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蘋果“上書”分析貿易戰弊端,英特爾支持,被特朗普懟回來了……

日前,“推特總統”特朗普又發出了一條引爆輿論的信息,這次針對的是美國知名科技公司——蘋果。

究竟是怎樣一段公案?9月5日,蘋果公司就“美國擬對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徵收25%的關稅”發出了一封公開信。在信中,蘋果表示,此次加徵關稅的計劃,將會對iWatch、AirPods和HomePod等一系列產品造成不利影響,導致產品價格提高。並且,“擬議中的關稅負擔將更多地落在美國,而不是中國身上”。

對於這套“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說辭,特朗普當然坐不住了。他於9月8日“貼心”地為蘋果找出了“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讓蘋果公司的產品在美國而不是中國生產,這樣還可以讓蘋果公司享受零關稅的稅收激勵。

蘋果“上書”分析貿易戰弊端,英特爾支持,被特朗普懟回來了……

雖說總統公然喊話對企業威逼利誘,有點讓人看不過眼;但讓企業回美國辦廠,倒是特朗普自上臺以來的重要關切。受高昂人力成本影響,美國製造業“空心化”多年,特朗普為恢復美國製造業大國地位出盡狠招、用心良苦:一方面對從國外向美國回售產品的企業徵收重稅,另一方面,啟動了史上最大的減稅方案。

然而,往何處設廠、向何處銷售,都是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作出的佈局。就算總統點名,企業們就一定會回去麼?

蘋果“上書”分析貿易戰弊端,英特爾支持,被特朗普懟回來了……

放眼望去,能排得上號的跨國巨頭,都是經濟全球化浪潮的直接產物。以蘋果為例,其供應商一大半都來自中國。分析普遍認為,若蘋果將生產業務遷回美國,的確能少挨關稅這刀,但蘋果旗下產品決不會變得更便宜。

美國另一家知名科技企業,英特爾公司對蘋果公開信中的觀點表示支持。英特爾表示,在手機及計算機產業,中國製造業已經加入了全球供應鏈之中,人為將其剔除勢必會對美國企業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當然,除卻供應鏈的考量,各大公司放不下的,更有中國巨大的市場。

蘋果“上書”分析貿易戰弊端,英特爾支持,被特朗普懟回來了……

劍指中國的貿易戰,最有可能的反倒是傷及美國自己,蘋果與英特爾算是一不小心說了實話,只是,這些關乎本國企業“真金白銀”的影響,並沒有阻擋特朗普的腳步。就在蘋果發出公開信不久,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接受採訪時稱,美國還將對另外267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如果我願意,將會很快。”

從500億到2000億到2670億,下手越來越重。升級貿易戰,全然不管自身損傷。特朗普這是什麼套路?

在自傳《交易的藝術》一書中,特朗普專門談到做生意的四個階段:

一是提出驚人的目標;

二是大肆宣傳;

三是決策反覆搖擺;

四是獲得直觀的結果。

他註解道:“一個遠高於預期的條件讓對手無從下手——反覆無常的變化給對手施加壓力——給出次優條件讓對手急於接受了事——達到最初想要的結果。”

此時再回顧特朗普的所作所為,簡直就是對這幾句話的生動詮釋。他之所以幾次三番漫天要價、層層加碼,不過就是想要打亂中國的節奏,迫使中國俯首帖耳。可惜這些招數取勝的關鍵,是將對手嚇住。然而,“中國不是嚇大的”!

蘋果“上書”分析貿易戰弊端,英特爾支持,被特朗普懟回來了……

從最開始“奉陪到底”的表態,到一路走來“同等加稅”的行為,中國的堅定決心顯而易見。對於中國復興路上這場避無可避之戰,我們足夠清醒,也足夠淡定。只要按照自己的節奏、辦好自己的事,中國就一定可以邁過這道坎。

再看美國,對外反覆搖擺的狠招,對內同樣傳遞著巨大的不確定性。據美國商會測算,總統的愚蠢行為或將導致美國損失260萬個工作崗位。這些代價,真的是美國可以承受的嗎?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