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中國7億農民搞的農業,不敵美國300萬農民搞的農業?中美差距多大

美國大宗農產品的產出量和出口量,幾乎樣樣都是世界第一。中國7億農民搞的農業,不敵美國300萬農民搞的農業?中美農業差距到底在哪?

三百萬與三四億農民的產出比令人尷尬

中國7億農民搞的農業,不敵美國300萬農民搞的農業?中美差距多大

中國傳統的人力手工農業

美國農民只有三百萬,但出產的糧食卻夠全球二十億人食用。也就是說,一個美國農民可以養活七百人。美國只有三億人,只需要四十萬農民即可以養活。四十萬人口,加上子女的話,也就百來萬人,相當於中國一個縣城。

美國農場平均每一個農業勞動力可以耕地450英畝,可以照料6-7萬隻雞、5000頭牛,可以生產穀物10萬千克以上以及生產肉類1萬千克左右,養活98個美國人和34個外國人。

而中國,7億農村人口,就算減去非從事農業的,至少也有3-4億純農業的人(是美國的90倍以上)。首先從農業人口產出比就不行!這點折射出中國農業的專業化程度不高,勞動效率低。

令人尷尬的是,2017年中國糧食進口13062萬噸,稻米大豆進口量居世界第一!

美國農業部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種植國和消費國。2013年以來,中國也是最大的進口國。中國的大米進口在過去十年間增長了9倍。

除去世貿規則(根據入世承諾,中國每年應按糧食消費量的5%從國際市場進口糧食)以及進出口考量(與其他國家保持一定農業貿易關係)方面,還有一個原因是中國主糧結構性短缺。一般品種多,優質、專用品種少。

最最關鍵的是國外糧食便宜啊!在一些東部沿海地區,即便加上配額外65%的高關稅,從國外進口的三大主糧,也比國產糧便宜。糧食之外,白糖等大宗農產品也是如此。

需要說明的是,我國大量進口的糧食主要是玉米和大豆,主要用於飼料和工業發酵。國內老百姓作為主食的大米和小麥還是以自給為主。

但不管如何,中國的農業在部分領域,在產出比上是與美國有巨大差距的。

美國農業最大特點:家庭農場+電話搞定

中國7億農民搞的農業,不敵美國300萬農民搞的農業?中美差距多大

美國農業高度機械化

美國的農業是怎麼搞的,實際上就是“家庭農場+電話農業”。

美國都是大規模農業生產,都是幾百公頃,上萬公頃。一個家庭農場兩口子,但都可以算是農民企業家。春天要播種了,打個電話給種子公司,說我家有多少公頃的小麥要種,需要什麼品種,什麼時間你來,什麼價格我給你付錢,談妥了人家種子公司就來給你全播完了。夏天要除草了,打個電話給農藥公司,人家又來給你撒上農藥了。然後秋天要收割了,再打個電話給農機公司,人家就來上門收割了。不但收割下來,還給你烘乾、打包、送倉,甚至是立馬裝進集裝箱給你裝船了。家庭農場主有土地有作物,全過程的組織,而其他都是專業化的農業生產服務公司,農場主花錢買勞務(服務) 。

你看,美國的農民簡直就是過著地主般的生活,是個輕鬆的甩手掌櫃,像不像?輕鬆地就把錢掙了,而且守著這麼大、這麼美的田園過日子,這得有多爽!

光這點上,我們就可以看出美國農業的特點,專業大戶,機械化和生產服務業發達。令美國農業稱霸全球的還有許多因素:

中國7億農民搞的農業,不敵美國300萬農民搞的農業?中美差距多大

美國的美麗農場

1,美國約70%以上的耕地都是以大面積連片分佈的方式集中在大平原和內陸低原,適合農業機械化生產,且土壤為草原黑土(包括黑鈣土)、慄鈣土和暗棕鈣土為主,有機質含量高,特別適宜農作物生長。

