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財經|儲備貨幣之爭

IMF季度外匯儲備數據出爐,

儲備貨幣多元化迎來突破。

"去美元化" 浪潮悄然來襲,

美元是否依舊強勢?

方興未艾的加密貨幣可否加入儲備貨幣之列?

財經|儲備貨幣之爭


今年9月26日美聯儲貨幣政策會後公佈,決定今年第三次加息25個基點。美元利率區間已上修至2%-2.25%,創2008年以來最高。與此同時,印度尼西亞、印度、阿根廷、土耳其、英國央行也紛紛開啟了不同程度的加息模式。一些經濟體更是由於外儲薄弱和高度依賴美元外債,即使數次加息,依然沒能擺脫本幣的大跌。如今,作為世界結算交易貨幣,美元依然雄霸全球儲備貨幣之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9月28日更新的“外匯儲備貨幣構成”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外匯儲備中的美元在已分配外匯儲備中佔比從上季度的62.47%降至62.25%,為連續第六個季度下降。與此同時,去美元化浪潮暗流湧動。包括歐洲在內的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始認真考慮,如何擺脫和挑戰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霸主地位。


財經|儲備貨幣之爭


9月12日,歐洲委員會主席容克宣稱作為推動歐盟的“主權”舉措之一,要讓歐元變成一種可以與美元相抗衡的全球儲備貨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排名第二的歐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佔比20.3%,仍遠低於2009年高峰時的28%。


財經|儲備貨幣之爭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納入SDR貨幣籃子,與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一起,躋身全球最重要儲備貨幣之列。如今入籃滿兩年,根據IMF日前公佈的官方外匯儲備數據測算,人民幣在各經濟體的外匯儲備佔比實際上高於第一季度,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增至1933.8億美元,在整體已分配外匯儲備中佔比1.84%,且佔比遠高於八大貨幣中的澳元和加元。


財經|儲備貨幣之爭


隨著歐洲SPV支付系統的建立、俄羅斯商品換石油計劃、人民幣原油期貨、多國央行增持黃金以及多國間實行本幣交換,這些讓美元措手不及的事件正在持續發酵,加之特朗普政府強調“美國優先”,發動貿易戰、匯率戰,外國央行或許有很充足的動機來削減美元敞口。


財經|儲備貨幣之爭


近年來,以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為代表的加密貨幣備受市場追捧,有人深信加密數字貨幣會成為未來貨幣,對其背後的區塊鏈技術充滿期待。儘管當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加密數字領域仍然是一個既無明確禁令、也無政府支持的“灰色地帶”,但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貨幣當局卻都在馬不停蹄地加強數字貨幣領域的研究,嘗試利用數字貨幣改進傳統金融和貨幣體系的業務模式。

本期節目關注

儲備貨幣之爭

財經|儲備貨幣之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