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曹植為什麼鬥不過曹丕?

野馬250010009


曹操對待兒子有一個潛規則,那就是二十歲之前不封官。因此,對於王儲之爭,幾乎所有的兒子都是公平的。大家都被壓制,只有到二十歲之後才能表現。那麼為什麼曹植明明更受寵愛,卻鬥不過曹丕呢?

其實,曹操最喜歡的兒子是曹衝,史載曹衝在五、六歲時即擁有成人的智商,因此曹操有意培養曹衝作為繼承人。而作為大兒子的曹丕當然會感覺到危險,所以曹丕有意無意的開始試著挑戰曹操的潛規則,即二十歲之前不封官,那麼他是怎麼做的呢?曹操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公元208年,曹丕時年19歲。司徒趙溫突然之間徵辟曹丕為掾,這讓當時的曹操勃然大怒。那麼曹操為什麼會這麼大反應呢?

趙溫是跟隨漢獻帝的三公之一,和曹操關係很一般。為了諂媚曹操,他徵辟曹丕為掾,明顯是提前押寶曹丕能當上世子。而曹操當時最喜歡的兒子是曹衝,所以曹操立即對兩人都進行了壓制,結果是趙溫被免官,而曹丕則被狠狠的訓斥一頓,坐起了冷板凳。

同年,曹衝因為病情惡化而早夭,這讓曹操痛心不已。他看著身旁的曹丕,惡恨恨的說道:衝兒早夭,是我之不幸,你的大幸。曹丕感到曹操誤會自己,嚇得一身冷汗。而從這件事情後,曹丕一直被曹操冷落,時間長達三年。

文帝寬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三年後,曹丕已經二十四歲了,到了該培養的時間。曹操於是封曹丕為五官中郎將兼副丞相,作為自己的助手悉加培養。但是他卻一直喜歡不起來這個兒子,為什麼呢?

曹丕給曹操的印象是才情一般,為人薄情寡斷,說白了就是沒有什麼人情味。當年張繡造反,大兒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為了掩護曹操撤退,親自領兵斷後,被亂軍所殺。而在那場戰鬥中,十歲的曹丕偷偷騎著一匹馬溜走了,對比之下,曹操內心不悅。而且曹丕平日也對曹衝等弟弟們少有關愛,所以曹操一直從心底裡牴觸曹丕。這時有一個兒子又走進曹操的視線,他就是曹植。

曹植跟曹衝有點像,兩人都是少年英才。曹衝聰明,曹植文采斐然。曹丕和曹植相比,從智商和才情上來看,曹操更偏愛曹植一點。於是在曹植二十三歲的時候,曹操封曹植為臨淄侯,讓他從政,開始與曹丕一起培養。

讓人感到震驚的是,當時曹操率軍征討孫權,沒有選擇副丞相曹丕留守鄴城,而是讓曹植留守。這充分說明一點,曹操更願意讓曹植承擔更大的責任,也有利於培養他的威望。那麼為什麼曹植最後沒有鬥過曹丕呢?

曹植有三個謀士,丁儀、丁廙、楊修。其中丁儀和楊修是曹操極為賞識的人才,楊修更是曹操最信任的丞相主簿,而且三人與曹植交往是公開的,也是曹操默認的,從因此從表面上看,曹植佔盡了優勢。

那麼曹丕呢?曹丕有四個謀士,分別是司馬懿、吳質、陳群、朱鑠。其中司馬懿是曹操指定給曹丕的人才,而陳群算是曹丕的朋友,朱鑠是曹丕私自招募的幕僚,而最厲害的吳質是不允許與曹丕私自見面的。

吳質當時是內潮歌長,地方小官,沒有允許,不得與副丞相頻繁見面。而曹丕為了得到吳質的幫助,只有將他放進籮筐裡,偷偷用車送進去。

太子患之,以車載廢簏,內潮歌長吳質與謀。

吳質不方便直接與曹丕接觸,司馬懿、陳群都是個極為小心的人,他們礙於曹操的威嚴,不敢和曹丕走的過近,因此,曹丕在用人方面也是捉襟見肘,處於劣勢。

雖然曹操偏愛曹植,也偏愛他的那些謀士,但是曹丕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那就是他是長子,自古立長不立幼。所以綜合起來,曹丕和曹植勢均力敵,那麼最終較量靠的是什麼呢?堅持,看誰能堅持到另外一個人犯錯,而恰恰先犯錯的是曹植。

曹植善良,幾乎胸無城府,這是曹操所知道的,但是曹植有一次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怎麼回事呢?曹操密令守城人員,不得放任何人出城。然後曹操讓曹丕和曹植同時拿著一樣的王令去敲開城門。

