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俗語“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是什麼意思?

情感心語楓葉


農村俗語,“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從字面的意思,就是指的萬物都是相剋的,滷水可以點豆腐,也就是滷水可以把豆漿點成豆腐。



在原來的年代,豆腐都是用滷水點成的,很多人都很好奇,豆漿怎麼成的豆腐呢?其實也很簡單的,首先把黃豆用涼水泡幾個小時,泡開後,用磨漿機把黃豆磨成豆漿,豆漿需要燒開,燒開後,把適量的滷水放到豆漿裡面,一下就凝固了,然後再用重物體把豆漿裡面的水壓出去就成豆腐了。



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也比喻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如夫妻之間的相處,有的男人沒有結婚之前,不聽父母的話,讓父母生氣,娶了老婆,讓老婆嚇的什麼也做不了主,這可以用“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來形容。

綜上所述,“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不但是指萬物相剋的道理,而且還經常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關係。如夫妻關係,同事關係,一般就是形容一方特別聽一方的話。


農村紅梅


我是陌上花,歡迎關注!“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是民間一句歇後語,講的是事物相生相剋的道理,有一種事物,就會有另一種事物來制服它,滷水就是專制豆腐的。

現在集市上賣的大都是石膏豆腐,即是用硫酸鈣(石膏)化成的石膏水點制而成的豆腐。這種豆腐細嫩光滑,色澤潔白,又稱嫩豆腐。這種豆腐看上去很好看,是城裡人和飯店的首選。

但作為農村人,大家卻都偏好滷水豆腐,即用結晶氯化鎂水溶液點制的豆腐,也叫鹽滷豆腐。

滷水豆腐含水量比石膏豆腐要少,口感偏硬,吃起來比較有韌勁。顏色白中帶黃,雖然質地比較粗硬,但比石膏豆腐吃起來有豆香味,農村人都形象的稱之為“老豆腐”。

事實上,滷水點豆腐中的滷水可以是鹽水滷,也可以是石膏滷,不管哪種滷水,原理都是一樣的。只是農村人用鹽水滷的居多。

鹽滷中的氯化鎂,石膏中的硫酸鈣,它們能使濾去豆渣的熟豆漿裡分散的蛋白質團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塊兒(即膠體的聚沉),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腦,這就是所謂的“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之後再擠出水分,豆腐腦就變成了豆腐。

在我們身邊有關於一物降一物的事例也是比比皆是。

比如雲怕風,風怕牆,牆怕老鼠,老鼠怕貓……等等。

還有民間經常有這類事,比如某個男人脾氣暴躁,誰的勸也不服,可某一天娶了個媳婦,對她是言聽計從,村民們往往就會感嘆一句:真是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啊!


陌上花開且緩歸


親們:下午好!

農村俗語“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是什麼意思?

這得從我國北方人做豆腐說起。

北方人做豆腐,就是把滷水傲成凝固劑,使豆乳中的蛋白質凝固做成豆腐。而這滷水實際上就是由氯化鎂、氯化鈉和氯化鈣組成的水溶液。用滷水點的豆腐叫老豆腐,這種豆腐放在自行車後的平板上,到處顛簸也沒事,如果不用重物壓,也不會自己失水。其中,滷水是一物,豆乳也是一物。滷水點豆乳,一物降一物,變成了豆腐。

農村人用“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來誇獎一個人有某一項本領,能成為另一個難以降服的人的剋星。

網友們,你認為“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還有什麼可以詮釋的呢?

我是凡塵觀生活!謝謝!再見


凡塵觀生活


農村俗語“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都是勞動人民祖祖輩輩總結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現象,或者警示,或者提示,或者表述,其言語皆是精華,勝過唐詩,超過宋詞,直接反應勞動人民的智慧!

“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這句俗語反應了大自然界萬物“相剋”的自然現象。“一物降一物”意思是一種物體或者現象等被另外一種物體或者現象所剋制,比如“水克火,土克水,木克土,火克金,金克木”就是這個原理。

“滷水點豆腐”的意思是農民做豆腐必須用滷水或者石膏,但在農村都用滷水,滷水化學成分是氯化鎂,在遇到燒開的豆汁時,把豆汁裡的蛋白質顆粒進行化學反應凝固在一起,成了豆腐。改變了豆汁液體的形狀,成了固體。



其實這句俗語的重點在“一物降一物”這句上,所以題主弄顛倒了,應該這麼說“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強調無論任何事物、事、人、動物等都有它的弱點,都有相剋的另一面存在。

總之,這句俗語的主題是像風水先生說的“萬物相生相剋”的原理,只有世間萬物相生、相剋,互相依賴,互相剋制,才能生存繁衍。一旦一種事物沒有了天敵,那麼世界就剩下唯一的這種事物,距離世界滅亡也就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