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傳說艦炮口徑大於480mm就打不準了,是真的嗎?

曼施坦因帝國元帥


這個問題之前曾經和一個著迷大和才是男人的浪漫的哥們討論過。從3個方面討論為什麼艦炮沒有做的越來越大……討論到最後其實是一個問題。。。

首先表示口徑超過480的巨炮不是沒有存在過。古斯塔夫和朵拉兩口子口徑都是800。。。

但是它們不是艦炮。以公制單位計算口徑是陸軍馬鹿的習慣,艦炮口徑統計的時候一般都是以英制口徑來統計。比如大和的18.1(460mm)寸炮,衣阿華的16寸(406mm)炮。

一般來說,拋開圖紙炮不談,這已經是被裝備和在戰爭中使用過的地表最強火炮了,衣阿華mk7最終魔改型發射的最大彈頭重達1.8噸。一炮一個山頭的節奏。

現在說正題

為什麼說口徑超過480就打不準了呢?

第一:長徑比

稍微瞭解點火炮的同學都知道火炮準確度和長徑比有很大關係,長徑比越大。。。火炮越準。

比如一代神炮88炮,被兔子魔改到英國人都認不出來的L7,長徑比都是56。足夠大的長徑比可以在不降低炮彈威力的情況下保證足夠的精確度。

根據現有艦炮口徑,鬼子的18.1寸炮長徑比是45倍徑。齊射時後坐力達到8000噸。為了放下3個炮塔大和號做到了喪心病狂的70000噸。。。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航母。而且因為巨大的尺寸和巨大的後坐力,導致大和號的艦型很怪異,大肚子。。。不過也帶來的不錯的縱向穩定性這個最後談。

所以如果繼續增加長徑比,會將艦艇尺寸推高到一個恐怖的維度。。。這都是拋開各種腦洞大開的圖紙炮說的。

重點來了

如果再增加長徑比或者不降低長徑比的情況下提高口徑,會導致炮管越來越長。

因為地球曲率和火炮自身重力的原因,炮管越長,炮管越彎。而火炮如果要保證精度要求彈藥加速過程是直線,所以巴黎大炮會有一個風帆一樣的結構保證炮管不會因為自重而下垂,k12列車炮則在炮管外堆滿了加強筋(這兩個貨下面有圖)。如果單純使用炮管自身保持不下垂就用材料堆,大和號主炮,46倍徑,長度21米,重165噸,古斯塔夫列車炮講它的32米炮管做到了1500噸。

第二點,彈藥量

口徑越大,彈頭越重。(這是廢話)

彈頭越重,發射藥越多(這也是廢話)

發射藥越多,炮膛燒蝕越嚴重(還是廢話)

炮膛燒蝕過重,影響精度(炮彈在加速過程中不走直線)

還是以大和號為例

發射藥重達330公斤

200發就把炮管燒廢掉了

多拉巨炮,發射藥兩噸。炮管壽命48發。

重點來了

而且因為發射過程是個振動過程,裝藥量越大導致的炮管的震動越大,震動波沿炮管向前傳遞至炮口時會產生一個類似甩鞭子的現象。這個現象叫做炮口橫切。

因為炮管中的橫波傳遞速度遠大於炮彈初速,所以炮彈在炮管內的發射過程會讓這種振動累積而加劇炮口橫切,所以裝藥越多,炮管越長,炮口橫切現象越嚴重。這個有點難理解,而且又繞回到長度問題上去了。。。

第三個問題 穩定性

常識,底盤越穩,炮彈越準

問題是艦炮是在海上的,船本身就是隨波逐流的,你不可能設計一個艦炮只能在無風天用對吧。所以為了能讓艦炮在發射時有足夠的穩定性,也為了抗住動輒成千上萬噸的後座,船隻能越做越大。大和只是18.1寸的主炮就已經搞成了70000噸級。而且為了能抗住橫向發射的後坐力(8000噸的後坐力怕不怕)做成了大肚子。而衣阿華流線型比較細長導致側向發射時穩定性不好,炮口震動很大,嚴重影響了精度

而且,因為尺寸原因,噸位大,長度就長,根據槓桿原理,越容易收到來自長邊的擾動,也就更加影響精度。

所以你看,問題又回到了長度這裡。

這也是為什麼二戰時期艦炮口徑沒有超過480mm的艦炮,也就是480是保證精度的極限口徑。如果口徑再大,炮管長度增加更多,以當時的材料和技術水平,實在無法制作出實戰可用的艦炮了。各種圖紙炮除外

而二戰後,隨著科技的進步,理論上是可以在艦炮上有突破的,問題是大炮鉅艦行為已經落後於時代了,炮彈裝藥量再大能大的過重型反艦導彈?精準度更是完全沒的比。。。畢竟艦炮命中一直比較玄學。。。

而艦炮也隨之走向了另外一個方向,這裡就不打了,手機打字太累。。。








滿船清夢壓熙和


表述不準確。火炮能不能打的準,主要看幾點。

1.,更穩固的基座,以大和級為例,搭載三聯裝460mm主炮所需要的艦體寬度就已經將近39m了,而按照某些來源的資料看,德國的圖紙船大德意志級(大猴)為了配備800mm艦炮甚至船身寬要達到56m之巨。

2.更好的後坐裝置。不贅述。

3.更好的火控雷達系統和對海雷達系統。

4.智能化的彈藥。


MrLonely59532949


現代火炮瞄準多數應用雷達火控系統,在雷達目標測算引導下火炮進行方位調整,但是由於目標(艦艇)具有快速機動性,火控雷達存在時延及偏差,因此精準率也大打折扣,由於超大口徑火炮炮彈的拋射藥相對小口徑的要多得多,具底火發射威力極大,發射瞬時後座力巨大並伴有巨大的橫切振動,導致炮臺振動而使炮口在炮彈還沒出膛那個瞬間指向偏移(差之毫裡就會失之千里啊)而導致精確度下降,其二大口徑炮彈發射裝藥量大,量越大爆炸拋射數據誤差範圍越大,就是說越小越精緻的道理。本人是坦克兵對於艦炮不怎麼了解。


老康哥


其實艦炮受艦體波動,海上風速風向多變,艦艦間距離總在變化中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擾其實命中率一直都很低的,因艦炮比坦克炮多了一個上下浮動量,這樣就是多了個自由度,加上是高角度的遠射打上百發也不見得能中一兩發的……至於超過480就會速降效率,是從揚彈,後座復進再校準(發射基準點)及艦體的增大……等諸多因素來綜合計算的理論值


用戶58613724849


同等條件下口徑越大,自然彈頭質量就越大,彈道性能肯定越穩定。不過影響艦炮命中率的外在因素太多了,發射藥性能,雷達性能,炮管質量,交戰距離,天氣海況,人員素質,戰艦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