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撒貝寧在《開學第一課》節目中寫“雪中送嘆”,這是否會給小學低年級學生造成誤導,你怎麼看?

管理探究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藉此來聊一聊自己的看法。

從撒貝寧的角度來出發,是想化用成語,藉此來表達下自己對冬奧會的情感。生活中,我們化用成語的時候很多,而且,有時候真正起到了化龍點睛的作用。

如果說,從成人的角度來說,是比較造成小撒這種做法的。畢竟,這些成人都懂,也會為小撒的行為點贊。

不過,如果從一名小學語文老師的角度來說,對於一二年級孩子,特別是一年級孩子,這就得另當別論了。

先來說節目,基本上看的以小學生為止,而且一二年級的孩子,對生字詞還沒有很強的辨別能力,就更別說成語了。

如果說當時小撒順帶解釋一下雪中送炭的意思,並且呢,將自己寫的嘆字用雙引號圈出來,再在旁邊將正確的炭字寫出來,對全國小朋友稍作解釋。這樣呢,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會明白。

我們都知道,學校要求孩子看開學第一課,基本上都會讓寫寫觀後感。而想寫出獨特的觀後感,很多孩子就需要邊看邊記。

如果說,有一部分孩子看到了小撒這段話,也把雪中送嘆這條詞語記了下來。那麼問題就出來了,而且影響也很不好。

我們都知道,孩子對第一印象特別深刻,生字詞更是如此,一開始接觸的時候,是個錯字,那麼多半會一直錯下去,很難糾正。即便當時糾正過來,過一段時間再寫,還是會寫第一印象接觸到的生字。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考試時,一些生字詞一直錯,甚至已經寫了幾十遍了,家長聽寫老師聽寫,然爾到了孩子自己寫時,依然錯。如果你追問一遍,這個生字哪裡容易出錯,應該注意什麼?

孩子回答地非常666,可就是獨自無意識寫時,就出錯!

所以,對於生字詞而言,第一印象,第一感覺非常重要。

教育孩子時,請規範使用生字和成語。否則,影響其一生!


說文寫作


《開學第一課》給我們全國的中小學生和中小學教師們都上了一課:

一、要想學習好,課堂上老師教的沒有課外培訓機構好。

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任何事,經濟利益一定要排在第一位。

想問一下央視和教育部:

一、製作和播出這一檔節目,央視和教育部有沒有抱著負責和敬畏的心態?這算不算懶政和怠政?

二、在今年嚴查課外培訓機構的背景下,作為一個行政主管的教育部門對央視大量的課外培訓機構廣告,提出過自己的意見嗎?

三、成功人士勵志故事很多,非要請成龍嗎?一個對婚姻家庭不忠誠,沒有責任感的人,一個教育出吸毒的兒子的人,他有資格站在那裡給孩子們上第一課嗎?

四、四個唇齒紅白的男孩子在臺上又蹦又跳,他們完全看不出這個年齡段男孩子該有的陽剛之氣,一個個舉止柔媚不男不女。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娘則國娘,這種娘炮當道的價值觀,就是央視傳遞給孩子的開學第一娘嗎?這還不如看中國男籃小夥子們奮勇拼搏為國爭光來的教育意義好。

最後想說,請從民族復興的希望高度對待我們的孩子。


禪茶一壺香自遠1


對於這種做法我個人比較反感,但是這種做法實際上也無傷大雅。

我一直認為應該給學生正宗的、規範的教育,而不要隨意篡改。小撒的這個舉動主要目的是為了給2022年冬奧會加油,但是有可能會誤導部分小學生,尤其是開學第一課這麼重要的場合。生活中也有很多商場、商品、電視節目改編成語,我個人是很不喜歡的。例如,理髮店:我型我塑——我行我素, 蚊香:默默無蚊——默默無聞,其樂無窮——騎樂無窮 (摩托車) ,刻不容緩——咳不容緩 (咳嗽藥) ,食全食美——十全十美 (零食品)。這樣的亂改真的會影響小學生,尤其是當這些廣告在電視上循環播放時。



因此老李認為:大家都要好好說話,不要隨便篡改成語及典故,雖然這樣看起來很高級,但是我覺得很拙劣。

那麼老李為什麼又說此類篡改無傷大雅呢?只要學校教育跟得上,老師交給了學生正確的成語,學生就不會被誤導了。所以,學校老師們一定要堅守底線,如果連我們都濫用成語了,那守護傳統文化的最後一道防線也就沒有了。


物理老師老李


昨晚老師要求家長陪孩子一起看,還要寫觀後感,十多分鐘的垃圾培訓廣告讓孩子看得一頭霧水,給孩子減負完全是喊口號,空話!多少孩子小學階段就學成了近視眼,孩子們奔波於各種補習班,和自己根本不感興趣的興趣班,這就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童年嗎?不甘落後的家長們更是積極踴躍,報班少了覺得對不起孩子,報班便宜了更是在同事朋友間沒排面,數萬的報名費,眼不眨下就能拿出來,弱弱的問一句你們家裡都有礦是嗎?無腦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你知道嗎?節目過程中成龍大哥滔滔不絕的給孩子們講他是如何拍戲受傷掙錢成功的!完全的正能量,絕口不提,他是怎麼混黑,玩女明星,把孩子培養吸毒的!小學的第一課就讓孩子們聽這種人逼逼?中國就沒有個科學家能請出來說上兩句的?起碼讓孩子知道榜樣大概是什麼樣吧?一個六歲的孩子,培養他正確的人生關,自強,自立,純真,乾淨!知道尊老愛幼 知道關心他人,知道感恩才會幸福!還孩子們健康快樂的童年吧!


