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隱睪症其可以表示單側睪丸症、睪丸未降症,甚至睪丸內縮症

睪丸在胚胎的早期是位於腹腔內,其隨著胎兒的發育成長,才逐漸的下降至「陰囊」內。根據解剖生理學的探討,睪丸一般是在懷孕的第四至六個月間會降至腹股溝處,而在第七至九個月間則下降至陰囊,因此,大多數正常的「新生兒」在出生時,其「睪丸」也已降至陰囊內,但卻有少數男嬰在出生時,在其陰囊內找不到睪丸,在臨床上則稱之為「隱睪症」,但「隱睪症」是一個較籠統的病名,其可以表示「單側睪丸症」、「睪丸未降症」,甚至「睪丸內縮症」。

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及統計,「隱睪症」的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新生兒隱睪症佔百分之三至十,一歲嬰兒在百分之一至二左右,而青少年則佔千分之二至三之間。此外,早產兒隱睪症發生率為足月新生兒的二至三倍;單側比雙側的個案多三倍,而右側亦比左側多。在「隱睪症」罹患者中,大約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睪丸是停留在腹股溝內,而少數「睪丸症」罹患者的睪丸則尚留在腹腔內。

某些「隱睪症」罹患者俟青春期男性青少年在開始分泌男性荷爾蒙時,才促使「隱睪症」的睪丸降至到陰囊內。事實上,在青春期過後的男性青少年中,大約有百分之一的隱睪尚未降至「陰囊」內,其中約有四分之一的睪丸還留在腹腔內,而三分之二則滯留在腹股溝內;此外,極少數的「隱睪症」的睪丸僅停留在陰囊上端。

隱睪症其可以表示單側睪丸症、睪丸未降症,甚至睪丸內縮症

「隱睪症」形成的原因包括有「睪丸」本身發育的不良、腦下垂體前葉荷爾蒙分泌的不足,甚至由於睪丸在下降的通道上發生「狹窄」或「黏連」而引起的。「隱睪症」的睪丸倘若位於腹股溝處,則在一般性的身體檢查中大多數會被發現;如睪丸位於腹股溝內環以上的位置或是在腹腔內,則可以利用「超音波掃描」檢查來探測睪丸的存在。

在臨床上,「隱睪症」可以分類為單側「隱睪症」以及雙側「隱睪症」兩大類,而其中以單側「隱睪症」佔大多數,右側亦較左側多;雙側隱睪則約佔隱睪症總數的百分之十左右。此外,百分之五十的「隱睪症」常合併「腹股溝疝氣」的存在。

由於未降入陰囊的睪丸常有不同程度的發育不全,不僅體積較為縮小,而其中的細精管亦會退化,使得生殖細胞的發育發生障礙。此外,根據生理學的研究,睪丸不能耐受正常體溫,而陰囊主要的功能也是用來降低陰囊內的溫度,使得睪丸在較低溫度的環境中,能夠正常生存及活動。因此,當睪丸停留在腹腔內,則由於腹腔內的溫度比陰囊溫度高出攝氏一至二度,而精子在此溫度環境中,不僅容易受到傷害,也同時使得精子成為「抗原」,促使個體產生「抗精子抗體」,來加速原有精子的破壞;換言之,健側正常睪丸所製造出來的精子的活動功能也會被「抗精子抗體」所抑制,甚至產生「凝集反應」,而使得精子喪失遊動、前進,以及使得卵子受精的基本功能。另外睪丸大小,睪丸大小與性能力關係。

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單側「隱睪症」併發「不育症」者高達百分之六十,而雙側「隱睪症」甚至高達百分之百。但「隱睪症」罹患者在青春期前即接受手術矯正,仍有四分之三的個案仍可保留生育的功能,而未接受手術矯正者,則僅有四分之一的罹患者保留生育的能力。

此外,根據統計「隱睪症」癌病變率為正常睪丸的三十至五十倍之多,而在臨床上約有百分之八的隱睪可能會衍生「睪丸癌」。因此,罹患「隱睪症」的男性青少年不管是為了使睪丸恢復功能,還是為了預防睪丸的癌病變,都應趁早接受手術矯正為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