吳質讓曹丕遵守規定,出不去就返回來稟報曹操。而楊修則讓曹植以王令強令門守開門,如果不開門可當場斬殺。曹植聽了他的話,殺了門守,結果曹操很失望。在曹操心目中,本來應該是完全相反的場景,曹操認為曹丕會殺人而曹植悻悻而歸,沒有想到善良的曹植竟然殺人,這讓曹操大為震驚。曹操想不到,這只是他第一次失望。

後來,曹植在酒後弛車夜闖司馬門,在禁道上狂奔。這讓曹操勃然大怒,這已經是曹植第二次挑戰王規,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凡是在禁道上奔馳者是死罪,為了處罰,曹操令人斬殺了公車令,從此對曹植是另外一種眼神看待,曹植從此不再受到曹操的寵愛。最慘的是楊修,曹操以交構罪賜死楊修,除掉了曹植最重要的謀士。

至此,曹植在和曹丕的爭鬥中徹底敗下陣來,曹丕被立為世子。那麼曹操完全放棄曹植了嗎?沒有。曹操後來率軍拯救被關羽圍困的曹仁,讓曹植隨軍前行,並且封他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這可以說是曹操給他的最後機會了,就看他如何表現。

沒有想到,曹植喝酒喝得爛醉如泥,根本無法獨立行走,更別提領軍打仗了。於是曹操放棄了曹植,而這一次是徹底放棄。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曹植和曹丕爭鬥,表面上看曹植更佔優勢,因為他受到曹操的偏愛。但是曹植恃寵而驕,屢次挑戰曹操的底線,第一次擅殺門守,第二次夜闖司馬門。這樣焦躁傲慢的行為讓曹操逐漸對他失望,最後在世子之爭中落敗。曹植之敗,真的不冤!


每日趣評


曹操更寵愛曹植,也確實想過讓曹植當自己的繼承人,可是選世子,不是自己喜歡就行的,需要的是政治才能。而曹植雖說才華橫溢,文學修養極高,可政治智商太低了。而曹丕沒有曹植那樣的才華,可是政治能力高,適合當繼承人,曹操也是作出最後的選擇。



曹操在世子人選上也是一直拖著不辦,他很猶豫,內心裡他更喜歡曹植,這個兒子有才華,性格隨和,愛讀書。曹植城府深,好色,沉迷打獵,曹操不怎麼喜歡。曹丕很鬱悶,他覺得自己沒有機會了,於是問自己手下的智囊賈詡,賈詡可是曹操手下的牛人啊,他給曹丕的計策很準很有效果。賈詡告訴他,要爭位不能太急躁,不爭也是爭,爭也是不爭,你爭位的態度不能過於表現出來,否則曹操會反感,你最好就是安分守己,踏踏實實做好曹操交代的事,事事謹慎不要犯錯,待人接物溫和就行了。賈詡很聰明,只要曹丕展現出出色的政治才能,曹操就不會放棄他,而曹植雖說有才華,可是不實在啊,文藝青年是搞不了政治的,遲早犯錯,後來的宋徽宗和南唐後主李煜不就是那樣的人嘛。曹丕手下的團隊太強悍了,都是曹操手下的重臣,賈詡,司馬懿,吳質等人,都對曹操的選擇有所影響,這些重臣的意見,曹操是要重視的,他們是支持曹丕的,曹丕獲得這些人的支持,至少說明曹丕的政治能力是不錯的,這是世子人選最關鍵的因素,反觀曹植手下的團隊比曹丕的團隊就差太多了。



曹植手下的人都是一幫文人,像楊修丁儀等人,才華是有了,可是個個恃才傲物,聰明是有了,可政治智商卻差的可以。楊修就處處窺探曹操的心思,表現出自己的小聰明,這讓曹操很反感,最後因為“雞肋”事件殺了楊修。也就是說曹植手下這些人,過於的鋒芒太露,不會隱忍,整天就是和曹植飲酒作樂,寫詩唱詞,沒有融合到曹操的集團當中,對曹植的奪位非但沒有幫助,反而是讓曹操越反感,曹丕的團隊可是天天計算如何奪位,你的團隊卻天天喝酒耍小聰明,高下立見啊!曹操越來越對曹植的表現失望了,最關鍵的一次事件,更讓曹操失望。建安二十二年,曹操讓曹植帶兵去救曹仁,結果出兵這天夜裡,曹植居然喝醉了,喝醉酒怎麼帶兵啊,這點讓曹操很生氣,感覺這個兒子很不上心啊,大事都不重視,敢放心把江山交給他嗎,曹操真的沒有這個信心啊!



