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 诗歌评论不可削诗歌之“足”适名人之“履”

吉狄马加和叶延滨都是身居当前全国诗歌最高机关的头号领导人。一个写诗,一个写评,这在诗歌圈里算巅峰级搭档了。

吉狄马加的长诗《大河----献给黄河》和叶延滨的评论同时发在《十月》2018年第1期。

这首《大河》诗的尾部突然离题写大海,用了17行,相当于《大河》诗中“插播”一首大海诗:

*

请读该诗的尾

*

哦大河,你听见过大海的呼唤吗?

同样,大海!你浩瀚,宽广,无边无际

自由的元素,就是你高贵的灵魂

作为正义的化身,捍卫生命和人的权利

我们的诗人才用不同的母语

毫不吝啬地用诗歌赞颂你的光荣

但是,大海,我也要在这里问你

当你涌动着永不停息的波浪,当宇宙的

黑洞,把暗物质的光束投向你的时候

当倦意随着潮水,巨大的黑暗和寂静

占据着多维度的时间与空间的时候

当白色的桅杆如一面面旗帜,就像

成千上万的海鸥在正午翻飞舞蹈的时候

哦大海!在这样的时刻,多么重要!

你是不是也呼唤过那最初的一滴水

是不是也听见了那天籁之乐的第一个音符

是不是也知道了创世者说出的第一个词!

*

难道现代诗写作又出现了一种“插播”写法?叶延滨在其评论中是这样说的:

*

长诗《大河》以昆仑之巅的视野,回溯了我们伟大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历代上最杰出的诗人都自觉地走近这条大河,在所有诗人中,有一位成为这个文明的代言者,他就是李白。李白确定了他与这个文明的万世契约:“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啊,我们是上天的最好杰作!“奔流到海不复还”,啊,我们的命运在远方,没有回头路,汇入大海,并成为大海!李白的大河,见证了这个伟大文明的黄金时代盛唐辉煌。黄河流到了今天,流到了诗人吉狄马加的面前,也流到这个伟大文明复兴的时代。当代杰出的诗人与千百年前的先贤,担负同样的使命,为伟大的华夏文明代言。在当今,我们的文明正汇入世界的大潮,进入世界并将影响着世界:“

哦大河,你听见过大海的呼唤吗?/同样,大海!你浩瀚,宽广,无边无际/自由的元素,就是你高贵的灵魂/作为正义的化身,捍卫生命和人的权利/我们的诗人才用不同的母语/毫不吝啬地用诗歌赞颂你的光荣”。正是面对世界,面对无限广阔的未来,诗人吉狄马加,用与大海对话的方式,再一次成为这个文明的代言者。

*

反复读了叶延滨这段400余字,字字珠玑的评论(叶延滨诗评中的一段),我觉得至少有四个问题让人晕:

*

一、叶文说:“李白的大河,见证了这个伟大文明的黄金时代盛唐辉煌”。“李白的大河”当然是指李白《将进酒》诗中的开场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对落差很大的黄河的奔腾气势的夸张描写。从李白写此诗时的心态和背景讲,正是他在政治上受到排斥,怀才不不遇之际所作。李白的《将进酒》不是一首黄河诗。却被叶延滨先生说成其中一句诗“见证了”“盛唐辉煌”。黄河既不是唐朝开凿出的一条人工河,李白在诗中也不是借黄河颂政。不知怎么个“见证了盛唐辉煌”?

如果是叶延滨读不懂李白的《将进酒》,那就是诗歌界一场惨痛的“交通事故”。但愿不是。他为什么公开在《十月》杂志发表这种不着边际的评论呢?也许原因有三:一是谁都知道,当今这类名人诗评,压根就不会有人看;二是,大名人评大名人,谁敢前来说不;三是,吉狄马加是顶头上司,削黄河之“足”,适吉狄马加之“履”。

叶延滨之所以说李白写黄河是歌颂盛唐辉煌,你稍动动脑子就明白,这是为下面夸吉狄马加作铺垫。你看,叶文写了“中国历代上最杰出的诗人都自觉地走近这条大河”,写了“黄河流到了今天,流到了诗人吉狄马加的面前,也流到这个伟大文明复兴的时代。当代杰出的诗人与千百年前的先贤,担负同样的使命,为伟大的华夏文明代言。”结论不是出来了吗-----吉狄马加就是当代的李白!

*

二、叶文说“中国历代上最杰出的诗人都自觉地走近这条大河”。我认为此言不严谨,更不是定律。古代和现代不少优秀诗人不一定都写过黄河。写不写黄河要根据诗人创作需要而定,而不可为了当“一代杰出诗人”刻意、盲目地去写黄河。当年,毛泽东因为率红军东渡黄河出征山西,才写下了为世人所流传的不朽诗篇《沁园春·雪》黄河诗。再说,一切诗歌看文本,黄河诗也不例外。伊沙不是写了《车过黄河》吗?那能算黄河诗吗?

*

三、叶文把吉狄马加《大河》诗中“插播”17行大海诗的败笔说成是吉狄马加“用与大海对话的方式,再一次成为这个文明的代言者”。这是多么苍白和不通啊!吉狄马加是诗写黄河,是和黄河对话,忽而离题去和大海“对话”。这叫什么?这叫“移情别恋”嘛!

也许有人会这样狡辩说,黄河终入大海,所以写写大海。我要问,黄河之水来自各支流和小溪,那么,黄河诗中也应该“插播”小溪?

*

四、你看叶文写道:“在当今,我们的文明正汇入世界的大潮,进入世界并将影响着世界”。这叫人啼笑皆非。中华文明怎么直到“当今”才汇入世界大潮呢?即使现在的“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和主张,也是源自中华文明之母体。

“一路一带”建设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古丝绸之路凝聚了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贏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回首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正是迈着这样的脚步,靠着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开辟了联通亚欧大陆丝绸之路,强有力地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叶延滨老师,以上这段话是谁说的,去查查吧!

*

当前的名人诗歌和评论越写越邪乎。有一个“名家”赞美名人雷平阳的《三十七条支流》“河流排队”诗说,没有隐喻就是最大的隐喻。诗歌话语权落到谁的手上,谁就是“墨索里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