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縱然國士無雙,也依然避免不了鍾室之禍,韓信的結局其實早已註定

司馬遷曾這樣評價韓信:吾如淮陰,淮陰人為餘言,韓信雖為布衣時,其志與眾異。其母死,貧無以葬,然乃行營高敞地,令其旁可置萬家。餘視其母冢,良然。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意思是:我到淮陰,淮陰人對我說,韓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時,他的心志就與眾不同。他母親死了,家中貧困無法埋葬,可他還是到處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讓墳墓旁可以安置萬戶人家。我看了他母親的墳墓,的確如此。假使韓信能夠謙恭退讓,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漢朝的功勳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這些人相比,後世子孫就可以享祭不絕。可是,他沒能致力於這樣做,而天下已經安定,反而圖謀叛亂,誅滅宗族,不也是應該的麼。


縱然國士無雙,也依然避免不了鍾室之禍,韓信的結局其實早已註定


韓信是中國歷史傑出的軍事家,他指導的戰爭可以說是百戰不殆,被後世稱為兵仙。西漢的開國功臣,與蕭何、張良並稱為“漢初三傑”。韓信二十五歲的時候便被劉邦拜為大將,但三十五歲的時候就被呂后斬於鍾室。這十年時間,韓信用了四年,替劉邦平定了個諸侯國,並打敗了項羽;然而僅僅過了一年,便被人誣告謀反,被貶為淮陰侯;又過了五年,在鍾室被呂后所殺,身首異處。這一切,僅僅用了十年,韓信也成為“漢初三傑”中唯一被殺的人,空讓後人唏噓。

韓信一生,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濰水殺龍且,垓下破項羽,此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這一系列戰爭,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都是教科書級別的經典戰役,而韓信本人也無愧於兵仙、戰神的稱號。然後就是這樣一個人,被蕭何稱為“國士無雙”的人,為何最終會在三十五歲的時候,落得身首異處、夷滅三族的下場呢?


縱然國士無雙,也依然避免不了鍾室之禍,韓信的結局其實早已註定


懷才不遇時的韓信

韓信出生於淮陰(今江蘇淮陰縣),自小家境貧寒,且不懂謀生之道,常常吃不起飯,依靠別人的接濟度日。在他母親去世之後,連喪葬費都出不起,卻還要選一塊寬闊的地方來做墓地,寬闊到可以安置萬家,這簡直是看準了自己日後要飛黃騰達啊。當然,他的一系列行為也招致四周鄰里的厭惡。

其母死後,依然不能自主謀生,後來經歷了漂母贈食、胯下之辱,也依然只能空懷一生抱負。後來恰逢秦末起義,韓信認為自己的機會到了,便投奔了當時最有實力的項燕、項羽。因一直得不到重用,便離楚歸漢,結果劉邦同樣沒有給他什麼機會,僅僅做了個倉庫管理員。


縱然國士無雙,也依然避免不了鍾室之禍,韓信的結局其實早已註定


人生轉折期的韓信

後來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從長安遷徙到南鄭。這期間漢軍中多達數十位將領逃走,劉邦焦頭爛額,一籌莫展。雖然蕭何深知韓信之才,也多次向劉邦推薦,可韓信依然不得重用,所以也選擇了離開。但就在這個時候,上演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千古佳話,同時這也打動了劉邦的心,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

韓信被拜為大將軍之後,替劉邦分析了他和項羽的形勢對比,簡直可稱為“隆中對”的前身。到公元前206年,楚漢戰爭正式爆發,韓信採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迅速佔領了漢中大部分地區,評定了三秦之地,取得了對楚戰爭的初步勝利。


縱然國士無雙,也依然避免不了鍾室之禍,韓信的結局其實早已註定


走上人生巔峰的韓信

之後韓信率數萬軍隊東進滅趙,在太行山井陘口與趙王率領的二十萬趙軍相遇。面對敵眾我寡的形勢,韓信出奇謀,帶領將士背水一戰,很快便消滅了趙軍,平定了趙國,並很快降服了燕國。並在滅齊之時,順帶滅了項羽手下的大將——龍且,這無異於斬斷了項羽的左膀右臂。

