘇的大力支援,可由於交通設施落後,北越也很難將重型武器運到前線,北越的一線部隊主要就是以輕武器為主,在與美軍的交鋒中非常吃虧。

例如在美軍正式參戰的當年年底,北越就與美軍爆發了德浪河谷戰役。此戰北越佔據兵力絕對優勢,但美軍在空軍的大力支援下,愣是擊退了北越軍。戰後美軍陣亡人數為150-200人,而北越軍隊則陣亡約1500人!

德浪河谷戰役讓北越認識到了雙方火力的巨大差距,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北越都沒敢再同美軍爆發大規模正面衝突,轉而繼續以游擊戰為主要鬥爭方式。

不過美軍雖然在武力上佔有絕對優勢,但是礙於北方鄰國的警告,美軍始終不敢越過北緯17°線,而北越則奉行“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撤”的戰略,反正美國不敢攻擊自己老巢。

為了打擊北越,美軍加大了對北越的轟炸,但由於有東亞鄰國的不斷輸血,美軍始終難以打垮北越。

1968年1月,在積蓄了一定實力之後,由北越大將武元甲為統帥,北越發動了規模空前的春節攻勢。聯同在南越的游擊隊,北越共動用了最多50萬人參戰。

原本北越希望通過此戰一舉解放南越,但卻遭到了美軍的迎頭痛擊,美軍僅用幾個小時的時間就擊潰了北越在大部分地區進攻,只有在西貢和順化附近的戰事持續時間較長,順化地區的戰鬥進行了一個月,最後也是被美軍剿滅,此戰徹底打消了北越正面擊潰美軍的想法。(武元甲,越南方面管他叫“紅色拿破崙”,我認為這是歷史上對拿破崙最大的侮辱,武元甲戎馬一生敗多勝少,其軍事生涯中最輝煌的奠邊府戰役也不是他指揮的,奠邊府戰役的實際指揮者是韋國清上將和中方軍事顧問團,他不過就是掛了個名而已)

然而雖然美在軍事上一直壓制北越,但卻無法消滅北越,而南越政府也非常令美國失望,南越政府熱衷於內鬥,對於北越游擊隊的滲透一直拿不出有效地解決辦法,導致美國深陷越南泥潭,看不到戰爭結束的希望。

並且於此同時,美國國內也爆發了接二連三的反戰運動,讓此時剛剛接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十分頭疼,為此尼克松政府加緊了與北越的談判。

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尼克松就越南問題與中方進行了磋商,中方表示贊同美越之間和談。之後在中方的要求下,北越與美國重啟了和平談判。

1973年1月27日,南北越、美國和北越在南方的臨時政府在法國首都巴黎簽署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在隨後的兩個月內,美軍全面撤離南越。

縱觀整個越戰,北越在美軍面前就是戰五渣的存在,若不是北方鄰國在後面撐著,北越根本無力維持這麼長時間的戰爭,要知道北越連子彈和步槍都造不出來,一切的工廠都是中蘇援建的,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北越只能拿著燒火棍對打仗了。

並且在所有的正面戰場上,北越都是以完敗而告終,事實證明北越與美國之間的軍事差距太大了,美軍打北越就是輕而易舉的事,北越最後是生生地把美軍給耗走了,而如果沒有身後大哥的支持,北越不可能耗得過美國。


千佛山車神


以前在宜良插隊,中雲一個大隊的公益糧就是40萬斤。狗街車站經常有拉大米的專列駛往越南。我有一個好友是出國參戰部隊的他穿鴨蛋綠軍裝無帽徽領章他說中國的援越物資他幾乎每天都能見到有時列車被炸了小越南還要喊中國賠償,對越自衛反擊戰時,越南人用中國援助的東京口袋裝的大米包墊路。還有前蘇聯也是在武器,訓練和物質上給予了大量援助。僅靠小越南它要打敗美帝國主,做它的白日夢去吧!


阿鼎AD


這個設問標題,放在當今似乎問錯了,就好比問"朝鮮當年為什麼能打敗美國"一樣。

當年於其說朝鮮打敗了美國,其實卻是中國打敗了美國,這個誰都知道。但是,現在很多人談論越南戰爭,認為是北越人打敗美國,其實是錯的離譜。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越戰的內容,這裡不細說,課本及百度都可看到。這裡只分析是誰打敗了美國。

一,越戰國際背境。

當時世界分為兩大陣營,即以蘇中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以美英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兩大陣營刀光劍影,你死我活。而當時越南分為北越和南越,北越屬於社會主義陣營,南越屬於資本主義陣營,蘇中支持北越,在當時成了一種國際主義的義務和責任。

