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媒體報道|“高租低返”讓土地流轉各方利益再放大——河南淅川縣根據實際靈活調整農業經營形式

媒體報道|“高租低返”讓土地流轉各方利益再放大——河南淅川縣根據實際靈活調整農業經營形式

媒體報道|“高租低返”讓土地流轉各方利益再放大——河南淅川縣根據實際靈活調整農業經營形式
媒體報道|“高租低返”讓土地流轉各方利益再放大——河南淅川縣根據實際靈活調整農業經營形式

“今年西瓜行情好,俺把流轉出去的地再返租回來種點西瓜。”

資料圖

媒体报道|“高租低返”让土地流转各方利益再放大——河南淅川县根据实际灵活调整农业经营形式

任振宇 楊振輝

1

租返自由激活鄉村土地價值

“西瓜剛賣了,你看我還是將這塊地‘還’給合作社吧!”日前,河南省淅川縣毛堂鄉龍泉村村民王建偉找到丹水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東普,提出了一個請求。原來,他種西瓜的3畝地,是從他6年前租給合作社的田地中“返租”的。“土地租給合作社,每畝年租金400元左右。若要‘返租’土地耕種,每畝只需付給合作社100元。”王建偉笑著說,去年看準西瓜行情好,今年從合作社“返租”3畝地種西瓜淨賺了9000多元。

原本在外地種植中藥材的張東普,2011年回到家鄉淅川縣,看中該縣毛堂鄉的氣候環境及土地資源,從村民手中租賃土地建立中藥材基地。7年間,他租賃的土地從1個村擴展到18個村,面積從50畝增加到近千畝,併成立了中藥材合作社,發展金銀花、黃芩、柴胡、梔子等,去年銷售額突破600萬元。“地雖然流轉出去了,但一些留守村民仍然有種地願望。”張東普說,合作社與農民是“魚和水”的關係,所以從一開始就儘量反哺當地村民,“高租低返”的靈活耕種模式,完全打消了農民無地可種的顧慮。

毛堂鄉龍泉村村民楊青波有5畝地租給了丹水中藥材合作社,平時夫妻倆一有空,就幫合作社幹農活,等於一塊地有兩份收入。今年夏天,他看到甜玉米銷售價格高,於是找到張東普“返租”了1畝地種下秋玉米苗。有農民問張東普,這農田“高租低返”,合作社不就吃虧了嗎?這虧本的買賣咋做?張東普笑著說,土地耕種需要解決農作物輪作問題,每年有一部分土地要輪換種植其他作物。農民有需求,返給他們種瓜果,然後再還給合作社種藥材,解決輪作,保持肥力互補,兩不誤、兩得益。

目前,毛堂鄉農民的“返租地”已有300多畝。“一直以來,毛堂鄉大量勞動力外出,不少土地拋荒或半拋荒。”毛堂鄉黨委書記王志斌說,自從推出“租返自由”的耕種模式後,鄉村的土地價值得到了進一步激活。合作社長期流轉的土地中,有近一半原來是撂荒地,這些土地現在的年畝產收益,都在5000元以上。

2

利潤按比例分配,實現了土地“二次利用”

8月10日清晨,淅川縣上集鎮青龍村核桃種植園區一派繁忙景象,十幾名村民正專心致志地在長勢良好的黃豆地裡除草。“趁早上天氣涼快,大家加緊幹,看這長勢,今年大夥兒的收入肯定不會比去年差。”淅川縣旭陽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豐軍一邊幹活,一邊給大家鼓勁。

“這些土地你們不是已經流轉給別人栽核桃樹了嗎?怎麼還在這裡種黃豆呢?”面對筆者的疑問,正準備休息的青龍村村民李兆山說:“這不有‘反租倒包’嘛,我們把土地流轉出去,合作社再把那些沒成林的土地從流轉土地的業主手中返租回來,組織大家種些花生、黃豆之類,我們既得了土地流轉費,又掙了工錢,划得來。”

“你還少說了一樣,我們還有分紅哩。”一邊除草的青龍村村民張富江接過話頭說道:“我們家去年流轉了3畝土地,一畝土地的流轉費大約是400元,3畝就是1200元。在合作社務工每天的工錢是60元,去年合作社組織大家種的是花生和青菜,收成很好,除了務工費,我們每人還有近200元的分紅。”張富江告訴筆者,他沒想到已經流轉出去的土地還能再返租回來種,僅他們家的3畝地一年就能收入8000多元,這在農村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上集鎮黨委書記範海明告訴筆者,近年來,鎮裡在青龍村、楊營村聯片發展核桃種植園區。園區由河南綠源綜合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和淅川縣渠首核桃專業合作社聯合管理,共流轉土地4000餘畝,目前已成林3000畝。“為了讓那些未成林的土地充分發揮效益,鎮裡提出了‘反租倒包’模式。”範海明說,所謂“反租倒包”,就是種植業主從農戶手中把土地流轉出來,然後在不影響作物生長的情況下,將未成林的土地再免費返租給合作社。由合作社組織農民進行林下耕種,產生的利潤大家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分配,在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同時,實現土地“二次”利用。

