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開創大數據交易新生態!全面解析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數+12”戰略

中國第一家大數據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於2018年數博會期間推出“數+12”戰略完善大數據交易生態,涵蓋數據開源、數據確權、數區塊鏈、數據認證、數據監管、數據定價、數據安全、數據標準、數據指數、數據資產、數據工廠、數據創業,優化數據交易服務水平,增強數據流通驅動力。

開創大數據交易新生態!全面解析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數+12”戰略

其中,捍衛數據有序流通是重中之重,數據確權、數區塊鏈、數據安全、數據標準、數據監管、數據認證多管齊下;數據定價、數據資產、數據指數是核心服務,數據創業、數據工廠、數據開源,則是衍生業態。

如何全面理解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數+12”戰略?

數據確權

大數據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已被“十三五”規劃提升為國家戰略。但目前規範數據市場交易秩序的數據產權制度尚不完善,數據擁有方擔心自身權益得不到保障,寧可閒置數據資源,也不參與數據交易,數據購買方不敢基於多維數據開發大數據創新應用產品。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認為,數據確權,是將數據視作為資產的一種。如果數據無法確定權利歸屬,數據糾紛潛在風險會逐漸增強,大數據產業的萬億產值也就無法開發。對此,大數據交易所早在2016年4月24日推出數據確權業務,並採用區塊鏈技術推動數據確權、數據溯源。

數區塊鏈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引入區塊鏈技術,強化數據確權、數據溯源,基於區塊鏈分佈式數據存儲、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可信任等特性,推進數據確權,建立基於區塊鏈的大數據交易所,記錄交易數據,實現數據資產的可信交易。

區塊鏈作為一種分佈式賬本技術,非對稱加密,所有參與者共同維護,單個參與者無法進行修改,以確保數據真實權威。

區塊鏈技術的加入讓數據交易每一步操作都留下時間戳,準確記錄數據產生、交換、轉移、更新、開發利用的過程,方便於交易數據的確權、追溯、管理與訪問使用,保障了數據買賣雙方的利益所得。

數據安全

數據交易促進數據流通、價值變現,但是前提必須是數據安全。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交易的不是底層數據,而是數據清洗、建模、分析的結果。通過各項保障,大數據交易所逐漸在探索中率先走出了一條數據安全與數據流通相得益彰的發展之路。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2015年運營伊始,即劃定了絕不交易涉及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數據,涉敏底層數據必須清洗、脫敏方可交易的底線,創制八大交易規則、十大交易標準及規範。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會同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合作創建我國大數據領域第一個院士工作站,共建大數據安全機制及體系、大數據防護體系,並應用到大數據交易系統及相關產品當中。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引入區塊鏈技術、數據確權技術、數據安全技術、eID身份確權認證技術等領先技術,加快推進數據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2017年9月18日,大數據交易所獲得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授予的“eID網絡身份服務機構”資質,以權威性、普適性,有效保護數據隱私。

數據標準

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前瞻行業發展,推動大數據交易走向規範化、標準化。

2015年7月31日,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參加了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編制工作。《規劃》明確,推進大數據標準體系建設。

2016年5月26日,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成為全國信標委“大數據交易標準試點基地”,並參與全國信標委《大數據交易標準》、《大數據技術標準》、《大數據安全標準》、《大數據應用標準》等標準的制定。

2017年3月18日,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榮獲“全國信標委大數據標準工作組2016年優秀單位”。

2017年4月6日,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參與編制的《信息技術數據交易服務平臺 交易數據描述》和《信息技術 數據交易服務平臺 通用功能要求》,順利通過了國家標準審查會專家審查,系我國數據交易領域首批國家標準。

數據監管

加強自身監管,行業自律,是商業操守。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實行會員制,層層把關,保護數據資產,對數據供應商的數據來源及數據質量進行嚴格監控監管,嚴禁不合規、不合法的數據上市交易。