二,越戰時期的毛主席和新中國

毛主席一句話,奠定了北越勝利的基礎。

當時南越北越分界線為北緯17度 。毛主席當時對外說了一句話:如果美國軍隊越過北緯17度,中國不會坐視不理。

當今中國人和平生活了七十年,己基本忘記甚至不願相信當年毛主席和新中國對美國的威懾力。1951年的朝鮮戰爭,偉大狂妄的美國被新中國軍隊打得倉皇而逃,兵敗如山倒,奇恥大辱,這種記憶是令人恐懼和難忘的,這就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所以,毛主席代表新中國說了以上那句話,看似平和,其實比原子彈暴炸還要狠。從那以後,雖然美國軍隊以絕對實力每戰必勝,而且對北越狂轟濫炸,北越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死傷慘重,人間地獄,但是美國軍隊就是不敢越過北偉17度線,進入北越領土進行地面佔領。所以,美國越戰打了好多年,等於沒有打,成績為零。相反,北越軍隊卻可以尋找戰機,隨時進入南越打擊消滅美軍。

這戰打得真叫窩囊。

三,什麼叫越戰?越戰是一場政治鬥爭

政治是戰爭的延續,一切戰爭最終都要為政治服務。越戰一方是美國,另一方其實是中蘇兩國,中蘇打得是代理人戰爭。雖然前線看不到中蘇軍隊,只有北越士兵,但是越南軍隊的所有武器彈藥,後勤物資,以及其他一切的一切,相當的十分的充足,都是中國人民勒緊褲腰帶提供的,還有蘇聯提供的。中國甚至還派遣了20多萬的防空兵,鐵道兵等間接參戰。說到底,北越軍隊當時其實就是中蘇軍隊,中蘇都是陸戰之王,美國軍隊如何討得了便宜?所以越戰就進入了膠著狀態,敗也敗不了,勝又勝不了。

最終,美國國內反戰運動愈演愈烈,戰爭費用又高得美國有點支撐不下去,所以最後只能撤兵認輸。

所以,越戰事實上就是一場中蘇與美國的較量。是中蘇聯合擊敗了美國。從此以後,美國國力衰退,在全球範圍內進入戰略收縮。


窮人喝茅臺


美國參與的長達14年的越南戰爭(1961年至1975年),無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人類社會爆發的規模最大、戰況最慘烈的一場局部戰爭,最後的結局是以美國及其盟國的失敗而告終。這場戰爭給美國造成的人員物質損失,乃至對整個美國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都是前所未有的,甚至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花費戰爭費用6000億美元,消耗彈藥1200萬噸,陣亡5.6萬人,受傷致殘30多萬人,還有6萬多人因為戰爭後遺症自殺。

相對於越南戰爭的艱難,1990年的海灣戰爭則是另外一副景象,美軍僅僅用了42天的時間(其中地面作戰時間只有100個小時),就生生打垮了伊拉克的百萬大軍,己方的陣亡人數還不到200人。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美軍更是在一個月之內就佔領了伊拉克全境,薩達姆Z權就此終結。從絕對實力的對比來看,北越並不見得比伊拉克更強,為何戰爭結果如此迥然不同呢?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北越有後臺,而伊拉克卻是孤家寡人。

越南戰爭明面上是美國+南越VS北越,但實際上是東西方兩大陣營的較量,除了上述三個直接參戰國以外,西方陣營的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等國,東方陣營的蘇聯、中國、東德、捷克斯洛伐克等國,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介入。尤其是北越背靠蘇聯、中國這兩個重量級的強大後臺,源源不斷地提供海量的軍事經濟援助,還派遣軍事顧問和防空部隊直接參戰,小小的北越儼然成為“打不死的小強”,再加上亞洲民族特有的堅韌不拔,將美國牢牢地拖入戰爭泥潭。

鑑於半島戰爭美軍地面部隊越過三八線導致中國大規模出兵參戰的前車之鑑,美國在越南戰爭期間嚴格遵守17度線的禁區,美軍地面部隊絕不越雷池一步,只在17度線以南地區對付越G游擊隊,對於17度線以北的北越目標則是出動飛機進行轟炸。北越在蘇聯、中國的支援下,憑藉航空兵、防空導彈、高射炮頑強抵抗,使得美軍戰機損失慘重,同時通過胡志明小道向南方的越G游擊隊持續輸血,曠日持久的游擊戰爭打得美軍焦頭爛額、士氣低落。

更重要的是流血不止的越戰傷口,讓美國在跟蘇聯的全球爭霸逐漸處於下風,不得不忍痛割肉止損,拋棄了南越,從越南全面撤軍,成就了北越以弱勝強的戰爭神話。伊拉克就完全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了,吞併科威特的腦殘行為幾乎得罪了全世界(包括本家的阿拉伯兄弟),周邊也沒有任何一個可以罩住自己的大哥級別盟友,被美國從西南北三個方面圍堵夾攻,東面也是袖手旁觀的死對頭伊朗。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伊拉克一樣都不佔,面對實力絕對佔優的美國,當然是毫無懸念地一敗塗地。