3

公司、合作社、農戶各有所得,利益均沾

農戶對這種做法有什麼反應?在地裡幹活的村民你一句我一嘴地說開了,“反租倒包”這種模式好,他們十分樂意。楊營村村民楊巧花說:“像我們這樣五六十歲的農村婦女,出去打工既不好找工作,又照顧不到家裡。現在合作社把大家組織起來幹活兒,種什麼、怎麼種都由合作社做主,自己一點都不用操心,而且離家還近,大夥兒當然願意。”

2014年底,淅川縣旭陽種植專業合作社想帶領村民規模種植黑花生,卻遇到地塊太過分散,不便集中管理的問題。為此,鎮裡與河南綠源綜合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協商溝通,決定以“反租倒包”的形式將公司流轉的、未成林的土地重新集中起來,並統一配套水電等基礎設施後交由合作社進行林下耕種,具體的利潤分配由雙方自行商定。

“去年,我們合作社從綠源公司轉租了300畝土地種植黑花生和青菜,綠源公司負責提供種子,所獲收益的20%歸公司所有。一年下來,產值近100萬元,除去公司的20%及農民務工和社員分紅支出,合作社仍有不少利潤,十分划算。”王豐軍掰著手指算著,如果合作社自己流轉土地,300畝土地的流轉費大約需要12萬元,並且還要搞基礎設施建設,前期投入大、見效慢,“反租倒包”不僅給流轉土地的村民吃了“定心丸”,還為合作社建設提供了便捷服務。王豐軍說:“今年我們返租了60畝土地種植黃豆,準備下半年再種些蔬菜,目前有三四十名村民在合作社務工,如果效益好的話,明年我們打算擴大規模,讓更多村民受益。”

“這種模式對流轉土地的業主來說,同樣有利無弊。”範海明表示,綠源公司將未成林的土地返租給合作社,不需要專人進行管理,每年可以節約七八萬元的除草、管理等費用,並且還能產生一定的利潤。同時,公司要求合作社必須按規定有序耕種,種植的農作物不能對地裡的核桃樹造成傷害,否則公司有權收回土地。可以說,“反租倒包”模式實現了公司、合作社、農戶“三贏”的局面。

由於在未成林的土地上耕種技術要求較高,村民單家獨戶無力完成,同時也為了更好地推廣“反租倒包”模式,上集鎮要求全鎮各級黨組織積極開展“支部示範園,黨員試驗田”創建工作,上集鎮楊營村黨支部產業示範園便是其中之一。今年,楊營村黨支部從綠源公司返租了60畝土地,成立產業示範園,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指導村民種植黃豆。“我們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支部示範園的創建,將全鎮未成林的土地充分利用起來,增加土地利用效益,推動全鎮產業發展和集體經濟壯大,帶動群眾致富奔小康,促進農村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範海明如是說。

媒体报道|“高租低返”让土地流转各方利益再放大——河南淅川县根据实际灵活调整农业经营形式

媒體報道|“高租低返”讓土地流轉各方利益再放大——河南淅川縣根據實際靈活調整農業經營形式點擊藍色鏈接

查看完整通知內容

媒体报道|“高租低返”让土地流转各方利益再放大——河南淅川县根据实际灵活调整农业经营形式
媒体报道|“高租低返”让土地流转各方利益再放大——河南淅川县根据实际灵活调整农业经营形式媒体报道|“高租低返”让土地流转各方利益再放大——河南淅川县根据实际灵活调整农业经营形式

合作社人必讀|2018年度《中國農民合作社》在線訂閱指南(視頻)

媒体报道|“高租低返”让土地流转各方利益再放大——河南淅川县根据实际灵活调整农业经营形式

農業農村部管理幹部學院門戶網站

58分鐘前

媒体报道|“高租低返”让土地流转各方利益再放大——河南淅川县根据实际灵活调整农业经营形式

農民合作社發展中心

中國農民合作社: 點擊二維碼可識別關注

媒体报道|“高租低返”让土地流转各方利益再放大——河南淅川县根据实际灵活调整农业经营形式媒体报道|“高租低返”让土地流转各方利益再放大——河南淅川县根据实际灵活调整农业经营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