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水滸傳潘金蓮為什麼喜歡西門慶?

簫簫84


其實非要說潘金蓮有多喜歡西門慶,我倒不覺得。只是西門慶的條件,對比她之前遇到的男人,確實要強得太多。她是久曠之女,碰到西門慶這種著意勾搭她的,上鉤或者說自願上鉤,也是很正常的。

盤點一下潘金蓮在此之前有過交集的男人。

第一個自然是張大戶,不過張大戶年老力衰,潘金蓮很明顯看不上他。

第二個是武大郎,武大郎雖然年紀不大,但是連張大戶都不如,又窮又矮,潘金蓮也很明顯的不待見他。

第三個是武松,武松堂堂一表,凜凜一軀,本來是很受潘金蓮歡迎的,只可惜武松是水滸傳中濃墨重筆的英雄好漢,在女色之上不大在意,於是嚴正拒絕了潘金蓮,讓潘金蓮羞窘無地。


兩個想和潘金蓮好的,潘金蓮看不上,潘金蓮看得上的武松卻又不在意她。


在這個時候,出現了王婆口中潘驢鄧小閒五者兼備的西門慶,我想潘金蓮上鉤是再正常不過的,畢竟她也是個女人,也有需要,但是非要說潘金蓮多喜歡西門慶,我是不覺得的。

在水滸傳裡,潘金蓮劇情不多看不出來,但是在真正讓潘金蓮暴享大名的金瓶梅里,潘金蓮對西門慶是不太忠誠的,西門慶去李家妓院待了一陣子沒回,潘金蓮就勾搭上了府裡的小廝琴童;西門慶死後沒多久,潘金蓮就勾搭上了西門家的女婿陳敬濟。金瓶梅里對潘金蓮刻畫的還是很成功的,我想這才是潘金蓮的本性。她和西門慶成就好事更多的是因為自己也有需要,非說她多喜歡西門慶倒未必,我覺得把西門慶換成勾搭閻婆惜的張文遠或者勾搭潘巧雲的裴如海,潘金蓮一樣會上鉤的。


鳳妖


不知道姓潘的怎麼得罪了施耐庵,前有潘金蓮,後有潘巧雲,皆被施耐庵描繪成了水性楊花的女人,下場都很慘。

潘金蓮貪財嗎,不貪財,如果她貪財,她早就直接從了那大戶,何必被大戶忌恨,嫁與三寸丁武大郎。她不貪財,那她圖什麼,其實看她見到武松時候的心理活動:這姻緣落在武松身上。可以看出來,潘金蓮除了自身慾望較強以外,還有點小精神需求呢。那她圖的是什麼,在某一版《水滸傳-》電視劇裡,她那未謀面不相識卻同命的同姓姐妹潘巧雲道出了她的心聲:

看到了吧,潘金蓮圖的什麼的,就是快活。潘金蓮雖然是個使女出身,身份卑賤,但偏偏生得幾分姿色,心比天高。嫁與武大郎後,面對這麼一個外表猥瑣又不解風情的丈夫,潘金蓮是不甘心的,更是不痛快的,但是又能怎麼辦呢。看到武松以後,她心中升起了希望,可是武松是正經直爽漢子,對她的勾搭嗤之以鼻。其實可以想見,如若武松經不住誘惑,一時接受了她的勾搭,初時她會高興,但時間久了未必會如意。因為武松是正經人,書中把他描述的十分厭惡女性,就算她不厭惡女性,一時接受了潘金蓮,勢必也會接受良心譴責,也很難解風情,潘金蓮身體也需滿足了,心裡還是會空虛。

可是西門慶就不一樣了,不但相貌堂堂,又最會哄女人,看他那捏腳的手段,所謂潘驢鄧小閒,樣樣齊全。潘金蓮這種身體內心都需要安撫的女人遇到了西門慶,那就是乾柴遇烈火,熊熊之火怎麼燒也燒不盡了。所以潘金蓮這種女人喜歡西門慶是再正常不過了。

