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外科醫生的醫學隨筆|薦書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外科医生的医学随笔|荐书

刀下晴空

志在行醫的日子2

鍾尚志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07

ISBN: 9787108062437 定價:35.00元

內容簡介

香港著名外科醫生鍾尚志教授的隨筆小品100篇,分“嚴師高徒”“病理淺釋”“懸壺偶拾”“杏林紀事”四部分,其中,既有鍾醫生早年在愛爾蘭學醫,後來在香港行醫、教學的感悟心得,也有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地行醫、教學的經驗和見聞,更有面向普通大眾的常見病釋義和醫學領域的一些趣史軼聞。讀來既輕鬆有趣,又有額外的收穫。

鍾尚志,香港著名外科醫生。早年畢業於香港華仁書院,1980年學成於愛爾蘭皇家外科學院。回港後進入廣華醫院外科,1984年加入剛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並拓展內窺鏡手術,令威爾斯親王醫院的內鏡中心蜚聲國際。三十九歲時晉升為外科教授,成為香港中文大學最年輕的講座教授。1995年當選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任內大力推進課程改革,深受學生愛戴。“非典”肆虐時,向媒體披露疫情已進入社區,為廣大市民稱頌。2004年辭去香港一切職務,隻身遠赴巴布亞新幾內亞,出任當地醫學院的外科教授。2007年回港,過著不食人間煙火的生活。

目 錄

(向上滑動查看)

“嚴師高徒”

人體解剖

學藝

誤診

醉貓房

心有千千結

賓主之分

凌波微步

身教

老鷹的眼睛

內外全科

聽筒

劍膽琴心

波斯女王

從神壇走下來

三師

一萬小時

蜘蛛圖

公開演講

傅功授業

縫紉班

KISS

手把手

巧手

形象

投訴

教學相長

一團火

“病理淺釋”

眼前一黑

讓子彈飛

毒瘤

不可不戒

土法防肺炎

小腸氣

微創疝修補

大場面

胃痛

血肉長城

潰瘍的故事

潰瘍穿孔

胃酸

胃出血

早期胃癌

無膽匪類

他山之石

膽管炎

無聲狗

深藏不露

盲腸炎

腸癌(一)

腸癌(二)

腸癌(三)

造口

痔簍(一)

痔簍(二)

腰骨痛

“懸壺偶拾”

選擇

醫生證明

三個夾子

指引與守則

難得糊塗

天機

病例

孖女

擇吉

快刀

出茅招

有骨在喉

一代風流

吊鹽水

藥石亂投

寒流

挽燕姐

坦白從寬

管中窺豹

順其自然

“杏林紀事”

手套

最古老的手術

麻肺湯

ABC

從野蠻到微創

稱呼

顧問

燭光晚餐

X光片

創意

慢板

學會說“不”