這是自然資源稟賦。

2,美國秉承科研+教育+推廣“三位一體”的體系,又投入鉅額經費投入農業,推動了美國農業的發展。美國對農業人才的培養是十分成功的,有四大研究中心,130多所農學院,56個州農業試驗站,推廣站以及農業合作推廣機構3300多個,63所林學院,27所獸醫學院,9600名農業科學家,1.7萬人左右的農技推廣人員。這是科技創新和人才資源。

3,中國有雜交水稻,美國的也很厲害啊。美國雜交育種傳統農業生物技術取得很大突破,為農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不僅實現了增產、增重、降低飼料消耗,還明顯提高了動物的繁殖率。

4,不要小看美國的農藥,這也比我們好!如美國還利用生物農藥(得益於美國是生物製藥大國的優勢)的思路和轉基因技術,生產出了殺蟲廣、毒性強的微生物菌株,只要把其噴灑在侵害作物的害蟲上便可以“以菌治蟲”,達到既殺蟲又環保的目的。

等等。

中美農業具體指標比較,中國需要加油!

機械化方面,美國不僅早已在糧食作物上而且在棉花、大豆、菸草等品種上實現了耕種收全程機械化。中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相對較低,耕作環節機械化率相對較高,但播種、收穫環節的機械化率較低。2015年,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63.82%,機耕率為80.43%,但機播率和機收率都較低,分別為52.08%和53.40%。

中國7億農民搞的農業,不敵美國300萬農民搞的農業?中美差距多大

中國耕地少,而且各地地質差異大

耕地少,農業人口多和機械不足,直接推高了中美兩國的農業成本!特別是糧食這塊,小麥種植成本我們比美國高了3倍,玉米比美國高50%,大豆的種植我們貴了4成,而兩個國家在糧食上都是給予了補貼(美國的糧食也是虧的,而且補貼比我們多),這也客觀上加劇了美國的糧食比我們便宜的局面,大家都是成本加微利的糧食政策,因為美國成本比我們低的多,所以顯然我們的農產品不具備價格的優勢。

去過美國或長期生活在美國過人就知道,美國農產品不僅好吃尤其水果,而且便宜。牛奶3美元一桶,跟咱們這的礦泉水一個價,豬肉牛肉也讓你完全沒有壓力,天天吃牛排也不是太大問題,糧食價格到跟國內差不多,大米25磅(11公斤)的也就10美元上下,反正月收入3500美元,能夠過上非常小資的生活。麥當勞4美元,去外面吃飯也差不多10美元一個人就夠了。

最主根源還是科技上的差距,中國工業、人工智能快速發展,但農業科技相比其他領域來說,是慢的,投入不足的。

近幾十年來,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對中國農業增產與發展居功至偉,化學肥料、優良品種、農業機械、生物技術、設施大棚等推動著中國農業發展進步。中國農業科技在世界上處於較為領先的水平。但與世界上農業先進國家相比,中國在一些基礎性、關鍵技術領域仍有一定的差距。

不過美國農業互聯網沒有中國發達,中國農民直接進入智能手機時代,龐大的人群基數更是讓中國誕生了全球最大、全球眾多的農技問答網站,農村電商順應潮流興起發展,這是中國的特色與優勢!

中國7億農民搞的農業,不敵美國300萬農民搞的農業?中美差距多大

中國新農村,加油!

但現實依然嚴峻,因為由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影響,中國的耕地面積在以每年40萬公頃的速度減少。雖然中國不甘心淪為糧食純進口國,但農業部官員認為,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結束的時候,很可能會出現這種局面。

這是一次空前的挑戰,考驗千年傳統農耕文明著稱的中國人智慧!如何發展新農業,打造新農民,解放農村生產力,刻不容緩擺在面前。

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不放鬆!幾乎每年1號文件都指向農業,2018更是提出了鄉村振興計劃,鼓舞了全體農民!當前,我國對三農正在進行深度改革,如建立土地股份制合作社,農戶莊園,超級大農場,全面轉向現代化的大農業。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改革的推進,中國的農業一定會迎來新一輪發展高潮,而中國的農民也會日益專業化,成為令人羨慕的高收入現代職業(不再是被人笑為人朝黃土背朝天又沒出息的活)。

這,一定會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