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司馬懿子孫建立的西晉王朝為何會迅速滅亡?

梁寶明


司馬懿的子孫完成統一後,西晉王朝僅僅維持了幾十年的時間就滅亡了!造成西晉滅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


1,傻子皇帝:


晉武帝司馬炎選擇的皇位接班人是次子司馬衷,這傢伙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弱智”皇帝——晉惠帝,名臣衛瓘曾借醉酒之機向皇帝委婉進言:“此座可惜”,暗示太子所選非人,晉武帝明白其意思,但依然沒有改立太子,後來國家發生了饑荒,餓殍遍地,晉惠帝知道後,竟然吃驚的說“何不食肉糜?”,一個皇帝,腦殘到如此地步,由這樣的人掌舵大船,豈有不觸礁傾覆的?

2,外戚亂政:


晉惠帝是個傻瓜,但皇后賈南風兇悍無比,長期把持朝政,賈南風是曹魏名臣賈逵的孫女,兇殘暴虐,重用賈氏一門,殘害忠良,將西晉王朝折騰得烏煙瘴氣,民不聊生,極大的消耗了西晉王朝的實力,雖然這個女人後來被宗室趙王司馬倫毒死,但西晉大勢已去,迴天無力了!

3,八王之亂:


賈南風死後,長達16年的“八王之亂”拉開帷幕,西晉宗室中八個藩王為奪權而征伐不斷,長期的戰亂,使西晉王朝人口銳減,同時,饑荒、疫病頻頻,各地起義不斷,西晉最後的力量也被消耗殆盡,北方少數民族看到中原王朝奄奄一息,趁機大舉南下,滅亡西晉。

4,名士清談誤國


東晉桓溫、南朝梁陶弘景、唐朝房玄齡等人都將西晉滅亡的原因歸咎於西晉名士王衍。

王衍,字夷甫,出身於名門世家琅琊王氏,喜好清談,而且說話非常不靠譜,被人們譏諷為“口中雌黃”(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更改,世號口中雌黃),王衍先後出任司空、司徒,位列三公,位高權重,但卻“不以經國為念,而思自全之計。”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王衍被前趙將領石勒俘虜,石勒詢問西晉朝廷之事,王衍依然極力推脫自己的責任,石勒大怒,命令部下士兵推倒牆壁埋殺了他。(使人夜排牆填殺之。)


誇誇其談,一心自保的王衍,對西晉的滅亡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但只能是次要責任,絕非桓溫、房玄齡等人所認為的主要責任!

西晉滅亡最最主要的原因當屬“八王之亂”,正是參與爭奪最高權力的司馬家的藩王,引發長達16年的大混戰,將西晉推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最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讓人扼腕嘆息!


指縫間的歷史


表面上來看,西晉滅亡有三個顯而易見的原因:一個白痴皇帝、八個自相殘殺的王爺和五個軍事力量強大的胡族。然而,稍微分析一下,這都是表象,而不是根本。

一、所謂白痴皇帝、八王之亂、五胡亂華,都不是西晉滅亡的根本原因

西晉第二代皇帝晉惠帝司馬衷以白痴而聞名,他還有一位醜陋又彪悍的皇后賈南風,有人認為八王之亂的起因是因為皇帝司馬衷是個白痴,而他的皇后賈南風為了爭權助推司馬家王爺間自相殘殺。其實,中國的歷史一再表明,皇帝有時候只是象徵符號,朝政的運行並不需要皇帝有多聰明。晉惠帝再是白痴,那也知道基本的道理,最多算稍微有些弱智而已,總比東漢那些幼兒、兒童皇帝強吧?東漢都沒有因為皇帝還在襁褓中啼哭而滅亡,西晉又怎麼會因為皇帝是個弱智而滅亡呢?

關於賈南風,當初的晉武帝明知賈南風是個悍婦,為什麼還是將這個兒媳婦留了下來?這不但有賈家勢力的緣故,我們更應該看到,賈南風其實是白痴晉惠帝身前的最後一道屏障。歷史已經表明,賈南風的爭權、強橫,其實是對他丈夫晉惠帝最高權力的一種維護,賈南風爭權失敗了,晉惠帝也就徹底喪失了權力,淪為別人的傀儡,乃至於被人殺掉。

八王之亂,司馬家的王爺自相殘殺,這當然削弱西晉的統治力量,給五胡飆起以時機。然而,這件事情的根源不在於白痴皇帝晉惠帝,也不該由賈南風來承擔,這件事情的根源應該算在晉武帝司馬炎頭上,是他給了司馬家的王爺們以強大的私人武裝,賈南風才想著藉助這些王爺間的矛盾來維護皇室的最高權力。她曾經成功了,但最後失敗了而已。晉武帝才是八王之亂的始作俑者,但還算英明晉武帝為什麼要給那些王爺以強大的私人武裝呢?

五胡之亂的起源,更不在白痴晉惠帝,甚至都不在晉朝,遠一點可以扯到東漢開國皇帝劉秀頭上,是他讓南匈奴等胡族內遷,繁衍兩三百多年後成為了一股強大而不可控制的勢力。然而,自遠古以來,華夏與胡族長期混居,互相之間既有合作,也有戰爭,這是一個長期較量融合的過程。三國時代天下大亂,也沒見胡族在中原如何興風作浪,為什麼到了西晉就胡族飆起呢?

