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雲南咖啡種植歷史


雲南作為現今中國最大的咖啡產區,星巴克,雀巢等大型咖啡企業都嗅到了它巨大的潛力。

史可追溯到1892年,100多年前,法國傳教士田德能神父在大理市賓川縣朱苦拉村栽下了第一株咖啡樹——這一般被追溯為咖啡傳入雲南的最早記錄。之後的 100 年時間裡,咖啡樹並沒有在這個地區生長開來,直到跨國公司在 1980 年代末先後進入雲南,這個舶來品才被重新種植和利用了起來,出口世界。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1930年後,著名僑領梁金山先生又將咖啡帶到蒲縹、羅明種植,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後在保山熱經所馬鍋晉專家的指導下,潞江等地開始大量種植咖啡,大規模種植歷史至今已近60年曆史。

1997年末,全省咖啡種植面積已達7800公頃。目前全省種植面積佔全國面積的70%,產量佔全國的83%,無論是從種植面積和咖啡豆產量來看,雲南咖啡已確立了中國國內的主導地位。

附錄:雲南咖啡結緣大事紀

第一階段: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被迫與法國簽訂條約結束了中法戰爭,並開放蒙自(紅河州蒙自縣)為通商口岸。1889年,蒙自海關開關,拉開了西南邊陲與外互通的序幕,頓時外商雲集,洋行接踵而至。

第二階段:1902年,一位中文名叫田得能的法國傳教士從越南將咖啡帶到雲南省大理賓川縣一個叫作朱苦拉的山村種植。時至今日,依然有那批咖啡繁衍的後代存活著,古老的咖啡樹林在晨露晚霞中訴說著百年的過往。

第三階段:1952年,雲南省農科院專家將80kg咖啡種子分發到保山潞江壩的農民手裡,數年後又大規模指導種植,這才有了此後滇緬公路沿線婆娑搖曳的咖啡樹。由於供應蘇聯的巨大需求,雲南的咖啡種植獲得了一次迅猛發展。

第四階段:1988年,雀巢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通過啟動咖啡種植項目等方法開始在雲南支持當地咖啡產業發展,雲南咖啡再次崛起。1992年起,雀巢成立咖啡農業部,專門指導、研究雲南咖啡的改良與種植,並按照美國現貨市場的價格收購咖啡。截至目前,不僅雀巢、麥氏、卡夫、星巴克等咖啡巨頭均在雲南從事咖啡業務,本土咖啡企業也逐漸發展壯大。

雲南咖啡分級制度


雖然雲南種植咖啡已有多年,但總體來說還是不夠成熟。其分級制度也是比較凌亂的。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1)國際常用分級標準:

按咖啡豆的大小,採用圓孔分級篩進行分級。國際慣行的小粒咖啡大小有10-20級,所用的數字是代表篩網孔徑為以該數字為分子,以64為分母的分數,單位是英寸。例如:14是指可以通過14/64英寸孔徑以上篩網的咖啡生豆,19是指可以通過19/64英寸孔徑以上篩網的咖啡生豆。(1英寸≈2.54釐米)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2)國內咖啡常用分級標準:

按篩孔6.5、6.0、5.5、5.0毫米分為五級。

一級:6.5毫米以上,顆粒飽滿完整。

二級:6.0-6.4毫米,飽滿,較勻齊。

三級:5.3-5.9毫米,較飽滿、稍欠勻齊。

四級:5.0-5.4毫米,有不完整米,完整佔75%以上。

五級:5.0毫米以下,有不完整米,完整佔30%以上。

小粒咖啡缺陷物檢查國際標準細則: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根據含缺陷物多少進行分級,常以一定咖啡豆中含多少個缺陷物來鑑定。按照國際標準組織規定的咖啡豆中雜質和缺陷豆鑑定方法,隨即抽取300克咖啡豆樣品計算其中雜誌和缺陷豆進行分級。

(資料來源:http://www.yunnancoffee.org/ProductShow.asp?id=84)

雲南咖啡產區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雲南省的西部和南部地處北緯15°至北迴歸線之間,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000-2000米,地形以山地、坡地為主,且起伏較大、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豐富、晝夜溫差大,這些獨特的自然條件形成了雲南小粒種咖啡品味的特殊性—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味。

雲南的咖啡的種植主要分佈在臨滄、保山、普洱、德宏這幾個地方,這裡有著低緯度、高海拔、晝夜溫差大的自然資源,讓雲南成為產出阿拉比卡(小粒)咖啡這種高品質咖啡的黃金種植區。

