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小學教師的堅守:一座孤島一個人,三尺講臺三十年

很難想象,一個人,在一個只有4名學生的小學校,每天面對著不同年齡的孩子,全學科啟蒙、全年級帶班,在三尺講臺上,一站就是三十年。這背後,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和精神。

“我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學老師,

是千千萬萬老師當中的一個。

我是一滴水,

如果每個老師的力量匯聚起來,

那就是汪洋大海!”


小學教師的堅守:一座孤島一個人,三尺講臺三十年


他清瘦、但堅毅,他平凡、但高尚。

他所在的學校,是個面積約1.1平方公里的孤島,目前居住人口不到100人,四面環繞著裕溪河,村民出島必須乘船。

1988年,汪開寬從含山師範畢業以後,因為一句承諾,為了家鄉孩子們不失學,不用像自己小時候上學那麼困難,選擇了留在家鄉教書。

一個人,一座孤島,三十年的堅守。

曾經這裡,學校環境簡陋,

沒有自來水,他就每天從家中帶。

曾經這裡,陰雨天停電,

他就自費購買蠟燭發給學生。

曾經這裡,沒有桌椅,

他就省吃儉用捐出工資逐件添置。


小學教師的堅守:一座孤島一個人,三尺講臺三十年



今天這裡,走出了200多名學子,

有教師,有科研人才。

春風化雨、桃李芬芳。


小學教師的堅守:一座孤島一個人,三尺講臺三十年



正是有了汪開寬的堅守與奉獻,才有了“孤島”這片希望的田野。

每週星期一,師生五人在這個田野上升起的國旗,不僅僅是一面旗幟,更是一座燈塔,一份使命,一種希望。

小學教師的堅守:一座孤島一個人,三尺講臺三十年


小學教師的堅守:一座孤島一個人,三尺講臺三十年


正是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像汪開寬這樣的老師,讓一批又一批農村學子走進學堂,成為科技發展的時代貢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