二、西晉迅速滅亡的深層次原因

1、西晉統治者的驕奢淫逸,以及對漢族、胡族百姓的殘酷奴役。西晉自建立起,已經失去了新建王朝的朝氣,統治者都是世代高官豪族,對百姓的壓榨毫不留情,而晉武帝更以寬容放縱這種行為,造成朝廷風氣的腐朽。不論對漢族,還是胡族的百姓,統治者都是極盡奴役壓迫之能,譬如後來造反而建立後趙政權的羯族首領石勒,居然被西晉統治者掠賣為奴。石勒是羯族部落小帥之後,尚且如此,由此可想當時百姓們的處境。

2、西晉國內潛藏分裂勢力十分強大。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之後國家長期分裂的重要原因,直到隋文帝時期,才得以通過革新得到解決,但隋朝因此得罪了地方實權派,是隋朝迅速垮臺的一大原因。自東漢以來,地方豪強勢力便越發強大,不但壟斷土地,形成可以自給自足的莊園、塢堡,而且這些地方豪強都擁有私兵(所謂部曲),還壟斷當地的官職,事實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小王國。西晉時期,因為晉武帝的放縱,更讓這種勢力驕橫發展。晉武帝讓司馬家諸位王爺擁有私兵,無外乎是為了對抗這些分裂勢力,以及鎮壓地方農民起義而已,然而司馬家王爺們又成為了新的分裂勢力,反倒是抱薪救火了。這些勢力的長期存在,都想著維護自己的權力、剝削當地的百姓、壟斷當地的官位,遂使國家分裂三百年之久。

3、所謂五胡亂華,一個是胡人的力量強大後,既要擺脫西晉的歧視和奴役,也要完成其高層的野心,二是各地方分裂勢力擇主而適,只為了保證其千年、百年的家族地位。因此,胡人高層實際上和地方上的漢人豪族糾結在一起,一起奴役的百姓,國家陷入了瘋狂混亂的極致。因為在中原,漢人是大多數,因此胡人上層對普通漢人的瘋狂壓榨、殺戮,讓民族矛盾越發突顯出來。


星火辰


歷史上有三個朝代,可以被稱做二世而亡,分別是秦朝,西晉,還有隋朝,秦朝主要是因為暴政還有秦二世、趙高的沒有能力,隋朝主要是因為隋煬帝的暴政,而西晉比較不大一樣,它之所以這樣是多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司馬家得位不正,在東晉的時候,晉明帝(東晉元帝司馬睿之子)時期,有一次晉明帝與王導在聊天,晉明帝就問王導,司馬家是怎麼奪得天下的,王導就給晉明帝講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如何打天下的故事。

其中還包括魏帝高貴鄉公曹髦是如何被殺的事情,晉明帝聽完之後,很羞愧的說:如果我們司馬家就像您說的那樣,那麼晉朝的天下,又怎麼能夠長久呢?縱觀整個東晉,連司馬睿都是傀儡皇帝,更不用說後面的皇帝了。

曹魏篡漢,但不管怎麼說,曹魏的天下,確實是曹操打下來的,既然是篡的,但也是憑藉著曹操的本事打下來的,但是司馬家就完全不一樣了,就是靠曹丕、曹睿早死,然後繼位的曹芳又年幼,才拿下曹魏天下的。

第二,我們知道西晉的第一個皇帝是司馬炎,當然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也是西晉的皇帝,但畢竟是追封的,並沒有稱帝,司馬炎開始的表現還是不錯的,比較勵精圖治,但是後面,就過得比較浮華奢侈了。

而司馬炎的繼承人選擇更有問題,司馬衷智力有所欠缺,再加上賈南風實在是厲害,另外西晉大封諸侯王,而各個諸侯王哪能不對皇位有想法呢?所以才有八王之亂,司馬衷自然不是這些諸侯王的對手。

第三,九品中正制,最開始設立的時候,主要看家世,德行,才能,那麼還是能選出一些人才的,但到後面就變成了只看家世,而不看才能了,所以就出現了,上品無寒族,下品無士族的情況了。

另外,魏晉風流,追求的是清談,飲酒等等,另外,再加上五胡的因素,這樣的西晉王朝被滅亡,那就很正常了。


歷史簡單說


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沾祖父、大伯、父親兩代三人的“光”,總算在公元265年代魏建晉,開創一個大帝國,並在15年後一統南北。但是,一致後的西晉只存在36年時刻便走進前史,為何衰亡如此之速,下面幾段史實或許對咱們有所啟示。

1.君無遠略,沉湎美色。一個王朝能否保持的久,跟開國帝王的計劃策略有很大聯繫。都說新朝新氣象,但是咱們在晉武帝司馬炎身上卻看不到銳意進取的情緒,反而是死氣沉沉,毫無遠略。宰相何嘗經常參與宮殿宴會,有一次回來後對兒子們大發慨嘆,說:“我每次參與宴會,從未聽到皇帝議論治國理政的計劃與策略,只是講一些平時小事。這麼看來,他的太平基業也僅就到他自己一身罷了,他的後代真夠憂慮的呀!”過後看來,何嘗還真是頗有遠見。

