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正確、有效的情緒指南

正確、有效的情緒指南

好好愛自己,你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關注微信公眾號:解憂諮詢答惑鋪

​​​

“接納”不是說我們要忽視自己的缺點、不足,或者強行洗腦自己是完美的,而是指是人們在理解自身或他人的優點和缺點的前提下,依然能對整體感到滿意。簡單地說,就是“儘管我是與眾不同,或者甚至是有缺陷,但我依然認可自己”。

在心理學家馬斯洛看來,一個健康的人應該能做到接納自己與人類的天性,不為此懊惱或抱怨。“就像一個人不會抱怨水為什麼是溼的,或石頭為什麼那麼硬。”

馬斯洛在研究了那些自我實現了的人們後,發現他們擁有一個共性,即擁有接納的能力。有接納能力的人可以用孩童一般的目光,不加批判地注意和觀察人與事物原本的樣貌,他們不容易被偏見干擾,能對生活作出更合理的、可行的規劃(Maslow, 1954)。

可見,自我接納的能力對於我們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就來分別解答一下,為什麼有些人更難對自己感到滿意、接納自己;以及要如何實現自我接納。

哪些人更難接納自己?

1. 整合能力較低的人,更難接納人性的複雜

非整合能力低的人難以接納人們的複雜性與多面性,他們容易對各類負面與“不合常理”的存在產生質疑和排斥。非整合能力指的是“人們忍受情緒、認知上覆雜性的能力”。非整合能力較高的人能接受人們情緒或行為上的前後矛盾、斷斷續續、不一致,不會為此感到緊張不適,也不會強迫自己調整認知、抗拒事實來避免感到不適。

相反,非整合能力較低的人更容易用“非黑即白”的視角看待人類與人性。他們認為人類的所有行為和情緒都應該遵循前後連貫的邏輯,不該有意外發生。比如,一個非整合能力低的人認為自己是個友善的人,而一旦Ta有了傷害人的念頭,Ta便感到驚恐:“我應該一直對人友好才是,我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他們沒有意識到:人類許多特質是流動的,會隨著情境的變化而變化。

2. 位高權重者更難接納缺憾

有身處高位、收入優厚的人會無法接納負面情況的產生。比如,許多高管會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感到排斥:“我怎麼可以感到抑鬱?我應該可以掌控情緒,不讓任何情緒干擾到我”。處於高位上的人習慣於掌控,他們認為自己擁有特權,比其他人掌握更多資源,理所應當地能控制各類狀況,確保沒有任何瑕疵產生,不論瑕疵是來源於自己或是他人。他們沒有意識到,人的能力與資源終歸是有限的,他們沒有辦法讓一切不愉快都不發生。

3. 沒有得到父母認可的人很難接納

成長過程中沒有被父母接納的孩子,長大後更難接納自己和他人。在父母長久的苛責中,孩子會內化父母負面的聲音,把它們當做對自己和他人的評價的準則,認為所有人應該按父母的要求來行事才是正確的。而且在和父母的相處中,孩子們也沒有學會如何溫和地對待他人,他們從父母那學來的是對他人的挑剔,於是在和他人相處時,他們也表現出與父母類似的攻擊性。

或者有時,父母並沒有對子女表現出過多的批評或者嚴格的要求。但同時父母也從未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感到非常滿意。沒有獲得過這種“父母對自己很滿意”的感覺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對自己感到滿意。

那我們該如何提高自我接納呢?

換一種評估方式,可以幫你更好地接納

a. 試著更全面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學著整體地看待與認識一個人,而不是憑藉一個人“在某個特定情境中的某個表現”來作評判。舉個例子,平時你對朋友很耐心,但今天你遇到很多倒黴的事,很煩躁,於是對朋友很刻薄。但這不代表你就是個刻薄的人,這隻能說明你“心情不好時會刻薄,但總體上依然是個溫和的人”。學會整體地評價後,我們就不會因為自己暫時、間歇的負面狀態而過度焦慮。

b. 試著用一種新的視角看待“短處”

把你不喜歡的特質或表現列下來,試著找到它們的長處。記住,隨著情境的變化,有些“問題”可能不再是問題,反而是優點。比如,如果你不喜歡“有攻擊性”,但如果成為一個律師,有攻擊性會是優勢;如果你不喜歡自己“太過注意細節”,也許可以嘗試做一份校對的兼職。有時找到合適的情境比徒勞地改變更重要。

c. 問自己正確的問題

當你對某類特質或表現感到困惑時,不要問“它正常嗎?”、“是不是壞?”等等貼標籤式的問題。而是多問描述類的問題,例如它給你帶來的感受。

舉個例子,後臺中我們時常遇到人們問性有關的問題:“我一週自慰三次,是不是不正常?”實際上比起問“我正常嗎”,更合適的是問自己:“我因此痛苦嗎?”

d. 用“足夠好”的標準替代不切實際的“完美標準”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完美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人們都是在意識到錯誤和缺憾後在不斷完善中成長的,而且總有些事是超出人們能力能修正的範圍。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可能只是浪費時間。而在面對自己感到不滿的部分時,試著學會為“足夠好”而慶祝。多看到背後已經付出的努力,以及不滿之處的優勢。

積極地接觸與自己不同的人

試著找某些方面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做朋友,有助於培養開放的心態。越是接觸過不同的人,看過他們的生活,越是能意識到:世界是參差多態的,人不止有一種生活的方法。長久單身的人也能過得幸福,內向害羞的人也能有感情深厚的朋友……而當你再面對自己與他人身上的異常或缺憾時,能更淡然處之:沒關係,反正都能想辦法生活下去。​​​​

正確、有效的情緒指南

解憂諮詢答惑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