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浪潮互聯網“鐵娘子”現身說法:傳統企業互聯網+的三個挑戰

浪潮互聯網“鐵娘子”現身說法:傳統企業互聯網+的三個挑戰

圖1 為互聯網客戶定製生產服務器的浪潮“智慧工廠”

素有浪潮“鐵娘子”稱號的王虹莉,在集團戰略指導下,一路摸爬滾打,帶動浪潮互聯網業務從“無”到“市場第一“的飛躍發展,也帶動浪潮JDM(Joint Design Manufacture)模式在互聯網行業的落地。2017年浪潮提前三年實現”全球前三“的目標,2018年浪潮又定下”全球第一“的新目標,底氣何在?

日前,在與媒體交談中,王虹莉不僅全面總結了過去十年浪潮的互聯網轉型經驗,提出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三個挑戰,還談到了當前浪潮全球化轉型的新變化、新經驗。

“鐵娘子”王虹莉看上去不像“鋼鐵俠“般硬朗,反倒有著幾分溫婉(見圖2);但一張口,那略帶沙啞的嗓音讓人不免覺出幾分豪邁,說起話來也是快人快語、思維敏捷。

在王虹莉的帶領下,浪潮互聯網業務又上新臺階。近日,IDC報告顯示,2018年一季度全球服務器出貨量同比增長20.7%,銷售額同比增長38.6%,全球服務器市場復甦勢頭強勁;浪潮在一季度出貨量達到17.5萬臺,同比增長77.5%,再次成為增長最快的廠商。

浪潮互聯網“鐵娘子”現身說法:傳統企業互聯網+的三個挑戰

圖2 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王虹莉在浪潮集團內部素有“鐵娘子”稱號

轉型新經驗:從JDM模式到全球化交付

總結過去十年浪潮的互聯網業務經驗,JDM模式是核心。歷時15年的產品變化囊括了浪潮JDM模式的變遷過程。(詳情點擊《浪潮"淘金"互聯網故事:如何從投資千萬顆粒無收到市場第一?》鏈接閱讀)

據浪潮集團互聯網行業部副總經理孫波回憶,早期內部稱之為“淺層定製化”,給客戶提供LOGO定製和BIOS、BMC設置等淺層定製,2009年浪潮開始做以整機櫃為代表的深度定製。隨後發現互聯網客戶的業務需求和定製產品需要緊密相連,所以開始踐行JDM深度聯合開發模式。2010年浪潮正式成立互聯網行業部,開始深度定製產品開發,整機櫃服務器SR是第一款代表產品。其後不斷圍繞互聯網客戶的需求創新產品,誕生了SR-AI整機櫃、GX4、Xeon-D溫冷存儲服務器等創新產品。

  如今,互聯網已成為全球服務器市場最大拉動力。IDC報告顯示,全球範圍內企業基礎設施更新週期的來臨、數據中心(CSP)的強勁採購需求、企業數字化轉型、對Intel Purley等新計算平臺的廣泛需求以及AI等新型業務系統的部署,使全球服務器市場復甦勢頭強勁。全球服務器市場連續三個季度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創銷售額同期歷史最好水平。預測到2020年,中國市場預計x86服務器的出貨佔比將達到30%,遠超於歐洲和其他市場,會逐步接近美國市場,中國市場將成為全球第二大X86服務器市場。

浪潮互聯網“鐵娘子”現身說法:傳統企業互聯網+的三個挑戰

圖3 IDC報告顯示,浪潮在2018年一季度出貨量達到17.5萬臺,同比增長77.5%

面對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尤其是互聯網市場的細分應用,如雲計算、短視頻、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的市場機會,浪潮積極佈局,憑藉JDM模式優勢與這些客戶深度合作和運營。

前端需求的快速增長也對後端供應提出巨大挑戰。王虹莉表示,2017年浪潮不斷優化自身供應能力,上游對接業界知名IT公司進行戰略合作,包括共同打造前沿技術和共同定製可靠穩定的供應鏈系統。面對下游客戶,浪潮與客戶共同構建供應鏈的實時對接系統,提前對客戶需求進行前期預測,並把前端需求和後端生產交付的信息實時對接,提高整個供應鏈效率和運營效率。

目前隨著大批互聯網客戶走出國門進行全球化部署,浪潮也開始對客戶進行全球化支撐,2017年實現18個國家的全球交付、100+備件庫和600工程師團隊,2018年隨著客戶交付地點的增加大幅度增加全球交付的網點和配套支撐體系,來保障中國企業走出國門。

