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自古巴蜀便是文学艺术名手云集之地。抗战时期,川渝以大后方的地缘优势广纳四海俊杰成为艺术重镇。建国后,川渝以其独特的自然人文风光吸引了李可染等大批绘画名手前往写生。及至当代,川渝两地画家群体有着敏锐的艺术觉悟,在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及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质等资源的滋养下,形成了风格鲜明的艺术表达。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川渝绘画专题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Lot 708

李琼玖 登高图

纸本 镜心

49×35 cm

RMB:6,000-12,000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Lot 709

李琼玖 高原风光

纸本 镜心

68×45 cm

RMB:8,000-15,000

李琼玖一生追求艺术一丝不苟,对大自然的热爱,发自内心,一草一木总关情。除他生活熟悉了解的乐山外,他还数十次带学生到峨眉山、小凉山写生,一去就住,少则十天半月,多则数月。他画的山水气势磅礴,韵味十足,熔为一炉,张驰有度,笔法精彩。他画的花鸟以峨眉山奇花珍禽为素材,笔墨中体现了现代与古韵,块面与线条,刚毅与柔美,深与浅的对比,融入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表达的辨证关系,艺术感染力突显。李琼玖生前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嘉州画院院长。画坛巨匠石鲁称赞其:“惜墨如金,动笔为魂”,还敬佩地说:“峨眉(指李画的峨眉山)太高我何小也”。刘海粟评价其画“朝气蓬勃,新得出奇”。何海霞拜题:“蜀中灵秀,近代画杰”盛赞李琼玖先生。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Lot 710

李琼玖 九老仙府

纸本 镜心

97×177 cm

RMB:60,000-90,000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Lot 711

冯建吴 峨嵋胜境

纸本 镜心

53×139 cm

RMB:100,000-150,000

冯建吴先生或取临空俯瞰的奇伟视角,如仙人之凭虚御风,收览大地群峰于一图;或高远仰望,群山高峻而巍峨;或取宏阔壮丽的境界,如月涌大江流,剑阁天下雄;他以重拙强健的书法用笔运之画面,以笔墨自身之表现而出奇制胜,则不仅大山大水愈加崇高壮美,就连幽秀之青城峨眉,亦气势不凡,甚至连江水、云雾、花卉、树木这些柔美之象,亦因铿锵顿挫隶体勾勒一变而为雄强霸悍之物。不仅让人想到其师潘天寿先生花鸟用笔“强其骨”与“一味霸悍”的主张;当然,还有色彩,建吴先生在一片重墨之中敢用浓色重彩,他的浓重朱砂在淡雅空灵的文人水墨中硬闯出又一条热烈欢腾的全新境界。(文/林木)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Lot 712

陈子庄 山居图

纸本 镜心

22×29 cm

RMB:20,000-30,000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Lot 713

陈子庄 湖山清逸图

陈子庄将中国山水画构成从传统的'三远法'模式中解放出来,他的作品画面构成的灵活多变与画面无论大小繁简都具有完整感的事实,证明陈子庄山水画画面构成的现代改造是相当成功的。中国文人画的笔墨体系本来就寄生在书法的用笔原则之上,由于这些原则的支持,文人画的写意性才得以成立。但明清以来山水画笔墨的写意性在逐渐流失,陈子庄说他用花鸟画法画水山,正是将保存在花鸟画中的书法式写意用笔移植到山水画中。这样一来,传统山水画的皴法体系不可避免地被消解掉了,因此,陈子庄山水画中几乎见不到传统山水画最引人注目的皴法,而只是由一些书法式线条组成图案来表现山石的体感与质感,陈子庄这样做,在他自己只不过是不愿因循旧法而别出新意,但实际上,他已经拆散了传统绘画的技法体系,并且证明,即使不遵循这些名目繁多的规则,一样可以画出中国气派的山水画。因此,陈子庄进而提出,中国绘画的传统并不存在于这些绘画样式之中,而应该是一种精神。也就是说,中国绘画的传统是人类观照大自然、观照生命的一种文化态度,而并非仅仅是前人用过的一些方法。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Lot 714

赵蕴玉 吹箫仕女

纸本 镜心

64×43 cm

RMB:5,000-10,000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Lot 715

赵蕴玉 帝子乘风下翠微

纸本 镜心

103×54 cm

RMB:5,000-10,000

赵蕴玉通诗书,精鉴赏,擅长各种画题,又兼善青绿、重彩、水墨、白描等各种画法,是在学识和修养上最接近于张大千的巴蜀画家。不过,张大千出于丰沛,达于豪壮,赵蕴玉却出于丰沛,达于文秀。他以优雅、深稳、从容不迫而精丽典雅的画风,为20世纪中国画坛留下了宝贵财富。赵蕴玉首先以仕女画享有盛誉。观其仕女画创作,可谓诸法尽善,洋洋大观。其中有重彩,有淡彩,有白描;有工笔密体,有逸笔疏体,亦有工写结合、粗细参化之作。然而无论哪种风格和画法,其作皆能神通古今,雅俗共赏。赵蕴玉近学张大千,远学古人。从张大千那里,他更多地学到了如何在中国人物画传统中寻踪问脉,参古更化。他经由任伯年、费丹旭、改琦、余集一路而上,溯流明清,远追隋唐,从明代仇英、唐寅、张风、吴伟,到唐代孙位、周昉、张萱、吴道子,取法环环相扣,为学自成文脉。他又从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的研习中受到启示,以这些摹本为线索,回望六朝,相看隋唐,到敦煌壁画获取人物画表现的丰富营养。通过大量学习,广集众善,赵蕴玉终得以脱略绳墨,实现了从师古之法到师古之心。他尤将明清仕女画的纤丽曼妙与唐代绮罗人物画的雍容华贵融为一体,创造了清新雅逸、婉约深致的仕女画风格,在20世纪人物题材的中国画创作中卓然成家。(文/吴永强)

☰☰☰

嘉德四季第52期 • 金秋拍卖会

中国书画·瓷器·玉器·工艺品·古籍善本

【 预 展 PREVIEW 】

2018 / 9 / 16 — 9 / 18

【 拍 卖 AUCTIONS】

2018 / 9 / 19 — 9 / 21

【 展 拍 地 点 】

嘉德艺术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嘉德四季52期」入蜀方知画意浓——川渝绘画专题三(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