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格蘭仕40年:辦企業就是辦人

格蘭仕40年:辦企業就是辦人

巖冰//撰文

“缺乏人才,招不來,招來了又留不住”,這是一般企業反映最多的問題。

企業在發展壯大,業務在擴張,人才培養和引進是最困擾企業的。其實,企業表面缺的是人才,實際缺的是一套引進和管理人才機制。

而與改革開放同為40華誕的國民家電格蘭仕,在發展的40年間,從羽絨服廠到家電廠,從產值幾個億到數百億,一路走來雖然是披荊斬棘,但是最終成為享譽全球的中國家電品牌。總結格蘭仕成功的經驗很多,其中值得回味與借鑑的就有用人觀和用人機制。

以人為本,用國際化人才構築製造高地,全產業鏈產業工人技工化,是格蘭仕穩健發展的重要經驗之一。

全方位培養人才

格蘭仕與改革開放同行走過的這40年間,從服裝行業轉型家電領域,無疑是從勞動密集型行業轉型到技術導向行業。在用人上必然會體現出與一般企業不一樣的用人觀和機制。

在用人用工上,格蘭仕經歷過勞動力富餘到勞動力短缺,經歷過依賴一般廉價勞動力到倚重技術藍領這樣一個發展過程。實際上這與中國經濟發展的節奏步伐是十分合拍的。

格兰仕40年:办企业就是办人

在筆者看來,隨著製造向智能化、高端化轉型,對人才需求的結構明顯發生變化。2013年開始,格蘭仕就和全國主要技工學校建立了非常緊密的戰略合作關係。根據企業發展戰略、人才戰略的需求,每年定向培養培訓技工,要求從全方位去培養技術人才。

據瞭解,格蘭仕已經連續15年面向全國主要高校(應屆大學畢業生)舉辦向日葵培訓計劃。每年格蘭仕都會招收一批優秀的高校畢業生,並且和主要高校合作,讓大學生從大三大四開始實習,而不是等到畢業了才開始對接。

連續多年這樣做,效果非常明顯。一是人才能夠形成梯次結構,不會出現大面積的人才斷層;二是從實習就開始對接走進企業,明顯增加了入職大學生的歸屬感;三是從學校開始接觸格蘭仕,企業文化會滲透到員工血液細胞中。

格蘭仕分期分批讓所有的員工幹部以各種形式出去培訓、深造、考查、學習,參加各種展會展覽等,讓每個員工幹部的胸懷、視野和格局與時俱進、與眾不同。可以看出,格蘭仕在人才的培養上,有著明確的方向,那就是從全方位提升素質和能力。

正是這種人才的積累儲備,在到了產線升級智能化、自動化的關鍵時刻,專業技術人員匱乏這個所謂的行業“瓶頸”,始終沒有在格蘭仕出現過。

從中國到世界禮賢下士

在格蘭仕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引進冰箱製造的領軍者——被大家尊稱的林工。

招募冰箱製造領域的頂尖人才,是產業佈局和發展的需要。格蘭仕深深意識到,中國雖然是冰箱製造大國,但遠沒有成為強國,創新和工藝上還是跟著跨國企業的節奏在走。要想強大起來,必須從人才這個根本上解決問題。

林工是格蘭仕集團總裁梁昭賢一位美國朋友舉薦的,曾經在某跨國公司從事冰箱的研發製造,是全球知名冰箱研製泰斗級人物,對冰箱產業有著獨道的見解。這正是格蘭仕冰箱品質轉型所期待的領軍人物。

為此,梁昭賢專門去韓國拜訪林工。見面似乎就“心有靈犀一點通”,說起冰箱來更是有了共同語言,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相談甚歡。梁昭賢坦率的說,“在冰箱領域您是老師,來到格蘭仕也是我的老師。”

格蘭仕的禮下賢士很讓林工感動,可以說是無法拒絕這樣的真誠相邀。因為,在韓國等級制度極為森嚴,既就是林工這樣的行業專家,也很難與企業老闆直接對話。而作為格蘭仕的總裁,能夠如此與他平等對話,縱談橫論全球之家電江湖,著實令林工感動,結果當然不必再說。

投之以李,報之以桃!2年之後,一臺臺四角圓潤,擁有蒂芙尼藍、格蘭仕紅、墨綠、金橙、奶白的復古冰箱橫空出世,驚豔了行業!全新的WaKOO復古冰箱,創新地把復古、文化、極簡主義融入家電。細節的致臻完美,讓冷冰冰的冰箱變成一件炙手可熱的藝術品,重新定義了現代家電美學。

格兰仕40年:办企业就是办人

如果這個世界上有因有果的話,精雕細琢的WaKOO復古冰箱,折射出林工匠心打造精品的功力,這便是格蘭仕禮賢下士廣攬的必然結果。

當然,這只是格蘭仕人才戰略中諸多事例中的一個小故事而已。

辦企業就是辦人

“築巢引鳳,沒有梧桐樹,哪來的金鳳凰”?

