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及中國的一半,靠什麼養活十幾億人口?

老木不可雕


印度同為中國屬於亞洲的人口大國,其人口僅次於中國十四億人口。然而印度的國土面積並沒有像中國那麼的地大物博,但印度的耕種面積遠比中國大。印度的耕地面積亞洲第一,氣候環境適合耕種,而印度的生活水平遠不及中國.俗話說的好,好死不如賴活著,在印度人民眼裡能夠保證餓就行,對生活質量要求是很低的。

介紹

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件、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藥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種姓制度

在印度種姓制度也是相當嚴格,印度古代深受雅利安人的種姓制度影響,從古到今作為種姓制度的最後等級首陀羅和賤民,幾乎佔據人口的百分之80。即使到現在,印度人中絕大部分是窮人,窮的只能剛剛吃飽的狀態。

農業

印度國土面積不及我國三分之一的領土大,但在耕種的印度在基礎條件上比中國強太多了。印度處於熱帶,亞熱帶,雨水,熱量都是十分充足。


作為一個人口僅次於中國的印度,其其72%人口都是農民。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擁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

但也因為印度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其中西南季風很不穩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時間分配很不穩定,水旱災頻繁,使印度的糧食生產很不穩定。印度人生活也相當困難。

在這樣生存環境有大幅度的落差,印度憑藉大量的耕地來養活自己。然而作為印度普通百姓對生活要求也只有最低的吃飽,沒有太奢侈的要求。


匯通網


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及中國一半,但是耕地面積卻比中國要大。而印度的生活水平遠不及中國,只能說是保證餓不著,實際生活質量還是很低。

印度的耕地面積亞洲第一,氣候環境適合耕種

印度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在整個亞洲排名第一,比我們要多得多。印度是三面臨海,雨水比較充沛,所以印度不缺雨水,也沒有大片的荒漠,適合耕種的土地就比較多。而且氣候比較適宜耕種。

我們的耕地總面積為1.282億公頃,因為西部大部分地區都是山地和高原,根本不適合耕種,在西北還有大片的荒漠化地區。而且全國各地的雨水分佈還不均勻,往往是南方降水較多,北方較乾旱。

印度的糧食產量比較低,但是耕地面積可以彌補

從糧食產量數據來看,印度大米產量為每公頃2191公斤,全球平均水平為每公頃3026公斤;印度小麥產量為每公頃2750公斤,而世界平均水平為每公頃3289公斤。

印度的糧食產量不僅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比起美國、歐洲差距就更大了。但是印度憑藉亞洲第一的耕地面積可以有效地彌補產量低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印度的糧食總產量還是不錯的。

印度的平均生活水平很低,貧富分化極大,窮人只能保證吃飽,卻習以為常

印度的貧富分化極大,5%的富人掌握了全國一半以上的財富,還有一部分中產階級,但80%以上的人都是社會底層。但是印度是一個宗教型的社會,有深遠的種姓制度,低種姓的人認為吃苦是一種修行,所以老百姓對貧乏的物質生活習以為常。

所以印度的窮人生活水平很一般,但是依舊能安居樂業,關鍵是沒有太高的物質追求,跟他們自身的宗教文化有關。只要吃飽就行,談不上生活水平。

所以,印度憑藉大量的耕地,實際上的糧食產量並不多。普通人只求吃飽,沒有太奢侈的追求。所以印度的糧食產量也能養活十幾億人,的確也是值得印度自豪的事。


風雲世界觀


印度面積雖然只有我們的三分之一,可他們耕地面積比我們多。

世界耕地面積最大的四個國家是中美俄印,而中國是最小的。我們國家雖然領土廣闊,但西部很多地區是荒漠和草原,降雨少、乾旱,無法耕作。而中部和東部,不少地區又是山地丘陵地區,擁有大面積的地區不多。


我國耕地面積約為1.28億公頃,主要分佈在下圖區域。但是,印度卻達到1.9億公頃,比我們多出了許多,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也就是說,理論上印度的耕地面積還比我們多,所以他們能比我們養活更多的人口。


但是這只是理論上,事實上印度的糧食危機比我們嚴重得多。印度雖然耕地面積多,雨水也比我們豐沛,但由於農業技術落後,單位產量遠不如中國。

而且,他們的耕地利用率也比不上我們。加上人口增長率不低,糧食壓力始終難以得到根治。所以,印度如今飢餓人口,依舊位居世界前列,這是相當危險的情況。


反觀我們,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我人口增長的下滑,我國早已擺脫糧食困難,現在人們的菜籃子也是日益豐富。這在落後的印度,暫時是難以做到的。