晉武帝毫不關懷帝國將來,他最關懷的是怎麼享受女色,玩女人。為了充分後宮,武帝曾公佈過一個荒唐的決定:下詔選擇公卿以下人家的女子彌補六宮,有廕庇藏匿的以不敬論處;選擇未結束時,暫時制止全國嫁娶。如此一來居然選拔了三千多佳人,加上從前宮中有的,已達五千!這還不算,滅掉東吳後,武帝又全部接納其宮殿中的五千佳人,這麼一來,西晉的後宮數現已超越一萬。每日倚紅偎翠,實在是荒淫的很。

2.文恬武嬉,奢侈成風。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帝國有這麼一位混蛋流氓皇帝,底下的文武大臣自然也罷不到哪兒去,“文恬武嬉,奢侈成風”,這就是西晉官場最明顯的寫照。文恬武嬉發展到極致就是崇尚清談,不言國務。在西晉朝,士族名人往來只務虛不務實,不談國務、不言民生,專談老莊、周易,以玄而又玄的辯難爭輸贏。在他們眼裡,實事、國務全部是“俗務”,假如有人議論治國理政、強兵富民,立刻就會遭到周邊人士的譏諷。如此官場,無藥可救!

西晉的政壇不僅崇尚清談,並且極度奢侈,拜金、炫富蔚成風氣。仍是那位何嘗,正史稱他極度奢侈,天天僅用於飲食的費用超越萬錢,即便如此,還經常悲嘆沒有可下筷子的飯菜(“日食萬錢,猶曰無下箸處”)。還有大臣石崇與外戚王愷鬥富的史實比較咱們也瞭解,在此不做贅述。這石崇特別憎惡,每次請客常讓佳人勸酒,假如客人不喝,他就讓侍衛把佳人殺掉,委實殘暴兇狠的很。本來像何嘗、石崇這麼的人物在西晉政壇不勝枚舉,由此可見其潰爛、漆黑備至。

3.諸王權重,尾大不掉。前史再三證實,封建制(封邦建國制,非指封建社會)只合適夏、商、西周三朝,在以後的任何朝代都是禍亂的本源。西漢已是前車之鑑,但晉武帝卻仍然大封宗室、勳臣為諸侯。單以司馬宗族的諸侯王為例,一起封王者達27人,每一位都取得大片封地及為數眾多的軍隊。諸侯王的標準當時分大、次、小三等,其間大國設置戰士5000人,次國戰士3000人,小國戰士1500人,實力相當雄厚。

平定江南後,武帝下詔減少州郡所領戰士數,連邊郡區域的駐軍也大幅減少,單單對諸侯王“法外施恩”,因此諸王國的軍隊變成本地上的主力軍,具有了叛變的本錢。果不其然,武帝死後不久,“八王之亂”便迸發,殺得神州天昏地暗,直接致使西晉的消亡。

4.異族內遷,難民危機。自東漢末年以來,邊疆少數民族因天災、戰役等原因屢次大量內遷,與本地漢人雜居共處,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民族矛盾。在西晉年間民族矛盾變得愈加嚴峻,引發數起大規模暴亂事情,如鮮卑族禿髮樹機能暴亂、匈奴族郝散暴亂和氐羌齊萬年暴亂等。到晉武帝平吳前後,民族問題現已成為一個比較突出的社會問題,急需對策解決。

但是文恬武嬉的朝廷不僅沒有對策可言,乃至對一些憂心時局之士提出的中肯主張,往往也是置之不理。比如江統的《徙戎論》提出,應將內遷關中的少數民族遷出關外,“申諭發遣,還其本域,慰彼羈旅懷土之思,釋我華夏纖介之憂”,過後看來是怎麼的遠見正確。

本來西晉朝廷不僅沒有大規模斥逐內遷異族,反而昏招迭出,可勁地為異族叛變發明有利條件:大肆抓捕異族難民為奴隸,拼命壓榨剋扣;減少州郡所領戰士數,連邊郡區域的駐軍也大幅減少;諸王混戰不已,自廢司馬家“武功”。如此種種,總算引起五胡亂華局勢的呈現,也直接致使西晉的消亡。

司馬家昏招連連,西晉立國只是51年、一致只是36年便消亡,實在是中國史上最恥辱的王朝之一。

瞭解歷史的兄弟都知道,三國最終被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給一致了,但是隻要很少人知道,司馬炎的子孫本來並不姓司馬,而是姓牛,由於他們本來是牛金的子孫。