食人族

縫針

奶粉

白袍

內科和外科

功夫茶

雞蛋

牛奶

橫禍

同意書

危機處理

老辣

盈縮之期

序 言

文 | 李聞

鍾尚志教授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前院長,抗“非典”的英雄之一,有“香港微創手術之父”之稱。他於2004年五十歲時辭去一切公職,開始他傳奇的另一種人生——以身示教治學育人,過上了“不食人間煙火的日子”。他迄今只帶過兩名博士,鄙人很榮幸成為他的第一個弟子。我最近為了給我的學生和進修醫生講課,向鍾教授求證,二十年前為何選擇了我,一名內科醫生,作為他外科教授的第一名博士學生。記得1997年5月我第一次走進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內鏡中心的時候,很多人都圍過來,看鐘教授的第一個學生是何許人也。大家都非常好奇,因為他眼光挑剔,一直沒帶學生;不是沒人報考,而是他都不滿意。說起他當初選我的緣由,他說他喜歡我“鍥而不捨”的精神。我恍然大悟,不禁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一幕——香港迴歸之前的1995年我赴香港短期進修學習,準確地講只能算參觀,只讓看,不讓做。記得有一天鐘教授給一位膽管結石患者做內鏡取石手術(ERCP),因膽管內石頭太大,切口小,一時無法取出,嵌頓在了開口處。教授使盡全身解數,卻取不出來結石,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卡得死死的。更換機械碎石器,也無濟於事。只見鍾教授滿頭大汗,圍觀的醫生護士都屏住呼吸,瞪大了眼睛靜觀,誰也不敢喘大氣,更不敢發出一點響動。我之前沒見過這種手術,沒有任何經驗,卻直接問教授:“如果石頭取不出來怎麼辦?”鍾教授說:“只能開刀了。”我又問:“既然石頭大,碎不掉,能把切口繼續切大點嗎?”他說:“切口已經到了極限,再切很容易穿孔,太危險。”我沒有注意到旁邊圍觀的醫生和護士們驚愕的眼神,繼續說:“反正最壞的結果是手術,不如擴大切口搏一下。萬一沒穿孔,就不用手術了。即使穿孔了,再手術也不遲。”鍾教授汗流浹背,扭頭看了我一眼,什麼話也沒說。後來我才知道,“教授”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香港是至高無上的,乃是權威的象徵,沒人敢向“教授”提出建議。只有我這個不諳世事的初生牛犢,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向教授諫言。可也正是因為這次 “短兵相接”,我博得了鍾教授的賞識,才有了我之後的香港學習歷程。

關於醫學方面,他有很多名言——

做一名好醫生,最重要的是要能清楚地瞭解患者的需求,懂得患者的文化,我看不懂baseball(棒球),不知道什麼叫homecoming(美加學府一年一度招待舊生的開放日),也不喜歡吃apple pie(蘋果派),所以我在美國當不了好醫生,這也是我不去美國做醫生的主要原因。

好的外科醫生不在於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手術,而在於知道自己不能做什麼手術、做到什麼程度該停。

傳統開刀做手術的方式將來可能會被廢棄,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微創,甚至無創的方法。

你做夠1000臺手術(ERCP),你的技術就過關了。

你沒有碰到併發症,說明你做的例數還不夠。

參加大會發言交流的原則是脫稿演講,可以背下來,但不能照著念。

製作幻燈和壁報參加會議的原則是醒目,最好的幻燈和壁報是不用解釋,一看就明白。製作的壁報要讓站在一米之外的人能看清每一個字。

寫論文的原則是少用縮寫,最好用簡單的文字能表達複雜的意思。

內地很多醫生熱衷於寫書,因為晉職晉級都有用處。寫書在香港評級評職不算數,因為書是由發表的論文總結匯集而成的。

內地熱衷申請各類獎項,已成為中國特色,國際上只認諾貝爾獎,但不需要申請。

關於人文方面,他也有一些名句——

人沒有祖國,好比沒有父母、沒有家。

你不作為受殖民統治的人,你不會體會到被殖民統治者鄙視的滋味。

50年代以前香港沒有淡水,我小時候常常排長隊分淡水。後來中國政府為香港建了兩條淡水管道,解決了香港飲水問題,我們一直喝到今天。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香港人最揚眉吐氣的時刻。

香港迴歸祖國政權交接的那個晚上,是我一生最高興的時刻。

香港迴歸後來醫院參觀的官員和學者越來越多,帶領大家參觀和陪吃飯這類沒意義的事請你替我分擔,我就不出面了。

你不要學粵語,應用範圍小;你要學好英文,應用範圍廣。

請人吃飯最重要的是要讓客人記住吃的東西。(他請我吃過幾次飯我都記住了,因為每次都與眾不同。比如一次晚上帶我去海邊吃生蠔,活吃兩枚巨大生蠔,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吃生蠔,而且還是活的,生吞。當晚皮膚過敏,抓耳撓腮,奇癢無比。)