當然,我們也有隱憂,隨著經濟的深入發展,不少良田被佔用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是很危險的。民以食為天,只有確保糧食安全,才是國之根本。


所以,我們要嚴格打擊破壞耕地的行為,確保紅線的安全。同時,做好環境保護,造福子孫後代,才是關鍵。


這些歷史要讀


印度的國土面積不及中國的一半,但是依靠得天獨厚的條件和氣候,依然能夠養活它十幾億人口,只是相對於中國來說,人民的生活水平低一點。

那它靠什麼來養活那十幾億人口的呢?

第一,氣候條件優越

印度擁有優越的氣候條件,國土面積雖然少,但是大多是平原,而且熱帶地區有利益植物生長,再加上其特殊的地理環境,三面都是海洋,雨水充足,光照也多,糧食可是一年三熟,所以足夠他們國民生活了。

而反觀中國,國土面積雖大,但是很多土地不適合耕種的如高山沙漠面積較大,如西北地區的沙漠,雲貴地區的高原等等,可耕面積為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即使農業水平較發達,但是每年依然還需進口大量糧食。

第二,可耕植面積較多

印度雖然國土面積不及中通的一半,他們可耕植的面積比中國還多,印度的可耕地的面積約1.6億公頃,而中國可耕地面積約為1.28億,即使印度的耕植水平較低,每公頃糧食產量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印度的糧食養活本國人民還是問題不大。

第三,工業社會,依靠的不僅僅是農業

現在可不是幾百幾千年前的農業社會了,現在大多靠的工業,而以前英國也就是靠著工業革命發家致富的,所以,通過採集原料加工,使它變為成品,這是目前世界發展的主流。同時,印度擁有五大工業區,工業水平同建國之初已經有很大的改善,不容小覷。

第四,人民的生活水平依然很低


印度的可耕地雖然很多,但是由於其較低的農業發展水平,貧富差距較大,僅僅百分之五的人就掌握了其百分之五十的財富,再加上其宗教文化的影響,很多人只要能吃飽,並沒有太多的物質追求,甚至有的人只吃素,認為這是一種修行,所以,很多人對低下的生活水平習以為常了。

所以,印度國土面積雖不及中國的一半,但是依靠其可耕地面積多、優越的氣候條件、宗教文化的影響依然養活了他們十幾億人口,可見他們的承受能力有多強。


我本有夢怎言笑


這個問題要回答清楚,真相君認為,印度能養活這麼多人口,主要靠以下三點:第一,種姓制度。印度古代深受雅利安人的種姓制度影響,從古到今作為種姓制度的最後等級首陀羅和賤民,幾乎佔據人口的百分之80。即使到現在,印度人中絕大部分是窮人,窮的只能剛剛吃飽的狀態。但是,印度大部分人窮,但是社會相對穩定,他們不怪政府,反而覺得窮是作為低種姓人的本分,吃苦貧困是一種修行,以後是能上天堂的。所以你看,印度貧富差距巨大,但是這些大部分住在貧民窟的底層人似乎並沒有什麼不滿,能吃飽對他們來說就很滿足了。



第二,恆河水。對於印度來說還有一個利器,就是恆河水,這條河不僅僅是一條河,而是承載了印度人的信仰。很多印度窮人吃不飽飯,或者窮困潦倒,到恆河喝點水就好了。印度人有再多的苦難,自己都是內部消化,這是苦修,這是應該的。所以政府保證大部分人餓不死就可以了,只要餓不死,就算是養起來了,因此,印度人可以說是世界最容易統治和滿足的民族,這使得他的人口承載能力很大,大部分人維持溫飽就可以了。

第三,印度的耕地。印度雖然國土只有我國的三分之一還不到,但是印度在基礎條件上比中國強太多了,首先別看其國家小,但是耕地面積卻比中國還多,因此印度有大量的土地可以種糧食,不像中國山地丘陵多。而且,印度處於熱帶,亞熱帶,雨水。熱量都是十分充足,土地裡隨便放點啥都能長出東西,這就使得印度人再怎麼不至於餓死,只要勤快一點,靠天吃飯就夠了。因此,印度人動不動就看天,這也許就是門道所在吧。所以印度人口承載能力是很強的。