普洱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普洱市雖然是以茶葉聞名於世,但其咖啡種植面積也已達78.9萬畝,咖啡豆產量5.86萬噸,總產值24.69億元,已成為雲南最大的咖啡種植基地。其氣候、地理和土壤條件對種植咖啡來說得天獨厚。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普洱咖啡已有百年曆史,19世紀末開始栽培,1988年產業化發展,如今全市咖啡種植面積達76.7萬畝,成為大陸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品質最優的咖啡主產區和咖啡貿易集散中心。

普洱市榮稱“中國咖啡之都”,除了成為中國咖啡主要產地,普洱咖啡也外銷到美洲、歐洲、亞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造新“黑金”市場。

臨滄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臨滄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北迴歸線橫貫南部,東鄰普洱,北連大理,西接保山,西南與緬甸交界,因瀕臨瀾滄江得名,是祖國西南邊陲一顆璀璨的明珠。臨滄常年平均氣溫在 16.8℃—17.2℃之間,乾溼季明顯,日照充足。

保山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雲南保山小粒咖啡的種植歷史悠久,保山小粒咖啡可以說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是全國及至全球咖啡品質較好的咖啡之一。

保山氣溫平均為21.5℃,最高達40.4℃,終年基本無霜,是公認的最佳小粒咖啡產地。這裡培育的小粒咖啡以濃而不苦、香而不烈,顆粒小面勻稱,醇香濃郁,且帶有果味而馳名中外。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雲南咖啡處理法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在雲南,主要的處理方法是水洗法。

將採收的漿果以去果皮機將大部分的果肉從咖啡豆上分離,再將帶殼豆導引至一個乾淨的水槽裡,浸泡在水中進行發酵以徹底去除殘餘的果肉層。透過水洗處理,未熟豆及瑕疵豆會因為浮力的關係而被挑選出來,發酵的過程也比較好控制,因此風味上不像日曬豆有雜味,而是呈現明顯果酸、複雜度稍強以及更乾淨的杯中特質。


雲南品種

品種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鐵皮卡(Typica)和波旁(Bourbon)這兩個經典的優質咖啡品種為雲南咖啡主要栽培品種,1991年又從肯尼亞引入了卡蒂姆Catimor系列品種(抗病毒能力更強,產量更高),屬阿拉比卡種(又稱小粒種)的變種。由於這兩個品種形態和習性相似,因而兩者多混合栽培。

生長期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雲南小粒咖啡生長3——4年後會結果。


咖啡是一種段日照植物。咖啡具有多次開花現象及花期集中的特性。小粒種咖啡在雲南花期2——7月,盛花期3——5月。咖啡的開花受氣候,特別是雨量和氣溫的影響較大。咖啡花壽命短,只有2——3天的時間。小粒種咖啡一般在清晨3——5時初開,5——7時盛開。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咖啡果實發育時間較長。小粒種咖啡果實成熟需8——10個月一般在當年的10——12月成熟。雨量對果實發育的影響較大,氣候條件直接影響果實的發育。


小粒種咖啡植物學名阿拉比卡種,是一種咖啡的類,共有100多個品種。

其中,以鐵皮卡、波旁等為世界公認的阿拉比卡種中最好的品種,保山人平時所說的“老品種”,其實就是鐵皮卡和波旁。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市面看到較多的雲南豆,品種是卡蒂姆,【卡蒂姆】是有1/4的羅布斯塔基因,產果量較多,容易種植,杯測今年18年的卡蒂姆AA口感有大麥茶,甘草,巧克力,焦糖,質感低沉渾厚[咖啡],和我們【雲南花果山鐵皮卡】品種不一樣的,有焦糖和紅糖的風味,花香氣息[咖啡]各有千秋吧,只有適合自己的咖啡才是正確選擇[愉快]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前街咖啡也來到雲南,開始了我們自己的咖啡種植。去年在育苗床培育的咖啡苗如今已經長到50釐米了,今年就可以移植到合適的山上繼續發育,在不就的將來,就有我們自己種的咖啡喝喇!

我們這次培育的1.2萬株主要是鐵皮卡、波邦和黃波邦。鐵畢卡(Typica)和波邦(Bourbon)這兩個經典的優質咖啡品種為雲南咖啡主要栽培品種,1991年又從肯尼亞引入了卡蒂莫Catimor系列品種(抗病毒能力更強,產量更高)。屬阿拉伯種(又稱小粒種)的變種。由於這鐵皮卡和波邦形態和習性相似,因而兩者多混合栽培。

下面來看看這次雲南之旅的採風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我們自己的咖啡,這是鐵皮卡,於2017年栽種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茁壯成長的咖啡苗,已整裝待發,可以移植喇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工人們把咖啡苗裝車運到山上去移植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雲南咖啡發展概況

重慶百瑞斯特咖啡西點培訓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