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1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甲骨文

<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偉大的海

───

[英]大衛•阿布拉菲亞 著

徐家玲 等 譯

三千多年來,地中海一直都是人類文明的一處偉大中心。大衛•阿布拉菲亞的《偉大的海》是第一部完整敘述地中海歷史的著作,書中講述的地中海故事對世界歷史發揮了重要的塑造作用。在時間上它從公元前3500年前後馬耳他神殿的建立一直講到當代旅遊業的發展,在空間上從直布羅陀一直講到雅法、熱那亞與突尼斯,還生動記敘了朝聖者、海盜、蘇丹、海軍將領等人物的經歷。

/<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反 對 選 舉

───

[比利時] 達維德•範雷布魯克 著

甘歡 譯

代議制民主已身陷困境,這一點越來越顯而易見。如今,西方國家的投票率越來越低,政黨成員越來越少,政客們越來越傾向於根據選舉日期來調整策略,結果就是,西方社會患上了達維德•範雷布魯克所稱的“民主疲勞綜合徵”。該如何醫治這一疾病呢?範雷布魯克範雷布魯克在本書中給出了分析和答案。

/<tbody>/<table>

索·恩

<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俾斯麥

───

[德]克里斯托弗·諾恩 著

陳曉莉 譯

俾斯麥的一生首先是普魯士的,然後才是德國的,除此之外也還是歐洲的。作者諾恩就是從這樣三個角度來寫俾斯麥的,而且特別強調了其中的歐洲視角。另外,正如俾斯麥本人所說的“真正重要的東西總歸不會寫進檔案裡”一樣,作者充分考慮了歷史表述的主觀性和史料的侷限性,將俾斯麥平凡生活的一面、與其所處時代之間的關係清楚展現出來;他把這個“帝國締造者”嵌入19世紀的歐洲歷史中,寫作出一部獨特的俾斯麥傳。

/<tbody>/<table>

社會學

<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中國女性生活狀況報告No.12(2018)

───

高博燕 主編

本書是“女性生活藍皮書”的第12本。“女性生活藍皮書”作為運作十餘年的皮書,已經具備了穩定的作者隊伍、紮實的數據庫資源生產及其儲備整理加工、原創性選題的策劃執行等成熟的運作條件;中國婦女雜誌社及華坤女性生活調查中心和消費指導中心的支持與具體執行,保障了該皮書的質量與前沿性和政策導向性。/<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中國第三部門觀察報告(2018)

───

康曉光 馮利 主編

本書總報告深度分析中國慈善新時代的特徵,即超慈善,並解析其由來;分報告收錄了中國式慈善欺詐、平臺模式在共享空間捐贈中的現實運用、一路走紅的輕鬆籌大病救助平臺等3篇報告;典型案例部分收錄了“十方緣”這一典型機構,“大愛無國界”國際義賣、騰訊“為村”、蒲韓鄉村公益養老等三個典型項目,以及“老爸”魏文鋒這一典型人物。

/<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三明醫改

───

王春曉 著

由於衛生體系是多產出、多目標的複雜體系,為尋找治理之道,中國政府在衛生領域採用了政策試驗的路徑。在實踐探索中,中國政府積累極為豐富的經驗,也湧現出不少成功的地方試點模式,但往往都是“曇花一現”,未能“遍地開花”。然而,從2014年開始,福建三明試點卻“一枝獨秀”,引起了各界關注,並影響了全國公立醫院改革政策變遷。本研究嘗試分析並回答中國如何在衛生領域的改革中通過政策試驗來探索/尋求好的治理。

/<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社會心態理論前沿

───

王俊秀 楊宜音 等 著

本書收集了最近10多年社會心態研究中最重要的探討社會心態理論的文章,這些文章對於推動社會心態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把這些文章的結集出版對於社會心態研究者具有工具書的意義。本書內容包括社會心態概念的討論,社會心態結構和機制的探討,社會心態的測量和指標體系的研究,社會情緒的理論研究,社會心態與社會轉型的研究,以及社會心態實踐相關的社會心態與社會治理的研究。/<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高校畢業生就業研究

