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WTO改革:博鰲嘉賓共話全球經濟新規則

目前,世界經濟格局進入結構調整和制度變革的轉換時期。國際貿易規則重構是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未來國際經濟新秩序的一部分。現有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正在醞釀的國際貿易新規則,關係到未來的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經濟治理體系。

作為全球經濟治理體制變革的重要內容,WTO面臨深刻調整。2019年博鰲亞洲論壇的第一場分論壇聚集WTO改革問題,菲律賓眾議長、前總統阿羅約,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創始成員、前主席巴克斯,印度工商聯合會秘書長切諾伊,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會長崇泉,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傑拉奇,美國前商務部長古鐵雷斯,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等多位重量級嘉賓參與討論。

WTO改革:博鰲嘉賓共話全球經濟新規則


WTO面臨挑戰

阿羅約指出:“世貿組織是在全球化巔峰時期成立的。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全球化的第三個階段,但多哈回合並沒有取得真正的進展,多哈回合的承諾也沒有兌現。美國曾經積極推動全球化,現在它的態度趨於保守。這些都使WTO面臨挑戰,使局面趨於複雜。值得欣慰的是,中國對世貿組織非常重視,中國成為世貿組織改革的主要推動者。”

周小川表示,最近幾十年,貿易不平衡問題上的日益情緒化,使得世貿組織的作用受到限制,爭端解決機制和上訴機構遇到了問題。他說:“我們要看到,世貿組織這個決策機構的效率還不夠高,這也是它面臨問題的原因之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20國集團領導人曾強力推動多哈回合,希望儘早達成協議。過了這麼多年,多哈回合進展仍不如人意,說明這個機制的效率不夠高,需要改革。”


重振多邊主義信心

古鐵雷斯說:“在美國,共和黨中總有一些人認為,國際條約是對國家主權的一種威脅。任何被認為影響到國家主權的議題都會受到質疑。本屆政府對多邊主義的蔑視根深蒂固,對國際組織的懷疑成為一種時尚。在這樣一種氛圍下,最關鍵的,是要改變華盛頓的政治氛圍,重塑對多邊主義的信心。”

周小川指出:“WTO改革的前提條件,是各成員國要有誠意。如果大多數國家都支持多邊主義,世貿組織改革就有望達成一致並取得進展。如果個別大經濟體堅持採用單邊主義的做法,簽署並將雙邊自貿協定作為其未來貿易體系的主幹,WTO改革就會遇到很多挑戰和困難。因此,我們還必須準備第二套、第三套方案。如果世貿組織改革不成功,需要再有一套方案,來支持自由貿易體系並遏制保護主義。”

儘早解決“上訴機構危機”

巴克斯說:“對WTO來說,上訴機構危機是生死攸關的一次考驗。”他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重點打擊WTO上訴機構,“因為上訴機構拒絕按照他的意願做出偏向於美國的裁決”。特朗普政府批評上訴機構的法官超越了法定權限。在WTO的164個成員中,只有美國如此指責。

巴克斯認為:“上訴機構危機必須現在就要解決。”今年年底,上訴機構的法官很可能只剩下一位。法官人數不足三人,會影響到正常機制的運作,影響到成員國上訴的權利,而這個權利,是WTO規則賦予成員國的。

巴克斯建議,為改進和加強WTO的爭端解決功能,應該考慮將上訴機構的法官從7名增加到10名;上訴機構的內部機制應該更加順暢,要使法官連任免受美國總統的威脅。

兼顧不同發展階段國家的利益

發達經濟體積極推動WTO改革反映了其在全球範圍內重構規則、重新配置經濟利益的戰略目標。而WTO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給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帶來壓力和挑戰。

阿羅約說:“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不同的政治體系。”

由於在經濟發展程度、市場經濟完善程度等方面與發達經濟體存在差異,WTO改革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改革形成一定的外在壓力。

周小川指出:“世貿組織的改革和規則調整,會涉及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待遇,不應忽視的是,WTO需要幫助低收入國家,推動這些國家的發展,使其從全球貿易體系中受益。對於發展中國家地位這個問題,因為這麼多年來中國一直保持著發展中國家的身份,中國不僅為自己的利益說話,同時也為整個發展中世界仗義執言,為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我想我們在這一方面將會繼續這麼做下去。”

崇泉認為:“世貿組織的改革過程中,必須要給予發展中國家特殊和差別待遇,這是世貿組織的原則。美國提出所謂的發展中國家‘畢業標準’,會給世貿組織改革的談判帶來困難。”

阿羅約表示贊同。她說:“對發展中國家中的特殊和差別待遇,應該要持續下去,不應該被取消,因為大家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改革WTO規則的時候,不要忘記有這樣一個原則。”


中國回應外界關切

以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是當代國際貿易的基石,是全球貿易健康有序發展的支柱。加入WTO以來,中國始終堅定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廣泛參與WTO各項事務,是多邊貿易體制的積極參與者、堅定維護者和重要貢獻者。

針對外界對中國所謂“貿易扭曲”和補貼問題的指責,周小川指出:“中國經濟經歷了一個很長時間的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大幅度減少了市場扭曲行為和不合理的補貼。但是,因為這是一個轉型的過程,要花很多年的時間,所以還會出現一些扭曲的殘留。中國政府非常願意加快改革的進程,來消除這種扭曲的狀況,這些扭曲最終是會逐漸消失的。”

他說:“對於中國來說,我們要直面這樣的挑戰,直面外界對我們的批評,其中一些批評對我們來說是有益的,可以幫助和推動我們作出決策,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的進程,進一步推動中國參與全球經濟,包括相關規則的制定。”

來源 / 今日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