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重慶是直轄市的原因是什麼?

大漠石油人18


1949年以前,南京政府以人口達100萬人為基準,先後建制了12個院轄市,作為抗戰陪都的重慶當然也在此列。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對直轄市進行了一系列調整、撤換,重慶於1954年6月降格為省轄市,隨後成為中國第一個計劃單列市。

1997年6月18日,重慶從四川省分離,恢復直轄市 。

重慶為什麼恢復直轄市,主要原因三:

一是發展經濟,不僅發展重慶的經濟,更發展四川的經濟。1997年的時候,改革開放的東風已經使東部沿海地區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四川由於地處山區,農村人口多,少數民族更多,全省經濟極其貧困。但是如果把四川東部三十幾個貧困縣的包袱去掉,那麼四川的包袱將會大大減輕,有利於四川的發展。而且將重慶劃分出四川后,四川還有一個強有力的經濟發展引擎成都,不會影響到四川的整體發展。而當時能夠有能力帶動三十幾個貧困縣發展的非重慶莫屬,而且重慶升級為直轄市後,能夠充分發揮其中心城市輻射作用,國家的各項扶持政策更會向重慶傾斜。(截止2017年,重慶38個縣區中有14個國家級貧困縣,是4個直轄市中唯一一個有貧困縣(區)的城市。)

1996年四川省地圖
二是為了全力支持三峽工程建設。三峽工程移民搬遷的地區三分之二都位於原川東貧困地區,即萬縣市,涪陵市等地,只有設立了重慶直轄市有利於三峽工程的建設和庫區移民的統一規劃、安排、管理,有利於國家對三峽庫區開發性移民政策的落實、資金的統籌安排和管理,有利於把移民工作做得更好,促進三峽工程建設。

三是重慶市是計劃單列市,各項經濟、財務指標容易與四川省劃開,不存在難以解決的矛盾。當時中央有三個方案:一是將三峽庫區所有地盤劃到一起,成立三峽省,但是牽扯太廣,不利於精簡效能,放棄。二是把四川省一份為2,將萬縣、涪陵、黔江、廣安、達川等劃歸重慶,成立重慶省,但是這樣重慶的扶貧任務太重,放棄。三是將重慶就地升級為直轄市,無法解決三峽庫區移民的問題,只能放棄。所以才有了現在的重慶直轄市這套方案。


而直轄二十年來重慶的發展日新月異,1997年重慶市GDP為1509.75億元,2018年突破2萬億大關,達到20363億元。

感謝您的賞臉,我是瓦窯堡的碳,如果不忙,賞個關注再走唄!!

瓦窯堡的碳


重慶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城市,它曾經是民國的陪都,後來升格成直轄市,解放後直轄市地位被撤銷,直到97年又重新升為直轄市。重慶的直轄市地位可謂是一波三折。

為什麼要直轄市

為什麼重慶是直轄市,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為什麼要設置直轄市。因為地理位置以及很多歷史原因,有些城市的發展會遠遠領先於它的上級城市,甚至是把省會也遠遠甩開。如果出現了這種,那麼還讓弱點的城市繼續管轄領先的城市,那麼就有點不合適了,這時候就會對城市進行升格,縣級市升級成地級市,地級市升級成省轄市等等。

如果一個城市的經濟總量達到了省內其他地區的總和,那麼還讓省裡來管理就同樣顯得不合適了。

另一方面有些城市雖然位置在某個省內,但是它的人口、文化其實跟本省裡其他地區聯繫都很少,比如北京和天津這兩個市,雖然位置都在河北省範圍內,但一個是首都,一個是軍事重鎮,經濟上遠超河北,地位上也很超然,文化風俗什麼的也更加多元化,讓河北來管理顯示不合理,同理還有上海,難道讓江蘇管理嗎,顯示不合適。