曹操因為不知該選哪個兒子當繼承人問過賈詡,賈詡的一番話終於讓曹操下了決定選曹丕當繼承人。曹操問賈詡,我這兩個兒子曹植和曹丕,你說該立誰好啊!賈詡墨然不答,就是不說,曹操不耐煩了,我問你話呢,別想逃脫,你必須說話,哪個更適合當世子。賈詡說不是自己不說話,而是在想兩個人,曹操問哪兩個人啊,賈詡幽幽的說“袁紹和劉表”,曹操一聽終於明白了,雖然賈詡沒有明確說立誰,可態度已經很明確了。袁紹和劉表就是因為廢長立幼搞得內部動亂,大好的基業就潰了,前車之鑑,曹操那是看在眼裡的,輪到自己當然也不能犯同樣的錯誤啊,曹丕是嫡長子,如果立了曹植可能真的重蹈覆轍,自己好好的基業就真的潰了,因此曹操最後決定立曹丕當繼承人。雖說賈詡的話起到了很大作用,其實最關鍵的是曹操很明白,曹植不適合當繼承人,文學的才華不能替代政治的能力,曹丕政治能力比曹植好,適合當繼承人,這就是曹操的考慮。



曹植鬥不過曹丕,也許是命運給性格使然吧,曹操看的很透,曹植還是當個快樂的閒散王爺就好,管理國家實在不行,打理江山還是城府深有心機的曹植更適合!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並稱為“三曹”,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曹丕、曹植都是曹操最優秀的兒子,在文學上,曹植比曹丕更加優秀,這讓曹操為難了,該立哪個為世子呢?該選誰當自己的接班人,繼承魏王王位呢?

這個問題,困擾曹操良久,久久不能下定決心。最後,他立了嫡長子曹丕為世子,放棄了三子曹植,分析如下三個原因。

其一,曹丕的嫡長子身份天生有很大優勢。

古代皇帝和貴族們,一般選嫡長子為繼承人。他們按照嫡庶有別、尊卑有序為原則,曹操的庶出長子曹昂早在宛城之戰中,為掩護曹操逃跑而喪命。曹丕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長子,是為嫡長子。千萬別小看這個嫡長子身份,即使曹昂活著,也不一定能競爭得過曹丕。因為曹昂是劉氏所生,雖然是由正室丁氏養大的,可是也改變不了他庶出的事實。

而曹丕是曹操繼任正妻卞氏的長子,實打實的嫡長子,曹植同樣是卞氏所生,只是是第三子,中間還有一個曹彰。曹丕的嫡長子身份天生就比曹植有優勢。這是我國古代的選繼承人法則,第一優先嫡長子,除非嫡長子死亡,才從其他嫡子裡面擇優選擇。

其二,曹丕比曹植更適合繼承王位。

曹丕是一個合格的皇位繼承人,他表面標榜仁孝、弘揚儒教,實則對臣子非常猜忌、刻薄。如曹丕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差點把宗室大將曹洪給殺了。這在曹操手上,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曹丕建立曹魏後,逐步架空曹魏宗親的兵權,重用司馬懿等門閥士族,加強自己的統治。

曹植是一個“憂國憂民”、“優柔寡斷”、“超然物外”之人,頗有魏晉玄學之風。說句實話,曹植雖然有才,更多地是表現在文學上,抒發自己的感情,創作千古流芳的作品,而不是成為帝王。

如宋徽宗和宋欽宗、南唐後主李煜,這些人都是大詩人、大文學家、書法家,卻都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他們只是錯生在帝王家,還成為了皇帝,葬送了江山。

其三,曹丕的智囊團完敗曹植的智囊團。

曹丕和曹植,兩個人都有團隊。他們兩人都有各自的智囊團。如曹丕的謀士有司馬懿、吳質、賈詡,我們知道,賈詡是三國最毒的謀士,謀略非常厲害,而司馬懿是三國最成功的人,他在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後,於公元249年發動高平陵之變,掌握曹魏實際權力,為西晉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有這兩位重量級的大佬,曹丕想輸都難。

曹植的謀士有楊修、丁儀、丁廙等聰明人。楊修是三國中喜歡耍小聰明的人,他多次猜測曹操的心思,最後因為“雞肋”事件,被曹操抓住一招之錯,將其斬殺。曹植本人非常喜歡喝酒,就和唐朝的李白一樣,有酒才能助興,有靈感創作。曹植平常和丁儀、丁廙飲酒作樂、吟詩作對,總之都是不務正業。

如公元219年,樊城曹仁被關羽圍困,曹操本來是想讓曹植擔任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帶領大軍救援曹仁。然而,在出徵的那一天,曹植卻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出行。這時,曹操看透了曹植不堪重用,便不再重用他。《三國志》中記載如下:
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

總結:由於上述三個原因,曹丕完勝曹植,奪得世子之位,最後還逼迫漢獻帝劉協退位,開創曹魏。


魁哥說歷史


曹丕與曹植相鬥並不是純粹比劃二人才能,是當時曹氏內部集團兩股勢力抗衡,在這個過程中曹丕取得了曹操手下更多臣子的支持,最終使曹植一次違法的錯失,就令他徹底失勢。曹丕擁有嫡長子的身份,本就具有很大優勢,雙方較量中一直多是曹丕佔著上風。