所以,儘管她知道武松是個厲害角色,她跟西門慶廝混是要冒極大風險的,但是她還是義無反顧的廝混在一起,為什麼,因為她的身體和內心太需要安撫了。潘金蓮跟西門慶廝混,屬於偷漢,縱使情有可原,也是罪無可恕,可是她後來殺人那就不對了。個人慾望容易理解,但是也要有度才行,一個慾望怎麼能凌駕於一條生命之上。而且她在殺人之後,還跟沒事人一樣繼續跟西門慶廝混,足以看出她天性涼薄,自私自利,只圖自己快活,不管他人死活,最後被武松挖心砍頭,也是罪有應得。

潘金蓮嫁與武大郎,但是對丈夫毫無愛情親情,一直渴望紅杏出牆,她這種行為心理放在今天來看其實沒什麼,因為嫁與武大郎本來就不是她心甘情願的,也確實委屈了她,大不了就是一個離婚嘛。但是潘金蓮為了自己的快活和享受,謀害親夫,這樣行為不論是在什麼時代有多大的委屈都是罪大惡極的。潘金蓮喜歡西門慶不可恥,但是潘金蓮謀殺親夫就該死。

敬請關注一覽眾河小,帶給您文史方面最現實的解讀HOUHOU


一覽眾河小


我們先看看潘金蓮、西門慶、武大、武松幾個主人公在相遇前的人生經歷。

潘金蓮,是本縣潘裁縫的女兒,9歲父親過世,被母親賣給王招宣府上,金蓮的教育主要是在這個階段完成的,學習禮儀、識字、琵琶、唱歌等等,每天閒著沒事,學習穿衣打扮化妝,不管任何年代,好像這都是女孩子的愛好,15歲時王招宣死了,潘媽媽想辦法把潘金蓮要了回來,又賣到張大戶家(張大戶他媽幫兒子買了兩個,一個是潘金蓮,一個叫白玉蓮,白玉蓮一年多就病死了),潘金蓮18歲時,張大戶趁主母(大老婆)外出時把潘金蓮叫進房裡收了,差不多兩年時間,張大戶夜夜笙簫,體力不支,眼看要掛了,主母又經常鬧,於是張大戶只好把金蓮送走,下人們說送給武大郎(至於為什麼送給武大,後面看武大經歷),然而武大出去賣燒餅的時候,張大戶就來見潘金蓮,武大很清楚的,全縣都知道。

西門慶,是清河縣的破落戶,少時好武,學的“一手好拳棒”,家族在縣裡做些小生意,因為衣食無憂,估計父母忙著做生意,教育上也沒花太多時間,在縣裡交了一幫狐朋狗友,但並不算是縣裡“頭面人物”,被人叫做“西門大朗”。西門慶還是有能力的,家族留下的積累,加上個人能力還不錯,在縣裡武力值應該算高的,有一幫在縣裡有錢有權的發小,後來專門溝通民間和官府的關係,放“官府債”,就是幫人溝通政府關係,逐漸混大了,在縣裡被稱為“西門大官人”,逐漸成為清河縣地頭蛇。

武大武松父母過世的早,武大把武松拉扯大,很不容易,兄弟感情極好,家庭經濟收入主要靠武大,武大還娶了老婆,有個女兒叫迎兒,武松個子很高,差不多1.9米左右,少時好拳棒,力氣大,在20歲出頭時與人爭鬥,以為打死人,跑到柴進莊上避難。後來聽說人沒死,從莊上出來尋找哥哥,路過景陽岡時打死猛虎,被清河縣聘任為專管巡捕緝盜的都頭,武松的人生經歷比較簡單,我們主要說說武大。武大在弟弟離家出走後,受害人肯定天天去找他,毫無疑問的,再加上武松出走,家裡沒人能“罩得住”,總是被鄰居欺負,帶著家小搬家到清河縣,租了房子賣燒餅,日子過的還可以,不幸的時老婆病死了,還總是受人欺負,於是武大再搬家到縣裡另一頭,這次租的房子正是張大戶家的臨街二層商鋪。武大懦弱、逆來順受,但是跟張大戶家下人關係比較好,經常在張大戶面前說他好話,大戶對武大也不錯,經常照顧他生意,家裡的燒餅基本都是買他的,連房租也不收,後來張大戶要把潘金蓮送走,但是還要經常“約會”,下人們自然想到了武大郎,順理成章的潘金蓮就成了武大郎的老婆。武大經常受張大戶恩惠,又白撿個漂亮老婆,而且武大不是傻子,自然對張大戶與金蓮的事裝作不知道。