然而在平定齊國之後韓信卻有些找不到東南西北了,此時的他有一些飄飄然了。他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名聲大噪,於是派人向劉邦上書封他為代理齊王。要知道當時劉邦還被項羽圍困在滎陽,他不趕緊發兵救援,卻乘劉邦之危,討價還價。劉邦無奈,只得封王,但是劉邦很機智的封了個真王,畢竟好人做到底嘛。很快韓信便發兵攻楚,救了劉邦。

公元前202年,劉邦發動了對項羽的決戰。約韓信從齊地、彭越從梁地南下合圍楚軍。然而韓信、彭越未如期而至,劉邦被項羽打得大敗。劉邦無奈只得擴大了韓信齊國的封地,並封彭越為梁王,兩人這才南下攻楚。三支軍隊合力,很快將楚軍打得節節敗退,項羽退向了垓下。此時四面楚歌的項羽,走投無路,最終自刎。


縱然國士無雙,也依然避免不了鍾室之禍,韓信的結局其實早已註定


拔掉虎牙的韓信

項羽死後,劉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了韓信的兵權,並改封韓信為楚王。此時韓信表面榮光,衣錦還鄉的他,賞賜了當初有助於他的人,尤其是那個漂母,報以千金。而對當初欺辱他的那些人,他也表現的很寬容,比如當初讓他鑽胯的人,也並沒有報復,韓信之為頗有先秦古風。

然而此時的韓信沒了兵權就像沒了牙齒的老虎,威脅來襲時,並沒有利器防禦自己。很快他便被人誣告謀反,被押解到洛陽,雖然劉邦赦免了他,但還是被降為淮陰侯。即使這樣,也沒能逃脫被殺的命運。


縱然國士無雙,也依然避免不了鍾室之禍,韓信的結局其實早已註定


走向滅亡的韓信

被貶為淮陰侯之後,韓信有了不小的情緒,然而此時的他卻還是不能收起他的傲骨。不僅看不起樊噲、周勃、灌嬰等人,有一次見樊噲的時候,還接受樊噲的跪拜禮。而面對劉邦時,竟然說了句大實話:陛下能將十萬兵,而我多多益善。如此作為難免不讓劉邦心動殺機。

最找死的是,他後來居然真的同陳豨合夥謀反。兩人相約,陳豨在外舉兵,韓信在內呼應。公元前197年,陳豨起兵,劉邦親自去平亂,韓信此時也聞風而動,然而事情敗露,被呂后知道了,於是呂后和蕭何合謀,騙韓信說劉邦已經消滅了陳豨,召集群臣慶賀。可當蕭何剛到長樂宮,便被綁了,最終被殺於鍾室,夷滅三族。當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縱然國士無雙,也依然避免不了鍾室之禍,韓信的結局其實早已註定


韓信之死,死於他的優柔寡斷,擁有兵權之時,蒯通勸他起兵,他覺得劉邦不會對不起他,劉邦以國士待之,他必以國士報之,放棄了;同時,他又死於他的狂傲,沒了兵權,不夾起尾巴做人就算了,還屢屢得罪劉邦,最後還想著謀反,此時他已經沒有了謀反了能力,如何敵得過?

韓信之死,也死於他太有才能,劉邦剛重用的時候是劉邦最落魄形勢最危急的時候,但是韓信卻用短短四年打敗了項羽,有統軍之能,又有練兵之識,力挽狂瀾破霸王,扶大廈於將傾,楚漢諸雄,無人可與之匹敵。更關鍵的是,他才35歲,而那時候劉邦60, 蕭何61,張良54,呂后45,再過十多二十年,以韓信的聲望,他振臂一呼,恐怕天下又要改姓了。所以,這樣的人,是斷斷不能留的。


縱然國士無雙,也依然避免不了鍾室之禍,韓信的結局其實早已註定


韓信前半生,可以忍辱負重,可是到了後半生,放不下他的尊嚴了。他不知道,在君臣之間,是沒有尊嚴可講的。他以國士報之,在別人不需要他的時候,別人未必以國士待他了。他是一個國士,也是一個出色的將帥,甚至他可以做一個出色的遊俠,但是他當不了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