曹丕的才華不一定高於曹植,但是曹丕勢力的綜合實力強於曹植勢力,以下盤點一下雙方支持者就能見分曉。

曹丕四友: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
曹植四友:楊修、丁儀、邯鄲淳、丁廙

所謂四友不等於只有四人,主要是他們的黨羽以這四人為代表,形成一股政治勢力,兩股勢力之間也並不是陣線分明,彼此關係交錯。

比如曹丕也很欣賞邯鄲淳,希望可以讓邯鄲淳做自己近臣,卻被曹植奪去了。楊修最開始支持曹植,隨著曹植逐漸失勢,企圖往曹丕一方靠攏,將一把名劍贈送給曹丕,若是曹操不殺楊修,曹丕有可能會用楊修。

丁儀在奪嫡事件中發揮很大作用,他利用曹操對自己的信賴,濫用職權為曹植排除異己,令許多有影響力的大臣失勢,最具代表性的是負責選拔官員的毛玠、崔琰二人,他們這種擁有選舉權力的官員,掌控著其他官員升遷的權力,曹丕就曾經請求毛玠提拔親信當官,遭到毛玠嚴詞拒絕。

崔琰的侄女是曹植的妻子,按說兩家是姻親關係,可是崔琰堅守著自己道德觀念,堅持認為應該由嫡長子曹丕繼位。

掌管刑獄的丁儀能夠對毛玠、崔琰下手,卻又是一種權力之間牽制。曹丕的好友夏侯尚還曾經是丁儀的屬官,原本按照丁儀的影響力他有資格在《三國志》立傳,但因為跟曹丕結怨太深,又濫用職權,名聲不佳,無法立傳。曹丕對他恨的是咬牙切齒,繼位後二話不多說滅了丁儀全家,男丁一個不留。

還有一位駙馬都尉孔桂,他沒什麼特別的本領,但是很擅長阿諛奉承曹操,深受曹操喜愛,因為知道曹操有意立曹植為世子,又依附於曹植。

但這些人並不足以撼動曹丕之黨。曹丕的中庶子司馬懿是兗州刺史司馬朗之弟,曹丕與司馬朗的關係也不錯。丞相曹操的主簿常規情況下有四人,司馬懿、楊修、蔣濟、賈逵均是曹操的主簿,在這場較量中司馬懿和蔣濟都逐漸偏向於曹丕,並掌握了選舉人才的實權,隱然中已經壓過了楊修、丁儀。

曹丕之友陳群出身於潁川四姓之一,同時他也是荀彧的女婿,故荀彧長子荀惲雖然偏向於曹植,但曹丕也不見得失去荀氏的支持。

曹丕和曹植的支持者

在二人爭奪邯鄲淳一事中,曹操偏向了曹植,看上去好像是曹植更為得勢,實際上這只是曹操對曹植稍微進行補償,因為曹操給曹丕安排的教師陣容更為龐大。

涼茂,是曹操後期四大軍師之一(其餘三人是荀攸、毛玠、鍾繇),由他出任曹丕的太子太傅。

何夔,河南名士,曾拒絕為袁術效力。後出任尚書僕射,是荀攸的副手。由他出任曹丕的太子少傅。

邢顒,河北名士,曾任曹操的丞相參軍。在曹丕、曹植相爭時,明確以嫡子為尊的理由支持曹丕,被曹操任命為太子少傅。

曹操南下荊州之時,留曹丕坐鎮後方,把曹植帶在身邊。曹操臨走前把張範、邴原輔佐曹丕,曹丕以子孫之禮對待二人,有事就向二人請教,相當於以二人為師尊。


曹丕稱帝后有兩位大臣是公認可以立為三公的人物,其一是賈詡,其二是程昱,這兩位著名的謀臣就不需要多做講解他們的地位,他們在這場鬥爭中都支持曹丕。

當時曹丕派人去向賈詡問計,賈詡給了曹丕一些需要勤懇向上的建議,並用劉表、袁紹立幼子的典故提醒曹操,加固了曹丕世子的地位。

程昱交出兵權後轉任曹丕的參謀官,在鎮壓一次叛亂中程昱為曹丕獻計,不能擅自處置那些叛亂分子,要等出征的曹操給出指示。曹丕依照程昱的計策來做,得到了曹操的賞識,亦稱讚程昱懂得處理父子之間的事情。

賈詡和程昱的處事之道恰好是兩個極端,程昱為人性情剛烈,賈詡策謀深長,論資排輩,兩人均可擔當曹魏的三公,程昱因為與許多同朝官員不和,屢屢發生衝突,終究沒能在活的時候成為三公。程昱去世時,曹丕為此痛哭流涕。


曹丕亦曾拉攏四大軍師中的荀攸和鍾繇,曹操說荀攸是百官之長,讓曹丕對他禮待,曹丕在荀攸生病時前往探望,拜在荀攸床前。曹丕又賞賜“五熟釜”給鍾繇,稱他是百官之長,世人楷模。這兩人雖沒明確表示過立場,至少不會反對曹丕。

荀攸是魏國第一任尚書令,鍾繇是魏相國,這兩人一旦表示態度傾向於誰,那就相當於勝負已分。


夏侯惇、曹仁、夏侯淵、曹洪、曹休、曹真的態度?

