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揭祕《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從1996年第一部《碟中諜》上映,這個系列以全球累積28億美元的票房,成為好萊塢當之無愧的最成功的系列之一。雖然阿湯哥是雷打不動的“伊森·亨特”,但20多年來,每部《碟中諜》的導演都不一樣,直到克里斯托弗·邁考利(Christopher McQuarrie)出現,2015年的《碟中諜5》在全球拿到6.82億美元票房。8月,由他編劇/導演的《碟中諜6:全面瓦解》(Mission: Impossible - Fallout)即將國內上映。

邁考利在新澤西普林斯頓的章克申長大,高中畢業後並沒有上大學,而是用5年時間一邊為偵探機構工作一邊旅行。之後他來到洛杉磯,投身電影。3年後為《非常嫌疑犯》(The Usual Suspects)創作的劇本給他帶來了“愛倫坡獎”、“獨立精神獎”、英國學院獎和奧斯卡的最佳原創劇本獎。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邁考利和阿湯哥

2000年,自編自導了《糊塗綁架事件》(The Way of the Gun)後一直沒有作品。2008年,他為《行動目標希特勒》(Valkyrie)擔任編劇和製片,這部電影正是湯姆·克魯斯主演,2012年,由他編劇/導演,湯姆·克魯斯主演的《俠探傑克》(JackReacher)拍攝完成沒多久,兩人就敲定了下一個合作項目,為道格·裡曼執導的《明日邊緣》(Edge ofTomorrow)重寫劇本,正是在這部電影中的工作,克魯斯建議由邁考利擔任《碟中諜5》的導演。

邁考利認為,此係列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是湯姆·克魯斯對自我挑戰的永不滿足,從第一部裡還是借鑑1964年《通天大盜》(Topkapi)裡吊在天花板上竊取資料的橋段,到《碟中諜4》裡,阿湯哥徒手爬世界第一高塔;《碟中諜5》裡,掛在正在升空的軍用運輸機門上,上演徒手扒飛機的驚險一幕,每拍一部,伊森·亨特都要完成更加“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邁考利和女主麗貝卡·弗格森

“湯姆瞭解伊森·亨特,也知道什麼才是他最根本的吸引力所在。他在電影裡所做的一切,就是帶你去從未去過的地方,展示你從未見過的東西,並讓你和他一起體驗這一切。”邁考利說。

銀幕上的伊森·亨特是個足以媲美詹姆斯·邦德的特工,不同的是,他是與系列一起成長起來的。第一部裡,他僅僅是個普通組員,執行任務中成為小組唯一的倖存者,還成了“背黑鍋”的人,不得不自組團隊尋求真相。

之後就一路開掛,化解過生化危機、核彈威脅,也爬過迪拜高塔、炸過紐約大橋,甚至把克里姆林宮也夷為平地。他不按常理出牌,具備解決別人解決不了問題的能力。儘管屢次面臨險境,沒他不敢做的事,也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邁考利和阿湯哥邊走邊聊

到這部最新的電影,邁考利決定塑造一個更黑暗,也更具人性的伊森·亨特。“伊森總是有點神秘,”這是他觀察人物走向後發現的,“這次我想更深入他的頭腦,感受他與其他人的聯繫。副標題《全面瓦解》不僅指核輻射危機,也指向他對其他人的影響。他陷入了無法控制的境地——即使知道自己被操控,也無能為力。”

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伊森·亨特必須做出決定,是拯救自己的家人朋友還是數百萬無辜的普羅大眾。

“克里斯(克里斯托弗的暱稱)是個很好的編劇,在塑造人物上非常聰明。他擅長把角色置於巨大壓力的環境中,讓他們通過成長、適應或進化而生存。”最新加入扮演CIA探員的“超人”亨利·卡維爾(Henry Cavill)這樣評價導演。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邁考利在和飾演白寡婦的凡妮莎·柯比說戲

克里斯托弗·邁考利非常清楚“碟中諜”系列由不同導演完成的傳統,因此,當他在克魯斯邀請下,成為第一位連續執導兩部電影的導演時,他說:“我會在保持系列精神的前提下,用完全不同的視覺語言拍攝這部電影。我希望觀眾看到的是,這兩部電影好像是由兩個人導演的。”

所謂系列的核心精神,就是儘量不用綠幕特效,用實打實的特技拍攝片中的動作場面。湯姆·克魯斯花了一年時間準備,邁考利說,“這部要比之前幾部更危險,湯姆已經準備好做任何我們能想到的動作,只要你能找到方法,把攝影機架到合適的地方。”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HALO跳傘——

《碟中諜6》一開場就是場真正的挑戰,湯姆·克魯斯完成了他HALO跳傘的表演,也成為第一個在銀幕上高跳低開的演員。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碟6》劇照

HALO跳傘又稱高跳低開,是一種特殊的跳傘技術,從2萬5千英尺(約7620米)跳下,然後在600米低空打開降落傘,精英部隊用這種方式以避免在敵方陣地作戰時被發現。

