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跨越时空,问剑“形而上学”,他是哲学史上的东方不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跨越时空,问剑“形而上学”,他是哲学史上的东方不败

这是摘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这里的“道”是法则、规律的意思,“名”是概念、称谓的意思,和道只是略有不同。在老子的学说里,“道”是最高级、最神秘的一种东西,是宇宙最本质的东西。

“有”和“无”相对,可以引申为任意两个相反的概念,比如高和爱,美和丑,抽象和具体等。为什么完全相反的两个事物在老子这里是“同出而异名”呢?

我们都学过辩证法,没错,辩证法的鼻祖就是老子。他有很多充满辩证关系的句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跨越时空,问剑“形而上学”,他是哲学史上的东方不败

辩证法是老子的方法论,的确很玄妙,但是理解了它,你对很对问题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众妙之门”。

我们说到老子时,是以“思想家”形容他的,他的思想以出世、逍遥、顺其自然为核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后来成为道教核心思想,他也被奉为天神“太上老君”。

哲学只是老子思想的一部分,但这些思想后来延伸出阴阳、五行、八卦学说,成为中国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孔子盛名海内外,但是在中国,老子和孔子有同等的地位。

跨越时空,问剑“形而上学”,他是哲学史上的东方不败

在哲学大舞台上,老子无疑是东方不败。他哲学思想,直到两千年后,在黑格尔身上,才找到对话的平台。西方近现代哲学史,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进化史。所以对老子,我们不得不服。

黑格尔的思想以辩证法为依托,构建了他的整个哲学大厦,包括历史,宗教,美学,认识论等。黑格尔也是形而上学集大成者,这里简单说一说黑格尔的思想。

黑格尔的名著《精神现象学》,揭示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在他的系统里,本质是“绝对精神”。在黑格尔以前,本质与现象是分离的,即“二元论”。包括康德也认为本质是我们看不到的,我们通过先验判断得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

跨越时空,问剑“形而上学”,他是哲学史上的东方不败

所以我们在谈论“形而上学”时就误解那是一种孤立的,机械的思想。这真的是冤枉啦。试问,有哪一种片面的、孤立的思想能风靡一时?

黑格尔说,表象是本质外化,本质藏在表象里,也就是“精神现象”,表象就是现实。他的思想就两个字:批判,就这也是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只是他的批判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吸收其肯定的,抛弃其否定的。

他的批判有三个组成部分,提出正命题——提出相应的反命题——统一矛盾的两个方面而诞生新命题。这个过程中,新命题诞生于矛盾。但可以推想到,新命题将面临新的反命题。

跨越时空,问剑“形而上学”,他是哲学史上的东方不败

黑格尔认为事物的本质就是矛盾,只有矛盾才能让旧事物消亡,让新事物诞生,推动历史的前进,直到达到“绝对精神”。这个过程是曲折的,盘旋上升的。一个事物在经历同一、差异、矛盾、统一后变成了一个新事物。所以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世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回过头来看老子,老子的思想里的矛盾双方是静止的,他没有明确阐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转变关系,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黑格尔的理论也有牵强的部分,他诉诸的“绝对精神”也有“玄之又玄”,甚至有很多错误的依据。黑格尔后,他的体系很快就分化了,后来的马克思又批判的继承了他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