司馬炎

或許有兄弟就會問了,這東晉的開國皇帝不就叫司馬睿嗎?你怎樣他姓牛呢?這是由於司馬懿的孫子司馬覲襲封琅琊王后,其妻夏侯氏被封為妃子。

夏侯氏人很風流,沒多久就與王府也叫牛金的一個小吏勾搭成奸,後生下了司馬睿。而西晉被滅亡後,司馬睿被江東士族擁護為帝,成為了東晉的開國皇帝。

司馬睿

有的兄弟可能會覺得這故事聽起來太假,實際上這個事但是出自二十四史正史的《晉史》和《魏書》當中的,實在度適當之高。

明朝思想家李贄,就直稱東晉為“南朝晉牛氏”,而不稱司馬氏。

李贄

司馬懿子孫三代殺皇帝,奪大權,壞事做盡,一致三國,結果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真是:蒼天有眼。

前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每逢有新人站在山頂長笑的時分,他都會將腳邊的岩石踢落,讓谷底的舊人落井下石,永無出頭之日。不過,這凡事還真就有例外。你看那西晉的司馬宗族,從祖輩司馬懿開端,後邊的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司馬衷,哪一個統治者的名聲好聽了?咱們都管他們叫做謀逆篡位者,其心思路人皆知。

電視劇《軍師聯盟》中的司馬懿形象

司馬宗族完成了統一天下的霸業,但是他們卻變成了後世人所厭棄的目標。一方面,這是由於司馬宗族在後來的爭權奪利中引發了八王之亂,漢人實力大大削弱,令北方遊牧民族渾水摸魚,讓漢人文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牴觸,一度有消亡的趨勢。另一方面,是司馬宗族獲得天下的道路並非深得人心,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端,漢朝這種堅持以忠孝為核心的思維就在老百姓心裡生根發芽。最初曹丕篡漢登基的時分,姑且有很多漢室忠臣戳他的脊樑骨。莫非換成了司馬懿及其後代,結局就會改變嗎?

這段時間,一部名為《軍師聯盟》的電視劇在網絡上風行,其間司馬懿的形象從當年鷹視狼顧的奸滑變成了英俊、愛妻、賣萌還有隱忍的正面形象,似乎司馬懿是一個被虐待的人物。這就一舉顛覆了從前的《三國演義》、《新三國》中刻畫的司馬懿形象,很多人就要問了,莫非司馬懿洗白了嗎?

事實上,司馬懿的形象應該是沒有什麼改變的,令他蒙上一層奸滑奸刁的面紗者,恰是那兒光鮮亮麗,一身正派的諸葛亮。在蜀漢忠臣,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不實踐先帝那句“君可自取”的諸葛亮面前,毀曹真,殺曹爽,操作曹芳,謀得大魏江山的司馬懿當然就變成了反面人物。

司馬懿的形象多變,僅僅由於咱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分態度不一樣算了。在《三國演義》裡,咱們罵慣了曹操奸雄,神往劉皇叔的善良,諸葛亮的忠心,自但是然咱們就選了一邊站。比及司馬懿變成現代人神往的那種家庭暖男,鐵血硬漢的時分,咱們立刻就改弦易轍,紛繁讚許、同情起司馬懿來。因而,咱們讀前史,需要用天主視角去看待每一個人物,變換態度尤為重要。

鷹視狼顧

司馬懿的形象一向就擺在那裡:當曹操大勢的時分,其麾下一定有賢才很多,其眼光定然是高過天地,彼時出仕不如閉門讀書。司馬懿此舉,便類似於當今職場的囤積居奇,無可厚非;赤壁大北,出仕之機已到,那便要做一個可以表現自個經天緯地之才的大官,曹操的身邊只能有他這麼一個天下奇才,誰也比不上。這莫非可以解讀為鷹視狼顧的反叛之相,說他司馬懿是為權而來的嗎?彆著急,那兒的諸葛亮不也是如此嗎?他在蜀國大包大攬,怎樣就沒人說諸葛亮的壞話,便有人說司馬懿的不好呢?雙標不能太嚴峻。

接著說,謀逆之事那即是司馬懿的黑點沒跑了吧。假如你以為君權神授,劉姓後代才能為皇帝的話你即是對的;假如你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支持者,那你們就不能這麼說了。當司馬懿和曹爽面對面鬥法的時分,他們所代表的利益集團註定了是要你死我活。

曹爽代表曹氏宗族,他要大面積選拔寒門後輩做官,用九品中正制建立起新的士族階層,以此削弱舊的強大宗族勢力,用制衡的手法保護曹家江山安穩。而司馬懿出身貴族,他即是宗族勢力的代表,曹爽一出手便要將你的宗族付之東流,換做是你,你可以束手待斃嗎?比及你打敗曹爽,大權歸屬自家,你莫非情願當個周文王,把對權利的巴望限制在自個的心底嗎?