以上是四人的人生軌跡。

潘金蓮為什麼喜歡西門慶?先來分析潘金蓮。首先,潘金蓮是個人,有七情六慾,有需求。基本生存需求,從以上經歷來看,潘金蓮到死都是衣食無憂的。生理需求之前主要在兩個人身上,一個是張大戶,已經60多了,還有武大郎。社交需求,嫁給武大之前是有幾個朋友的,並不是整天宅在房裡,張大戶家還有其他下人,平時說說話聊聊天唱唱歌還是沒問題的,嫁給武大後每天要麼關在家裡,要麼站在門口,偶爾跟隔壁王婆聊聊天,但是並不多,主要的社交活動是和武大,而且並不順,這是兩個沒有共同話題和興趣的人,潘金蓮的社會交往需求未能實現。其次,潘金蓮的虛榮心未能得到滿足。年輕漂亮,但是無人能欣賞。再次,潘金蓮沒有愛情。在王招宣府上沒有,張大戶家沒有,武大郎家也沒有,但是潘金蓮是有一顆想要擁有愛情的心的。在見到武松的那一刻,金蓮感覺到了真正的愛情,雖然摻雜著生理需求,但是武松不可能滿足她的要求。最後,在被武松拒絕之後,潘金蓮應該對愛情已經死心了,已經不再有這種奢望。剩下的就是滿足年輕焦躁的身體和被人欣賞美貌帶來的虛榮心,恰在這時,遇到了西門慶。西門慶有錢、帥、會哄女人開心,風流倜儻,名聲不好但是縣裡都給面子,這種人放到現在,也會有大把女人圍著轉。再加上王婆老豬狗的設下的計謀,潘金蓮怎麼可能不掉入西門慶設下的陷阱?潘金蓮掉落陷阱之中,只要有了第一次,生理、心理都得到滿足,她已經不願意再走出來了,更何況,從小到大,金蓮從來沒有自己做過選擇,唯一的一次選擇,還被拒絕。你說,潘金蓮對西門慶是喜歡?是依賴?或者是認命?

心有愛而無奈,心有恨而無力。


金融深一度


歷史中有些問題靠考古文獻來佐證,有些問題根本就不需要,人在世上一大圈兒,無非只是物慾之求,坐穩後雙手托腮,想想我們的現在,潘金蓮的故事根本就不叫個事兒!不得已嫁給了一個有明顯缺陷的人,一切跟愛情無關的婚姻本身就是犯錯!金蓮的美麗跟大郎形成太過扯淡的對比!而金蓮本身就是一水性楊花之人,往往這種女人更希望嫁給愛情,對另一半的要求也會更高。

現實是金蓮做不了自己的主,被財主禍害後又不能被納妾,過去對貞潔的理解又那麼苛刻,後來下嫁給武大,在那個社會也算正常不過。做為武大來說,以自己的這般形象和家境,能娶上金蓮這樣一個大美女算是買到了頭彩了!

女人一旦有過日子的想法,就有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安穩勁兒,只是鍋碗瓢盆後,還有其它生活節目,這一點,武大哥顯然是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時間久了!金蓮也就煩了。

題主的問題是,潘金蓮為什麼喜歡西門慶?在潘姐來看,人的名字並不重要,在那個階段無論是誰都可以有故事,只要不是武大哥!什麼東門慶、南門慶抑或是邊陲後主之類的。

潘金蓮出軌在那個家庭裡只是時間問題,武松的出現就說明了一切!她能對小叔子下手,也就能對任何男人下手!只是武松只負責打虎和喝酒,不然知道嫂嫂如此這般,拿出幾個招式嚇唬嚇唬這個女人,結果也就不一樣了。

在那個時代,西門官人以極少數的概率出現,相當然得被男人們膜拜,運氣也是跟著想法走的,被一根棍子打寸了的西門官人,抬頭的哪一刻就註定了一段臊情歲月的開始,這就如同現在的偶遇、QQ、微信什麼的!人一但有蒲公英般飛翔的心,任何風都可以起飛!蘭州人吹口氣,北京那邊兒的人就能當作狂風翱翔。出牆跟出軌離得那麼近,衣服脫了燈關了,還能說不嗎!