───

莫榮 丁賽爾 王伯慶 等著

本書基於大量數據、政策文件和調查問卷,系統梳理了國內外高校畢業生就業相關政策,深入分析了高校畢業生就業表現出來的供求總量問題和結構性矛盾,探討了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及高校畢業生就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從促進產業升級、改革高等教育、完善就業政策和做好就業服務四大維度提出了促進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建議。/<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讀本

───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 編

本書分為五部分,第一篇為網絡素養之基礎視角,第二篇為網絡素養之新型認知,第三篇為網絡素養之法律保障,第四篇為網絡素養之國際借鑑,第五篇為附錄,共收錄了12篇文章。本書特別邀請到對互聯網、教育領域有深刻洞見的著名學者和專家,分別從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認知科學以及法學等角度,給家長們闡明有效引導原理,並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支招方案,積極發揮正面引導作用。/<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大數據時代科研人員個人學術信息管理行為

───

佔南 著

在這個信息爆炸和碎片化的時代,隨著擁有的數字化學術信息資源不斷增加,科研人員不得不面對著因個人學術信息超載而帶來的信息組織和管理問題。學術信息類型各異、種類繁多帶來了個人學術信息空間碎片化,加之科研人員信息保存行為隨意和學術信息素養相對薄弱,這些都使得個人學術信息的管理成了一個不得不關注和研究的現實問題。本書就是以科研人員個人學術信息管理行為作為研究對象,採用定性研究紮根理論研究方法,通過對科研人員深度訪談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影響科研人員個人學術信息管理行為的主要因素,同時構建並驗證科研人員個人學術信息管理行為影響因素模型。作者始終堅持規範分析和實證研究相結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力圖能為個人學術信息管理工具的構建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tbody>/<table>

近代史

<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民國河南社會經濟史

───

高博燕 主編

本書論述了中華民國建立到1949年的河南經濟發展史,涉及內容包括民國時期河南的農業、工業、財政、金融、交通、畜牧業、林業以及農村經濟,既包括中共蘇區、抗日根據地和解放區的經濟,也包括淪陷區日偽統治下的河南經濟。比較全面系統論述了民國時期河南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日本竊取釣魚島始末

───

[日]村田忠禧 著

《日本竊取釣魚島始末:史料與考證》一書是村田忠禧教授繼《日中領土爭端的起源》之後,又一本對釣魚島問題的來龍去脈進行考證的著作。本書集中考證了日本政府佔有釣魚島的過程,以1885年至1895年為討論對象,涉及琉球國變為沖繩縣的過程及日本政府對沖繩的治理,西村舍三縣令對內務省要求勘察釣魚島命令的抗拒,內務、外務兩省放棄設置國標的原因,1895年甲午戰爭取勝前夕日本在釣魚島設置國標的詳盡過程,等。該研究儘可能全面地蒐集了當時的內務省、外務省等部門的公文檔案,如作者所言,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即這些史料。

/<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奉系與東北鐵路

───

易丙蘭 著

鐵路以及圍繞鐵路主權和利益產生的路權問題是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一大課題。本書從東北鐵路在鐵路發展以及路權紛爭的特殊性出發,以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為首的奉系集團為主角,圍繞鐵路這一主線,探討奉系的鐵路建設基本歷程及其成敗得失、奉系主導修建的鐵路對東北近代化進程的效應,以及奉系與蘇聯、日本圍繞東北路權產生的長期紛爭等問題,揭示九一八事變前東北鐵路問題的複雜面貌。

/<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晚清協餉制度研究

───

吳昌穩 著

本書釐清了協餉制度的淵源流變,突破軍事或財政研究的藩籬,將協餉制度置於清代社會變動的整體之下,探索協餉制度探討晚清變局中協餉制度與人事、政情、軍務和統治秩序之間的關係。同時,通過詳贍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對鹹同光時期的協餉規模進行統計,發現鹹同時期協餉指撥規模與解餉數額不但仍有增加,甚至直到庚子事變前依然能夠有效轉移財賦的事實,修正了協餉制度在鹹同時已衰落甚至瓦解的觀點。/<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近代中國“科學”概念的生成與歧變(1896—1919)