2018年會加快全球化的部署和開拓步伐,目前浪潮業務覆蓋了113個國家和地區,有8大全球研發中心和6大生產基地,不僅對接全球最領先的技術和設計理念,也給全球其他海外客戶提供服務支撐,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再把這些產品在全行業進行復制推廣。

決勝互聯網+轉型成敗的三個經驗

回憶當初浪潮集團內部探討雲計算、虛擬化、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時,王虹莉表示,也曾顧慮過“虛擬化會不會導致服務器需求的萎縮”,現在看起來,虛擬化沒有讓服務器的使用減少,反而帶動更多傳統場景的信息化,進而讓浪潮服務器的生意變得更紅火了。

由於提前佈局和探索互聯網行業,因此浪潮成了受益最大的企業之一。互聯網企業不僅本身就擁有龐大的數據中心需求,同時互聯網向更多場景的融合,也就是“互聯網+”,為浪潮帶來了更多機會。

結合過去十年浪潮在互聯網行業的實戰經驗,王虹莉認為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面臨三大挑戰。

最大的挑戰是思維問題。互聯網企業的經營思維和傳統企業的經營思維完全不一樣,互聯網思維用最通俗的方法來說,就是“燒錢模式”,即可以先不盈利但是要先培養用戶,為了要用戶可以給用戶錢而不是讓用戶先付錢。當初浪潮進入互聯網行業前景尚不明朗的情況下,浪潮也曾投入數千萬用於新型定製化產品的開發,這些項目在當時看來經濟效益甚微,但卻是進入客戶、留住客戶的敲門磚。在這種時候,如果沒有堅持,可能也就沒有今天的成績。目前不少企業已經轉變得蠻快。

其次是技術積累。大型互聯網公司90%的人是軟件開發人員;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爆發,技術人才非常短缺,人力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對於傳統企業來講,技術積累也是人才的積累。

不少傳統金融機構、零售企業的IT部門已經有接近1萬人的技術開發人員,最早人們稱之為“信息中心”或“電腦部”。這個數字讓人震驚,說明他們已經具備充足的技術人才積累。

浪潮互聯網“鐵娘子”現身說法:傳統企業互聯網+的三個挑戰

圖4 浪潮業務覆蓋了113個國家和地區,有8大全球研發中心和6大生產基地

最後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是管理問題,即傳統業務和互聯網業務創新相關的組織體系的重新組合和創新。原來不同業務分散在不同的業務部門裡面,不同業務部門會用數字化手段、IT手段進行轉型,但是企業整個互聯網轉型是一個系統化的事情,需要把業務重新打散再整合,不然就是信息孤島,企業就沒有辦法做數據挖掘、沒有辦法做精準營銷、沒有辦法改善效率,最終沒有辦法實現轉型。

很多時候,變革指的是組織變革。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在組織管理創新方面,浪潮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面向互聯網大客戶的專屬團隊,專屬團隊面向供應鏈設有專門的計劃團隊,物料、整機、生產、交付各種分模塊地和客戶直接對接,建立扁平化的管理模式。

扁平化模式帶來的直接挑戰是互聯網專屬團隊和平臺團隊、客戶不同業務單元之間怎麼協同,因此,浪潮內部開始探索建立面向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供應鏈創新模式,用信息化、數字化手段做支撐,和客戶共同構建供應鏈的實時對接系統。

王虹莉表示,如果說5年前做服務器更多談的是產品創新、銷售體系建設,如今面對互聯網行業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需求,浪潮更多關注的是生產、質量、庫存、生產效率和產能,關注點變得不一樣。

實際上,變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浪潮互聯網業務也是歷時10年打拼才取得今天的成績。王虹莉表示,變革需要時間積澱。比如,對於傳統制造型企業來講,ERP是最核心的,也是整個生產製造的基礎,即使轉型,原有的ERP也不可能被拋棄掉。但不少企業已經把原來的商品化ERP進行改造或者和不同系統疊加,目前已經完全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面對中國互聯網經濟的蓬勃發展,王虹莉認為,JDM模式在中國也處於起步階段,未來浪潮將把多年探索的JDM模式和麵向大規模數據中心建立的供應鏈模式經驗向傳統行業企業輸出,幫助這些企業順利轉型互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