夏侯惇曹魏勢力軍權最高一人,曹丕在為曹操選女婿的事情中排擠丁儀,認為應該選夏侯懋做自己的姐夫。丁儀為此憎恨曹丕,才投向曹植一黨,那麼夏侯惇一族就傾向於曹丕。

曹仁,曹丕和曹植對他都頗為敬重,在當時看不出曹仁的態度。

夏侯淵,夏侯淵的三子夏侯稱、五子夏侯榮都是曹丕的好友,經常一起參與各種宴會。夏侯淵的侄子夏侯尚更是曹丕摯友之一,荀彧的長子荀惲因為跟夏侯尚不和,才投向曹植。

由於荀惲即是曹操女婿又是荀彧長子,本該擁有很強的號召力,但他死的比較早,沒有捲入什麼鬥爭中。

曹洪,曹丕曾經向曹洪借錢不成,二人關係極為惡劣。曹洪的女兒是荀彧幼子荀粲的妻子,同樣具有號召力。另一方面曹洪曾經想讓司馬懿做自己屬官,司馬懿裝病不去,兩人也結下了仇怨,曹丕的好友曹真也歷來跟曹洪不和。

沒有史料證明曹洪會支持曹植,但他肯定不會支持曹丕。

曹休,他跟曹丕、曹植都不是很親,算是中立。

曹真,作為曹操族子,歷來跟曹丕交好,更因為與曹洪不和,跟曹丕結成緊密聯盟。曹真不喜歡曹丕另一位好友夏侯尚,後來曹丕讓夏侯尚娶曹真的妹妹為妻,化解二人不睦。

綜合上面記錄就不難發現,曹丕由始至終都強勢於曹植,單是用嫡長為由支持曹丕的就有賈詡、崔琰、辛毗、邢顒、何夔幾人,經過丁儀的努力也僅僅整垮了崔琰。曹植駕車闖司馬門,在出徵前大醉,無非是降低曹操對他的期望,更多方面是曹植的政治支持率本就不高,容不得他犯下什麼錯誤,曹丕卻擁有一定的容錯率。


後人往往因為對《三國演義》裡的曹植存在刻板印象,認為曹植只是一個知道舞文弄墨的詩人,並不擅於政治。實際上曹操原本真把曹植當作全才來培養,曹操南征北戰時都把年輕的曹植帶在身邊,曹植在《求自試表》寫到東臨滄海,就是他十六歲隨曹操遠征柳城一事。其後又隨曹操至新野,南征赤壁,復出巢湖。只是當時曹植過於年輕,還沒有被正式授予兵權,但一直從徵的曹植需要跟隨曹操學習軍事經驗。

後來曹操任命曹彰為北中郎將,曹植為南中郎將,想把二人同時培養為坐鎮一方的將軍。只是曹丕繼位後對兩位兄弟很是忌憚,用曹真、曹休取代了二人的作用。

從曹植、曹彰的職位可以看出曹操的思路,當年的黃巾之亂主持討賊的幾位將領職位:盧植為北中郎將、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儁為右中郎將,董卓為東中郎。

雖然這種中郎將地位不是最高,但是年輕的曹植、曹彰可以出任就已經很不得了,必要時他們可以代表中央指揮地方部隊作戰,足見曹操這麼安排的用心。

這些前提解釋是想說明曹植也具有主持軍政的能力,他的才能不為世人所知,主要是曹丕上臺後就將曹氏諸王禁錮,令他們不得管理任何行政或軍事上的事務,封閉了他們展示才華的機會。


歷史的進程不是由一個人的才幹能夠決定,這不是曹植和曹丕之間比較誰才華更高,是較量他們身後的政治實力。當然,擁有才華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政治支持,但卻不是絕對的,法統思想與人際關係也相當重要。

曹丕的勝出取決於他能夠把握到更多曹魏重臣的支持,同時他的才華也不算太差。


蘇沉船


喜歡和用人,其實是兩件事。喜歡一個人就一定得用一個人嗎?這個很難講,畢竟喜歡僅僅是某些愛好方面的共鳴,然而做事是全面的考慮。關於曹植和曹丕爭力儲君的事,我們需要糾正一下兩點看法。

