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圆月当空,永远有人欢喜有人愁

圆月当空,永远有人欢喜有人愁。

寂寞广寒宫

地球之外,没有比月亮更让人类熟悉的星球了。自古至今,有关月球的传说,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进程,东西方皆是。

从月球上一些地形单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人类中的杰出成员与月球的“亲密”关系。迄今为止,西方的居里夫人、门捷列夫、亚历山大、亚里士多德等均在月球上“留名”,而中国人在月球上“留名”的也有一大串:祖冲之、张衡、郭守敬、万户、石申、高平子、李白,有些人熟悉,有些人陌生,但能够留名,都有理由:祖冲之——南北朝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创立《大明历》,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张衡——东汉天文学家,提出浑天说,研制浑天仪,撰写天文著作《灵宪》;郭守敬——元朝天文学家,编制天文历法,研制新式天文仪器;万户——明朝的一位官员,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尝试用火箭飞天的世界第一人;石申——战国时期天文学家,撰写《石氏星经》;高平子——开创中国现代天文学;李白——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上述诸人,除了李白外,基本上都是著名的科学家,但是李白关于月亮的诗作,也是大大有名,自然在月亮上也有一席之地。除了这些真实的人物外,还有一个中国神话人物,也在月亮上留下大名,不,应该是芳名——她就是嫦娥,嫦娥奔月的神话,家喻户晓,她既然已经“定居”月球,自然少不了在一众男人间,也有她的位置。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月亮与太阳,一阴一阳,那里是一个代表着孤独和冷清的处所,甚至可以说得上是不近人情的代名词。广寒宫只有嫦娥寂寞舒广袖,吴刚则像是古希腊神话里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那样,长年累月砍着也许永远不会倒的桂花树。

到月球去

中国古代神话嫦娥奔月,而在西方的众多科幻电影中,都表现了人类登月的故事,从开创科幻片先河的《月球旅行记》,到《2001太空漫游》,再到《钢铁苍穹》,月亮是一个熟悉而又神秘的去处。

《钢铁苍穹》这部电影很有意思,描述了纳粹德国有一支逃到月球,在那里建立了基地,最后反攻地球。电影有很多令人震撼的场景,例如开头,当两名美国宇航员乘坐新一代登月飞船降落在月球背面的时候,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却是一个巨大的矿场、写有德语的氦-3储存槽,以及全副武装的纳粹党卫军……而在电影的结尾,纳粹亮出了可以毁灭地球的巨型大炮,在英雄们的拼死努力下,炮口降低,把月球给轰出了一道豁口——从此,月亮像被咬了一口的饼。

在《钢铁苍穹》中,月球上居住了大量人口,这无疑也是科幻作家孜孜以求的目标——移民月球,给地球解压。70亿人口已经压得地球喘不过气来,亟须在地球之外找到一个新去处。如何去月球?美国人曾设想,首先向月球运送起重挖掘等基建机械,并用微波对地基进行硬化处理;然后,进行构件组装,采用21根直径6米,长18米的巨型管道,组成3个等边六角形,六角形中用高压充气建立18米高的巨大圆舱,人员设备皆可容纳在管道或圆舱中。这是最初的基地。

科幻作家韩松在一篇文章中想象月球定居点的模样:月球地质构造极其稳定,月震释放的能量仅相当于地震的一亿分之一。建筑物大概可以建得高一些。日本西松建筑公司欲建的月球“蜗牛城”,是一座由3座40层高塔组成的建筑群,每座高塔看上去就像个十字架。

但人类理想的移民地并不是月球,而是火星。今年有关火星移民的事,也热过一阵子。而在刘慈欣的《三体》中,因为担心地球被毁灭,太阳系的几个星球上,大多居住了人类,地球成了猛兽的天下,偶尔有人去探险。那时太阳系人类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几百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