晨曦談兵


單純憑藉越南人自己,他們還真不可能打敗得了美國人,美國人在後來之所以會把士兵撤出越南,是受到了許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既包括了大國的權衡、也包括了美國國內的反對,當然,越南國內的反抗激烈也是美國撤兵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國介入越南

越南戰爭最開始的時候是由北越和受法國支持的南越對決展開的,在他們的彼此攻伐下,南越和他身後的法國漸漸有些支撐不下去了。

正巧那個時候二戰剛結束沒多久,法國的實力還沒恢復多少,所以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法國只能把自己的軍事部署撤出越南,避免陷入越南這個無底的泥潭中。

在法國把軍隊撤出越南的同時,另一個國家把注意力放到了越南,這個國家就是二戰後兩大超級強國之一的美國。


如果是其他普通的國家,美國倒不會產生什麼想法,但是因為越南的北越是屬於蘇聯陣營的一部分,所以美國為了制衡蘇聯,特意把目標選擇在了越南,打算通過扶持南越來制衡蘇聯在越南的發展。

而美國剛開始滲透進入越南的時候,他們並沒有直接和北越開打的打算,他們那時候只是簡單扶持了一下南越、給他們提供了一些幫助。

在後來南越實在撐不下去的時候,他們才放下了一切矜持,對北越出了兵。

大國對北越的幫助

不過在瞭解美越戰爭的時候,有一個細節是大家不得不瞭解的。

那就是美國在和北越打仗的時候從未攻打到過北越的國土內。

以美國先進的軍事技術來說,他們的飛機想要進入北越進行轟炸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但是由於有另一個大國的警告,美國只能放棄了進攻到北越本土的想法。

按照另一個大國的說法,如果美國敢派兵進入北越,那麼這個大國就會參與到美國和北越的戰爭中。



這個警告對美國人的震懾性很大,他們為了避免這個大國參與到越南戰爭中,他們就一直保持著剋制,沒有敢出兵打到北越本土,只能在南越國土中和那些北越士兵或者投靠北越的人作戰。

從這方面來說,北越當時是撿了大便宜。

要不是另一個大國幫了他們忙,在他們進攻南越的時候,他們本土早就被美國的轟炸機轟炸得千瘡百孔了,又哪來那麼多精力去攻打、滲透南越?

另外,那個警告美國的大國也給北越提供了許多武器和彈藥,要不是這些武器彈藥,以北越自己的工業水平,他們也根本不可能和美國人抗衡。

畢竟就算越南有著再多的熱帶雨林給他們打掩護,沒有槍、沒有子彈也是白瞎。

北越的戰鬥力不是美國的對手

在這個過程中,越南人自己起到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北越對他們的士兵進行了非常嚴格的訓練,把他們部隊中的士兵都訓練成了一個個不畏懼火焰的飛蛾,憑藉著這些不怕死的士兵,他們初步擁有了和美國人抗衡的能力。

然後他們又通過熱帶雨林的天然優勢以及遊擊作戰方式成功佔得了先機,不至於在武力強悍的美國人面前沒有還手之力。

不過無論他們國內的熱帶雨林給他們帶來了多大的優勢,他們也根本不是美國人的對手。

在和美國的交戰中,越南人總共死了100多萬人,而美國,才僅僅死了5萬多人。


從這個死亡人數來看,我覺得大家肯定能輕易判斷出美國和北越之間的實力差距,要是他們真有那麼厲害的話,就不會出現那麼巨大的傷亡了。

其實一直到美國撤兵之前,北越一直都沒能取得多大的戰場優勢。

他們平常都是被美國人的重火力壓著打的,他們最多也就是在隱蔽的熱帶雨林中用遊擊方式給美國人帶來點麻煩,如果美國人想要繼續耗下去的話,他們根本就沒有任何辦法。

好在美國自己最先撐不下去了,因為越南戰爭對美國民眾們的影響實在太大,所以這場戰爭遭受到了絕大部分美國民眾的反感,在這些民眾的遊行反對下,美國政府最終只能決定終止戰爭、把軍隊從越南撤回了國內,從這方面,我們也可以認為美國人是被自己人給打敗的。


孤客生


沒有中國作後盾,憑越軍的實力能抵擋的住美軍的進攻?美國從越南撤軍,主要是國內的反戰情緒高漲,另外就是想和中國建交,共同對付前蘇聯。

越南打敗美軍就是個笑話。


草堂信步慢行靜思


越南自己想都不用想,打到絕種也打敗不了美國,中國及中國人民的無私奉獻和犧牲精神打敗了美國,只不過越南是一隻白眼狼和呂布樣的人種,忘恩負意豬狗不如的民族和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