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 科技巨頭股價動盪?別擔心,人家各個活的好著呢

科技巨頭股價動盪?別擔心,人家各個活的好著呢

強者愈強

硅谷有硅谷的一套,華爾街有華爾街的一套,但每到財報季,硅谷的這些公司就要乖乖接受投資者們按照華爾街的標準來給他們打個分。

過去一週左右時間裡,美國的幾大科技公司紛紛交出答卷,而這次的考試堪稱創造歷史:

大公司中第一個交卷的 Facebook ,一個交易日就抹去了1300億美元市值,相當於美國曆史上著名的1929大股災中整個市場抹去的市值的2/3。

而週二發佈財報的蘋果,則受助於高價iPhone大賣而股票大漲,已經成為美國曆史上首個萬億市值的公司。

科技巨頭股價動盪?別擔心,人家各個活的好著呢

幾大科技巨頭的表現看上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不少聲音在Facebook大跌後開始對已經連續漲了很久的美股科技板塊接下來的走勢感到擔心,害怕動盪的日子即將到來。

的確,在美股牛市已經延續10年後,領漲的科技板塊確實有很多種理由進入調整期。但是不要誤會,這幾家科技巨頭公司,其實很難受到影響:即便出現像 Facebook 此次的股價動盪,他們依然會活的很好,科技互聯網的未來也依然掌握在他們手中,甚至在可能的“市場奔潰”來臨時,他們還能成為那些在危機中活得更好的企業。

這是以往不曾發生過的。

比如,2000年時的互聯網泡沫中,一些當時的科技巨頭企業也同時是金融市場上損失最嚴重的公司。

科技巨頭股價動盪?別擔心,人家各個活的好著呢

2000年3月10日被普遍形容為當年泡沫破裂的開始,當天納斯達克抵達峰值後開始恐怖的下跌。思科、微軟、戴爾等當年的科技巨頭們,正是當天賣盤最集中的來源。泡沫破裂後,美國互聯網科技企業也進入了重新的洗盤。微軟歷經掙扎後重新會到巨頭行列,其他的幾家公司相較當時的輝煌則逐漸平庸。

但現在整個互聯網行業已經徹底改變,當年崩盤的很多科技企業,根本不知道實際業務是什麼。而如今的科技巨頭們,商業模式早已成熟,科技公司已經可以靠軟件服務來賺取大量真金白銀

某種意義上,Facebook 的股價暴跌,反而證明了它的統治力—— 抹去了相當於烏克蘭GDP的市值後,他依然是美股市值第五的上市公司。即便在業務增長罕見地不及預期後,卻依然很少有人質疑它的商業模式。

美國投行 Stifel 在 Facebook 財報發佈股價大跌後的分析報告,就明確批評了Facebook CEO 扎克伯格最近應對各種醜聞的方式,形容他的管理方式 “令人發怒”。但他們依然認為,先前的傷害已經結束,Facebook “是一門好生意”。

另一名來自 RBC 資本的分析師則乾脆形容,Facebook的商業模式是他見過的盈利能力最強的商業模式之一。所以,股價下跌只是讓它成了科技股中價格最吸引人的一隻股票。

畢竟,再怎麼不及預期,Facebook 第二季度還是貢獻了同比31%的淨利潤增長,同比42%的營收增長。還是那句話,這些都是真金白銀,實打實的money。

依靠這實實在在的現金流,這些科技巨頭可以完成其他領域的擴張。看看亞馬遜最近幾年在幹什麼?成立之初他最被人質疑的就是能否盈利、何時盈利。而2015年剛剛開始穩定的實現正現金流後,它就開始加速在各個領域擴張。最近亞馬遜在實體零售行業的併購和搶佔市場,依然是“不計成本”,短期就是燒錢,沒有任何一家零售企業能夠跟上他的力度。

為什麼可以這樣?就因為亞馬遜本質上是一家科技公司,科技公司就是靠軟件賺錢,賺大錢。看看二季度亞馬遜的財報,雲服務AWS二季度貢獻了16.42億美元的營業利潤,而公司整體營業利潤為29.83億美元,雲服務佔比超過了一半。在零售業上燒的錢就來自這裡。