邁考利表示,HALO跳傘是一場自己與湯姆·克魯斯討論了好多年的戲份。首先從2萬5千英尺跳下有缺氧和瞬間失壓的危險,人會在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失去知覺,為此道具部門專門開發了一個氧氣頭盔。

最初頭盔是用3D樹脂製成,但是它不夠結實,所以又在上面用銅電鑄加固,並把它們塗成黑色。設計中最困難的部分之一是放置在演員臉部的照明LED燈。燈泡要塗上有機硅,這樣如果燈泡燒壞,不會有著火的危險。

原本計劃在位於倫敦西北75英里的英國皇家空軍基地拍攝,但克魯斯受傷後,拍攝進度落後,英國的冬季無法完成所需拍攝。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通常跳傘運動員在這種強度的訓練下都不超過兩週,但他練了四周還多

在主要拍攝完成後,2018年2月,他們出發前往阿布扎比,開始對克魯斯進行訓練,在真正實現HALO跳傘前,至少需要上百次試跳。湯姆·克魯斯每天跳10-15次,通常跳傘運動員在這種強度的訓練下都不超過兩週,但他練了四周還多。

而且劇情需要克魯斯在跳出飛機後還要營救被雷電擊暈的卡維爾,並完成HALO跳傘。在跳傘專家看來,這是非常複雜的動作,它需要加速自由落體訓練超過1000跳,70%的人都嘗試失敗。而克魯斯只跳了106次來完成這個動作,簡直是奇蹟。

同時,這還是場夜戲,每天只有日落之前,是光線是理想的時候,這就意味著一天只有一次拍攝機會。“我們有三分鐘的時間來拍攝,”邁考利說。“如果沒有拍到,第二天就要回來。除了要完成這項特技,湯姆還要幫助攝影師——湯姆和攝影師必須同時跳傘,還得避免空中相撞。”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70%的人都嘗試失敗。而克魯斯只跳了106次來完成這個動作,簡直是奇蹟

完成這個拍攝的是資深航空攝影師克雷格·奧布萊恩(Craig O’Brien),他個人已經完成了23000多次跳傘,拍攝前,他和克魯斯排練了所有複雜的細節。除了這些細節,拍攝中他還要戴一個紅色頭盔相機,上面綁著一個重約20磅(約18斤)的IMAX攝像頭,在此前,IMAX攝像頭從未在空中下落時使用過。

最終當這個跳躍完成,克魯斯和導演把劇組所有人召集到一起!“每個人都為我們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興奮和自豪。這是最棒的感覺,也是我認為我沉迷於電影的原因。當你和每一個喜歡電影、喜歡娛樂觀眾的人一起工作的時候,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當那一刻發生的時候,這是一種奇妙的感覺,你永遠不會忘記。”湯姆·克魯斯如是說。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巴黎——

第一組特技大場面發生在巴黎。

在製片人傑克·邁耶斯(Jake Myers)看來,旅行是組成《碟中諜》系列的重要部分,讓觀眾可以跟著電影周遊世界。邁考利在為《碟中諜5》選擇拍攝地的時候就非常出人意表,這次,他對製片設計和拍攝地監理提出,“找個最酷的地方,我會為它寫場好戲。”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劇組在巴黎凱旋門

2017年3月,劇組來到巴黎,“我們看過一部短片,只有8分鐘,視角是從一輛飛馳的汽車保險槓的位置,穿越城市主要中心區。我們想對這部短片表達敬意。”邁考利說。湯姆·克魯斯也認為在巴黎拍攝是向這個具有電影傳統的城市致敬的最好方式。他們甚至還得到軍方配合,用一架直升機從上空俯拍巴黎。

重頭戲在巴黎最受歡迎的景區,從凱旋門沿歌劇院大道一直到歌劇院,一臺摩托車、一輛1986年的寶馬M5和一輛重型裝甲追逐的戲份。巴黎市政府很配合,暫時封閉了這一路段,週日上午6點,劇組花了一小時十五分鐘拍攝完畢。

拍攝時,克魯斯的摩托車安全裝置失靈了,為了不浪費時間,克魯斯還是堅持親自上陣。他要穿行在70輛機動車中間,雖然都是由特技人員駕駛,但他沒有戴頭盔,哪怕一點錯誤都能要了他的命。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碟6》劇照

邁考利還設計了一場克魯斯開著寶馬在臺階上穿行的戲。特技指導要求克魯斯以180度轉彎開到拐角,然後把方向盤調整10度,緊踩離合,車掛一檔,讓空氣進入。即便是訓練有素的專業特技員也無法做到百分百精準,克魯斯試了4次其中3次堪稱完美。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新西蘭——

2017年6月,劇組到達新西蘭南島,為拍攝電影中驚心動魄的直升機追逐戲份。

如果你做過攻略會知道新西蘭分為南島和北島,美麗的皇后鎮就位於南島。比較於北島的富庶,南島地廣人稀但自然景觀更多。

“南島有大片地方只能靠直升機才能進入,要求設備必須精良,駕駛員經驗豐富,因此直升機旅遊業很發達。”製片人邁耶斯介紹。

他們到這裡時正是南半球的初冬,白天很短,大家不得不日出之前就起床工作,才能順利完成拍攝。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阿湯哥倒掛直升機

