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民“馬”軍“鞍”:民用重型汽車難解的軍旅緣

民“馬”軍“鞍”:民用重型汽車難解的軍旅緣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旋鈕工作室

監製: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近日,日本防衛省裝備廳公佈了其為陸上自衛隊新研製的155毫米輪式自行榴彈炮(俗稱卡車炮)樣車。令人頗感意外的是,這款卡車炮的原型車並未使用日本自制的底盤,而以一輛德國MAN集團製造的HX77重型全驅卡車取而代之。

考慮到日本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汽車設計和製造強國,其新型卡車炮使用德制底盤的行為頗有點令人不可思議,但卻是情理之中的:日本重工業根本無法提供這麼一款獨特的運輸裝備。

當然,帶來這一切落後現象的不僅僅要歸咎於日本軍工產業“坐著吃飯”的不思進取,還應該讓其苛刻的民用交通法規,以及內卷化的民用汽車業務“背鍋”:因為即便是在軍品上一片空白,民用重型多軸全驅越野車也是可以拿來一用的產品。

民“马”军“鞍”:民用重型汽车难解的军旅缘

圖為日本最新型155毫米輪式自行榴彈炮,底盤為德國MAN公司提供。(來源:日本防衛省)

自然而然:捷克“太脫拉”重卡和“達納”輪式自行榴彈炮

要說起成立於1898年的捷克“太脫拉”(TATRA,又譯“太拖拉”)公司,這個品牌的知名度,在國內普通人眼裡著實不高。但事實上,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就曾從當時同為“社會主義兄弟”的捷克斯洛伐克處購買了大量“太脫拉”卡車作為軍用卡車使用,90年代之後大量“太脫拉”更是來到民間,以自卸車、混凝土攪拌車、半掛拖車等身份為中國建設添磚加瓦,據不完全統計,進入中國的太脫拉卡車總數超過一萬輛。

民“马”军“鞍”:民用重型汽车难解的军旅缘

圖為河北某地達到使用年限後報廢的太脫拉T815TP,該車最大牽引總重為驚人的120噸。(來源:Truckbbs)

當然,民用市場本就是太脫拉重型多軸全驅越野車的主攻領域:以曾經在中國最為流行的太脫拉T815型6X6全驅越野自卸車為例,其原本的市場定位就是要為欠發達地區提供一輛“能爬能運”的運輸工具,大功率發動機也好,6X6全時全驅、全獨立懸掛也罷,都是為了能夠達成這一目標的特定設計。

而這也是一款軍用重型越野車,乃至於是軍用特種車的“必備修養”。因此,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等華約國家在直接選用太脫拉T813/5系列作為軍用卡車的同時,也將不少的火力裝備搬上了太脫拉的後鬥,其中就包括了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輪式榴彈炮,令蘇聯都為之驚歎的“達納”。

民“马”军“鞍”:民用重型汽车难解的军旅缘

圖為開火中的“達納”榴彈炮,太脫拉輪式底盤是該炮獨樹一幟的基石。(來源:fotokouba)

在當時,能承受152毫米榴彈炮後坐力的輪式底盤屈指可數,但太脫拉就是做到了。在不對底盤做原理性修改的基礎上,太脫拉重卡不僅完全能承受152毫米華約榴彈炮的後坐力,在最新改型“祖達納”應用了155毫米52倍徑榴彈炮之後依舊勝任,其性能未免要令萬里之外的日本同行為之汗顏。

迎頭趕上:從“鐵馬”到“步兵風火輪”

眾所周知,中國92式步兵戰車車族(WZ551系列)在中國的自研輪式裝甲車史上佔有一個顯著的里程碑地位。它的出現,改變了中國陸軍“雙腳跑得過輪子”的情況,基層部隊也親切地稱之為“步兵風火輪”。

但是,在“步兵風火輪”之前,中國的軍工系統幾乎沒有建造完整的全驅輪式戰車的經驗。那麼,成功的92式車族是怎麼來的?當然也是從民用車型發展而來的啦。

事情要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說起。當時,中國陸軍從西德進口了奔馳2026型6X6全驅越野車,用以牽引重型火炮,到貨後由於其性能強大獲得了部隊的一致好評。

因此,為了鋪開裝備這一型強悍的越野車,重慶西南車輛製造廠被國家委派來以奔馳2026為基礎,研製代號為“鐵馬”的新一代重卡。

民“马”军“鞍”:民用重型汽车难解的军旅缘

圖為遠銷海外,參與維和任務的WZ551系列車型。(來源:CDF-blog)

而在採弗機械變速箱和413系列風冷發動機的“加持”下,“鐵馬”SC2200系列卡車很快紅遍大江南北,在軍民領域都有廣泛應用。如此優良的性能和創造的經濟效益,也就不免讓“鐵馬”的孃家對這款重型越野車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具備能力和想法,而目標就正是當時世界陸軍強國的新寵,中國陸軍的裝備空白——輪式裝甲車。

最終得以大批量生產、裝備、改型乃至出口的WZ551系列雖然並不是在奔馳2026/鐵馬SC2200基礎上做簡單修改,但完全應用了鐵馬重卡成熟的轉向、動力和操縱系統,也就繼承了鐵馬重卡強悍的性能。

在此之後,才有了讀者們耳熟能詳,完全獨立自主設計製造的“大八輪”。而在這一過程中,承上啟下的“鐵馬”重卡可謂功不可沒。

民“马”军“鞍”:民用重型汽车难解的军旅缘

精彩推薦

科普中國

軍事科技前沿微平臺

Military2016

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