既然這樣,那就乾脆設置直轄市,讓中央來管理這些城市。

重慶為什麼能成為直轄市

重慶能成為直轄市,跟其他三個城市的原因都不相同,它比較特殊。

重慶原本屬於四川省,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四川省的範圍非常大,它的管轄範圍幾經變動,人口數量一度排在了全國第一。同時它還有另一個全國第一,那就是縣級行政區的數量。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管理起來非常難,這讓省裡非常頭疼。

當時的四川有兩個中心,一個是省會成都,一個就是重慶,重慶身為老工業基地之一,曾經是整個西部地區最發達的城市。

後來就有人提出,不妨把四川分成兩個省,一個在成都,一個在重慶。坊間傳聞,這個說法還是鄧公提出的,不過沒有確切證據。

不過把四川分割為兩個省,這件事情是確實存在的。當年三峽開工建設後,庫區進行了大範圍的移民。為了妥善管理移民安置工作,也為了更好的發展三峽地區的經濟,國家就決定把四川東區地區、還有湖北的西部一些地區分割出來,設置一個三峽省,省會設置在宜昌市,當年還專門成立了一個三峽省籌備組。

後來經過兩年的論證,這其中涉及的利益糾葛太多,不好解決,中央覺得設置三峽省的弊大於利,所以就撤銷了這個計劃。

但是為了配合三峽工程的建設,四川的行政區還是得進行改編,與是就在原來三峽省規劃的基礎上,討論把重慶設置成直轄市。

最後經過了一系列的論證,討論了多套方案,才最終在97年決定把重慶設置為直轄市。


漂浮菌


這個問題回答的人比較多,說明很多朋友對重慶非常關心,關注,作為一個新重慶人,我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在此,我願意和大家來討論關於重慶直轄的話題。

解放初,重慶作為西南局的首府,一直是西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鄧小平、劉伯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在重慶工作過,為重慶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重慶作為民國時期的陪都,成為我國八年抗戰的指揮中心,以周恩來總理為首的八路軍辦事處,現在已經是重慶著名的旅遊景點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

隨著新中國的成立,重慶由當時的中央直轄市劃歸四川省管轄,後來成為我國西部地區最重要的製造基地,也是西部最發達的工業城市,與成都一起,作為國家計劃單列市,享受副省級城市待遇,歷屆市委書記都是四川省委常委會的組成人員,其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在經濟發展上,重慶以製造業為主,成都以商業和第三產業為主,分別成為四川省的工業發展中心和商業發展中心,一東一西,構成了四川兩個最重要的中心城市。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一些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逐步浮現出來,四川作為我國人口最多,縣級行政單位最大的西部大省,在行政管理的幅度上,經濟發展的壓力上都是非常巨大的,如何將四川的資源優勢,人口優勢發揮出來,從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成了當時最重要課題,也成了黨和國家領導人最關心的問題,因此恢復重慶市的直轄地位,可以更進一步充分發揮重慶在西部大開發中的龍頭作用,把重慶建設成為西部和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促進川渝地區協同發展,這就是重慶直轄最直接的動因。

1997年3月,全第八屆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重慶直轄市的議案。根據該議案的精神,“重慶市是我國特大城市之一,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樞紐。1929年正式設市。建國初期,曾是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軍政委員會所在地,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改為省轄市。1983年國務院決定將重慶市列入首批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城市和計劃單列城市,賦予省級經濟管理權限並闢為外貿口岸。重慶市對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建設和對外開放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務院經過認真研究、反覆論證,擬將四川省的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所轄行政區域劃入重慶市,設立重慶直轄市,總面積8.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002萬人”。

經過人大代表的認真審議,全體代表表決同意,全國人大正式通過重慶為直轄市的議案。從此重慶市正式成為我國的四大直轄市之一,也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重慶直轄20多年來,經濟社會取得長足進步,已經成為我國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川渝協調發展,成渝經濟區已具雛形,川渝城市群將成為我國最大的城市群之一。

如今重慶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國家級中心城市,中國最具活力的城市,全國最大的網紅城市,僅今年國慶期間,來重慶旅遊觀光的人數就已經超過3000萬,魅力重慶已經崛起在我國西部!