同樣道理,儘管靠著iPhone X的銷售而股價大漲,但蘋果也早已開始試圖轉向靠軟件盈利。而最新的三季度財報中,以 App Store、iTunes等軟件服務為主的服務業務,營收同比增長了 31%,超出市場預期。也難怪,在最近首次公開的一份十年前的喬布斯採訪中,他當時就對 App Store 寄予厚望,並且認定軟件依然是科技公司競爭的關鍵:“以往手機之間的差別在於硬件方面,但未來手機的差異將體現在軟件層面。”

但同樣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天股價大漲的蘋果,反而比股價暴跌的 Facebook 更加危險。它需要繼續加速向軟件服務業務的轉型,才能在人們不再痴迷於購買iPhone時,依然跟上其他的競爭對手。

科技巨頭股價動盪?別擔心,人家各個活的好著呢

前幾天,Uber的早期投資人傑森·卡拉卡尼斯給他投資的企業的250位創始人發了一封“危言聳聽”的信。在信中,他警告這些初創企業,市場未來兩三年即將迎來大崩潰。“財富建立在市場下行的時候,在市場上行的時候積累。”他寫到。

但是,卡拉卡尼斯的這些警告只針對這些年輕的企業。對於那些科技巨頭,他並不認為市場崩潰會帶來任何負面影響:

“(市場崩潰後)獲取客戶、優秀員工以及併購的成本都將會直線下降,這就使得那些實力雄厚、資金充足的公司變得更加勢不可擋。想想Netflix、Google、Facebook 和亞馬遜!”

根據美國知名量化投資機構 Research Affiliates 2010年的一份研究,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公司,在10年的發展後,有2/3會最終泯然眾人,連行業平均水平都達不到。這份研究的名字叫做“太大以至於不能成功”(Too big to succeed)。

科技巨頭股價動盪?別擔心,人家各個活的好著呢

(各板塊公司十年後的市場表現變化 來源:Research Affiliates,2010年)

這樣的魔咒現在是否也會發生在現在的科技公司身上?答案可能不是那麼簡單。

看看這些科技巨頭的財報:他們在研發的投入上不斷增加,而這些研發不再是像過去的科技公司那樣,是為了更快的設計出產品,以最快速度賣給市場從而獲利。

在《華爾街日報》最近一篇文章中,引述多名經濟學家稱,現在的科技巨頭,在科技上的投入很多是為了擁有屬於自己的硬件、軟件以及平臺,從而避免對其他同行的依賴。但與此同時,曾經可以快速在全部行業推廣的技術,現在被封閉在各個科技巨頭內部,從而導致各家公司之間的生產力差距越來越大。

充足的現金讓科技巨頭們可以快速擴展業務,收入來源也變得越發豐富;而強大的生產力優勢,則讓他們能夠提前佈局充滿潛力的未來業務,比如自動駕駛、AI等。

在最新的財報中,Facebook 的增速雖然下降,但他買來的Instagram、Whatsapp 的增長依然強勁,且剛剛開始為公司貢獻盈利。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第二季度的支出高達 54.8億美元,同比翻倍,這鉅額資金主要就用於支持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研發。

事實就是,在科技互聯網行業,強者愈強。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不會看到這些科技巨頭的衰落,只會看到他們在我們生活中的存在感越來越明顯。而這究竟是不是個好事,還很難說。

科技巨頭股價動盪?別擔心,人家各個活的好著呢

硅谷最炫科技盛會

在哪裡,能將中美一線科技公司高管、頂級投資人、電影遊戲跨界大師、AI 大牛以及區塊鏈行內專家一網打盡?

必須是⤵️

科技巨頭股價動盪?別擔心,人家各個活的好著呢

沒錯,硅谷最精彩、

最有料、

最多人去的科技峰會 SYNC

又回來了!

今年,我們請來了各路中美科技和文化創新的前沿人士等眾多嘉賓。

具體演講人資料,請訪問票務網站了解:sync2018sv.eventbrite.com

或長按二維碼購票

科技巨頭股價動盪?別擔心,人家各個活的好著呢

SYNC 2018 Decode Innovation

知名科技媒體 PingWest品玩和硅星人一同舉辦

主題:科技、文化、跨境、跨界

風格:乾貨、專業、有趣、親切

時間:8 月 5 日

地點:Computer History Museum,

1401 N Shoreline, Mountain View, CA

搶票:sync2018sv.eventbrite.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硅星人”,

讓你看到最不一樣的硅谷!

科技巨頭股價動盪?別擔心,人家各個活的好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