所以說,白與黑雖然是相對的,但也是可以互相轉化的。當你身著白衣時眼前盡是漆黑,當你披上黑衣時眼前又呈現了一道道白光。套用如今的話來說,就是“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他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是曹魏政權中具有政治、軍事才華的人物,終其終身為曹魏的統一工作貢獻力量。他的兒子賈充擔任司馬昭斬殺曹魏皇帝的直接指揮,深得司馬氏信賴,變成西晉王朝的開國元勳。賈充的女兒賈南風嫁給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晉惠帝),由於她貌醜而性妒,惠帝窩囊而一度擅權,變成西晉時期“八王之亂”的始作俑者。

他即是賈逵。賈逵少孤家貧,乃至冬季連棉褲也沒有。曾經在大舅哥家借宿,天亮後把人家的褲子都穿走了。但是他立志參軍,常常作列陣交兵的遊戲。他的爺爺說:“汝大必為將。”並向他口授兵書數萬言。

有一次,賈逵通過皮氏(今山西河津)時,看到這兒地勢險峻,曾說:“兵家爭地,先據此者勝。”後來,郭援攻擊河東郡,賈逵擔任護衛絳邑的長官,據城據守。並且使人奉告郡守要趕忙佔有皮氏這座城。郡守遵從定見,佔據了皮氏城,才不至於全郡淪亡。

205年,歸降曹操不久高幹在幷州叛變,張琰舉兵呼應,賈逵不知張琰的詭計,去見他,並替張琰出謀劃策。後來發覺這是詭計,仍假裝情願同張琰一起叛變的姿態,以構築蠡城城牆的名義從張琰那裡借了一些戎行,把城中那些叛變的人一一斬殺。修好城塹後,堅決與張琰對立,直到張琰失利。

211年,曹操西征馬超的時分,賈逵經老友孫資引薦,被曹操錄用為弘農太守。後來由於屯田都尉私藏流亡的大眾,說話很不恭順,賈逵打斷了人家的腿被罷官,但是曹操依然格外賞識賈逵,不久後又錄用他為丞相主簿(楊修、司馬懿都當過這個官)。後來由於機智果斷,曹操拜他為諫議大夫。

220年,曹操在洛陽逝世。鄢陵侯曹彰帶著戎馬從長安趕來洛陽,意欲搶奪曹丕承繼王位的權力。他問賈逵:“先王的璽綬在哪裡?”賈逵很嚴厲地回答說:“太子在鄴,國有儲副。先王的璽綬,不是君侯你該問的!”說得曹彰無言以對,不敢再爭。賈逵和在洛陽的文武百官把曹操的遺體入殮,送還鄴城,由曹丕主喪並擁立曹丕承繼王位。

同年六月,賈逵跟從曹丕帶兵四處巡遊,為代漢稱帝造勢。在黎陽,軍士渡河力爭上游,賈逵當即斬殺數人,康復次序。曹丕錄用賈逵為豫州刺史。賈逵在任豫州刺史時期,借兵曹從事請假逾期拷問追查州中徇私放縱、不按法令就事的太守以下官員,將他們悉數彈劾免除。遭到曹丕讚譽。

225年,賈逵跟從曹休、張遼諸將攻擊東吳,擊敗呂範,分析孫權攻擊的特色和駐軍局勢,提出修建由豫州到長江的河道,大軍可從豫州進發攻擊東吳的東關。若孫權自守東關,另遣戎行東西反擊,孫權的東西兩線就得不到救援;若東西線能夠攻下,則東關就變成孤立的據點,也就垂手而得了。一起他又將戎行移駐潦口,上陳攻擊的計謀,曹叡都十分滿意。

228年,曹休中計往皖縣(今安徽省潛山縣)去接應假屈服的東吳將領周魴。魏明帝曹叡命令賈逵督滿寵、胡質直攻東關,司馬懿領兵攻擊江陵接應。賈逵料到東吳在東關沒有防備,一定是將戎行集中在皖城,曹休孤軍深入必敗無疑。所以,佈置諸將,水陸並進。到了夾石鄰近,他命戰士在山口要道上豎起了許多旗子,並留少量戰士不停地打鼓,作為疑兵,然後親率大隊人馬迎戰。

吳軍以為魏國救援大軍已至,所以迅速撤離戰場。賈逵佔據夾石今後,又拿出糧食和軍資供應曹休的戎行,使曹休得以從頭整理隊伍,退回揚州。同年,賈逵死於任上,他終身忠於曹魏。251年,司馬懿病重,夢見賈逵,不久逝世。256年,諸葛誕聽到賈充支撐魏室禪讓,大聲呵責:“你不是賈逵的兒子!”260年,賈充給成濟壯膽,弒殺曹髦,深得司馬氏信賴。

作者簡介:身為90後處女座的我,時而毒舌又文藝。觀點犀利,一語道破。運用女司機的眼光發現問題所在,關注頭條號:逗趣夢夢,有什麼疑難雜症可以儘管來找我。


逗趣夢夢


西晉王朝之所以那麼快滅亡,主要有三個問題沒有解決好:

1.實行分封制,製造好多掌兵權的王,為分裂埋下了伏筆;縱觀歷史上分封的王朝,沒有一個不面臨危機的,西周、西漢、元朝、明朝等都存在著問題,只不過有的君主強勢有能力平定亂局,像漢景帝……有的被削弱走向滅亡;西晉王朝的在位君主是“白痴皇帝”司馬衷,沒有能力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把西晉王朝弄成殘廢並很快就滅亡了!

