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不完全統計!9位院士都從西安這個大學走出!

院士,作為學術與科研的塔尖人物,是國之棟樑,也是各個高校極為珍貴的人才資源。作為我國著名的土木、建築"老八校"之一的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並校60餘年來,一直將"人才培養"作為其立校之本,先後輸出了27萬餘名德才兼備的棟樑之才。其中包括多位院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不完全統計!9位院士都從西安這個大學走出!

1.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小東

王小東,我國建築設計及理論研究專家,於1963年畢業於西安冶金建築學院(現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專業。1963年9月到新疆建築設計研究院工作,歷任高級建築師、院長。現為新疆建築設計研究院名譽院長,資深總建築師,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

不完全統計!9位院士都從西安這個大學走出!

王小東長期從事建築設計和建築理論研究工作,主要建築作品有新疆友誼賓館三號樓、庫車龜茲賓館、北京中華民族博物院新疆景區、新疆博物館、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新疆國際大巴扎、庫爾勒康達大廈等,分別獲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築部、中國建築學會的優秀設計獎。2005 年以建築創作的個人成就獲得國際建協(UIA)頒發的羅伯特·馬修獎(改善人類居住環境獎); 2007 年獲我國建築師的最高榮譽獎——第四屆梁思成建築獎。出版著作有《新疆古建文化之旅》、《伊斯蘭建築史圖典》、《西部建築行腳》等。2007 年 12 月被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中國工程院院士 徐德龍

徐德龍,我國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知名專家。1976年7月從西安冶金建築學院(現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水泥工藝專業畢業後留校從事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於1983年、1996年獲得南京化工大學和東北大學的碩士、博士學位。1986年因工作成績突出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2年晉升為教授。1995年6月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副校長,1998年3月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長。

2003年光榮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4年5月出任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副院長。

不完全統計!9位院士都從西安這個大學走出!

幾十年來,徐德龍教授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上百項科研課題,榮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發明四等獎、國家科技成果推廣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等諸多榮譽。其科研成果"X•L型水泥懸浮預熱系列技術"作為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先後在近百家企業推廣,累計新增產值80億元,阻擋了日本水泥企業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的步伐。

2018年9月21日20時51分,這位終其一生鞠躬盡瘁,為國效力的學界巨擎,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66歲。

3.中國科學院院士 常青

常青,建築學家,同濟大學教授。1982年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系,1987年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碩士學位,1991年在東南大學獲博士學位。2009年當選美國建築師學會榮譽會士(Hon . FAIA)。

不完全統計!9位院士都從西安這個大學走出!

常青主要從事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及歷史環境再生設計研究,早期拓展了絲路建築的中外比較領域。世紀之交以來提出了城鄉風土建築譜系的認知方法和保護與再生的系統理論。主持了上海"外灘源"前期規劃、外灘招商局大樓修復,日喀則宗宮復原、台州海門老街修復、海口騎樓老街修復等工程設計實踐。先後獲教育部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瑞士首屆赫爾希姆(Holcim)可持續建築國際大獎賽亞太區唯一金獎、亞洲建築師協會建築金獎等。於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4.中國工程院院士 侯立安

侯立安,環境工程專家,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人。1982年大學本科畢於西安冶金建築學院(現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06年畢業於防化研究院,獲博士學位,現任火箭軍後勤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

不完全統計!9位院士都從西安這個大學走出!

侯立安長期致力於環境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和技術管理工作,在飲用水安全保障、分散點源生活汙水處理和人居環境空氣淨化等方面,率先提出併成功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處理及空氣淨化技術和系列裝備,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創造性的成就。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軍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教學成果獎26項,國家專利23項;出版專著3部,編寫國家軍用標準5項,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榮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獲中國科協"求是"傑出青年獎、全軍首屆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於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5.國際世界語學院院士 劉海濤

劉海濤,1983年本科畢業於西安冶金建築學院(現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工業自動化專業;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國際世界語學院院士(Akademio de Esperanto)。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文科學術諮詢委員會委員;外語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現代漢語計量語言學研究》首席專家。Journal of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Language Problems & Language Planning、Glottometrics等多種國際語言學學術刊物的編委會成員。愛思唯爾2014、2015"中國高被引學者"。

不完全統計!9位院士都從西安這個大學走出!