───

張帆 著

本成果尋繹了19世紀末來自日本的漢語藉詞“科學”由外而內地生成中國“科學”概念的全過程,揭示一路走來,“科學”泛化為信仰的緣由;探求近代中國的學術轉型與社會變革之間發生的複雜深刻的糾葛。研究表明,自然科學與分科治學是“科學”概念的基本含義,自然科學提供了一整套西方價值體系,分科是“科學”的基本學術形態,因標準模糊,留下格義空間。在晚清民初的語境中,“科學”作為學術進步的表徵,引申為負載歷史進化主義的概念工具參與了學術轉型、政治變革、價值重構等重大歷史事件。又因國人的理想不同,各循進路,“科學”語義在格義曲解中泛化生歧,呈現中國特色,且權威性日益增強,整體性地嵌入國人的思維方式與價值理念,延續至今。
/<tbody>/<table>

法學

<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中國律學文獻》(第五輯,全十四冊)

───

楊一凡 編

在中國古代,圍繞律和律典的制定、詮釋、實施及如何處理律與其他法律形式的關係等,形成了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基礎、注重實用、與古代社會法律制度發展進程相適應的律學。其內容涉及律學理論、應用律學、比較律學、律學史、古律輯佚和考證諸方面。要科學地闡述中國法律史,必須重視古代律學研究。本書收入中國古代律學文獻16種,按照內容劃分,其中漢代1種,明代7種,清代8種。在這些文獻中,有12種系從境外複製而來,其中8種為我國大陸所不藏,有重要的版本和史料價值。全書卷首撰寫有文獻簡介,主要介紹作者、版本、內容及意義價值等,以便使用者全面瞭解文獻信息,方便使用。

/<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坐堂審案

───

[英] 佩妮·達比希爾 著

韓永強 譯

作者通過直接、親身觀察英國各級法官的工作(77位各級法官作為核心研究樣本,作者對每人至少觀察四天,在這四天裡作者跟他們一起坐堂審案、吃飯、溝通交流等等,對個別法官甚至以流水賬的方式逐日、逐小時介紹他們的工作情況。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地和樣本法官進行接觸和交流),以引人入勝和極富有啟迪性的方式研究了英國境內法官的實際工作方式,展現了法官們的日常工作情況,他們的遭遇、壓力與緊張,以及他們對其職責的態度及其應對司法職責的方式;也展現了英國司法界存在的令人擔憂的一些問題。

/<tbody>/<table>

馬克思主義研究

<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論中國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全2冊)

───

李崇富 著

本書一方面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30年來所採取的發展戰略,如“三步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等基本政策進行了細緻入微的解讀;另一方面,又站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角度,既分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一般意義上科學社會主義的一脈相承性和具體差異性,又對建設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所應關注的重大問題,如建設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應加強國際合作、加強執政黨建設及領導水平、處理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的共性與個性問題等做了分析論述。
/<tbody>/<table>

國際關係·政治學

<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攪動世界的伊拉克

───

顧正龍 著

自1978年至今的40年來,本書作者顧正龍先生作為新華社記者參與報道了兩伊戰爭、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機、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後,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等重大事件,是迄今為止在伊拉克任期最長的中國記者。並且在離開伊拉克之後作者仍持續關注中東局勢,發表時事評論文章,成為這一領域難得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專家。本書集合了作者40年來對伊拉克局勢的觀察和理解,對於研究研究中東局勢,以及當今世界政治格局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當代中東國際關係中的伊斯蘭因素研究