2.繼承人的問題:一個王朝壽命的長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帝二代”的能力和傳承,“帝二代”做得不好,王朝的壽命就會打折扣,甚至像秦隋那樣二世而亡,做的好就會成為長壽王朝;西晉的司馬炎偏偏聽枕邊話拘泥於“傳長傳嫡”,把王朝的重擔壓在一個“白痴皇帝”司馬衷身上,不光兒子傻,還為兒子娶了個變態醜八怪的兒媳賈南風,兩人一起給西晉王朝掘墓,西晉不滅亡才是奇蹟呢!

3.開國皇帝司馬炎的不良引導:開國不久,舉國上下掀起奢靡之風,競相鬥富,風氣大壞,不辦實事,崇尚清談,熱衷於玄學……開國之初就呈現出衰敗的亡國氣象;

……還有很多原因,這三點是主要原因,西晉的短命,司馬炎難辭其咎!



南門嶺的柿子樹


公元263年魏國滅了蜀國,265年魏國權臣司馬炎奪取了魏的政權,自稱皇帝,其實這是他的祖父司馬懿、伯父司馬師、父親司馬昭為篡魏建晉苦心經營數十年的結果,司馬炎這個皇帝是坐享其成的;雖然坐享其成但也是名正言順的皇帝了,於是定國號為晉,都城洛陽,歷史上稱為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吳,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建立了西晉王朝後,司馬炎為了讓臣下不要貪圖享樂而忘了治國之本,把太醫官程據獻給他的一件“雉頭裘”扔進火裡燒了,朝臣見了這件稀世之寶,個個驚歎不已,其實這是司馬炎以此讓大家節儉所採取得舉動。一開始,司馬炎本意是好的,但隨著國家財富充裕,朝野歌舞昇平,司馬炎就開始熱衷於奢侈腐化的生活了,具體不贅述了。

後來皇室內部發生了接二連三爭權奪利的長期混戰,歷史上稱為“八王之亂”;接著又有“白痴皇帝”司馬衷繼位(司馬炎之子),更加劇了賈后肇禍八王作亂朝政腐敗黑暗,統治階級的混戰,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許多人離鄉背井成為“流民”。公元301年,李特在四川綿竹領導了一次規模很大的流民起義,有力地打擊了西晉統治者。原來生活在北部和西部的遊牧民族匈奴、鮮卑、氐、羯、羌從東漢起先後內遷。這些內遷的少數民族遭到漢族統治階級的壓迫和歧視。

乘西晉統治發生危機,少數民族上層首領利用民族對立的情緒,發動了反晉戰爭。匈奴兵先後攻佔洛陽、長安,公元316年,俘虜了西晉皇帝。

西晉滅亡了,中國又再次陷入分裂混戰的局面。


宇麟321弘揚正能量


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外部的威脅壓力即使再大,也不如內部的腐化起到的作用大,晉朝就是如此。

晉朝給了我們太多的厭惡的理由,從得國不正、吏治腐敗、士族崛起、恢復分封到賣官鬻爵、奢侈鬥富、立傻為帝、皇后干政、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幾乎晉朝發生的每一件事,都讓人感到憤怒。

都知道兩漢以孝治國,那麼晉朝以什麼治國,並沒有。晉朝從建立之初就充斥著謊言、欺騙、血腥屠殺、高壓政治、弒君、謀逆纂位,晉朝是怎麼來的?是司馬懿依靠欺騙和殘酷屠殺的手段奪來的,司馬懿欺騙曹爽,背棄政治盟友,獨攬大權,將曹爽一族及其同黨五千多人,全部誅殺。

屠殺永遠帶不來和平,欺騙永遠換不來信任,司馬家族只是依靠武力手段,欺負弱小的曹魏皇帝,幹掉所有政敵,而取代了曹魏政權,從某種意義上說,司馬家族建立的晉朝,與王莽建立的新朝,沒什麼區別,都是吃著前朝的俸祿,奪了前朝的江山,新莽是一個短命王朝,同樣晉朝也是一個短命王朝。

得國不正只是晉朝滅亡的一個誘因,發生在司馬昭時代的弒君事件,才是震驚整個文明社會的逆行,將中國歷史朝向數幾百年,上一個弒君的人,是秦朝末年的趙高,自從秦始皇開創皇帝制度以來,皇帝就是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是天下讀書人的楷模,是天下百姓的神靈,不是你司馬昭說殺就想殺,殺了還不願意負責的。

司馬昭弒君,讓整個天下對司馬家族為之震動,儒家文化是容不下這種逆動,也是無法理解這種謀逆,雖然整個天下依然屈服於司馬家族的統治,可在內心深處,幾乎所有的人都巴不得晉朝滅亡。

司馬家族因為取代了曹魏的基本盤,在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兩代領導人打下的基礎上,司馬炎幾乎就是坐享其成,靠著前人留下的政治成果,輕易統一三國,建立晉朝。

司馬炎雖是晉朝的開國皇帝,但並不代表他有著超常的能力,相反,作為開國皇帝的司馬炎,處處表現得昏庸無能,秦朝雖然短命,可是秦始皇在世時,天下即使暗流湧動,但仍然太平如初,晉朝雖然短命,卻完全就是司馬炎一手造成,正所謂成也司馬炎,滅也司馬炎,就是如此。