看過那段故事的男人無不懷著一顆生不逢時的心,以至於後來,每每走到樓下,我都要抬頭等等!

儘管潘金蓮的故事讓人唏噓,放到現在來看,也只是人類社會中的一顆塵埃,金蓮之花蓬勃在五湖四海,說著說著,我們繼承和發揚了這種精神!相對於潘姐的竊竊出牆,現在的我們不都是推牆而去嗎!








邊陲後主


看過《水滸傳》的應該都知道潘金蓮真正愛的是武松而不是西門慶,但是潘金蓮為什麼會嫁給武大郎呢?

她大可以堂堂正正的去追求武松啊!可是武松對她沒意思,只是潘金蓮一廂情願罷了。所以他嫁給了自己喜歡人的大哥!一切跟愛情無關的婚姻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開始!潘金蓮的美麗跟武大郎形成太過扯淡的對比!潘金蓮本身又是一個水性楊花的人,這樣的女性往往更希望嫁給愛情,什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她絕對沒有限制,雖然說她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已經不在了。
潘金蓮被施耐庵描繪成為一位水性楊花的女人,那下場肯定很慘了,也不知道施耐庵從哪得到靈感會把潘金蓮寫的那麼不堪,因為當時的社會是個保守的社會啊!對於現在我們這個社會,女追男只是隔層紗而已,但是潘金蓮她們那個時候女性到處留情都是要被罵被指責的啊!
潘金蓮嫁與武大郎,但是對丈夫毫無愛情,一直渴望出軌,甚至還有謀害丈夫之意,因為嫁與武大郎不是她心甘情願的,雖然說委屈了她,但是出了謀害親夫之意就該死,何況她丈夫是武松的哥哥,武松又是她心心念唸的那個人。大不了就跟武大郎離婚嘛!但是潘金蓮為了自己的生活快活和享受,沒有跟武大郎離婚,就算跟武大郎離婚了,她跟武松也絕對不可能,武松關心的只是喝喝酒,打打老虎而已。
現在看來,潘金蓮出軌只是時間問題,武松的出現就說明了一切!她作為嫂子,能對武松下手,自然也就能對其他人下手,一位水性楊花的女人要的只是一種生活的慾望而已,只是武松對她從來沒有愛情。但是嫂子這樣武松也有責任吧!他知道嫂子這般就應該拿出幾個招式嚇唬嚇唬她,讓她安守本分,結果也許就不一樣了,可惜落得個如此不堪的下場。

愚記談娛樂


一個人人生路徑的抉擇,是過往人生經歷的積累與彙總,並不存在什麼偶然性,能夠超脫環境限制的,實在少之又少。潘金蓮喜歡上西門慶,既有時運不濟的因素,也有一定的命運必然性。

首先來看潘金蓮的生平。潘金蓮生來不幸,不到十歲的年齡,就已經被兩次轉賣。很難想象,一個人在童年時代,性格的定型期,便遭受這種殘酷的際遇,早早的喪失了命運的自主權和為人的尊嚴,沒有得到絲毫來自家庭的關愛,長期地處於一種被鄙夷欺辱的環境中,會激發何等陰暗的心理。待她長到成年,小有姿色時,便被覬覦已久的張大戶佔有。潘金蓮毫無反抗的餘地,沒有任何人幫助她,甚至沒有任何人同情她。眾人只覺得她卑微如草,下賤腌臢。書中沒有記載潘金蓮被賣、被騙、被逼迫的心理,但身為局外人的我們,稍稍深思一下,那種徹骨寒意便撲面而來,更何況身處其中的潘金蓮。



其後,潘金蓮捲入張家夫婦的矛盾中,被羞辱性的嫁給了人稱三寸釘、谷樹皮的武大郎。脫離原先悲慘處境的潘金蓮,並沒有迎來命運的轉折。武大郎懦弱本分,張大戶不間斷的凌辱蹂躪,浮浪流氓日日騷擾潘金蓮,街坊鄰里毒言惡語,再一次將踏入新環境的潘金蓮踩進深淵。

她是極漂亮的,但美貌沒有給她帶來任何正向的東西,只是不斷增添她的不幸與痛苦,落差更令人怨恨。她被扭曲的人生經歷改變,形成了扭曲的人性。命運既已至此,所有希望都已破滅,再也沒有什麼禁忌,剩下的只有肆意放縱和沉淪:好吧,你們狠毒,我比你們更狠毒;你們刻薄,我比你們更刻薄!



