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亲历战争之一:和平年代也有硝烟(陶正明将军〉

老战友许佳文送来了他的新著大作一一《亲历战争:一军老山轮战纪实》,让我给他写篇序。我花了3天时间读完全书,仿佛又回到了30多年前的岁月,回到了炮火连天的中越边境,回到了生死与共的战友之中。我非常佩服佳文的决心和毅力,勤奋和干劲。他2002年转业进浙报集团后,除了努力干好本职工作,还念念不忘近10年的对越边境轮战。他觉得,时代和社会对这场特殊的战争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对参加这场战争的军人没有给予应有的待遇,对这段重要的历史没有给予应有的评价……作为战争的亲历者,我深有同感!

亲历战争之一:和平年代也有硝烟(陶正明将军〉

战后30多年来,佳文利用手中的笔和特长,不时为这段历史,为付出代价的战友及亲人呐喊和倾诉,《亲历战争》是他最新走入笔端的感情鸣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退役多年的老兵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的一颗赤诚之心,使我感动,感慨,感奋!

我掩卷思绪,认真梳理这本书的特色和价值。比较而言,诸多方面颇有建树:一是完整性。从一军接到参战命令到回撤归营的近一年时间,从军队的统帅部,党的总书记到基层连队,普通士兵,从战争的起因、发展到整个中越边境的武装冲突,我军大规模反击到多批次部队轮流赴边还击,直至停火相持,都涉及到了。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反映一军老山轮战最完整最系统的一本书。

亲历战争之一:和平年代也有硝烟(陶正明将军〉

二是史料性。中越边境战争,前后长达14年之久,仅轮战就有10年,参战部队之多,作战样式之独特,均是罕见的,战后许多资料散见于报刊和网络。把这些零散的资料收集整理,作一番去虚存实、去伪留真的工作,填补了一军历史上的一段空白,无疑是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给解放军战争史增添了新的篇章,更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研究这场战争,开发其使用价值提供了基础条件。

三是可读性。书中既有文件文书类的内容,但更多的是战争战斗的场面,更多的是军人之间,军人与亲人之间的情理交融。作者在这方面用心最多,着墨更浓。每当我读到这些大义大仁大爱的场面,铁骨柔情的章节,尽管有许多动人故事过去曾经看过听过许多次,但还是常常关不住自已情感的闸门,往往是泪流满面,失声抽泣……战友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昨天,就像刚刚发生的一样。这些勇士们的经历当时是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但与久远的和平日子一对照,是那样的崇高,那样的伟大,那样的耀眼!

亲历战争之一:和平年代也有硝烟(陶正明将军〉

一军轮战已结束30多年了,我们国家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人过惯了安逸和平的日子,那段苦难牺牲的战争也已成为隔世的记忆,淡忘得差不多了!《亲历战争》犹如一记警钟,撞击了人们麻木的松驰的神经。和平的日子是由军人创造的,残酷的战争是用血肉阻止的!国人应当深思,回忆战争不仅仅只是经历者的事情,更应该成为整个民族的的责任。它从根本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走向,价值认同,人格健全。在国外反华势力相互勾结,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牢记和平年代也有硝烟,让中越之战占据应有的历史地位,绽放应有的历史风采,实现应有的历史价值,成为永恒的社会灵魂坐标!

在轮战中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老山精神万岁!

(作者陶正明系老山轮战时一军政治部组织处副处长,江西省委原常委、江西省军区原政治委员,少将军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