晉朝是司馬炎建立,同時也是司馬炎葬送的,司馬炎這個開國皇帝,就是晉朝短命的根本原因。

看著光輝統一的晉朝,表面上天下太平,實際上百姓生活極其艱難,自曹丕朝代就實行的九品中正制到了晉朝更加發揚光大,讓自東漢就開始崛起的士族更加強大,強大到可以制衡皇權,強大到控制天下一半的人口,強大到讓百姓生活越來越艱難。

士族們把持了所有做官的途徑,實際上就是導致階層固化的主因,低層百姓與寒門小族再也無法進入官場,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比如階層矛盾與仇視,作為皇帝的司馬炎,不但不阻止,反正更加支持豪強大族。

豪強大族的鬥富,身為皇帝的司馬炎居然還支持,晉朝的石崇與王愷鬥富,作為開國皇帝的司馬炎把宮裡收藏的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賜給王愷,支持王愷鬥富,這就是身為開國之君的晉朝開國皇帝的表現。

皇帝如此,上行下效,整個天下都瀰漫一股鬥富與奢侈之風,錢從哪裡,不就是從百姓身上收刮嗎?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晉朝底層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你聽說過開國皇帝有賣官鬻爵的行為嗎?晉武帝司馬炎就有,作為開國皇帝,生活奢侈糜爛,當他沒有零花錢用時,就開始賣官賣爵位籌錢,這可是東漢末年的桓、靈二帝的表現啊,卻出現在晉朝開國皇帝身上,晉朝不短命天理都難容。

從秦始皇朝代就確定了分封制與郡縣制的孰優孰劣,並且漢朝花了數百年才完全解決了分封制的弊端,晉朝倒好,一建立政權就開始實行分封制,晉朝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中除了漢朝與明朝之外 ,唯一實行分封制的朝代,漢朝實行分封制是無奈之舉,明朝實行分封制沒多久就開始削藩,可唯獨晉朝就滅亡於分封制。

如果晉朝中央有一個賢明有能力的皇帝,晉朝雖然實行分封制也不至於短命,但偏偏司馬炎這個開國皇帝,不僅實行分封制,將土地和軍隊分給司馬家族子弟,而且選了一個傻子皇帝作為接班人。

司馬炎選了司馬衷這個傻子做皇帝,中央的權力就會旁落,權力一旁落,地方上的司馬諸王們就開始爭權奪利,才會產生八王之亂,正是中央弱勢+分封制,才導致的八王之亂,這也晉朝滅亡的主因之一。

晉朝開國皇帝昏庸,第二位皇帝更是個傻子,能不亂嗎?能不短命嗎?這種朝代放眼整個中國歷史,都沒有第二個。

歷史上皇帝不能掌握政權的朝代,都是短命王朝,哪怕是外戚與宦官輪流專權的東漢,皇帝也沒有弱智到晉朝這個地步,皇帝不能掌握權力,就會形成權力真實,就會有其他來填補這個權力真空,一旦有野心家進入權力,那麼晉朝滅亡就是定數了。

晉朝整個天下的朝臣幾乎沒有一個是為了國家大義,全部都是為了個人私利與家族利益,八王之亂不就是兄弟相殘、叔侄互殺嗎?司馬家的家風就是這樣,自己家都爭權奪利到了這個地步,還能指望其他家族為國為民嗎?

於是八王之亂攪得整個國家一片血雨腥風,你殺我,我殺你,把整個大晉朝幾十年積累的實力全部殺完之後,就只能看著外族殺自己人,所謂的五胡亂華,根本就是晉王朝自已內部出了問題,哪個朝代沒有外敵,哪個朝代沒有威脅,如怕強大如漢唐,都有匈奴、突厥和吐蕃這樣的敵人,敵人強不是滅亡的理由,自己弱才是。

為什麼晉朝會如此迅速滅亡?

簡單的說就是開國皇帝昏庸,沒有建立一個良好的政治秩序,選了一個弱智作為接班人,確定了分封制這種禍亂的政治制度,再加上司馬家族一貫反儒家的作風,內鬥不止導致內部實力嚴重受損,才讓外敵乘虛而入,最終偏安一隅,風水輪流轉,晉朝皇帝也被權臣架空,最終滅亡。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西晉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奇葩的王朝,其建立的過程和曹魏如出一轍,都是權臣禪讓,然而其開國皇帝可不是個什麼好人,殘忍而奢侈,和中國歷史上各王朝的開國皇帝比起來,那真是天上和地下的區別了。

而極度腐朽的司馬集團中,人們見利必奪,殺奪使得整個集團中的人人自危,一邊高度緊張,一邊頹廢享受,像是一盤散沙。拜金成為潮流

當時社會的主流導向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官僚富豪們爭相追逐利益,搜刮民脂民膏,最後少數民族被逼無奈開始反抗。

