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百年小吃再現北京什剎海 社區居民共做“媽媽菜”

百年小吃再現北京什剎海 社區居民共做“媽媽菜”

《中國經濟信息》記者 劉伊玲

爆肚馮、茶湯李、羊頭馬、豆腐腦白……伴隨著悠揚的琴聲,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東北角的孝友衚衕裡迎來了老字號小吃的大團聚。經過兩年多的改造升級,曾彙集京城老字號的“九門小吃”在9月15日上午重新打開了大門,這次亮相,不僅請回了原來的老商戶,還引入了非遺文化產品體驗店,併為社區裡愛做菜的大媽們開闢了“媽媽菜”檔口,並舉辦了“咱媽菜大賽”。

百年小吃再現北京什剎海 社區居民共做“媽媽菜”

9月15日早晨,什剎海街道白米、簸籮倉、舊鼓樓等社區的媽媽們就來到大賽場地準備參賽。

有來自什剎海街道白米社區謝玉琴媽媽做的孜然香辣脆雞翅;簸籮倉社區王紅媽媽做的醬爆肉丁;舊鼓樓社區胡恆琴媽媽做的老北京炸醬麵,這些菜都是媽媽們做的拿手好菜,共有10位媽媽分5組同場競技,各顯其能,一比高低。

百年小吃再現北京什剎海 社區居民共做“媽媽菜”

據北京西城區什剎海商會會長段雲松介紹,九門小吃歷經兩年的策劃、籌備、運作,於9月15日上午推出“咱媽菜大賽”,增加了內涵,提供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平臺,並融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蛻變為新九門小吃。以它獨特的地理和人文環境的優勢,吸納了各門派老北京小吃傳承人會集於此,將其傳統正宗的獨門秘籍惠及八方食客。

百年小吃再現北京什剎海 社區居民共做“媽媽菜”

茶湯李,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創始人李秉忠以其“選料考究,做工獨特”而名噪一世,後人總結其湯:茶食四溢糜糧香,湯麵綿柔軟韌強;

年糕錢,十九世紀中期始於北京牛街,遠近聞名的年糕使得老北京人一直流傳著口頭語:牛街兩把刀,一把賣牛肉,一把切年糕。田紀雲副總理親筆題詞:年糕世家;

羊頭馬,始於道光年間,早年間北京的京劇名角尚小云、張君秋、譚富英、馬連良都是馬家的常客。如今,羊頭馬已是第七代傳人;

豆腐腦白,二十世紀初紮根前門大柵欄,近一百年的變遷,豆腐腦已成為北京人不可缺少的早點,而傳統正宗來於豆腐腦白。周家望先生評價豆腐腦白:嫩如脂,白如玉,入口即化有豆奶之香;

爆肚馮,始於光緒年間,創始人馮立山在地安門開始經營,引得魯迅、老舍、金少山等名人前往,很快名聲大震。八十年代中期,溥傑還經常惠顧。

入駐新九門小吃的老字號傳承了傳統中華飲食文化,在新時期,為了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在現有的環境條件下,在全社會招募愛生活會做飯的媽媽們奉獻她的一道菜,通過現場比賽,給媽媽們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同時,免費給獲勝的媽媽提供一個創業受益的檔口。“新九門小吃”將成為京城飲食文化的新亮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