糾正一:曹植曹丕之爭,背後的操控者是曹操

很多人讀《三國演義》或是《三國志》的時候,會把曹植、曹丕儲君之爭歸咎為曹植能力不行,曹丕詭計多端,其實不然。我們要明白,曹氏二兄弟這場爭鬥中,曹操仍然健在。

所謂的曹丕請賈詡幫忙,曹丕陷害曹植的事情,其實曹操心裡非常明白。曹操既然能用賈詡、能生曹丕,必然就能知道此二人的斤兩,曹操對此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漢末三國亂世,如果不選擇一個心思縝密、心機極重的人做儲君,曹家這份家業必然不會長久。曹操出於珍惜事業的原因,一定會選擇曹丕。

糾正二:曹植失敗,是咎由自取

曹植生來儀表堂堂、文采斐然。這一點其實很得曹操喜歡,因為曹操骨子就有一種文人墨客的灑脫情懷。比如曹操的著名詩作《短行歌》,舞文弄墨是曹操一項生活愛哈。

何況曹操是個注重外貌的人,當年張松獻圖的時候,曹操就是因為張松長的面相醜陋、身材短小而羞辱張松。

所以,曹植的形象和文采是深得曹操喜歡。但是,曹植把這些都過於發展到極端,甚至成天與半斤八兩的楊修混在一起。楊修是個什麼樣的人,不過稍有一點文采的狂士,說白了就是自恃高傲,看不起周圍的人,卻又難以擔當重任。

身為老師,曹操命令他教導曹植,他卻在考試的過程中公然掩護曹植作弊,這一點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


糾正三:曹植雕蟲小技,沒有大氣

曹植雖然文采很好,但是文筆之間大多是描寫一些男歡女愛的靡靡之音,這與他的父親曹操有著很大的差別。

曹操的詩詞歌賦透露出一種傲世天下的王者氣度,曹植在這一點難以比擬。比如曹植最為著名的《洛神賦》,雖然辭藻華麗優美,但難登大雅之堂,根本沒有一點點王者之氣。

所以,曹操選擇曹丕是正確的選擇,因為政治並不是文章兒戲,不選曹植既是對曹植的恨鐵不成鋼,也是對曹植的保護。假如曹植當上第二代魏王,最先亡國的必然是曹魏政權,這從後世的陳後主、李後主身上都能看到。


歷史守望者


魏國的立嗣之爭,曹植存在三大疏忽而最終敗於哥哥曹丕繼而失去繼承權!

(1)相比於曹丕而言,曹植的文彩雖然遠勝於其兄曹丕,但是他缺少心計與謀略,例如:當初滿心寵愛曹植的曹操讓他隨軍出征,曹丕怕父親有廢長立幼之心,怕曹植征戰勝利後會大得父親的欣賞繼承父親的爵位故而假借為弟弟出戰送行為名,在出徵前夜把曹植灌的酩酊大醉以導致第二天出征時曹植貽誤了軍機,這麼大的陰謀而曹植就沒有發現哥哥的用心險惡反而盛情難卻!

(2)比起長年在外征戰的曹丕,曹植根本就沒有什麼軍事經驗,更談不上擁有許多軍事上的謀臣良將和親信,總之缺少心腹之人!

(3)曹植雖有才華但是其常常嗜酒放縱,為人多於華表,讓魏國不少重臣敬而遠之,但是曹丕相比於曹植事事都表現的很恭謹,時時都很謹慎,溫良而厚道,這就大大的提升了曹丕在魏國朝野的威望和知名度!

曹植有三敗而曹丕有三勝,難怪曹植在立嗣之爭上鬥不過哥哥曹丕!


太白山上的雪


首先我們先來曹操為什麼不選曹植的原因:

其一,曹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勵,飲酒不節,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併為之說,故遂定為嗣。這是三國志的說法,也就是曹植很傻很天真,而曹丕會偽裝。事實上,曹操要為自己選擇繼承人,選擇大魏國的開創者,絕不是作協主席,文化工作者,要有手段,要有計謀,太傻太天真的曹植絕對不夠格。

其二,坦誠率真,缺乏帝王所具備的政治素養。曹植有善良、坦誠的一面,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也是一流的,但作為一個政治家,他缺少必要的城府,也不具備政治技巧,可以肯定,曹操即使當初把權力交給了他,他也不會把江山治理得比他哥哥曹丕更好。

