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 此梁山好漢排名不高,卻至少為梁山帶來13名好漢,只因他提出此計

但凡提起《水滸傳》,似乎大夥兒首先想到的就是武松、林沖、魯智深、宋江等人,這無可厚非,畢竟他們戲份本就是最多的,宋江是絕對的主角,而另外三位則是個人魅力出眾,然而《水滸傳》可不是講述幾個人的故事,而是一大幫子人,施耐庵很難對這梁山上的108個好漢做到“雨露均霑”,有的好漢戲份的確是少的可憐,就以本文的主角來說,這哥們在梁山上的排名不高,甚至可以說是非常靠後了,然而至少有13名好漢上山是與他有關的,就因為他提出了這個計謀!

此梁山好漢排名不高,卻至少為梁山帶來13名好漢,只因他提出此計

(呼延灼劇照)

在《水滸傳》原著的第五十八回發生了一件大事,劇情的發展達到一個高潮,即是所謂的“三山聚義”,三山指的是二龍山、白虎山以及桃花山,他們聚義是為了抵抗共同的敵人,呼延灼以及他的青州兵馬,山賊畢竟是山賊,和呼延灼的正規軍比始終是沒法看的,最終三山聚義都只能是勉強與呼延灼抗衡,最終還是由宋江帶著梁山泊的兵馬前來支援,才將呼延灼打敗。

此梁山好漢排名不高,卻至少為梁山帶來13名好漢,只因他提出此計

(楊志、魯智深、武松劇照)

咱們看看因為這件事而上了梁山的好漢有哪些人吧!首先是二龍山勢力,他們為首的是魯智深、楊志、武松、施恩、張青、孫二孃,這六人;其次是白虎山的孔明、孔亮兩兄弟,二人;再就是桃花山李忠、周通,共計二人;最後是呼延灼一方的勢力,包括呼延灼、彭玘、韓滔,共計三人。這一段劇情中至少有這麼13位好漢上了梁山(說至少,是怕有遺漏,歡迎大家補充)。

此梁山好漢排名不高,卻至少為梁山帶來13名好漢,只因他提出此計

(楊志劇照)

很多人可能要說了,二龍山明明還有“操刀鬼”曹正!別急,咱們本文的主角就是曹正,所以他自然是不被算在那13位好漢當中的人,這哥們在梁山上排名到了第八十一位,可以說是相當靠後了,然而正是因為有這位低調的好漢,才有了“三山聚義”以及那13位好漢上山的劇情,為了證明此觀點,咱們不妨把劇情倒回“三山聚義”之前。

此梁山好漢排名不高,卻至少為梁山帶來13名好漢,只因他提出此計

(曹正劇照)

當時楊志正因為丟了生辰綱而四處逃亡,一路到了曹正的酒店裡,楊志自然是沒錢付賬的,於是便想了賴賬,曹正與之大打出手,後得知對方身份後,與之化敵為友,並且他建議楊志去二龍山落草,路上又遇上了剛從二龍山下山的魯智深,說是二龍山不收外人,而此時曹正便提出一計,他覺得這二龍山之主鄧龍不是什麼好鳥,不如由他們幾人來取而代之,楊志、魯智深都是高手,幾人一拍即合,說幹就幹,拿下了二龍山,楊志當的寨主,此後武松、張青、孫二孃、施恩來投。

此梁山好漢排名不高,卻至少為梁山帶來13名好漢,只因他提出此計

(宋江劇照)

咱們不妨想想,若是曹正沒有提出“將鄧龍取而代之”的計謀,以鄧龍的尿性,會在桃花山、白虎山有難的時候去援助嗎?顯然不會,那麼呼延灼很有可能將這些勢力逐個消滅,也就沒有所謂的“三山聚義”了,而這些勢力被消滅,自然也就沒有孔亮向梁山求援了,梁山兵馬不來,呼延灼便成了剿匪英雄,自然也不是落草為寇了,前文所提到的除了“操刀鬼”曹正以外的13位好漢自然也就沒有機會上山了,不是嗎?

這既是所謂的“蝴蝶效應”,別看咱們曹正兄弟排名不高,他對於梁山的貢獻可是槓槓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