在Lingua、Journal of Quantitative Linguistics、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Language Problems and Language Planning、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y、Language Sciences、Natural Language Engineering、科學通報、語言文字應用、語言科學、中文信息學報、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複雜系統與複雜性科學等國內外專業刊物發表語言學相關文章150餘篇,其中40多篇被SSCI、A&HC、SCI收錄。

6.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加平

劉加平,1956年11月5日生於陝西省大荔縣,工學博士,綠色建築專家。1982年本科畢業於西北大學物理系,

1986年碩士畢業於西安冶金建築學院(現西安建築科技大學),1998年6月博士研究生畢業於重慶建築大學建築學院。現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教授,西部綠色建築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不完全統計!9位院士都從西安這個大學走出!

劉加平長期從事綠色建築及建築節能領域的基礎研究、教學和應用推廣工作。主持和完成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在內的數十項國家級研究項目,在西部綠色建築和太陽能富集區超低能耗建築的設計原理與方法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等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世界人居獎優秀獎2項,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8部,發表論文近兩百篇。曾榮獲2001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7年度全國模範教師、2009年度國家創新研究群體《西部建築環境與能耗控制》學術帶頭人、2012年度何梁何利獎、2017年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首屆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等榮譽。

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7.南非科學院院士 孫博華

孫博華,1986年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結構力學專業獲得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89年在蘭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在清華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1991年作為研究員留學荷蘭;1992年以洪堡學者身份在德國從事研究;2000年被南非半島理工學院聘為終身正教授,成為南非歷史上最年輕的工程學教授之一。曾任南非開普半島科技大學機械系終身正教授、校務委員會委員、力學技術中心主任。

不完全統計!9位院士都從西安這個大學走出!

孫博華因在應用力學、智能結構和微機電陀螺芯片等研究領域的突出成就,在2010年舉行的南非科學院院士遴選中獲得院士稱號,成為登上南非科學界最高殿堂的華人力學家,並於同年入選2010年海外華人十大新聞人物。現任西安建大土木學院教授,力學技術研究院院長、首席科學家。

8.中國科學院院士 雒建斌

雒建斌,摩擦學領域專家,清華大學教授。1985年,雒建斌考取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冶金系碩士研究生,在導師嚴崇年教授的指導下,他開始從事高速鋼絲拉拔過程的固體潤滑研究,並在該領域研究中取得了突破。

不完全統計!9位院士都從西安這個大學走出!

雒建斌長期從事納米摩擦學研究。研製出納米級潤滑膜厚度測量儀,發現了薄膜潤滑的系列新現象,建立了薄膜潤滑物理模型和潤滑失效準則。將納米摩擦學研究與先進電子製造相結合,在表面平坦化方面取得了關鍵技術突破,實現了表面粗糙度小於1Å的超光滑表面製造,並應用到計算機硬盤、單晶硅片、藍寶石晶圓等製造中。曾獲國家發明三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9.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 楊威

楊威,1996年以畢業設計第一名的好成績畢業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城市規劃專業,曾獲學校一等獎學金;1999—2005年先後在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不完全統計!9位院士都從西安這個大學走出!

楊威是英國最成功的華裔城市設計和總體規劃師,擅長將富有創意性的規劃設計賦予實施。由於她在創造性的規劃設計和領導跨領域學科協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英國皇家規劃師協會評選為"最有影響力的女規劃師"之一,並被新加坡政府評選為"世界城市傑出年輕領導人"。2017年10月12日,英國社會科學院宣佈授予69位社會科學家為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楊威光榮當選。她是英國社會科學院中唯一一位以設計師的身份而入選的院士,也是最年輕的院士之一。

不完全統計!9位院士都從西安這個大學走出!

坐落於古城西安,西安建大繼承了這片熱土厚重的文化底蘊,以"科教興國"為己任,為國家、社會和行業的發展輸出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的棟樑之才,不斷貢獻著"建大"力量!

注:以上人物順序按照畢業時間和姓氏首字母排列

本文部分素材來源:中國工程院官網、中國科學院官網、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新聞網、人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