其三,有著文人的清高和自以為是,他他堅信自己是父親心中的最佳人選。

他鋒芒畢露,不懂得韜光養晦,喜歡淋漓盡致的展現自己的才華。最後即使爭奪失敗,還相信兄弟情深。他的這些理想主義的天真註定了他的失敗,也害了他自己。

還有就是曹植本人的一些做法惹怒過曹操很多次。就好比他私闖司馬門,他的老婆穿的花枝招展在府裡隨意溜達,這在很大程度上惹怒了一向崇尚節儉討厭浮華的曹操,後來曹操下令殺了曹植的老婆等等一系列事情,都為曹植的最終落選奠定了下文。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曹操為什麼選擇曹植是的原因:首先曹丕本身文學素養也很高,即使他有些心胸狹窄,也不是一個小人。他餘時年五歲,上以世方擾亂,教餘學射,六歲而知射,又教餘騎馬,八歲而能騎射矣。這些才華都成為曹操選他作為候選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不然就算曹操對曹植再怎麼失望也不會選擇一個無能之人來繼承自己的大業。

除此之外,曹丕跟曹操十分像,就做事風格來說,曹丕能夠不露聲色,該出手的時候毅然出手,沒有絲毫猶豫,做起事情來也心狠。亂世之中,很有梟雄的潛質。

其二,曹丕攻於心計,曹操在時,他總是表面愚鈍,處處表現平庸,實則暗自發展自己的勢利,自己本身由文武雙全,心胸狹窄,能屈能伸,這樣的人本來就是帝王之才。

其三,曹丕經常跟著曹操出戰,他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在當時正好趕上亂世,肯定以後還有很多仗要打,曹植肯定是比不上曹丕的軍事經驗。

再加上曹丕是事實上的嫡長子,古人立嗣講究立嫡立長,曹丕在宗法制度下就是理所當然的繼承人。當時是亂世,立嗣一個不慎就有可能引發大地震,袁紹、劉表的敗亡都有廢長立幼的因素在裡面,曹操選擇曹丕也是必然。


必讀歷史


曹魏世子之爭,以曹植落敗告終。原因有四:

1:嫡長子繼承法讓曹丕佔盡優勢

嫡長子制是宗法制度基本的一個原則。古人循規蹈矩,非常看重禮法,不會輕易去打破傳統。

曹操兒子眾多,本來最有資格接班的是長子曹昂。曹昂雖非嫡出,但從小由曹操正妻丁夫人養育成人。丁夫人膝下無子,對曹昂視如己出,花了很多心血培養他,感情很深。可惜曹昂為了救父親不幸戰死,而丁夫人由於痛失愛子,因此遷怒於曹操,最終離婚了。這才給了曹丕曹植爭奪世子的資格。

丁夫人走了,卞夫人上位為曹操正妻。卞氏生了4個兒子,曹丕是老大,也就是嫡長子,佔了先機。曹操如果想廢長立幼,在看重禮法制度的古代,阻力不小。除非曹丕既無才又失德,爛泥扶不上牆。否則曹操賬下文武一多半都會支持曹丕。

曹丕在宗法制度上先下一城。


2:個人能力上,曹丕綜合勝出

曹植文華驚世,在詩賦上有深有造詣,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曹丕在文學上也頗有建樹,但跟乃弟一比失色不少。這是曹植唯一強過曹丕的地方。可惜光會寫詩賦沒什麼用,看看南唐後主李煜就知道了。

曹丕雖說在文學上略遜乃弟一籌,但其謀略手腕,馭人之術,對於治國政略及軍事戰略上的理解能力,全面強過整天呼朋喚友,吟風弄月,縱酒狂歌的曹植。

選治國安邦的接班人,不是選文聯主席。曹植政治智商太低,城府手腕太嫩,又輸了一局。



3:曹丕穩中求勝,曹植縱酒誤事

按曹操個人喜好,一開始是文武兼備的曹昂,然後是神童曹衝,可惜這兩個都死的太早。然後曹老闆又偏愛起這個詞彩華茂,骨氣奇高的曹植了。也因為這個,曹操對於世子一事曖昧不明,一直拖著不表態,就是為了給曹植一個競爭的機會。

曹丕為此很是苦惱,悶悶不樂。這時有高人點撥他:努力做好份內的事,認真執行曹老闆每一項任務。不爭不搶,不要出格出錯,韜光養晦。此所謂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曹丕依言,做事幹練,沉穩有加。讓朝中重臣陳群,司馬懿等紛紛支持,更重要的是幾個世族大家顯然都傾向於他。

反觀曹植。縱酒狂悖而不自制,多次耽誤份內之事。僭越禮法,擅行司馬門。不僅落人以柄,也讓曹老闆大失所望。

曹植才華橫溢,但政治智商太低。身邊一群支持他的都是文人,沒有半點手腕。特別是像楊修這種自詡為天下最聰明的人,比曹植還狂傲不羈。有這種豬隊友神助攻,焉能不敗?