之後,她挑逗武松,一方面,是壓抑已久並決心釋放內心的惡之花後,對於美好東西本能性、報復性的佔有;另一方面,又何嘗不存在一種,破壞人性和親情美好光明的一面,從而產生畸形的快感:我沒有的東西,你們怎麼能有?我滿身汙泥,你們憑什麼光潔亮人?

然後,潘金蓮遇到了風流倜儻、英俊多金,且初見時,對她尊重守禮的西門慶。沉淪的步伐已經邁出,剛剛受拒於武松的挫折感急需撫平,悽慘的人生經歷讓她迫切的追求可以給自己帶來安全感的人,從沒有享受過一絲美好的人生,讓她拼盡全力,抓住一切機會去奪取佔有出現在身邊的美好事物、俊秀男兒。而自己的美貌與身體,自己的妖豔和淫蕩,就是武器與手段。這個時候,即使出現的不是西門慶,而是另外一個多金帥氣,有極高地位的男子,潘金蓮的選擇,也不會有任何差異。



隨後,一切順理成章,西門慶有心勾引,潘金蓮更是無比熱切的希望擺脫壓抑苦悶的生活狀態以及備受羞辱欺凌的人生,兩人都在各自慾望的驅使下走到一起。而潘金蓮多年來在滔滔濁世侵襲下,養成的涼薄心性、狠毒性格、決絕手段,彷彿毒蛇一般,見人噬人。最終癲狂的將身邊的人一起拉入深淵,走向人生的末途。


微影悼紅


我們先來說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武大郎,歷史上確有其人,本名武植,家貧,父母很早便亡故了。大郎並非三寸丁谷樹皮,而是一個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大帥哥,後來考中進士,當了縣令,任期內更是興利除弊,清正廉潔。其妻潘金蓮,乃大家閨秀,知書達理,愛才不愛財。在武大郎還是一介布衣時,潘金蓮便不顧家人反對,時常接濟他。武大郎高中之後,二人喜結良緣。

武大郎有個朋友名叫黃堂,之前也資助過武大郎。後來黃堂家的房子被燒,前去投靠昔日好友,但武大郎並未明確提出資助。黃堂怨恨不已,四處造謠誹謗,有個好事之徒西門慶,與之狼狽為奸,潘金蓮的“故事”變得越來越齷齪。後來黃堂回家,發現武大郎早已派人幫他建好了房子。古代信息閉塞,再加上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武大郎就這樣就成了齷蹉之徒,潘金蓮平白無故成了淫婦。施耐庵在寫《水滸傳》時,引入了這個故事,使得二人更難平反昭雪了。

有人說施耐庵得了厭女症,也有人說他心裡陰暗,我不敢冒然下結論,但若說《水滸傳》無意寫愛情,應該沒什麼問題。閻婆惜和宋江、潘巧雲和裴如海自不必說,有些電視劇將林沖和林娘子寫成了一對悲情鴛鴦,演繹了一出愛情悲劇,我不這樣認為。林沖以英雄自許,知道別人調戲自己的妻子揮拳要打,這不是出於維護愛情,而是出於對個人尊嚴的維護。

後來林沖刺配滄州道,執意休妻,休文中寫道“有妻張氏年少,情願立此休書,任從改嫁,永無爭執。委是自行情願,即非相逼”,林沖休妻之時仍不忘自保,全無情意可言。(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鮑鵬山老師在《百家講壇》上的講述,很詳細,很精彩)林娘子確實是個好女人,好妻子,可惜生錯了時代,嫁錯了郎君。《水滸傳》是一曲英雄悲歌,裡面的好漢大多隻知打熬筋骨,不近女色,因為色是刮骨鋼刀,兒女情長也容易消磨英雄之氣。