在行業人士看來看來,“築巢引鳳”就是讓員工看到企業廣闊的發展空間,給員工明確的職業發展通道。

什麼是格蘭仕的梧桐樹呢?其實,就是能夠讓員工對企業發展前景有信心。昨天的格蘭仕是微波爐的代名詞,今天的格蘭仕是綜合性、領先性的全白電企業。以微波爐作為依託,全方位發展生活電器,全方位發展全白電——空調、冰箱、洗衣機、洗碗機以及電蒸爐等一系列產品。

格兰仕40年:办企业就是办人

在格蘭仕人看來,通過過去5年的‘打基礎’,隨著生產線的智能化改造的完成,研發上一大批創新產品落地,為今後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增強了長遠發展的後勁。企業管理專家曾說過,哪有什麼比明確的企業前景更能凝聚人心呢?或許這就是格蘭仕的“梧桐樹”。

“作為一個總裁,我80%的時間都是與人交流和溝通,最關鍵要了解員工,知道他們想什麼,想要什麼,最大限度不斷去滿足大家的發展需求,讓員工感覺到被關注被重視,才會和企業一起手挽手、心連心。”總裁梁昭賢的用心良苦,“心繫在一起,比什麼都重要。”

在格蘭仕看來,“辦企業就是辦人,所有工作都要以人為中心去展開,這是格蘭仕40年所堅持的。”因此每個時期,格蘭仕都要至上而下,把企業的戰略和願景講清楚,要真正營造一種企業大家庭文化。只有家的文化,讓員工有家的感覺,大家才會全心全意投入。

格兰仕40年:办企业就是办人

格蘭仕有這樣一個傳統,定期或者相機讓員工把家人請到工廠,請到車間,讓他們感覺到企業就是家,親人們來上班如同回家。

正是這種以人為本的關懷和關愛,格蘭仕的員工才有了踏實的歸屬感。人才才能引得進來,來了才能留得住。

或許這些就是格蘭仕凝聚力的著力點。

人是第一資本

在格蘭仕,不論是順德總部還是中山廠區,都可以見到一幅“人是格蘭仕第一資本”的醒目標語。

格蘭仕是中國家電業第一個提出“全員技工化”理念的企業,並從2013年起開始面向全產業鏈推行全員技工化制度。

業內人士不難發現,格蘭仕通過更開放、更透明、更公平的機制營造幹事創業環境,吸引了一大批跨國人才加盟。目前,格蘭仕美洲子公司、香港子公司、日本研究中心都已實現屬地化人才管理,除了少數負責聯絡的人員是中國人外,高管基本上都是選用當地人。

格兰仕40年:办企业就是办人

圍繞國際化發展戰略升級,在格蘭仕內部,已經開始推進兩種辦公語言,一種是國語,一種是英語。所有的文件都是中英雙語。中層以上的幹部大會,都有多語種同聲傳譯,英語、韓語、日語、意大利語等。這種打破交流、交際障礙的做法,使得格蘭仕國內外市場步調趨於一致,協同作戰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格蘭仕管理層一致認為,只有營造好屬地化管理的環境和氛圍,才能讓從世界各地請的這麼多專家人才,快速融入企業,融入順德這片熱土。

在堅定而樸素的人才觀下,格蘭仕在全球都採取超常規的力度引進各種高端人才,從歐美日韓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都在大量引進各方面一流的本土人才。屬地化人才,這是支撐起格蘭仕“百年企業 世界品牌”夢想實現的關鍵要素。

格兰仕40年:办企业就是办人

=====

家電魂:深度解碼家電行業熱點事件,跟蹤研究家電產業發展軌跡,梳理家電廠商轉型變革歷程,互聯網時代家電業最具深度自媒體。微信號:jiadianhun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