探究問題真相,揭秘背後故事,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真相背後〕,給您不一樣的精彩


歷史真相背後


2008年4月17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談到目前世界糧食價格上漲的時候,講了一句話“現在有三億印度人一天開始吃兩頓飯,和以前相比突然間雙倍的食物被消耗掉,再加上十億中國人開始喝牛奶,這當然會改變我們的牛奶和其它(食品)的消費比例。”


這句話透露了真相,印度其實在很多指標上不要說和中國比,就是跟非洲比都是落後的,在2008年前,有多達3億人是每天只吃一頓飯的。


衡量一個國家的食物充足情況,是要看一個指標:人均日均卡路里攝入,即每天每人攝入多少熱量,我們從下圖可以看到,印度的人均卡路里攝入和非洲是同一水平,僅僅為每天略高於2400卡路里,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出版的《熱量和蛋白質攝取量》一書,一個健康的成年女性每天需要攝取1800~1900卡路里的熱量,男性則需要1980~2340卡路里的熱量。


可以說,非洲和印度在人均卡路里攝入上僅僅就是不餓死的水平。


相比之下中國的數字是3100左右,美國3700,比較奇怪的是日本,只有2700,大概是飲食結構和習慣的問題吧。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印度能養活和中國差不多的人口,除了耕地比中國多外,還有最主要的原因是“窮”,大多數窮人掙扎在生死線上,每天只吃2頓飯都已經是奢侈,這樣雖然也叫做活著,但生活質量實在是無法想象的。


閉家鎖的紅楓



各位朋友大家好,印度十幾億人即然能生存,說明他們有生存的道理,為什麼?請看分析:

一,耕地利用率不同,糧食一年三熟。大家知道,印度因地理位置的原因,沒有冬天,屬於熱帶季風氣侯,全年溫度高,無霜期,糧食一年三熟。而中國只有南方很小一部分地區屬熱帶,具備一年三熟的條件。其餘大部分地區都處在亞熱帶,甚至溫帶季風區,一兩隻能兩熟。至於我國東北一年只能一熟。同是一畝地,你一年種一季,他卻能種三季,利用率是我們的三倍。


二,國土面積與耕地面積不是一個概念。印度雖然國土面積不及中國的一半,但由於印度多平原,中國多山地丘陵,印度的耕面積達1.7億公頃,遠遠多於中國,排在世界第二位。儘管這樣,印度的糧食總產量卻只有中國的一半。



三, 生活質量不一樣。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不僅解決了溫飽,而且富裕了,更高的要求還在後面,到2020年要全面達到小康;而印度的平均生活水平很低,貧富分化極大,窮人只能保證吃飽,卻習以為常, 印度的貧富分化極大,5%的富人掌握了全國一半以上的財富,還有一部分中產階級,但80%以上的人都是社會底層,低種姓的人認為吃苦是一種修行,所以老百姓對貧乏的物質生活習以為常。

雖然說二者客觀上存在差異,但在生活的本質上有根本的區別,大家認為是否?請指點。



暢敏


印度面積不及中國的一半,但它仍能養活如此多的人口,還是值得讚許的一件事。


1,印度國土面積雖然比中國要小,但是他們的耕地面積卻遠大於中國。

印度的平原約佔總面積的五分之二,山地只佔四分之一,高原佔三分之一,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 米。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絕大多數,幾乎印度大部分土地都適合耕種。

而中國的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山地跟高原幾乎都是海拔2000米以上的,不適合大部分農作物的種植。而平原部分跟丘陵地帶又居住著中國大部分的人口,這就更加劇了土地資源的緊缺。

2,印度的氣候適宜。

印度緯度低,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且印度洋溼氣北上受北部喜馬拉雅山脈等高山阻擋,雨量充沛。

而我國為季風性氣候,雨量不平均。東南沿海地勢平坦,雨量大;但西北地區地勢高,雨量少。


3,印度宗教眾多。沒有比印度人民訴求少、便於管理統治的人民了。因為印度的宗教眾多,且絕大多數人都是各個宗教的堅定信徒。所以印度人民認為受苦也是在修煉自身,完全不會向政府抱怨。

