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旭宇:「無」是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審美存在

旭宇先生窮一生精力,研究《道德經》,頗有心得,對人生世事,洞若觀火,已而一身正氣,無慾無畏。但對藝術卻有謙卑之心,矻矻以求,以小學生自居,正是這種敬畏之心,成就了旭宇先生的大事業。其實,縱觀當代書壇,真正能稱得上學人的又有幾人?特別是在世的書家中,如旭宇先生這般老而彌堅,老而彌篤,老而彌秀,老而彌壯者,又有幾人?是故,以我從業幾十年的眼光,可以負責任地說,旭先生作為文人書家,在當代,可說是秦磚漢瓦,碩果僅存,能望其項背者也不多了。

——蘭幹武

《私享藝術》媒體平臺經旭宇先生授權,每兩日一期連載《老子與書畫》,以饗讀者,今日發佈第八篇“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讀後悟道之八:藝術不能以功用代替目的”

旭宇:「無」是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審美存在

旭宇,當代文人書法大家。1981年即加入中國作協,1961年擔任師範學校的書法教員。其大半生從事編輯、文學、書法創作和學術研究工作。但他始終認為自己是草根族出身,一名農民的兒子,堅持做一輩子學生。雖年近八旬,頭衡很多,仍堅持讀書,保持著不斷學習辛勤耕耘的本分。他常說,我也是個追星族,我心中的星是老子、孔子、是屈原,是顏真卿,……。他特別注意提示自己“雖有榮觀,燕處超然"。旭宇先生繼承了中國文人的優秀傳統,綜合研究儒釋道文化與詩、書、畫藝術,著有《詩書雜感》《旭宇藝術隨談》《今楷論叢》《書論短簡》《寄給歷史的手札》等學術專著。

旭宇《老子與書畫》以提綱挈領、要言不煩、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語言,以話題式探討對書畫藝術的諸多問題對《老子》思想進行了闡釋。這一學術研究成果可以說填補了老子道家思想與書畫藝術研究的一項空白。曾幾何時,中國書畫要被革命,中國書畫藝術要與西方藝術看齊與國際接軌,在全盤西化思潮裹挾下,中國書畫藝術之魂幾乎失落。在當代中國迎來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新時代之即,《老子與書畫》的推出正逢其時、正應所需。每位有緣得閱的書畫家和讀者必將受益良多,其亦必將對當代中國書畫藝術的溯源尋根,自信昂揚,弘揚光大,創造新的歷史輝煌,起到歷史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旭宇:「無」是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審美存在

旭宇書法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讀後悟道之八:藝術不能以功用代替目的

旭宇口述 郗吉堂整理撰文

感受《老子》此語,當與「悟道之一」有別。 悟道之一談有無,是著眼於藝術表現方面的有無關係。此處談有無,是著眼於價值論或目的論方面談藝術質性。即藝術作為事物,它的完整審美狀態、完滿審美存在,是憑藉「有」的引領而通過「無」的充分存在而實現的。

藝術有娛人耳目之處,即娛樂性。但娛樂性不能等同於藝術性,更不能等同於目的性。藝術的目的性,就是教人更有人性,行為更合人道。

旭宇:「無」是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審美存在

旭宇書法 二十四詩品

藝術需要有刺激人的耳目之處,時尚說法叫「藝術衝擊力」,也叫 「吸引人的眼球」。但表現上怎樣才能吸引人的眼球,那就不單是「有」的存在的合理性、合體性,更要有容納別人眼球進入的空間,這就是 「無」的妙在。我們看一棵樹很美,一株花很美,那是由於它們擁有充分 的空間,使其得以成為存在,得以充分表現,要是在灌木叢中,雜草叢中,哪裡還有此等風韻。

旭宇:「無」是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審美存在

旭宇書法 二十四詩品

中國的書、畫,是民族文化,也是民族藝術的奇葩。「二王」書法,「蘇黃」書法,以及王維、吳道子、關仝、董源、趙孟頫及明清文人畫和八大山人的畫,我們以為都對「無」有深刻理解,一種很獨特的理解,是非常不一般的理解。「二王」書法,特別是王獻之的書法,是那樣的不俗,那樣的自由自在,怎麼可能是心中只裝著筆與墨就能寫出來的?他的灑脫,他的無羈,他的隨意縱情,也不是一張紙能裝下的,那是在「無」 的無限中展開的。一如老子與天地同在的無限深沉,感嘆只在《五千言》中一樣。右軍也如此。讀讀《晉書》,還有稍後的《世說新語》,當知右軍決非只是一個寫毛筆字的人,決非書生一個。他的精神狀態,最昂揚時,決非「天馬行空」可解。