申請加入的企業在經營範圍、運營資金、承擔風險和責任的資格及能力、組織機構、人員素質等方面,都需要嚴格符合交易所的規定,經批准才可以成為交易所會員。

交易前,數據供應方、數據需求方需要簽訂數據保密協議、商業合同等文件,以保護數據資產安全。

同時,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等相關國家法律法規,對違規或違法、數據造假、數據欺詐、數據來源不合法的供應商設置了三種處罰方式,分別是吊銷會員資格、列入“交易所黑名單”、移交司法機關。

數據認證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2016年即宣佈推出大數據培訓與認證服務,打造中國最大的大數據培訓與認證平臺。大數據相關培訓機構可以向交易所申請,以獲得與交易所聯合印製和發放大數據培訓證書的授權。

數據認證,服務於覆蓋中國未來大數據產業上百萬量級的人才缺口。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上線的大數據培訓與認證服務,聯合眾多教育培訓機構與合作伙伴,採用多維度的培訓方式,幫助學員快速掌握大數據的實用技術知識。其頒發的培訓證書具備相當含金量和實用價值,可以反映出培訓學員專業能力的詳細數據,證明持證者已經掌握了對最前沿的大數據解決方案進行部署、設計以及優化的技術能力。

數據定價

在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數據供求雙方可以選擇協議定價、固定定價、集合定價模式為數據定價,雙方要保證數據所有權,合法、可信、不被濫用。值得一提的是,數據需求方在大數據交易所購買的數據,是融合了眾多數據供應商的數據源,通過清洗,數據交易已脫敏,不涉密,有利於數據匯聚於此,釋放價值。

靈活的數據定價方式,破解了數據交易定價困局,實現了對數據資源的合理、高效配置,進一步推進數據交易的持續開展,實現良性循環。

數據資產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認為,數據正在走向資源化、資產化和資本化。數據已經成為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重要資產,促進流通融合、激活數據價值,將釋放數字紅利,推動建設數字經濟。

數據資產化是數據流通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當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生產資料的價值被充分調動起來,將激活億萬產值。

數據交易,可以將消費數據、生活數據、電商數據等跨行業、跨領域的海量數據為企業所有,讓這些企業此前無法獲得的脫敏數據、企業自身無法盤活的存量數據,完成碰撞、激發、整合,從而形成精準的行業分析,以此指導實際生產活動,在這個意義上,數據已經上升為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產。

數據指數

數據指數即黃果樹指數(數據交易價值指數),由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在2016年數博會上推出,是全球第一個數據商品交易指數,經定向綜合分析一定時間、區間內數據交易價格、交易頻率等因素而科學計算得出,直觀反映數據交易市場活躍度。

下一步,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將動態完善黃果樹指數,將其打造成為中國大數據交易市場的“晴雨表”、全球大數據資產價值走向的“風向標”,引領產業發展。

數據創業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致力於構建數據星河生態,早在2016年4月24日推出“數據星河”戰略,堅持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發展道路,共促數據流通。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作為全國第一家大數據交易所,其在大數據交易模式、交易規則、安全體系、數據確權、數據交易標準等方面做出的多項創新性探索,務實開展的大數據交易實踐,本身就是數據創業的發展範本,其經驗為數據創業的雙創團體提供了寶貴的借鑑。

數據工廠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通過數據交易連接上百個、上千個數據管道,形成數據聚合機制,為大數據政用、商用、民用提供支撐, 在藉助數據管道接入數據源的同時,也在以API數據接口、數據終端、在線的形式輸出數據。

數據開源

力促數據開源,是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積極推動數據流通融合、數據價值共享共贏的必然方向。

當前,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上線4000多個可交易的數據產品,涵蓋社會、海關、交通、消費、企業、農業、物流等30多個領域,服務於2000多家會員企業。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還摸索出“不碰數據、不做存儲、不做相關服務”的“三不”原則,深耕數據交易領域,專注數據聚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