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周茂華:不必過度擔心出現滯脹風險

2018-09-03 14:33 | 中國經濟網

我國經濟增速連續12個季度在6.7%至6.9%之間,最終消費與服務對經濟貢獻穩步提升,經濟穩定性與可持續性增強

我國經濟增速已由高速換擋至中高速,但並未對就業帶來明顯衝擊,這主要得益於服務業對國內就業的貢獻不斷提升

近來,國內豬肉、雞蛋、蔬菜價格呈現走高態勢,尤其受到豆粕價格上升、房屋租金上漲與能源商品價格抬升等因素影響,市場對通脹走高預期升溫。加之,國內經濟仍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有人開始擔憂出現滯脹風險。

滯脹,是指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增長停滯,同時失業與通貨膨脹大幅上升的經濟現象。從當前情況看,我國不會出現滯脹。

目前,我國經濟並無大幅下滑風險。從國際經驗教訓來看,一國或地區發生滯脹往往伴隨著經濟停滯,工業產出快速下滑。我國二季度GDP增長6.7%,連續12個季度運行在6.7%至6.9%之間,最終消費與服務對經濟貢獻穩步提升,經濟穩定性與可持續性在增強。從製造業PMI處於擴張區域、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強勁等指標看,國內工業製造業有望延續擴張格局。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主要來自基礎設施投資放緩與外需不確定性。近期相關信息顯示,一些地方和部門正抓緊研究出臺相關投資計劃,下半年基建投資有望回穩。在外需方面,從中國對美國出口依存度、中國出口商品需求價格彈性相對低、積極拓展新的出口市場、全球需求保持擴張等因素看,中美貿易摩擦對國內經濟影響有限。

同時,國內就業市場運行良好。我國經濟增速已由高速換擋至中高速,但並未對就業帶來明顯衝擊,這主要得益於國內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服務業對國內就業的貢獻不斷提升。數據顯示,2018年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0%附近,低於年度調控目標5.5%,也低於發展中和發達國家(或地區)均值6.6%和5.5%,國內基本處於充分就業狀態。從國內服務業與製造業PMI處於擴張區域看,國內就業市場仍存在改善空間。

此外,通脹動能溫和。從生豬出欄、存欄量與自繁養殖利潤等指標看,近期豬肉、雞蛋與蔬菜價格上漲屬於恢復性上漲,而且受到近期動物疫情、極端氣候及豆粕價格上升等因素影響。但是,國內通脹有望保持溫和格局,主要原因是:需求拉動溫和。國內處於去產能、降低宏觀槓桿風險階段,受投資拖累,內需存在放緩壓力,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主要是防範內需過快下滑,並非大水漫灌,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使得貨幣因素對物價影響有限。從扣除食品、能源的核心CPI同比連續3個月持平於1.9%,顯示內需溫和;豬週期溫和。從生豬存欄量、出欄量、豬糧比等指標看,豬肉價格處於週期性恢復階段,但國內糧食儲備充足,市場競爭充分,以及生豬養殖恢復盈利等都是豬肉價格內在制約因素;蔬菜價格季節性波動。近一段時間,國內蔬菜價格上漲加快,主要受到氣候、季節性等短期因素衝擊;輸入通脹有限。我國有別於歐美經濟體,本幣貶值對物價影響較為間接,一般需要通過大宗商品與上游工業品傳導至下游消費品,但近年來國內下游消費品供給充足與同質化競爭激烈,國內PPI向CPI傳導會有一個過程。

儘管國內滯脹風險偏低,但在全球金融環境收緊、貿易壁壘,國內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等複雜環境下,相關問題仍需要繼續關注。一是應防範疫情與房租對物價超預期影響。目前,疫情與房租飆漲呈現點狀分佈,需要防範的是疫情擴散與房租飆升的蔓延引發通脹超預期走高。二是應防範結構性債務風險。美聯儲貨幣政策趨向收緊,將對我國部分高外幣債務的企業帶來較大影響,需要防範我國去槓桿進程與他國政策收緊節奏加快、美元走強的疊加共振影響。三是應防範刺激政策加重債務負擔。短期內,我國經濟仍會面臨一定下行壓力,財政貨幣政策組合應屬對沖性質,對沖需求過快下滑,支持有效融資,避免債務再度無序膨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