虛無主義

很多官僚整天談玄論道,研究一些脫離實際的東西,玩世不恭,荒廢政事。一個國家的行政機構天天都是一群不幹實事的人,國家運轉出現停滯,走向滅亡也是可以預料的。

用人唯親

西晉沿用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形成了世家大族壟斷政權的工具,才德標準被忽視,家世越來越重要,甚至成了唯一標準。最後的局面就是有權利的是名門望族,有能力的得不到重用,人才根基出現了嚴重鬆動。

而其分封的八王純粹是在逆潮流而動,藩國造反,中央費勁力氣鎮壓,又沒有能力休養生息,結果被所謂的少數民族南下佔了便宜,造成了中華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幕。


關河南望


個人非常討厭討論這段歷史時,過分渲染胡人漢人矛盾。畢竟都是1700多年前的事情了,都是一箇中華文明,我實在不能理解,這時候強調自我民族優越感到底意義何在。之前的已經與我們相融,請記住,我們同屬中華民族。因此,渲染矛盾的,非要槓一槓的,請列出參考史料或者書目內容,我自知看書不多,所以很喜歡這類的知識交流,增長見識。



西晉是大一統王朝裡少數剛立國就表現出亡國先兆的吧,剛建立就奢靡攀比腐敗成風,一般每個大一統王朝剛立國應該是政治最清明武力最強盛的時候而且一般會延續到中期。



西晉政治風氣一開始就跟別人到了末代似的。同樣是篡位前朝建立,西晉比楊堅的隋和趙匡胤的北宋差的遠。楊堅稱帝之後南征北戰統一國家又大力發展民生打造出了一個強盛的開局,要不是楊廣做事太急躁也不會搞得二世而亡,即便如此也給之後的盛唐留下了一些基礎。北宋開國後也是以武力收復大片疆土,雖然北遼佔的地盤拿不回來,後來西北又獨.立了西夏,但立國之初仍然保持五代十國那種尚武風氣,即便後來中後期重文輕武搞得到處捱打但在經濟和文化諸多領域依然成就斐然。而西晉除了留下個魏晉之風的口頭表揚貌似真沒啥值得一提的,剛開國就朝野奢侈成風,皇族內鬥不過癮還直接調動軍隊互砍,這種皇權失控的王朝剛開國就覆滅還真不奇怪。



換句話說,晉朝其實不像其他朝代是高祖一手打下來的,而是篡奪過來的,晉朝立國之初,國內就已經遍地官二代官三代,這些人肯定不像父輩那樣艱苦,也不懂軍事政治,這樣就使得晉朝雖然剛立國,但實際上卻像已經立國百年的朝代一樣顯現出各種腐朽跡象了因為西晉是由腐朽的世家大族建立的王朝,所以它一建立就非常的腐朽,至於什麼叫世家大族,百度一下士族你就知道了,這是一個人一出生就能享受榮華富貴的階層,它們把控著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命脈,腐朽是它的唯一代名詞。



總結一下,那就是西晉王朝得國不正,掌權很勉強。因為各方面妥協太多,沒有大規模的清洗,對於前朝的種種弊病沒有很好的解決——前朝東漢三國的問題是地方豪強勢力太大,世家壟斷了官僚階層,中央權威天然先天不足。而晉朝一開始就用了擴大自己家族勢力,同時扶植內遷的胡人豪強,壓制其他漢族豪強。這恐怕是不得已為之,典型的飲鴆止渴。

隨後的皇帝能力不足(有名的白痴皇帝),無法解決皇族問題,釀成八王之亂。中央權威喪失後,隨後被削弱的地方豪強壓制不住內遷的胡人,最後直接導致了西晉亡國。


戴老師講歷史


心中的檔案回答,請關注支持

說句實話,縱觀中國歷史所有王朝,包括少數民族建立的元朝和清朝,最不受後人待見的,確實是晉朝。原因有三,

一晉朝得國不正,他是欺負曹家孤兒寡母,是以大臣的身份篡位得國。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篡位的王朝,比如說宋朝呀,隋朝呀,但是,他們沒有像晉朝一樣是以完全是以那種卑鄙的手段得國的。其他王朝起碼錶面上是光明正大的。起碼原來的王朝是讓人民失望,新的朝代民心所向。

第二晉朝的治理十分的腐敗,而且政治制度是向後倒退的。遍觀整個晉朝他幾乎沒有那種不腐敗的時候。而且皇親國戚之間相互傾軋,鬥爭,甚至還有弱智當皇帝的例子。政治制度的倒退,就是無論是曹魏還是蜀國,都進行了那種任人唯賢的選拔人才,通過選拔考試,是以能力來選拔人才。但晉朝因為他的出身,他就是因為司馬家族是一個大士族,依靠的是士族集體的利益才得到了的皇權,所以從它建立之初,就十分的重視家族,當時產生那種九品中正制,上品無寒門。人才只能來自於士族。落後的選拔制度也為晉朝的最後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晉朝並沒有守住這個國家,是他的錯誤的政策導致了五胡16國,導致了衣冠南渡,導致了中原赤地千里,導致的華夏族受盡欺辱。

這以上三個原因,後世的無論是政治家還是儒家學者都對晉朝時批判的態度,而當時晉朝的那些文人名士們也同樣對他進行批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