幫兄愛唱歌


重慶市,建立直轄市的原因很簡單,一是因為四川省太大,有重新劃分行政區的必要。二是三峽工程,這個跨世紀工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比如移民和項目協調。

第一個原因是重慶直轄的先天條件,第二個原因是重慶直轄的契機。

先說第一個,四川省太大,原來足足有56萬平方公里,幾乎是東南六省廣東福建浙江江蘇海南的總和。人口達1.1億,幾乎等於日本。還有四川重慶先後設立了25個地級行政區,200多個縣級行政區。這樣龐大的機構,管理幅度非常之大,也無法有效管理。所以,四川省太大,有拆分的必要。

第二個原因,三峽工程這個世紀工程,是建國以來投資最大的單一工程,還涉及一百多萬人口的移民工作,以及對三峽庫區的扶貧開發。如果仍然在四川省內各自為政,做好這些工作難度很大。那麼設立一個重慶直轄市,做好三峽工程的工作,非常必要。

其實以直轄之初的重慶市,建立直轄市是非常破格扶持的。重慶市當時的實力比長沙哈爾濱都不如,卻因為這樣的原因設立了直轄市。中央也給予了長期的財政返還扶持的政策,重慶也快速發展起來。


武大東湖


重慶直轄的原因,不外乎恢復重慶以往的地位、為人口過於龐大的四川省減負、為三峽庫區和三峽工程提供支撐

1997年3月14日 ,全國人大表決通過 《關於批准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重慶成為繼北京、天津、上海之後,中國第四個中央直轄市 。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正式掛牌。

重慶如今是國家中心城市、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綜合交通樞紐,正在向內陸國際物流樞紐邁進。這一切很大程度上,既得力於重慶作為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也是為了不辜負重慶作為直轄市的地位。

1、恢復重慶以往的地位

歷史上重慶曾兩次直轄:

一是抗戰時期,重慶作為陪都,也是行政院院轄市(也稱為直轄市)。

二是新中國成立後到1954年,重慶先為中央直轄市,後改為西南行政大區直轄市。

三是1960年代的重慶,是四川省甚至整個西部地區最好、最大的一個城市。1983年,重慶在全國第一個被列為計劃單列城市。

因此,重慶再次成為直轄市,則是恢復昔日的地位,再次承擔重大責任。

2、為四川省減負

當時的四川省,一是人口過多,達到1.1億人之多,相當於英國和法國的人口總和;二是面積偏大,有57萬平方公里,221個縣級行政區,是當時中國管轄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單位最多的省。

省—市—縣—鄉的四級管理體制,面對如此巨大的面積和人口體量,很難做到深入治理。而重慶直轄,則將分出去至少3000萬人口(小方案),包括把涪陵地區、萬縣市等較為貧困的地區從四川劃出去,大大減輕四川省的負擔。

同時,直轄可以把管理體制壓縮到市—縣—鄉三級,有利於加強治理、發展經濟。

3、便於三峽工程統籌管理

三峽工程牽涉的庫區淹沒移民範圍,主要就是在原萬縣市、涪陵地區,由於涉及人口較多,尤其是貧困人口較多,工作統籌任務重難度大。重慶作為當時長江上游最大的城市,成立直轄市可以充分發揮其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便於三峽工程建設的統籌管理。

4、四個直轄方案

針對重慶直轄後的管理範圍,中央先後共提出了四個方案:

(1)第一個方案

以三峽庫區為中心成立省或者直轄市,包括湖北宜昌,和“三峽省”模式差不多。因牽涉地方太多,不能精簡機構,中間管理成本過高,被放棄。

(2)第二個方案

除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等划過來外,還把廣安、達州、南充等也拿過來。因方案過大,不利於直轄市發揮優勢,而被否定。

(3)第三個方案

直接把老重慶地區升格為直轄市,因無法解決三峽庫區移民的問題而放棄。

(4)第四個方案

即現行的重慶市,老重慶地區、黔江地區、涪陵市、萬縣市合在一起,成立重慶直轄市。

直轄22年了,重慶越來越好,願重慶明天更美好!


