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道士塔旁的文化工程奇蹟,看過後也是一片茫然與無奈

道士塔旁的文化工程奇蹟,看過後也是一片茫然與無奈

每每讀到這篇學者散文(或者叫文化散文),心中總是有一種悲憤之情。今天我們就再次拜讀《道士塔》(選自餘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若不是寫本次圖文,我也不知本文會存在一些問題。我們能夠用現代的精神寬容的看待王道士,也能用理性的眼光看待餘秋雨先生的這篇散文。雖說可能與史實有些出入,另外感情過於強烈,將罪名全加在一個王道士的身上,正如於先生自己所說,是一件無聊的事情。

道士塔旁的文化工程奇蹟,看過後也是一片茫然與無奈

敦煌文化的發現者

道士塔位於莫高窟的大泉河東岸,這裡是歷來守護僧侶的圓寂塔,這其中就包括本提到的王道士。王圓籙(lù)因家鄉受災,出來逃荒,確實入道成為道士。但上天的安排確實像是開玩笑。讓太上老君的弟子來看守護佛教的聖地。

王道士僱傭楊某(具體姓名這裡沒有找到)抄寫道經,目的是賣錢。這之前,可以看出王道士除了賣經文和接受佈施,沒有其他的更多的收入了。1900年(也有說是1899年的),楊某偶然發現洞窟內有空洞的迴音,懷疑有密室。於是告訴王道士。5月25日半夜,開始鑿洞,果然發現密室。聞名世界的莫高窟藏經洞就這樣被發現了,敦煌學的發源地就這樣被發現了,所以準確的說,藏經洞不是王道士發現的。至少應該再加上楊某。

道士塔旁的文化工程奇蹟,看過後也是一片茫然與無奈

王道士做了自己能做的事

藏經洞發現之後,王道士並不知經卷的價值和作用,據胡適在一次演講中提到,王道士向周圍居民售賣經文,當做藥引子配水吞服,認為這樣可以驅邪治病。所以後來,王道士對文物低價出賣就不難理解了。

一般老百姓碰見什麼大事,總是先報官。王道士也是如此,去往縣城找敦煌縣令,可惜縣令不識貨。1904年,當時省府也下令經卷就地保存。王道士沒有供養收入,缺少人手,更沒有財政撥款,但是怎麼保存呢?最後給慈禧老佛爺寫密報,遺憾的是清政府無暇顧及這些小事。就如魯迅先生所說,中國公共的東西,不容易保存,外行會把東西糟踐,內行會把東西偷走。那個時代,註定是不容易保存了。

王道士只得自己保護了,但是又不知這些東西值多少錢,那就看著賣吧!根據《西域考古圖記》記載,當時西方人帶走文物的時候是持有當地政府的批文的,並且有官軍護送。自己看著賣吧,看著給個價就成。匈牙利人斯坦因處賣得二百兩馬蹄銀(第二次來時賣得五百兩白銀),法國人伯希和處賣的五百兩白銀,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人,賣得白銀三百五十兩,這算是有錢了,可以保護這些經卷了。據斯坦因《西域考古圖記》中記述,王道士將這些錢都用在了修復廟宇的工程當中,從未浪費一分一銀。另外在《斯坦因西域考古記》中,王道長對官府的貪心和掠奪也使自己痛心,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但是自己又能做些什麼呢?

道士塔旁的文化工程奇蹟,看過後也是一片茫然與無奈

​結束語

如今,那些被賤賣的敦煌文物在各國博物館保存完好,王道士沒有損毀文物,一直在省吃儉用,保護文物,並且自己保管期間也從沒有大量的散失。只是,現代學者要想研究敦煌文化是一件相當費事的事情,慶幸的是,敦煌文化還在中國,還在敦煌!說到這裡,我不知該如何表達,換做我們,在當時會不會比我那個王道士做得更好?!若論保護敦煌文化,他應該是保護敦煌文化最虔誠的道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