4,種姓制度。印度雖然自稱是最大的民*國家,但其卻一直保留著種姓制度。上層種姓人民佔有國家大多數財富,生活富裕。首陀羅和賤民佔國家人口的絕大多數,生活困苦,經常是隻能勉強維持溫飽。但這種種姓制度深入人心,即使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首陀羅和賤民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MrU9874297


如果只看到印度的國土而忽視了印度其他方面的優勢,顯然會覺得不可思議,實際上印度的文化及地理優勢,讓他有能力養活十幾億人口,甚至還可以出口大量糧食到外國。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國土面積大約300萬平方公里,大約為我國的三分之一大。但是,印度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這裡的氣候特點是終年炎熱,降雨充沛。年平均氣溫在20攝氏度以上,降水量在1500毫米-2000毫米。所以,一遇到雨季植物就會處於瘋長狀態,非常有利於農業生產。

(印度平原)

印度北部緊靠喜馬拉雅山山脈,這裡多為丘陵和山地;在中部地區則是著名的印度河、恆河平原,這裡沃野千里;南部是德干高原和沿海平原,這裡非常適合熱點植物生長。印度大部分國土覆蓋肥沃的黑土和沖積土壤,都可以作為農業用地。據統計,印度的可耕地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51.6%,約為153.5萬平方公里,排在世界第二位。而我國人口雖然比印度大得多,但耕地面積只有150萬平方公里,且包含眾多山地、丘陵等貧瘠農田,不利於農耕,產量也低。而位於東北地區的黑土地雖然肥沃,因氣候寒冷,植物生長期短,遠不能和全年都可以生長的印度相比。

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再配以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印度成為世界主要糧食生產國。

(前去收割的印度農民)


目前,印度每年的大米出口量達到世界大米總出口量的四分之一,這和自給率只有85%的我國形成鮮明對比!


不可否則任的是,印度地區的糧食產量只有2.6億噸,不及我國的一半。那麼,在人口差不多,糧食產量只有我國一半的情況下,印度是如何完成糧食自給自足又能出口的呢?

這就要從印度的文化上找原因了。

無為的思想使印度人均糧食消耗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從而實現自給自足!

目前世界人均糧食消耗量大約為400公斤,而印度人均消耗糧食大約為200公斤,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做到這一成績,不得不說印度的文化從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印度文化帶有強烈的無為思想,早在公元前這一思想就已經定型了。比如,河流定期發生的大洪水會沖垮沿岸城邦,印度人索性不再修建城市,以無為應對洪水的洗禮。近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就是印度這一古老思想的近代化改良。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中的聖雄甘地)

而同樣屬於古老文明的華夏就不是這樣,洪水來了總是想辦法治理,一個叫做鯀的人折騰了一輩子也沒搞定,白白浪費了大量資源!不過還好,到大禹時代終於把洪水治理好了!

(大禹治水)

所以,印度人所信奉的是生命在於靜止,使身體新陳代謝降低,從而減少了熱量的消耗。於是,相對於其他國家的一日三餐,大多數印度人一天吃一頓就可以了,自然在人均糧食的低消耗上大大領先其他國家!

以上!


歷史風暴


原因其實很簡單,印度人口不存在老齡化現象!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呢?沒錯,印度人口的百分之六十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

但是,大家有考慮過這一現象是如何做到的嗎?連一些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都沒有做到的事,印度做成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外國的經濟學者認為印度具有足夠潛力成為“下一個中國”的原因。但是,如果只看數據就認為印度似乎很了不起,那就錯了。


我們都知道,印度的人口馬上將超越中國,但他的國土面積卻只有中國的一半。不過他又是個糧食出口大國,在最近幾年都是位列糧食出口第一的國家。不過事實上,印度的大多數農民可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豐衣足食。


根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發佈2016全球飢餓指數表明,印度僅比朝鮮高一個名次,位列118個統計國家中的第97位。再回過頭來看看印度人口的平均壽命:29歲!這應該足夠解釋為什麼印度相對人口而言為何能夠用中國一半的土地養活十幾億人口了吧?


造成印度可以養活那麼多人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可惜的都是負面因素:嚴重的環境汙染;落後的醫療衛生體系;生產效率的低下等,都在不同程度的制約著印度人口的平均壽命。


17年10月印度醫院再一次出現嬰兒致死事故!


另外,不能忽略的是印度無處不在的乞討者,人數之多令人驚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