溫水歷史


目前我國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大直轄市,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能夠成為直轄市理所應當,上海作為我國的經濟重鎮也是意料之中,天津因為其歷史地位和地理位置成為直轄市,大家也並不覺得如何,但重慶為何能夠成為中原腹地唯一一個直轄市,讓很多人不明覺厲,但其實細細品味一下,你就會明白重慶對於國家發展西南地區經濟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已經過去了幾十年,各地之間的經濟差距也越來越大,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和西北,西南地區的經濟差距更是明顯,兩極分化嚴重。國家為了能夠經濟健康發展,縮小兩地區之間的差距,需要在西南地區挑選一個領頭羊,起到領導西部經濟發展的重任,這是戰略層面的要求,重慶就是這隻領頭羊!

“打鐵還需自身硬”,北京,上海,天津能夠成為直轄市,本身它們在清末的時候就開始和西方國家接觸,使得它們發展了起來,尤其是上海,有“東方巴黎”的稱號。而重慶在歷史上做過民國的陪都,有經濟基礎,能夠自給自足,和西南成都並稱為“西南雙子星”,這也是重慶成為直轄市的原因,因為國家不可能扶持一個一窮二白的城市發展成為直轄市。

還有一點,當年重慶並沒有從四川分出來的的時候,四川人口基數大,面積大,但四川僅僅靠成都一箇中心城市帶動不了,所以必須從中挑選出一個城市帶動川渝地區的經濟發展,於是就把重慶劃分出去,併成為直轄市。

重慶成立直轄市十多年來發展很快,它的經濟發展一直引領著西南地區,人均生產總值持續增長,城市的變化也是日新月異。


是阿維啊


眾說紛紜,還是看看國務委員當年怎麼說的:

1997 年 3 月 6 日,在第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國務委員李貴鮮做了關於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說明:

這篇報告全文在網上還找得到,大家有興趣可以百度查閱。

其中提到三大點原因:

一,帶動川東地區和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就是在西部扶持出另一個經濟中心。
二,給人口過多,行政區域過大的四川省減負。由於人口過多和行政區域過大,當時判斷四川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有一定困難。


三,有利於三峽工程的建設和庫區移民的安置問題。當時大重慶地區負擔了2/3的移民安置工作。

1997年前,四川是唯一一個人口過億的省,而發展又相對落後。所以拆分是必然的。

實際當時也考慮過直接把重慶提成省,但也考慮到要是設立省區的話,又得多出一套省級政府班子,增加各項經費,於是後來還是決定升為直轄市。


閉家鎖的紅楓


重慶是直轄市的原因是什麼?

我認為有兩個原因,分別是三峽問題和自身實力。曾經的“三峽省籌備組”與重慶市有著巨大關聯,由於某些不可抗拒原因導致重慶市成省的夢破碎,但是卻換來了更大的實惠即升格為直轄市。此外,眾所周知當時的四川省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從戰略學來分析,以當時全國第五大城市重慶的繁華名氣,帶動川東三個地區一起走向小康社會為名義,既符合地理規劃也達到了戰略層面的重大布局。
重慶於1997年由國家社會與經濟計劃單列市正式


升格為直轄城市,在原有的轄區基礎上增加了原四川省的涪陵、萬州、黔江地區。在1997年以前,重慶長期保持在全國前六大城市的地位,70-80年代進入過全國五大城市序列。

由此可見,重慶曾經非常發達、富饒,在那個年代的西部地區大城市排名是重慶第一,西安第二,成都第三。因此我說重慶升格與本身實力有重大關係,被賦予的帶動力也可說明這一觀點。