很遺憾你舉辦的會議我不能參加,因為我要帶香港得癌症的小朋友去澳門搞活動。(2013年4月13~14日我在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舉辦學術會議,邀請我的偶像,也是鍾尚志教授敬佩的學者黃志強院士講“醫學大家是怎樣煉成的”。本想邀請鍾教授講“生命的意義”,他如是回答了我。)

被動生活很容易,主動生活很困難。

2016年我再去香港拜訪鍾教授,發現他比以前更加淡定地享受著他的生活,對很多事情淡然處之,內心非常恬靜安然,儼然一副“活佛”的感覺。我總結他現在的身份有:作家、漁民(潛水用帶繩索的弓箭射大魚)、潛水教練、帆船/板愛好者、馬拉松運動員(每年最少參加一次馬拉松比賽)、滑翔傘愛好者、公益慈善家、樂隊樂手(薩克斯管、架子鼓),醫生反而成了業餘愛好。

外科医生的医学随笔|荐书

鍾尚志教授的言傳身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育不是說教,而是影響。今天能為鍾教授的書寫序,我深知導師對自己的影響還在繼續。我看過鍾教授之前寫的《刀下留人——志在行醫的日子》,今天又有幸拜讀了他的《刀下晴空——志在行醫的日子2》,彷彿把我帶回了二十多年前,跟他學習時的情景。《刀下晴空》中系統地介紹了許多常見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統常見疾病的症狀、體徵及治療方法。然而,它不是普通的醫學專著,而是一本具有鍾尚志教授風格的幽默、詼諧的科普書。我開始閱讀時以為很簡單,但隨著內容的深入,越讀越覺得自己膚淺,讀到了許多似曾相識,但又不能準確說出出處的知識。比如,“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偶爾治癒,常常舒緩,時時安慰),這是美國19世紀醫生愛德華·特魯多(Edward Trudeau)留給我們的座右銘”。從簡單的感冒治療和腹瀉補液方法,到複雜的膽管結石所致化膿性膽管炎的內鏡微創治療,深入淺出,讓我這個離開鍾教授身邊已經十七年多的學生,再次領悟了導師的學術造詣與生活風采。《刀下晴空》內容不僅涉及內科,還涉及外科,尤其對內、外科的界限做了深刻闡述。作者以患者為中心進行分工,而不是以內外科醫生分科來工作的理念呼之欲出。麻醉醫學的出現,促進了西醫外科技術的飛躍發展,而中國的神醫華佗早在西醫麻醉學出現前的1600年就使用中藥“麻沸散”給患者做麻醉下的手術了,這也體現了祖國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

此書對醫患關係——這個國內非常敏感的話題,也有涉及。《刀下晴空》對我這個從醫快四十年的“老油條”來說都有收穫,我想對新入道的“嫩瓜”更是難得的輔助教材。此書不僅僅對醫學專業人士有幫助,更難能可貴的是對非醫學專業人士也有益處。鍾教授用輕鬆、簡單的語言,把複雜的醫學知識清晰地介紹給讀者,讓所有讀者,無論有醫學知識,還是沒有醫學常識,都能讀懂。比如嬰兒吃母乳為何比吃奶粉好、喝功夫茶與食管癌的關係、全脂牛奶和脫脂奶哪種比較健康、蛋黃與膽固醇的關係等等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在書中都能找到答案。此書不僅體現出鍾教授在醫學理論上通達古今,更反映出他博覽群書,具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在我們這些學生的眼裡,導師經歷了從專家變成藝術家,從藝術家上升到哲學家,再從哲學家昇華到神人的階段,離“聖人”只一步之遙了。

鍾教授的極具人格魅力,醫學見解獨具洞見,對病人極具人文關懷,他的書對醫者和患者都有啟發價值,對人們理解生命與疾病是一次全新的解讀,有幸讀到這本書的人一定受益匪淺。

2018年春節於北京

外科医生的医学随笔|荐书

----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

外科医生的医学随笔|荐书

ID:sanlianshutong

長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

回覆好文,閱讀更多專題文章

回覆聽課,瞭解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