鋪墊了這麼長,終於可以言歸正傳了。潘金蓮和西門慶之間沒有愛情,只有姦情。既然是姦情,喜歡起來還需要什麼理由嗎?小說中的潘金蓮本是清河縣某大戶人家的使女,頗有姿色。大戶要纏他,金蓮不肯,於是去主人婆那告發。大戶記恨在心,卻倒賠些房奩,將金蓮嫁給了全縣人的笑柄——武大郎。潘金蓮嫁過去之後,有幾個浮浪子弟們成日裡在武大郎家門口調戲、取笑。潘金蓮本人呢,也厭棄武大的短矮猥瑣,不會風流。“這婆娘倒諸般好,為頭的愛偷漢子”,“若遇風流清子弟,等閒雲雨便偷期”。

武大郎沒有辦法,只好舉家搬到了陽穀縣。潘金蓮之前在清河縣有沒有偷腥,作者沒有交代,難道清河縣就沒有“風流清子弟”,沒有西門慶那樣的貨色?到了陽穀縣以後,武大郎的命運並沒有因此改變,他仍然受人欺負,門前仍有浮浪子弟,街頭巷尾仍有閒言碎語。弟弟武松以打虎英雄的身份出現,又是捕頭,武大郎以為從此沒人敢再欺負他,沒人再敢調戲他的妻子,沒想到自己很快就送了命。

有人說,武大郎的死,武松有責任,因為是他勾起了潘金蓮的春心,才有了後來西門慶的趁虛而入,以及二人合謀害死武大郎。這種說法顯然有問題,小說已經交代了,潘金蓮“為頭的愛偷漢子”,這不是春心的問題,而是小說把潘金蓮塑造成了天生的蕩婦。他為什麼不願屈從大戶,不是因為品性高潔,而是因為大戶不可能滿足她的情慾。潘金蓮的開窗,與西門慶的相遇是偶然,也是必然。你想,陽穀縣城能有多大,一個是全縣知名的尤物,一個是專愛尋花問柳的大財主,可能沒有交集嗎?

西門慶不是好人,也不是好丈夫,但要是當情人,絕對是一等一的。“此五件,喚做‘潘、驢、鄧、小、閒’。五件俱全,此事便獲”,西門慶本是風月場中的高手,“潘、驢、鄧、小、閒”一樣都不缺,又有王婆出謀劃策,從旁協助,二人很快便勾搭成奸了。這一段劇情是以武松為主角,把潘金蓮寫得越美越淫越毒,越能展現武松的“天人”之姿。可憐潘金蓮,真實的她成了受害者,在小說裡,作者也把她當“受害者”來用。


上頭派掌門


潘金蓮為什麼不能喜歡西門慶?

潘金蓮是個讓人覺得五味雜陳的角色。

當男人祭起道德當代殺威棒時,斷喝一聲,你難道想學潘金蓮?

潘金蓮身上只有一錯,殺了武大郎。

但是這一錯就連她的感情,也玷汙了。

因為潘金蓮喜歡西門慶。

可是潘金蓮為什麼不能喜歡西門慶呢?

潘金蓮喜歡西門慶,她掉下的竹竿打在了西門官人的頭上,然後你知道的,最是相逢那一眼,一切都在陽光裡,一切都悠然緩慢起來,呀,你在這裡呀。這是愛情。當然潘金蓮開窗曬衣裳,許多皇漢粉深以為痛惜,因為就在那一瞬間,中國的歷史就改變了,因為,如果,自己去查。

愛是什麼,愛是美好和情慾。

你嫁給武大看看。是美好呢,還是有情有欲?

古代有很多限制,自然不能自由戀愛。可是感情和感覺這個事,你說得清楚?是愛西門大官人的英俊美貌?還是她落魄彩鳳隨鴉的人生天然要找個出口?