看鑑襄陽


看大家說的差不多了,現僅作一點拍磚。重慶作為中國第四個直轄市還是比較轟動的,畢竟作為西部第一個“中央直轄城市”。
🔼圖片:重慶市地圖

大家都知道,重慶作為西南一座山城,以前的中國“霧都”,本身不具備平原發展的地勢,但是重慶的工業基礎較好,同時擁有長江水運的優勢,在當時四川省使得經濟上和成都相當的城市,也就是有獨立的經濟基礎,發展也不錯。同時成都和重慶即是兄弟城市也存在競爭,各自獨立引領著周邊城市的發展。這樣看來,重慶離開四川不會一下子寸步難行,再加上國家幫扶,重慶可以獨立撐起自己和所轄地區的發展。
🔼圖片:重慶直轄前四川地圖

第二個還是接著上面說,四川省當時的兩大城市,成都市是省會城市,而重慶則是和成都經濟相當的城市,如果重慶離開了四川,四川還有成都市,不會破壞四川省的版圖,就現在也是這樣,成都依然是四川省最發達和規模最大的城市。
🔼圖片:重慶市夜景

第三個當然是國家政策導向,西部是一個比較廣泛的地區,開發和開放都比東部城市較晚,而西部也需要多幾個城市來促進發展,當時的“西部大開發”也是與之相匹配,在目前來說,西部城市中還是“成渝城市群”發展的較好,國家獨到的眼光使兩個城市成為西部的“雙子星”,雖然目前西安也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但是所在區域城市群還是無法與成渝相比,當然不是詆譭,目前三城形成三角之勢,會越來越好。


🔼重慶市夜景

第四個和人口有關,也就是“分家”,當時的四川省是人口大省[當然目前也還是],整個四川省的東南西北部發展也不是很均衡,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很多人,密度小的地方荒無人煙,如果一直髮展,省會成都將更有優勢,吸引更多的人去成都,所以就有了分家,重慶也要分擔人口密度和規模,在人才吸引力上打造和成都相當的城市。
🔼網絡圖 重慶與成都的兄弟城市關係(調侃)

四川省和重慶市目前在西部發展來看,都算是較好的,當然吐槽的地方也好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喜歡的轉發關注,不喜歡的輕噴。四川和重慶一起加油,我們還是“一家人”。


大內密探達康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了解重慶那些事兒。(本文約500字,閱讀需時2分)

在81年前的今天,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決定將國民政府遷往重慶。這是重慶曆史上一件大事。

重慶成為直轄市早在抗戰時期就已經初現倪端。

改革開放過後的1997年在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國務委員李貴鮮做了提請審議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說明。詳細講明瞭重慶成為直轄市的三點理由和三個條件。

三點理由大致來說是:

  • 一、有利於充分發揮重慶作為特大中心城市的作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 二、有利於給轄區過廣、人口數量巨大的四川省減負,從而加快四川省的發展;

  • 三、有利於三峽工程的建設和安置庫區的移民。

三個條件分別是:

  • 一、重慶經濟發達,經濟基礎好;

  • 二、重慶還是西南地區的交通、教育、文化、科技中心;

  • 三,重慶是計劃單列市,和四川分家在行政上難度不大。

另外,重慶如果成為直轄市,一開始會面臨很多的困難(移民難度、貧困人口多等),李貴鮮還承諾了國務院將給予重慶一定的支持。

還有人向中央提出將廣安劃入重慶,但李鵬總理沒有同意。

四川廣安位置示意圖(紅框位置)

因為鄧小平經常說自己是四川人,如果將廣安劃入重慶,那這位偉大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籍貫就會不太好處理。

鄧小平像

另外,如果劃入廣安,那重慶市這個直轄市就過於龐大。將重慶升格為直轄市,這是一項重大的正確決策,現在的重慶和四川都已經處於發展的快車道,一片興興向榮。

參考文獻:

孟廣涵主編:《設立重慶直轄市紀實》,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