4:朝中重臣全力支持,前車之鑑神助攻。

陳群,司馬懿,桓階,吳質等曹操賬下重臣都擁護曹丕,這些人的意見多少都會影響曹操的決策,不可謂不重要。

壓倒曹植的最後一根稻草,賈詡

曹操問賈詡:你說立誰好呢?賈詡默然不答。曹操說你在幹嘛?我這問你話呢。賈詡說我在想兩個人。曹操追問是誰?賈詡幽幽地說:袁紹跟劉表。曹操如夢初醒,嚇出一身冷汗。

袁紹劉表兩個人都憑自己喜好,強行廢長立幼。導致辛苦打下的基業土崩瓦解。曹操身為見證人,能不觸目驚心嗎?曹植天時地利人和全都不佔。現在沒牌出了,只能宣佈敗選了。

我是宇宙無極憲,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雲夢酒仙


論文才,可能兩個曹丕綁起來都比不過曹植,可要論政治,謀略,城府的話,那曹操其他二十三個兒子加起來也比不過一個曹丕。而作為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恰恰就是城府而不是文學,自古以文學治國者可參考宋徽宗的下場。

我的觀點是曹丕有三方面都勝過曹植,這也是曹丕最後能夠在奪嫡之中勝利的主要原因。

第一就是人才方面了,曹植愛好文學,所以他的班子都是以名士為主的,這些高談闊論是一把好手,但要讓他們辦點實事可就難過登天了。可曹丕籠絡的人才就不同了,司馬懿,陳群精於政事,吳質善於文學,是心理戰高手,朱鑠是曹丕集團的謀主,桓階為虎賁中郎將,賈詡為三國第一智者,這些人都為曹丕服務,幫他奪嫡,曹丕怎能不勝?第二則是性格方面了,曹丕性格陰沉,或許從小在父親的嚴教下成長,養成了一股忍勁,這讓他做事做人都是很會忍的,直到最後爆發出來就一發不可收拾了。而曹丕的性格也和大多數文人的性格一樣:狂。認為自己能寫幾部書,也就能評天下豪傑了。這一點如何能御下,你的位子都是你父親和我們這些老人打下來的,你有什麼資格狂呢?後代隋煬帝滅陳,攻高句麗,功勞夠大吧!性格夠狂吧!可下場呢?

而且曹植還有一個要命的缺點就是酗酒,本來作為一個文人偶爾喝兩杯沒事,像李白這樣的詩仙可是很受歡迎的。問題是曹植有可能是未來的國家首腦,一個國家首腦怎麼能夠酗酒呢?因為喝醉了惹出的禍子,曹植也是不少,夜闖司馬門啦!罵曹丕啦等等。更嚴重的事在關羽水淹七軍,曹操遷都避禍的關頭,曹植還是因為喝得大醉而錯過了領軍去解救曹仁的任務,也是因為這樣,曹操自此對曹植死心了。

第三就是年齡方面了,本來曹操心中第一繼承人應該是曹昂的。可惜曹昂早死,那按照順序就應該輪到曹丕,曹操雖然是比較疼愛文學出眾的曹植,但他也不敢輕易挑戰這延續了數百年的宗法制度。

曹操曾經問過賈詡應該立曹丕還是曹植,可賈詡一句話都不說,直到曹操連續追問後才慢悠悠地說:“我在想袁本初和劉景升的事”。曹操才會心一笑,不錯,袁紹喜歡小兒子結果導致河北大亂,劉表喜歡小兒子也導致了荊州被奪,這兩件事曹操都是直接的受益者。這兩人僅僅是喜歡小兒子就導致如此嚴重的後果,更何況廢長立幼呢?曹操不敢隨意挑戰權威,自此曹丕的世子之位終於確定了下來。




一貳一橙


曹植之所以鬥不過曹丕,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是曹植不懂政治。

眾所周知,曹植極為聰明,才思敏捷,他的才情要遠高於曹丕,其詩詞造詣遠高於曹丕,甚至有的地點還超過了曹操。然而,曹植才情出眾,但政治卻勸稚,可以說幾乎是張白紙,不懂主動在曹操面前表現自我,不懂玩弄政治手段,最終被才情平平,但修為頗佳,城府極深,善於政治博弈的曹丕打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是曹植的班底有缺陷。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想要有所作為,身邊的謀士是不可或缺。曹植因為為人正直豪爽,手下謀士也不少,但他依為左膀右臂的卻是楊修和丁儀2人。楊修才華橫溢,但為人過於放才恃曠,膽子很肥,連曹操也不放眼裡,直接鬥智力,曹操很不喜歡他,而只有小聰明的楊修又輔佐曹植,恨屋及烏下,對曹植也是更"厭之"。

丁儀因為為人本份被曹操很欣賞,但他並不是很聰明,他們除了讓曹植喝酒喝得爛醉外,還和曹植吟詩作賦,幾乎毫無作為。




而曹丕卻有老謀子司馬懿。司馬懿攻於心計,老謀深算,是政治通。在他的教導下,曹丕的表現每每讓曹操稱讚。


也正上述2個人主要原因,曹植最終脆敗於曹丕,失去繼位資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