在距離皇后鎮一個半小時車程里斯河谷,劇組搭建了一個大型醫療營地和一部分克什米爾村莊。當伊森·亨特和他的小組追蹤放射性元素鈈來到這裡,發現整個村莊爆發了天花,米歇爾·莫娜漢(Michelle Monaghan)扮演的茱莉亞和新婚丈夫正在這裡控制疫情。

就在拍攝第一天的黎明,當地的毛利人部落就為大家表演了“Powhiri”,這是一個表示歡迎的儀式。所有人聚集在克什米爾的村莊前,由酋長代表他們祖先,歡迎大家。這實際上也是在允許他們(劇組)使用這片神聖的土地,場面非常動人。

這也成為莫娜漢拍攝中最難忘的經歷,“這是一種榮譽,他們送給我們美麗的聖石,現在我把它們放在一個很安全的地方。”

在新西蘭拍攝的第一場特技就是讓湯姆·克魯斯抓著一根繩索,從飛行在2000英尺高空的直升機上,自由落體墜落40英尺至繩索末端的貨物上,然後反彈而起。下滑過程中僅僅靠著一根繩子,高空中任何一股不明氣流都能把克魯斯吹離航線,甚至失手墜落。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這個動作比掛在A400運輸機外面更危險

“這是我們在電影裡做的最極端的事情之一,”克魯斯回憶,“你無法在綠幕前完成這一切,這非常具有技術性:你得弄清楚直升機的容載量、有效載荷、放置攝像機的位置以及角度。必須檢查所有的裝備,任何掉落的小物件砸到旋翼葉片上都可能帶來危險。。”

雖然克魯斯在德克薩斯接受過嚴格的飛行訓練,在新西蘭,他還和全世界最著名的飛行教練西蒙·斯潘瑟·鮑爾(Simon Spencer Bower)一起訓練過,但是吊在直升機下,快速旋轉的葉片讓空氣十分稀薄,導致呼吸很困難,極易缺氧,當時的天氣也很冷,他的腿都麻了。

這個動作比掛在A400運輸機外面更危險,“那是個固定的位置,而這個動作是涉及直升機、風、天氣和其他空中工作的直升機,風險更高。”製片人補充道。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這次阿湯哥獨自駕駛飛機,一旦失誤,後果不堪設想

影片中還有一場直升機追逐戲,是在新西蘭南阿爾卑斯山脈一段危險的峽谷裡完成的。這場戲是亨利·卡維爾扮演的特工駕駛直升機追逐湯姆·克魯斯的飛機。卡維爾那架有專業飛行員代為駕駛,但克魯斯則要一人扮演三個角色:駕駛員、演員同時還是攝影師,還要在不可預知的天氣條件下飛越很狹窄的地形。

在米爾福德峽灣,劇情安排卡維爾要向克魯斯的直升機射擊,為了躲避,克魯斯不得不帶坡度向一邊下墜,並且在湖面上低空飛行,穿行在瀑布中。這場戲的難度非常大,“我們從攝像機看時,如果沒有深度知覺的話,每個盤旋看起來就像是要墜毀一樣,太可怕了。”製片人邁耶斯說。

以前湯姆·克魯斯的特技動作都會有個安全機制,比如一根安全纜繩,但這次是獨自駕駛飛機,一旦他控制失誤,後果不堪設想。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倫敦——

經歷了隨時可能發生意外的新西蘭拍攝,2017年8月,劇組終於可以回到倫敦拍些相對簡單的追逐戲,包括聖保羅大教堂、黑衣修士火車站和泰特現代博物館。都是些小動作,然後串聯在一起,但克魯斯意外骨折了!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讓阿湯哥骨折的一跳

當時有4臺攝像機正在運作,其中有1臺直接對著克魯斯。克魯斯回憶,當時他是用盡全力地一跳,因為希望觀眾感受到亨特不惜一切代價完成目標的決心。當他撞到大樓牆上的那一瞬間,就知道自己骨折了,但他實在不想來第二次了!所以堅持拍完這一幕,爬上樓頂,一瘸一拐地走出畫面。

醫生說恢復需要9個月,但克魯斯的責任心使他根本無法遵照醫囑:“我盡一切可能每天進行10至12小時的物理治療和訓練,6周後重新投入拍攝。10周後,我開始慢跑,12周後,我開始全速奔跑。我花了兩天時間在黑衣修士火車站的屋頂上衝刺,在那之後的三天我基本沒法走路了。”

後來,湯姆·克魯斯在“諾頓秀”上公佈了這段受傷視頻,一共被3臺攝像機記錄下來,1分49秒是後方視角,2分09秒是從側方視角,而2分35秒則是慢鏡頭的斷骨視頻。

揭秘《碟中諜6》的四場“奪命”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