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最忙母親(情感故事)

母親是心靈手巧的人。年輕時在家會幹所有的農活,農閒時“插花”(刺繡)貼補家用。據說母親結婚時的嫁妝全是母親自己平時攢下的,家裡沒添一分錢。母親結婚後就與父親闖進了濰縣城,與現在的打工族一樣,開始是到處租房子,經過千辛萬苦,後來不但自己有了房子還把我們兄弟三人養大,並且給我們每人一套結婚用房。要知道,我的父母都是工薪族,如果不是母親精打細算會過日子,僅僅四個大男人吃飯就是問題,別說娶兒媳婦,買房子了。當然,那時結婚是為了過日子,買房是為了住,沒有投資和增值期望。

母親進城後先去了刺繡廠又分到一家織布廠,這廠後來又改成電子廠。母親是家裡最忙碌的一個人,下班後,母親就是家裡的主人。她安排父親擔水劈柴,安排大哥生火做飯,安排二哥摘菜洗菜,叫我打個下手。而母親若是早晨發了面,晚上下班回來就會蒸“發麵”(一種有一半玉米麵的饅頭)。若是晚上回來和麵,就是擀大面餅。有時也擀麵條,但蒸窩頭的時候多一些。母親一天到晚除了上班就是為家裡這四個大男人忙吃的,我小時候幾乎沒見過母親睡覺的樣子。我睡了母親還要洗衣服,我醒了都是聽見母親叫我們起來吃早飯的聲音。一個女人與這四個男人一纏就是四十多年,你說我母親有多累多艱難。有時累極了,母親就開始叨叨,告訴我們說:你看你爸,真會找清淨,這活沒幹完就脫了。有時就告訴父親說:我叫這三孩子氣死了,你也不替我管管••••••。我現在似乎知道了:母親一生只是一個人在戰鬥。

母親在平常的日子就這麼忙,若是過年就更忙了。首先要安排我們在寒假買過年的各種供應,今天沒排上隊明天要早去。今天買錯了明天要去換。今年每人多供應半斤油,多十斤面,全家多一個肉票,多兩條魚,這可是好事,別買少了。如果買回來不如意又不能換,母親多會氣急急地說:行行行,掉倆錢拾點東西,掉多了就會買了。

母親最忙的事是為我們兄弟三個做新年的新衣服,為此還特別買了臺縫紉機。母親不但學會了自己做衣服,還學會了自己裁衣服。母親不但會給我們做單衣服,而且還會給我們做棉衣服。離過年越近,我清楚地記得,有一種聲音就越能使我興奮,那就是:噠噠噠,噠噠噠的縫紉機跑線的聲音。我的光榮我的面子,我的自豪我的動力或許都在這聲聲辛苦聲聲操勞之中。我的成長我的人生,我的期盼我的追求或許都在母親低頭凝視跑縫直不直的判斷中。我的努力我的拼搏,我的真誠我的準則或許都在母親不停奔波的腳下。

我真正見識母親的刺繡技藝是在母親退休以後。母親退休時我們三個都還沒有結婚成人,因此就在家刺繡補貼家用。母親最拿手的是繡“戲衣”,什麼龍袍蟒帶,什麼鳳冠斗篷都繡過。一次,一個放活的人指著母親繡的一條金魚說:這魚的尾巴繡的太好了就像活的一樣,這線順的看不出拐彎來,不是把好手能有這水平。

再後來我們兄弟三個都結了婚,本想能休息一下的父母真是想錯了,更忙了。伺候媳婦,有了孫子孫女又要看孫子孫女,這個來那個送,這個哭那個吵。最關鍵的是,全家人都可以有意見唯獨母親從此不再有意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