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小時候打過屁股針,長大考不過科目二?別笑,這是真的!

女報記者 孫墨琦

小時候屁股打過針,如今考不過科目二?近日,一名男子學車考科目二時,發現自己踩離合器和剎車很困難。經醫生檢查後診斷為“臀肌攣縮症”。據醫生解釋,這種病大多數都是由臀部肌肉注射(打針)引起的。

“走路外八,被同學嘲笑像青蛙走路。”“我練科二,倒車入庫40多分鐘就很酸,整個左邊屁股痛,用不上力。”“簡單的一個二郎腿,對我來說比登天都難。”近日,記者通過採訪醫生、駕校教練發現,該男子的困惑並非個案,諸多患者都是小時候注射屁股針所致。

小時候打過屁股針,長大考不過科目二?別笑,這是真的!

注射成病

“因為小時候經常感冒發燒,所以也就會經常打肌肉針。”今年35歲的張先生,經過了長期的康復訓練,症狀漸好,但如今走路依舊外八。那時候的他剛上幼兒園,一感冒就要打針,醫生看我怕疼,就會給我加苯甲醇。

後來,張先生上小學的時候,家人就發現他走路有點外八了,兩條腿都不一樣粗細,經醫生檢查說是左側腿肌肉萎縮,而左邊正是他經常打屁股針的一側,隨後大概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張先生左邊的肌肉才慢慢恢復,但直到現在還是左邊腿比右邊要細一點,“其實後來發現全身都是左邊比右邊要瘦,估計應該是當時留下的‘後遺症’了。”

對此,山東省立第三醫院骨外科副主任侯訓凱介紹,這種現象在二三十年前多發,當孩子生病以後,一些家長很喜歡給孩子打針,總認為打針比吃藥來得快,有時動不動打屁股針,這樣做雖然看起來便捷,殊不知,長此以往卻有可能造成由注射而引起的臀肌攣縮症。由於注射針頭的損傷和藥物的化學刺激可引起臀肌的化學性、無菌性肌纖維組織炎甚至壞死,最終導致肌肉纖維化及攣縮,使肌肉失去了正常的彈性。

像張先生小時候注射的苯甲醇,就是作為減輕肌肉注射疼痛的添加劑,因為苯甲醇可以起到麻醉作用,減輕兒童肌肉注射時的疼痛感,所以在很多醫院特別是一些鄉鎮小診所用得特別多。但是反覆注射苯甲醇會有嚴重副作用,輕者導致臀部肌肉萎縮,重者會影響到腿部肌肉,長時間得不到醫治會變成“蛙步”。這類藥品,在2012年左右才被國家明令禁止用於兒童注射劑使用。

“作為人口大省,山東這種情況有不少,農村地區多見,尤其偏遠農村地區,可見地區聚集性發病。”侯訓凱介紹,打屁股針常見的併發症有局部硬結形成、出血或血腫、膿腫,局部壞死、神經損傷等。嚴重的在2~3年或更長時間後出現臀部肌肉攣縮、硬化。致使孩子長大後走路姿勢異常、腿部上抬困難等症狀。如果注射的藥物刺激性較大、注射部位不正確或反覆肌肉注射,併發症的發生率可能更高。

學車囧記

“我做教練快20年了,像張先生這樣的學員見過不少。”濟南泉旺駕校的張教練告訴記者,這個疾病的確會影響腿部對於離合和剎車的操控。有些學員因為不能靈活操作,就不學車了,也有的隨車學了一年了也不見效果,最後還是放棄了。“他們其中有的沒有確診,現在想來應該就是這個疾病的問題。”

張教練回憶,一開始遇見的那位學員,剎車、離合總是不能靈活變換,換個檔麻煩,剎車也不及時,發出的口號不能第一時間回應,當時以為是學員還沒熟悉操作,沒練幾天就不學了,在那之後就再也沒見他來過。事後聽駕校的同事說,他去退學費時才知道是臀肌攣縮症的問題,那是他第一次聽到這個病名。

已經科目二掛科三次的周先生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血淚”史。已經學車2年的他,在順利地通過科目一的考試後,就進入科目二掛科的死循環狀態,“不是我不勤奮,每週除卻工作日,其餘時間我都會去學車。”對待學車,周先生熱情滿滿,可學起來卻比別人吃力。看見身邊同學一輪輪地更新,只有他成為學車的“前輩”。“一上車操作,兩腳就不聽話了,腳底下很不靈活,坐著的時候兩腳並不攏,很難同時踩到離合和剎車,還多次被教練訓斥姿勢不對。”為此他苦惱不已,一度懷疑是自己太笨。也由此,周先生想到平時的“怪症”,既無法正常下蹲,也蹺不了二郎腿。網上一搜還真找到了不少有共同困惑的病友,這才下定決心去醫院,經確診為臀肌攣縮症。

“這種病是可以治療的,經過後期干預、康復治療是能夠恢復正常生活的。”侯訓凱強調,對於臀肌攣縮症,輕微的可以不用處理,非手術的治療方式包括牽伸、手法治療、物理因子治療,都有不錯的效果;有髖部彈響的,走路感覺不適的,步態影響大的,可以採用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分為傳統的開放式鬆解手術和微創手術。微創手術可分為小切口或關節鏡下鬆解手術,對於絕大多數患者都適用。同時,手術實際上只是完成了治療的一部分,“一分手術,九分鍛鍊”,也就是說如果手術後不鍛鍊,跟沒手術一個樣,僅僅依靠手術治療,臀肌攣縮症的複發率會很高,因此術後的康復介入同樣重要。訓練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新的粘連產生,同時糾正步態,提高關節周圍軟組織強度。

自測表

1.跑步時只能小步幅跑動,大步幅時呈跳躍狀。

2.步行時呈“外八字”(鴨步或蛙形腿)步態。

3.坐位屈膝屈髖90°,不能雙並膝或不能蹺二郎腿。

4.雙膝併攏不分開不能蹲下去,下蹲時並足膝部劃圈或分開雙足雙膝才能蹲下。

5.屈髖或下蹲時雙手放在臀部骨頭凸起的地方有條索狀物(或塊狀物)在骨頭表面皮膚下面滑動或發出響聲。

6.臀部明顯板塊樣或明顯凹陷較尖。

7.側身睡覺時上面那條腿膝蓋放不到床上。

8.嚴重的可有駝背、身體歪斜、骨盆傾斜、脊柱側彎、兩條腿不一樣長等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