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ipo不停的發,到底能不能給經濟作貢獻?是不是讓一部分人快速致富的途徑?你怎麼看?

木那蜜


IPO就是中國式的造富機器,我們的發行機關根本就沒有考慮市場的承載能力,而是不計後果的批量發行新股。將來必然會導致解禁股的堰塞湖,使之股市無法承受。

批量上市新股,不會起到促經濟的作用,相反大量的發行新股導致股市低迷,融資不暢,怎麼起到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新股上市真的成為了某些人快速暴富的路徑,因此也就有了部分公司造假也要上市,上市後公司利潤馬上變臉,甚至是虧損,這難道不是坑人嘛。

由於上市公司手持的是原始股,無論怎麼樣,解禁後賣出都是幾倍的利潤。這難道不是在給個別人造富嘛?誰管過韭菜的死活。

證監會應考慮市場承受力,根據大盤上升到某個點位(譬如3000點以上)來有秩序的IPO,儘快制定限制鐵公雞企業融資以及解禁股拋售,拿出消除堰塞湖的辦法,給予大盤喘息的機會。讓股民看到大盤走出低谷的希望,使之每個人都能獲得國家改革的紅利,而不是天天被割韭菜,賠的血本無歸。


青島蛤蜊疙瘩


A股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實體企業融資為主,時至今日仍然是以融資為發展方針,導致股市為了不動搖融資功能,有時候可以弱化投資作用,也致使股市出現了較多問題,此次科創板推出仍然是讓這些高新科技公司獲取資金的渠道,也允許了未盈利企業上市,很顯然股市就是在為經濟做貢獻。

但股市本質是融資,卻存在變味的感覺,因為股市發展至今,雖然為實體經濟做出了貢獻,不過卻也是以大部分股民虧損為前提,造就了大批的富翁,而3600多家企業通過在A股上市,真正融資用作發展實體的企業並不多。2018年有關數據調查,A股市場三分之一的公司資金投資了房地產行業,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把資金用在跨界收購中,導致資本市場的錢融資後沒有真正的用在了企業發展中的公司並不少,結果企業面臨業績下滑和虧損退市,買單的反而是股民。

加上很多企業上市的目的不純,在IPO加速發行週期內通過造假上市,利用違法違規行為保住上市公司實行各種利益輸送,讓A股市場生態環境破壞非常嚴重,影響了股市健康發展,股東上市後一味的減持為主,讓新股加速發行後,股市的上漲難度增加。

尤其近幾年造假事件頻發,地雷問題屢次出現,公司上市後造富了少部分人,大多數投資者卻是嚴重虧損,這種加速不停發確實存在讓一部分人通過上市快速致富,也讓很多企業為了上市和實現上市套現的目的違法違規事件有所增加,如果一味的制發行IPO,沒有強化對上市公司的獨到,可能會導致股市長期維持萎靡不振的走勢,投資者難以投資賺錢。

總之,IPO不停發確實有為經濟做出貢獻,但是大部分企業上市後性質變了,利用資本市場開始各種套現行為,反而企業不斷走下坡,讓大部分企業上市後業績更難看,股民投資虧損概率增加,成為了一部分人致富的途徑。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我覺得一個企業能不能坐強做大也許不一定和上市不上市有直接關係!

我以前在的一個上市公司,沒上市之前公司越做越好,對未來的期望也越來越高。那個時候產值也就上億了。

後來老闆派人親自坐鎮上海,打通各種關係,終於如願以償,上市成功。本來上市之後就皆大歡喜,還一度相信可以利用上市資金來做大自己的企業,把公司推向十億百億的舞臺!

可是事與願違,上市以後,老闆就變了,公司也開始懶惰了,不再追求公司的主頁,做起了企業房地產!反而公司業績越來越差勁!

後來實在熬不住,賣了上市公司。那賣了上市公司,在資金上就流動性更差了,想做好可能更不容易了。

可是恰恰相反,聽說公司現在又開始越做越好,做做做紅火了!

誰能夠說的清楚?誰能夠知道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所以我覺得一個公司上不上市真的跟能不能把公司做強做大沒有太直接關係!

不是有很多企業沒有上市不一樣做的風生水起,紅紅火火!

要說有些企業,硬要說有直接關係,沒有活動資金,週轉緊張,也就是一種欺騙政府部門,欺騙老百姓的託詞而已!

說句實話,那些企業最缺少資金週轉的就是房地產,因為多數房地產商都是空手套白狼,做的無本萬利買賣!

以房養貸,以貸養房!再高價轉手,一本萬利!