───

劉中民 著

作者嘗試從理論層面建立伊斯蘭因素與國際關係研究的體系和框架,並就當代尤其是當前國際關係中與伊斯蘭因素相關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全面的研究,研究伊斯蘭因素對當代尤其是冷戰後中東地區國家雙邊關係、地區格局乃至國際體系的影響,客觀解讀伊斯蘭因素在當代中東國際關係中的作用。對於研究中東國際關係中的伊斯蘭因素對於推動中國中東外交,推進中國與中東伊斯蘭國家的文明對話,維護中國國家安全,保護中國在中東地區的海外利益也有重要的政策參考價值。
/<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中東變局研究(全2冊)

───

餘建華 等著

2010年歲末和2011年初突尼斯政局劇變引發多個阿拉伯國家發生社會政治大變革,這場由“阿拉伯之春”變為“阿拉伯之冬”的中東變局迄今仍在持續中,並深刻而廣泛地影響著中東地區國家的內外政治。本書從一個較長的時段在深層次上考察中東變局,揭示了其發生時錯綜複雜的內外緣由、不同類型的演進路徑及撲朔迷離的前景走向,探討中東變局與大國中東戰略的互動,探索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中東的新開篇。
/<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日本的對外戰略(1853~1937年)

───

[日]石井寬治 著


石井寬治所著《帝國主義日本的對外戰略》是一部研究近代日本對外實行侵略擴張戰略的學術專著,它通過對近代日本政治和經濟、軍事和經濟這兩種相互制約關係所做的實證性考察,十分細緻地分析了“日本型資產階級”形成的國內外經濟政治環境、思想和文化基礎、行動方式以及在日本對外實行侵略擴張的表現;分析了具有“政治資本主義”特徵的日本對外發動戰爭並最終遭到徹底失敗的歷史過程。
/<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德國發展報告(2018)

───

鄭春榮 主編

本報告由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組織編寫,由該領域的專家學者對德國2017-2018年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形勢發展情況,進行全面的闡述與分析,並重點選取2017年德國的各領域的熱點問題進行分析,關注這些事件及問題給德國方面帶來的影響。報告共分六部分,包括總報告、政治篇、經濟篇、社會文化篇、外交篇、資料篇。
/<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一帶一路”歐亞合作發展報告(2018)

───

段霞 主編

本報告由六部分組成,涉及六個研究層次,即歐亞地區發展與節點國家和城市、歐亞地區發展與國內區域合作、歐亞地區發展與次區域合作、歐亞地區發展與雙邊合作、歐亞地區發展與多邊合作以及歐亞地區合作總體形勢。作者將理論研究最大限度地貼近歐亞地區合作與發展的現實,跟蹤熱點、研判風險、預測未來,向讀者全面清晰地展示了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歐亞地區經貿合作的機制路徑、結構特點、主體形成、發展趨勢。

/<tbody>/<table>

文化傳媒

<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京都,流動的歷史

───

[日] 小林丈廣 高木博志 三枝曉子 著

京都作為日本民族的精神原鄉與文化象徵,一直以來被人們賦予種種想象與寄託。本書以“道”和“場”作為關注視角,從東海道、清水坂以及室町街這些有各種各樣主題的“道”,到京都御苑、北野、北山、嵯峨野、巖倉等人們居住或聚集的“場”,從城市形態到節慶習俗,從戰爭災害到商業營生,從日常生活到貴族文化,從文化傳統到宗教信仰,分別將其放在歷史流變中進行實地走訪與考察,全方位呈現一個不斷變化的、豐富多義的,讓人琢磨不盡的京都。/<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中國經學史•周代卷

───

[美] 韓大偉 著

當今世界,經濟和交往的全球化已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環境,跨文化傳播、文化比較和借鑑成為世界潮流。我國著名文化學者費孝通有一句關於文化比較的名言,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世界大同。”即提倡在文化自覺的同時,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欣賞異質文化,吸收外來文化的營養和精華,以使本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永遠保持新鮮的活力。中國經學和文獻學固然有自身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積澱,然而西方的經學和文獻學也自有其獨到之處,可稱異曲同工。《中國經學史·周代卷》中涉及以西方經學研究的方法研究中國經學文本,這樣的研究也是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上,探討周代經學的學術機制,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經學史研究著作。/<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文明碰撞與範式轉變

