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每日學詩之《積雨輞川莊作》~夏日久雨初停,然後做點兒啥?

積雨輞川莊作

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每日學詩之《積雨輞川莊作》~夏日久雨初停,然後做點兒啥?​​


【意譯】

稀疏的山林中下了很久的雨,柴火難以點燃,煙火慢慢的升起,蒸完菜煮完飯馬上送向田間。廣闊無跡的水田飛出來幾隻白鷺,陰暗的高大的樹木傳出黃鸝婉轉的鳴叫。深居山中望著早晨的槿花以修身養性,在松樹之下吃素食採摘經霜的葵菜。自己已退隱山林與世無爭與鄉間野老般,海鷗為什麼還要猜疑我?

【註釋】

①輞(wǎng)川莊:即王維在輞川的宅第,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

②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食。黍(shǔ):穀物名,古時為主食。餉東菑(zī):給在東邊田裡幹活的人送飯。餉:送飯食到田頭。菑:已經開墾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農田。

③陰陰:幽暗的樣子。唐李端《送馬尊師》詩:“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晝陰陰。”夏木:高大的樹木,猶喬木。夏:大。囀(zhuàn):小鳥婉轉的鳴叫。鳥的宛轉啼聲。黃鸝:黃鶯。

④“山中”句:意謂深居山中,望著槿花的開落以修養寧靜之性。習靜:謂習養靜寂的心性。亦指過幽靜生活。南朝梁何遜《苦熱》詩:“習靜閟衣巾,讀書煩几案。”槿(jǐn):植物名。落葉灌木,其花朝開夕謝。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榮無常之理。其花早開晚謝。故以此悟人生榮枯無常之理。

⑤清齋:謂素食,長齋。晉支遁《五月長齋》詩:“令月肇清齋,德澤潤無疆。”露葵:經霜的葵菜。葵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稱。

⑥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爭席罷:指自己要隱退山林,與世無爭。爭席:典出《莊子·雜篇·寓言》:楊朱去從老子學道,路上旅舍主人歡迎他,客人都給他讓座;學成歸來,旅客們卻不再讓座,而與他“爭席”,說明楊朱已得自然之道,與人們沒有隔膜了。

⑦“海鷗”句:典出《列子·黃帝篇》:海上有人與鷗鳥相親近,互不猜疑。一天,父親要他把海鷗捉回家來,他又到海濱時,海鷗便飛得遠遠的,心術不正破壞了他和海鷗的親密關係。這裡借海鷗喻人事。何事:一作“何處”。

每日學詩之《積雨輞川莊作》~夏日久雨初停,然後做點兒啥?


【背景】

此詩是王維後期的作品,作於王維隱居輞川藍田時期。王維後期的詩,主要寫隱居終南山、輞川的閒情逸致的生活,對現實基本是抱著一種“無可無不可”的漠不關心的態度。由於家庭環境的影響,他早年就信奉佛教,貶官濟州時已經有了隱居思想的萌芽。政局變化,仕途生活壓抑、黑暗,理想也隨之破滅。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他既不同意同流合汙,又感到自己無能為力。

【思想感情】

這首七律詩前四句寫王維靜觀所見,後四句寫王維的隱居生活。描繪出夏日久雨初停後關中平原上美麗繁忙的景象,詩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禪寂生活與輞川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結合起來描寫,創造了一個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全詩寫景生動真切,生活氣息濃厚,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清新明淨,形象鮮明,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致。

每日學詩之《積雨輞川莊作》~夏日久雨初停,然後做點兒啥?​​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王右丞集》

每日學詩之《積雨輞川莊作》~夏日久雨初停,然後做點兒啥?​​

【倫家說】

放暑假了,在家,計劃著下完雨了,拿個塑料袋或者瓶子去公園逮蝸牛,然後回來餵我們家雞吃,吃得好才能下的好,完了吃蛋,期待下雨。

有的地方下雨下的過分的大,大家小心一些,多吃點兒飯,備點兒零食,別被沖走。

不知道朋友你下完雨後計劃去幹點兒啥,歡迎評論分享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