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對農民有哪些好處?

羲145649834


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對農民有哪些好處?

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對農民有很多的好處!

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的內容:

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主要涉及三大資產:

資源性資產:主要有土地,宅基地等;

盈利性資產:主要有加工廠、運輸公司資產等,

非營利性資產:如村衛生室、村文化廣場、娛樂室、圖書室資產等。

這些資產的產權制度改革都涉及到每一位農民的切身利益。

對農民的好處:

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盤活集體資產,嚴密集體資產管理制度,儘可能的發揮集體資產的作用,讓他給農民帶來最大的實惠。

資源性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應該說對農民已經帶來了實惠。農村承包的“三權分置”就是農村資源性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成果;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實行的“三權分置”也將給農民帶來實惠!農村土地包括承包地、宅基地的有償退出!都是給農民帶來真金白銀的實惠!都是給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的主要渠道!

盈利性資產產權制度的改革,雖然沒有直接的設計到每一位農民的貼身利益,但是間接的都和農民的利益息息相關。譬如,村集體如果有運輸公司、產品加工廠等,這些盈利性的資產年盈利的收入分配就會涉及到農民。因此,搞好這一塊集體資產產權的改革,也是給農民增加收入的一個渠道!

非營利性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很顯然是與經濟利益沒有掛鉤的。但是,如何能夠使它更好的為農民服務,提升為農民的服務質量、服務內容,這是改革的重點。譬如,怎樣管理好村衛生室,怎樣能夠使村衛生室擴大醫療範圍、提高醫療水平、改善服務態度、完善服務設施等,這些與農民也是有關聯的。譬如,加強圖書室的管理等,這些都與農民的文化娛樂軟實力息息相關。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清楚地看出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對農民的好處是全方位的,既有真金白銀的經濟實惠,又有提升服務環境的軟實力!因此,農民朋友應該多關心、多關注農村的集體資產產權改革!

網友們,你說呢?

我是凡塵觀生活!

謝謝!

再見!


凡塵觀生活


在南方許多地區,以前的鄉經企業遠不如華東華北沿海地區發達。有不少地方在實行土地家庭承包制改革時,將原來的集體企業分掉了。現實生活中,農村沒有集體統一經營實體的“空殼”村、組,幾乎是普遍的。當下的農村集體資產乾貨,主要是農田、旱土、山地(指林業)、水面(指壙庫溝堰等)、道路,還有荒坡、河灘等。改革中,基本上都被分到戶了。所謂“集體所有”歸誰所有?在南方,絕大部分歸當下的村民小組(即原生產隊)所有。其規模一般十幾戶、二十來戶,也有三、四十戶的。田土山林分到戶後,這個組織的集體經濟似乎名存實忘,一旦國家徵地或某實體買地收到了現金,可人戶不缺邊地分配得清清楚楚!十九大後,我國農業進入現代化建設新時代。局部地方那種“分田分山單幹”的現實,肯定遲早都得解決。據報導,農村集體資產權益制度改革,國家農村部非常重視,試點示範工作已擴大到200多個縣。可以肯定,這個關乎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牽動農民紅利增值、致富奔小康的“大盤棋",路徑會越來越清晰,改革力度會越來越強勁!“悟空”老師出的這個議題非常現實,捉住了要害!講集體資產改革好處,當然指的是某個“集體組織成員”應該享有的好處。這個“成員"就是廣大農民。集體資產“所有權”、農民“承包權”以及“使用權"的權益,都離不開農民家庭其有所得。但關鍵在於創新改革,切切實實改好革!本人就此問題提出四點看法,拋磚引玉,深入探討:

一是旗幟鮮明地亮開農村田水山水等資源資產所有權,歸屬於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實行土地分戶承包經營,絕不是改變集體所有權性質。這個“大題”應作為農村改革的前提和政治態度!創新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多講“四個自信”,必須講政治思想,必須講意識形態方向。對於前段改革中發生侵蝕集體土地資產的行為,必須講依照法規妥善處理!

二是堅決實施“資原變資產"的基礎改革。在農村,各集體組織所擁有的田土山水份額有很大差別,區位優勢也不一樣。經過評估,資源作價變股、變現、或者變融資抵押物等,這是必然趨勢!在不變所有權之下,“三權”變值是鏈條槓桿,農民是利益主體,市場是變值鑰匙。資源未利用起來,說千論萬都空談。開發項目,發展生產,才是資源變值的重頭戲!

