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拆遷來臨,你本該知道哪些信息?

拆遷來臨,你本該知道哪些信息?

拆遷來臨

聽說要拆遷了,作為被拆遷人的你心情如何?高興,心想可以小富一筆;抗拒,住得好好的房子不想拆;擔憂,怕房子拆了給的補償不夠後續的生活。拆遷來臨,之所以惴惴不安,主要是因為信息的缺失。聽說要拆遷了,等了很久卻沒有動靜,時不時有相關領導來訪,量一下或者問一問。從聽聞拆遷,便一直坐立難安,到底拆不拆呢?什麼時候拆呢?什麼原因拆遷?怎麼補償呢?不合理怎麼辦?

事實上,你想知道的信息,法律本就賦予了你知情的權利。

拆遷在法律中實際是徵收,在徵收時,法律規定被徵收人享有充足的知情權。徵收開始後,應當將以下信息進行公告: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即城市房屋徵收)

1、《徵收補償方案》的擬定、公告和徵求意見。《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條和第十一條規定,房屋徵收部門擬定徵收補償方案,報市、縣級人民政府。市、縣級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論證並

公佈、徵求公眾意見,徵求意見的期限不得少於30天。

2、《徵收決定》的作出和公告。徵收決定是徵收正式開啟的信號,完成之前的補償方案論證、規劃計劃論證、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後,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並公告。同時徵收公告應當載明《徵收補償方案》和行政複議、行政訴訟權利等事項

拆遷來臨,你本該知道哪些信息?

解析:在這兩份公告文件中 ,重點包含了徵收範圍、徵收補償和對徵收有異議時的救濟途徑。

首先,聽聞拆遷不一定自家的房屋一定會拆遷,因為拆遷正式有效的法律文件是《徵收決定》公告,所以自己的房子要保護好,拿不到滿意的補償款絕對不能輕易交房和簽字。

其次,拆遷來了,怎麼補償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徵收補償方案中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解答,所以當不知道該怎麼補償時,有可能是方案還沒有制定出,需要等待並隨時關注;同時也有可能是知情權被侵犯,此時不能消極等待需要主動詢問且必要時需要啟動調查程序。

最後,對徵收有異議,包括補償方案、範圍等,在補償方案徵求意見階段,可以及時在專業人士指導下提出有效的建議,在徵收決定公告後,及時在法定期間內提起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主張權益。

拆遷來臨,你本該知道哪些信息?

集體土地徵收(即農村的房屋、耕地等徵收)

1、擬徵地公告。擬徵地公告是在徵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擬徵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等,進行公告。告知後,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不得在擬徵土地上搶栽搶種搶建。

2、徵收土地公告。徵收土地公告是徵地獲批後,由市、縣級人民政府進行公告,公告內容包括“徵地批准機關、批准文號、批准時間和批准用途;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位置、地類和麵積;徵地補償標準和農業人員安置途徑;辦理徵地補償登記的期限”。

3、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補償安置方案,是由市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批准的徵收土地方案擬定。內容包括“被徵收土地的位置、地類、面積、地上附著物的情況、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數額、支付對象和支付方式;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標準和支付方式;

等”

拆遷來臨,你本該知道哪些信息?

解析:對於農村徵收拆遷,信息的缺失更為嚴重,很多地方從頭至尾都是村委會或拆遷領導口頭告知信息,然而這些信息不全面也不準確,讓人難以信服。因此《徵收土地公告辦法》對農村徵收公告事宜做了詳細的規定。

事實上,從聽到拆遷風聲到徵收從法律上正式啟動,中間隔了較長一段時間。所以,當拆遷來臨,卻什麼信息都不知道時,如果是尚未公告,可以耐心等待並積極問詢和收集相關資料。但如果未公告信息就直接實際拆除或讓籤協議,則是違法的。具體有這樣兩種可能,一種是根本沒有辦理相關審批和規劃程序,所以自然沒有批文等信息的公告;另一種是辦理了相關征收手續但沒有依法公告。而這些都是拆遷的重大違法點,可以通過有效打擊維護自身權益。此時絕不能再消極等待,需要儘快找專業人士介入指導進行調查。

21世紀是信息時代,信息至關重要,而對於拆遷這一事關重大權益的事情,拆遷信息更加重要,直接影響被拆遷人的實體權利,所以清楚自己應得知哪些信息,信息渠道如何,是拆遷維權的重要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