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高速發展造成的貧困現象

最近有消息,北京房租又漲了。原因是今年北京對違法建築的拆除達到6000萬平米,這些違建容納了相當一部分外來人口,主要是外來低端就業人口。

騰出來的土地,一部分從新用作商業用地,另一部分作為綠地公園。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房租的上漲,很多外來人口慢慢在北京失去了立足之地。這些低端外來人口基本不具備信息化的知識技能。他們從傳統農業,傳統制造業中游離出來,為帝都群眾的生活提供原始而粗陋的服務。低價的餐飲,低價而便捷的出行(黑車),建築和裝修短工,超市收入微博的導購,服務行業大量的底薪服務員,坐落於背街小巷的小超市,家政服務和家庭護理等等……

當這些低端服務難以在城市立足之後,會有新的業態,收費更加昂貴的業態取代他們的位置,成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以後在大城市生存,需要從事附加值更高的工作,才能應對高昂的生活成本。而附加值高的工作無一不是高技能和高技術含量的。達不到此種知識和技能的要求,便面臨失業,面臨結構性的貧困。

現在經常討論的話題是農村的荒蕪。實際農村從生態來說比以前要好很多,青山綠水,不見了以前蠻荒之地那種感覺。但農村從經濟上來說,從謀生的艱難程度來說,確是荒蕪了。務農的收益應對不了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農民只能撂荒,進城打工。

究其原因還是農業未能升級換代造成的隱形貧困,雖然有國家給予的土地作為生產資料,但是農業耕作的方式太原始,單產收益太低,已經養不活人了。

在美國,加拿大,農民普遍採取大面積的機械化耕種,然後加上國家對農民的保護,農民一年的收益也是很可觀的,並不存在嚴重的城鄉差別。人家的農業是升級換代後的新農業,我們的農業是千年不變的小農耕種,所以人家是富裕農民,我們是貧農。

當然了,這也存在土地耕種權的問題,我國農地都是分成豆腐塊分田到戶的,沒有條件大面積耕種。

改開40年,就是產業升級換代一刻也沒有停止的40年。每次升級換代都會造就一批不能適應新產業的人群,他們如果不能從其他地方獲得收入,貧困便是命中註定而且無法更改的。

現在好多45歲左右的中年人,不會用智能手機,所以只能乾乾保潔,乾乾保安,乾乾車場管理員。從體力來說正值壯盛之年,但勞動技能已經被淘汰,這就是互聯網化帶來的貧困,適應不了互聯網造成的貧困。

社會的高速發展不會考慮某個人或是某個人群的感受。國家有貧困線,符合標準就會吃低保,但社會離你越來越遠,越來越陌生。

在老工業聚集的老城市,貧困化特別嚴重,產業升級造成的破產和下崗也特別嚴重,下崗造成的貧困又是結構性的(下崗工人的技能難以謀生)。使當地民生凋敝,一片慘淡的氣象。

東北現在淪陷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東北的老工業適應不了新時代的要求,新的業態又難以產生,黑土地的高粱和大豆難以讓東北振興。

筆者以前是做紡織的。如果拿紡織行業來考察,就能脈絡清晰的看到,產業升級和貧困實際是互為因果的。最早的國營毛紡產品,花色守舊單一,在市場沒有自由放開的時候,靠短缺還是有一定銷路的。南方的民營企業對毛紡進行了變革,人家從國外引進技術和新的管理方式(產業升級),做出來的產品,國營廠子難以匹敵,很快就失去了市場。有些毛紡廠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獲得銀行貸款,也搞技術的升級改造,但由於國營企業的基因,最終難以成功。單位破產之後,工人普遍處於貧困化的生活狀態。這就是產業升級失敗帶來的結果。

像西安的紡織城,在興旺的時候號稱是小香港。現在基本是西安的貧困區,只能給國外或是省外的紡織企業做一些初級加工品。

再有一個例子就是高鐵和綠皮火車的對比。在最繁華的都市,例如上海,已經沒有綠皮火車了,火車出行全高鐵。而適應高鐵的新一代工作人員基本是年輕化和知識化的。而綠皮車的從業人員就面臨下崗分流的命運。

我們國家的農業難以容納大量的人口了,而城市的升級換代又使很多農業人口難以立足,在客觀上就造成了貧困現象。而貧困人口是知識技能貧困帶來的經濟貧困,是結構性的,短時間根本無法改變的。

產業升級換代造成貧困普遍化,而貧困普遍化又造成諸多社會問題:例如成家難,離婚率高,生育率低,社會風氣敗壞,高利貸盛行等等。

中國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無非就是兩方面:一方面是炫目的智能化的生活,另一方面是普遍存在的貧困及其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

出租車司機一直覺得網約車是一種匪徒式的存在,是一種從天而降偶然,搶走了他們美好的生活。而不覺得網約車對出租車而言是更高一級的出行業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