還有呢,武松我也喜歡。潘金蓮也喜歡。問題武松把感情問題看得太小心了。

結果手剮了潘金蓮。

要是潘金蓮沒有殺武大,有一天武松一定會表白。嫂嫂,我比西門慶好。

當然這也是悲劇。

因為無可選擇,潘金蓮喜歡西門慶也無妨。只是,童鞋們,別想著穿越。那個朝代,你身邊跟著個武大,你死的心都有。潘金蓮喜歡任何人都是找死。所以她死了。

-


初衣勝雪


在《水滸傳》中,潘金蓮跟三個男人有過糾葛,他們分別是武大郎,武二郎,西門慶,而為什麼最終潘金蓮會最終選擇了西門慶。我們還是要搬出王婆嘴中的那五個字的經典定律,即潘驢鄧小閒。有這樣一把尺子來衡量一下潘金蓮的抉擇,也就很快能明白誰是她的意中人。



首先是武大,他對於這五個字是一條都不夠格的,潘金蓮嫁給他是因為命運的捉弄,是不得已而為之,她在武大身上得不到一丁點的滿足,這裡包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由此可見,當潘金蓮一旦遇到一個她覺得合適的男人,馬上就會拋出自己的橄欖枝。而這個人就是自己的小叔子,打虎英雄武松。那麼,武松對於那五個字的定律,如果是五分制的話,他起碼在二點五分之上,這比幾乎是零分的武大來說,要更具有吸引力。況且,近水樓臺先得月,潘金蓮從一個女人的角度出發,她覺得自己能夠拿下這位彪形大漢,並且一步步實施著自己的計劃。誰知,武松並不是常人,他的心中只有親情,沒有愛情,更何況還是一場不倫的姦情。他的拒絕讓潘金蓮失望透頂。

而這一感情的空窗期,是特別需要另外一個男人來彌補的。一個挑窗戶的竹竿神奇地拯救了她,真的屬於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的感覺,其實那時的潘金蓮和西門慶的感情碰撞還是挺讓你羨慕的,只不過後來的發展變得越來越糟糕,以至於最後的殺人滅口。西門慶是“潘驢鄧小閒”的最最好的詮釋者,符合這樣的男子,試問人世間有多少女子會不動心。潘金蓮命運多舛,能找到這樣一個歸宿,應該是她夢寐以求的,只不過得到的過程是殘酷的,也由此引來了自己自己的殺身之後。



我還記得老版《水滸傳》中王思懿扮演潘金蓮在被武松掏心怒殺之前的那個表情,真是很到位,那一刻,她為自己愛上西門慶,是一點都不後悔,哪怕那只是短暫的一瞬。


大先生的故紙堆


潘金蓮為什麼喜歡西門慶,因為潘金蓮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慾,所以潘金蓮在與武大郎長期的枯燥生活中,心身得不到滿足,在某種慾望的驅使下,他不得不喜歡西門慶。


潘金蓮這個(水滸傳)裡的多情女子,被施耐庵描述的即漂亮又淫蕩,雖然是有夫之婦,但卻不安分守己,在勾引武松不成之後,便移情別戀,對紈絝子弟西門慶情有獨鍾。

西門慶這個大官人,長得一表人才,家境也富裕,並且黑白兩道都有交情,混的如魚得水。這樣一個財大氣粗之人,怎麼會不令潘金蓮為之心動,因此潘金蓮覺得自己找到了可以依附終生的男人。

另外潘金蓮覺得武大郎雖然是個老實的好人,但畢竟那方面都不如西門慶,在與武大郎生活期間,她雖然是衣食無憂,可是卻活的不自在,你想啊,潘金蓮這個貌美如花的女人,她怎麼能安心就這樣過一輩子。

所以她一直在尋找機會,武松的出現,給她心中的慾火點燃了,但最終還是他一廂情願,武二郎對他根本沒有興趣。受到打擊的潘金蓮更是慾火中燒,火上來啦想控制都難,於是西門慶的出現就成了潘金蓮尋覓已久的獵物。

西門慶和武松不一樣,武松是個冷血無情的漢子,而西門慶則是個大淫棍,遇到潘金蓮這樣美女送上門來,對西門慶來說那是狼入虎口,這兩個人遇到一起,如同乾柴遇烈火,大家可想而知後果是個啥樣。

潘金蓮喜歡西門慶,無非就是尋一個獵物罷了,久旱遇甘霖,姦夫遇淫婦,這才叫一個爽。

因此我們可以說,潘金蓮與西門慶之間根本沒有什麼感情可言,只是你情我願的一種發洩而已。



一個是寂寞難耐的女子,一個是風流好色的漢子,這兩個人在一起能不發生點故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