───

溫馨 著

歐洲與中國兩種文明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由來已久,從“現代性”的視角考察近代以來歐洲與中國文明交流關係的動態發展及演變進程,能夠為當下的世界提供重新審視近代中歐文明交流史的另一種可能。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政治組織與制衡、經濟貿易溝通、科學技術發展、精神文化與信仰等與近代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相關的一系列因子為核心,通過此種意義上的“文明”概念考察19世紀來華德國人與中國文明相遇的範式轉變。作者在梳理19世紀來華德國人所著旅華記述的基礎上,將研究重點集中於三位19世紀來華的德籍代表性人物之上:新教傳教士郭實獵、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漢學家福蘭閣。
/<tbody>/<table>

經濟學

<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戰略簡史

───

[美] 沃爾特·基希勒三世 著

本書講述了公司戰略數十年中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隨著世界的變化,戰略革命又從重視商業結構和流程轉向重視企業文化和核心競爭力,最終轉化成了在“人才為重”的21世紀以人為本的戰略體系。可以說,每一種新的戰略的出現都是為了應對變化的世界中全新的問題,而戰略就是解決這些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每一個能夠找到這樣解決方案的人就變成了“戰略之王”。

/<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英國金融組織變遷

───

馬金華 著

本書以金融機構為主線,從不同方面論述了英國金融組織變遷。第一章綜述了英國金融組織體系的基本機構、分類演變和體系特點。第二章闡釋了英國銀行業的起源與發展,從早期的金匠商人到今天銀行的混業經營模式。第三章集中論述了英格蘭銀行的產生和發展的艱難歷程。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別介紹了除英格蘭銀行之外的英國的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情況。第六章和第七章介紹了近年來英國政策性金融組織和互聯網金融組織發展概況。第八章分析了英國銀行業從早期非正式監管到法定監管體系確立再到全方位監管模式的發展,揭示了未來英國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方向。第九章分析了英國金融組織變遷的啟示思考和借鑑。/<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日本全要素生產率研究

───

田正 著

本書詳細分析了戰後日本全要素生產率變化過程及其影響因素,指出日本全要素生產率變化的內在規律。本書稿從直接和間接兩個角度出發,探究了主導產業升級轉換、對外貿易增長、技術進度以及經濟制度變革對日本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此外,本書還探討了日本全要素生產率未來的變化趨勢,指出日本的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
/<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京津冀發展報告(2018)

───

祝合良 葉堂林 張貴祥 等著

本書以“同發展的新機制與新模式”為主題,系統梳理了產業、生態、公共服務等領域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的做法及經驗,重點探討了如何通過創新驅動和財稅體制變革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歸納總結了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中關村自主創新示範區、天津自由貿易區等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模式與機制,試圖找出協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短板,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8)

───

劉尚希 主編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財政藍皮書》。全書系統梳理了2017年全國財政運行的狀況和財政政策的內容,對2018年經濟社會形勢、財政收支以及財政政策進行了分析與展望,並對近年來政府投資效果、營改增改革效果、積極財政政策的區域性效果等進行了評估,針對可能出現的財政政策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提出了應對的方案和政策建議。/<tbody>/<table><table><tbody>
社科文獻7月書訊|新書單

中國金融信息服務發展報告(2018)

───

梁立華 李平 主編

近年來,金融信息服務業快速發展,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金融業創新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書分為總報告、理論篇、產業篇、專題篇四大部分共15章,涵蓋了金融信息服務整體、細分行業、重點領域和熱點問題等各個方面,尤其是圍繞“創新驅動金融信息服務健康發展”主題,調查了金融信息服務業創新能力現狀,分析了金融科技與金融信息服務創新的關係,初步總結了傳統金融部門面向金融信息服務轉型和重點領域發展狀況,專題研究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對金融信息服務的影響和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風險控制等問題,提出了立足創新完善監管政策的若干建議,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應用價值和政策參考價值。/<tbody>/<table>

長按二維碼,進入微店購買

社科文献7月书讯|新书单

策劃:路 紅

審校:張 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