雲端翱翔的心


市場亂相叢生,怪事接二連三

昨天的一則消息,讓人大跌眼鏡,深大通竟然暴力抗拒證監局執法,這個執法,也僅僅是送監管函。曾經IPO批准你上市,現在卻翻臉不認人,更何況還是暴力抗法頂頭監管,無法無天到什麼程度。

今天深大通跌跌停開盤,算是市場用腳在投票。看看一路狂跌的股價,看看明顯的資金炒作的K線,明眼人一看這種公司是什麼貨色。

IPO常態化發行,需要更強監管

IPO常態化,錯嗎?如果有強監管,讓違法必究,而且是嚴懲,讓在資本市場興風作浪的”妖精“永世不得翻身才行。否則,股票市場就會成為主力惡意圈錢的工具,而且上市公司會成為惡意資本套現和斂財的最好平臺。質押暴雷,商譽暴雷,為什麼會頻繁出現?真的值得沉思。如果相應的法律條款的執法不跟上,讓惡意圈錢的人不敢圈不能圈,那IPO常態化就是在縱容犯罪,縱容割韭菜。關鍵如果此風再漲,將會嚴重危及到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謝謝閱讀,謝謝點贊,請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或者關注後私聊。


投資悟道


嗯,大股東富了以後,我們要飯的時候人家會多給兩塊錢,我們可以多買幾個饅頭,進而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


狗船長


本意是好的,讓創業者有資金幹實業。實際確成了很多人掠奪的錢袋,拼命利用各種手段上市後,又拚命套現,無所不用其極,各種套路匪夷所思,撈夠後那管公司一地雞毛與他何干,造假層出不窮,各種段子似的操作讓人哭笑不得,罰它60萬成變相獎勵,有何懼哉,其實國際上有很多成功經驗防止此類事件發生,監管層彷彿視而不見,卻屢屢發聲要嚴懲,彷彿鬧劇😂


二哥67627882


絕對有貢獻,但IPO不停發,會讓一部分“先知先覺”的資本投機客看到了“嗜血”的機會,變相地讓中國式的IPO擴容成了少數人造富,刻意包裝進行股權投資,採取財務造假讓業績靚麗,跟私募、遊資狼狽為奸、相互勾結,配合上市公司出利好擇機拉高股價出貨,然後利潤一落千丈,落得一地雞毛,把個爛攤子丟給市場,甚至ST、退市。一眾“韭菜”們財富不斷被稀釋、消餌的投機市場,可“韭菜”總是有,前仆後繼,永遠寄望著有一夜暴富的一絲絲悲涼“餘光”,只是很少見。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割了一茬又一茬。淚漣漣、無人顧。

所以,1.要限制大股東在二級市場拋售股票;2.嚴厲處罰財務造假;3.健全機制;4.堵漏洞。


股一味


IPO富了少數企業主,卻抽取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對發展經濟沒有多大促進作用。因為,好多企業融資後並否得到迅速發展,卻把融來的錢去理財,有的盲目擴張不善管理而虧損,有的業主(大股東)一到時間就套現,不負責任地丟給二級市場,還有企業就是盈利了,回報投資者也不夠,等等。大A市場,阿貓阿狗都可以進來融資,融一把,肥了自己就套現,缺乏社會責任,缺乏企業道德,怎麼有心來發展企業,為社會作貢獻!


超越自我240336271


ipo不停的髮型而且是加速發行,這無疑是不合理的A股從08年到現在10年時間增加了2000多家上市公司。美股發展了幾百年現在才5000多家公司而且A股都是國內企業,美國每年退市企業也特別多,但是A股退市的太少了,有的企業退市後過上幾年搖身一變又上市ipo這就是創說中的打不死的小強。

那麼ipo過量發行到底利於經濟嗎?A股上市質量層次不齊,好多企業雖然是經過審核上市的但是上市後不是業績變臉就是大幅虧損,這種企業一旦解禁期到了廉價成本的原始股東就會爭先恐後的清倉式減持。然而受害者就是小散戶了。ipo大量發行只會讓更多的金融機構快速賺錢他們才不管這些企業給社會經濟帶來什麼利益,他們只會利用ipo來實現財富的積累,所以大量的ipo只會造就一部分人暴富,根本給社會經濟帶來不了利益。

這些年A股可以說是新股大量發行,然而指數一路滑行,長年處於熊市狀態,最近管理層又搞什麼註冊制,如果從根本上不解決這種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內幕交易那麼留給投資者的就是踩雷!

好多人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但是看看我們的A股,再看看歐美國家的股市就知道A股過量發行ipo會是什麼樣的後果!一個只注重融資不重視回報的市場是經不起市場的考研的!








迷糊之財經


可以ipo,但必須嚴格科學合理地規範資本市場,借錢要還,不能形成詐騙市場。一個好的股市,上漲則表現國力增強。房價漲股市跌是與國家發展背道而馳的。不管是融資減持定增等等,其目的必須用到企業發展,科技進步上,給投資者一定回報。不能是圈錢造富,這與詐騙有什麼不同,所以有良心的好公司如華為不上市。上市公司減持、券商抽點、國家收稅等,這麼多錢怎麼來,必須是股市上漲,經濟發展,幾方共贏。下跌必然是投資者虧損。關鍵是國家經濟在高速發展而股市又下跌,必須從根本上改造股市制度,才能讓更多的投資者不買房而買股票,現在應該知道國家有很多大資金也不敢輕易進入股市的,只能等低點抄底。牛市的前提是科學嚴格的股市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