旭宇:「無」是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審美存在

旭宇書法 二十四詩品

蘇軾也是這樣。他畫竹,沒有竹節,他寫詩,注目天上宮闕。就這樣,他走出俗世,走進無邊的無的世界。八大山人的有形筆墨,昭示的也是有形之外的無形世界,是難言的胸中塊壘。齊白石的蝦,是寫蝦,還是寫蝦外的世界? 所以,老子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第十一章)書畫作品,如只為拿來換米,當別說。但若迴歸藝術本義,「無」將無限延伸「有」的存在。中國書法的「筆韻」「書韻」,中國繪畫的「氣韻」,都存在「無」的世界,是「有」與「無」相互聯繫,而形成的生動狀態。這似乎不可確知,但能讓人感受到。所以《老子》 說:「輻」因「轂」中空即「無」而「有車之用」,「埏埴」因中空即「無」而「有器之用」,房舍是有門窗作中空即「無」而「有室之用」。 以此來說,「無」是藝術創作與美的創造中最重要的審美存在,是完善 「有」,完美「有」,促使「有」成為一個具有獨立價值的審美存在。因為「無」「有」才成為「事物」。

旭宇:「無」是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審美存在

旭宇書法 二十四詩品

多年前,筆者(旭宇)始作「今楷」,心中想的就是楷書造型,用筆上要在「有」與「無」之間自由作態。楷書的「轉身」,就是要多讓開一點「無」的空間,以便存在更為自在一點。我們現代人的心,在文化上、 審美上,比前人是自在多了,那我們筆下的形式,為何不能自在一點呢? 唯以自在,唯以中空,唯以為無,書法形式中才能沉澱更多的時代文化元 素、審美元素。所以我們相信歷史一定會給楷書形式這樣的文化積澱、審美積澱。還有,筆者(旭宇)的行書,近年也連作了幾個長卷,《詩書隨感》,二次書寫,前後相去十年有餘,是自撰文辭,以敘感懷;《小窗幽記》,也是二次書寫,相隔五六年;還有《寄給歷史的手札》,也是自寫文稿,感古嘆今。長卷如此做法,那也是自己要破一破長卷書法形式的平板寫法,向「有」形的筆墨討要一點「無」的天地,讓書法形式多一點詩韻,多一點畫的氣韻,至少在章法直觀的形式美上,更有詩的形式美,畫的氣韻美。為什麼要有無,就是要讓人心中更輕鬆一點,舒服一點。如老子所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怎樣化「利」為「用」,這就是自己的創作目標了。

旭宇:「無」是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審美存在

旭宇書法

旭宇,號白陽,著名詩人、當代文人書法大家、一級作家、編審。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五屆副主席,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散文詩學會副主席、河北省文聯名譽主席、河北省政協文史館名譽館長、河北省政府參事等職務。其大半生從事編輯、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工作。

他繼承了中國文人的優秀傳統,將書法與中國文化結合起來。旭宇先生以其數十年不懈的耕耘,在詩、書、學諸方面都多有建樹,並取得了突出成就,享有極高的聲望和榮譽,是當代詩壇和書壇的領軍人物。他的詩,關注時代,正氣高亢,剛健清新,自成一格,在詩壇影響深遠。他的書法,楷、行、草皆善,彰顯出全面大家風範。行書宗法晉韻宋意,飄逸勁健,富有書卷之氣。楷書化魏融唐,率意和自然,是其今楷理念實踐的全新範式。草書創作,達到了飛揚暢達,連綿貫通的高妙藝術境界。

學術上獨具創見,體現了他豐富的學養,他倡導詩書互化的學術思想和適應時代的“今楷”的理念,以及弘揚“蘭亭精神”等,都為詩壇、書壇所重。旭宇先生詩書學兼修,德藝雙馨、品格高尚為社會所稱譽,是當之無愧的全國藝術大家,在當代文壇具有典型的範式意義。

// 旭宇書法 //

旭宇:「無」是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審美存在

旭宇:「無」是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審美存在

旭宇:「無」是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審美存在

旭宇:「無」是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審美存在

旭宇:「無」是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審美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