三是放開市場,搞活經營主體。資源轉變成資產的目的是上市。我認為,在精細規劃、政府引導下,都可立足項目建設,搞活農村土地家庭承包權和經營使用權。為什麼土地平均分割到各家各戶的模式走不通呢?一是農業生產的規律和特殊性不適合“分田單幹”,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苦海"證明了這一點。二是土地三十年承包期,為農民利益給了穩定器和致富空間,但承包權資產不可能不變。“三十年河東與河西”,農民家境、勞力和家業不可能不變。三是農民單家作業與作業環境條件、尤其對涉及的公益共建共享設施建設,不可能那家獨戶堅守、獨建獨享不變。四是在市場競爭擇業下,農村從農人才也不可能拴在“農門"裡不出山。當下農村勞力空缺、田間勞動空場、土地資源空閒是必然現象!無需埋怨誰也!應下決心將土地為重點的農業資源轉變為資產要素,通過上市搞活,創新創建“小農體”與“大實體"連動連體的新型模式。“大實體”決不是以前“大集體”翻版,而是為“小農體”解決那些無力辦、辦不成的難題和短板紮起平臺,提供條件。“小農體”也不是“土地平分到戶經營”的翻版。而是在現代化大農業中,通過專業分工和社會化服務需要,實行節點從業或單項承包,實現優勢互補,各顯其才,形成人盡其能,地盡其利,物盡其用,業盡其精!

四是農村集體資產權益制度改革,應與國家優化結構、補齊短板、加大投入、拉動內需的改革“大盤棋”相適應。集體資產權益制度改革,是涉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整合開發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和實現農村全面小康目標的硬仗。資源變資金、變股金,都離不開國家涉農資金投入支撐和牽引!當下我國農業發展還沒有走出“短腿”的矛盾。應通過國家供給側改革,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廣大農村的土地資源、山水資源、生態康養資源等非常豐富,整合開發利用的空間很大,應把集體資產權益改革、土地經營制度改革、農財投資體系改革等有機結合起來,將惠農投資重點集中到農田農水、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配套上來,以此牽動全局、擴大消費、拉動內需!如有條深山小流域二十萬畝面積,僅三千餘人,人平不到半畝農地,而有的村民小組人平有山林六十餘畝,森林密茂,高山蜿蜒,水資源非常豐富,但山益收入很低,強勞力都進城打工。該條水域有兩個國營林場,經營山林七萬餘畝。過去上交木材任務很壓頭,現在政策好,一身輕鬆。如果因地制宜,對該域統一規劃,國家注入資金,對集體、國營山林資源和縣屬水庫資源等,實行“資源變資產”改革,組建股份制集團公司,通過融資投資,大規模投資交通為重點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可以將這裡開發建成省市級、甚至國家級的旅遊休閒經典項目。在資源資產改革中,從堅持統一規劃、促成項目出發,無論所有權、承包權、使用權,均應允許上市,宜買賣則買賣,宜租賃則租賃,宜股金則股金!通過改革,實現新老資產結構調整與變革,實現農業資源資產增值,實現農民增收,實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對內需的大拉動!


潤物無聲73


農村集資產改革的目的,主要是量化集體資產,盤活集體資產,使無價無市集體資產變現,來達人人參入關心集體經濟發展的目的。這項改革到底給農民帶來多少好處呢?

(一)經過審計量化集體資產後,使每個村民都知道你村的集體資產家底如何。

(二)集體資產要實行股份制改造,就是把你村集體資產,由集體統一上市,這樣就會把資產盤活,使物資變現金,增加集體財產性收入,想應的來增加了村民的福利。

(三)集體資產財產性收入,要進行股份化,把股權分配到戶到人,使沒個村民都是集體資產的股東,參入贏利分紅,虧損擔責,來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四)經過集體資產確權登記後,給了村民更多的參入管理集體資產權,(如以前村委帳目不公開,村民不知道集體錢花到那去了,而經改革後,村民都持股,一目瞭然)更多的自由選擇權,如,現在土地,宅基地流轉,都有村民自己決定。

以上就是我對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對農民有那些好處的認識。











老頭156934080


現在黨和國家對農村農民的政材,雖然扶貧加大,可是真正到農民手裡沒有多少,希望國家和政府來一次回頭看,才能答覆一定的總結。



老恆言


土地是國有的,我們工人也應該有一份,幹嘛都給農村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