小魚游水3


撒老師在開學第一課當中還有這麼一段兒?原本是“雪中送炭”的成語,他在節目中用成“雪中送【嘆】?

我還真沒注意,希望我的孩子沒注意到~

估計您的孩子也在看開學第一課吧?(據說這是教育部的統一要求,好多學校都下了正式的通知,要求學生們必須準時觀看)我希望您的孩子那一刻也沒注意到最好。

為什麼這麼說?您聽我說說,我女兒最近發生的一件真事兒,就都明白了。

那天我女兒在寫作文,需要用到十全十美這個詞兒。我女兒拿不準這個詞怎麼寫,就先在草稿紙上寫出來,讓姥姥姥爺幫著看。

您知道她寫的是哪四個字嗎?【食全食美】!

最離譜的是,您知道姥姥姥爺怎麼回答嗎?他們兩個人都說對!因為北京衛視有一檔節目,是美食節目,節目的名字就叫這個,他們看習慣了,就覺得這是對的!

好在我當時在房間,聽到後,及時走了出來,把這個錯誤給指出來了,要不還真不知道要鬧多大笑話呢。

大人都容易混淆,更別說孩子了。孩子的分辨能力有限。

他不知道大人是在“化用”,還是這個成語就是這樣的,搞不好以後考試寫字的時候就直接這麼寫了,得分肯定受影響。



不過這就是電視節目,小撒老師的這個說法也就是一閃而過。生活中的不規範用字,才是對孩子們影響最大,最容易誤導孩子的。

比如,我家門口有家服裝店叫【衣衣不捨】,我花了好大的力氣,才讓孩子記住,真正的成語用詞應該是“依依不捨”......

沒辦法,家裡有個上學的孩子,得考試啊,家長真的得多花好多心思。有同感的,請點贊哦。

歡迎您關注我,育兒路上,咱們多多交流,好嗎?


小公主變形計


開學第一課教會孩子們啥了?1、約定好的時間可以不守時(廣告插播);2、有些女生不一定是男生(娘炮);3、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但可以教育別人的孩子(成龍);4、為了敬畏生命,可以不珍愛生命(孵小雞);5、保護眼睛遠離電子產品,卻推出二維碼掃描下載遊戲;6、各種宣傳要給孩子減負,廣告卻都是補課機構和學習軟件!

哦,我明白了,這其實是讓家長教孩子如何明辨是非的第一堂課!幸虧我沒偷懶,陪孩子一起看的!


羅磊的vlog


說實在的,《開學第一課》哪裡是給孩子看的節目,完全是一個娛樂節目呀,15分鐘的廣告,一堆小鮮肉唱了幾首有的沒的的歌。然後講了非遺,講了飛機,但是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沒有興趣,對於高年級的孩子來說也沒啥用處。

我原本以為《開學第一課》會把語文課本的第一課作為一個公開課的形式,給孩子們講一講,畢竟現在全國統一了語文課本。

孩子從七點半就開始等著看節目,不停的在倒計時,期待著這一刻的開始,結果看了15分鐘的廣告,更打臉的是說好不補課的全是補課軟件的廣告。

我還想說某位大哥第一個出場,然而他作為一個家長非常的不合格的,兒子吸毒,私生女淪落街頭,這哪裡是一個合格家長的代表,為什麼會讓他出來講話。

所以說任務是拍一張照片,拍好之後,我們家大寶也完全對這些鮮肉沒興趣,直接就走開了,我也沒叫住他,因為我也覺得這個內容沒有任何的意義。


小獸媽媽


《開學第一課》從2008年開播至今也有10年了,這是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與教育部合作的大型公益節目,每次播放都會有很多家長和學生觀看,每年主題都不同,對孩子的教育意義自然不同。今年開學之際,以主題為:創造向未來的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準時在央視電視臺播出。


其實不管是何炅的“勝勝”還是撒貝寧“雪中送嘆”,都是為了冬奧會的吉祥物徵集貢獻自己的力量。但是對於撒貝寧的“雪中送嘆”引起了很多人質疑,這樣是否會給小學低年級學生造成誤導?


可以肯定的是有一定誤導,因為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未能很好的理解撒貝寧所寫的“雪中送嘆”的真正含義,而小學生剛接觸詞語,對生字詞還沒有很強的辨別能力,更別說成語啦,很多小學生也許之前還不知道“雪中送炭”這個成語,但是通過撒貝寧這段話知道了並且記住了,那對以後肯定是誤導。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對人對事第一印象都特別深刻,如果一開始接觸的時候就是錯誤的字詞,那麼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很難糾正過來,這也是人為什麼會在同樣的錯誤上多次犯錯的原因之一了。


現在人們對電子產品的過於依賴,很少動手寫字,偶爾提筆寫字的時候對於很多字、詞、成語都拿捏不準,而在央視電視上撒貝寧用“雪中送嘆”很有可能會造成大家認為是對的,所以給小學生看的節目,一定要講究科學性,不要隨意改成語以及典故。


決勝網


我來說說我的個人感受。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特別信奉老師教給他們的那一套。比如說我們生活在江南,經常平舌音和翹舌音不分,但是,按照規範學的孩子,他立馬就能感受到其中的不同,並給我糾正。毫不留情面。

小撒在節目中為了幽默的效果,用了雪中送嘆,其實並沒有什麼妨礙,畢竟這不是語文課,小學生也不會被他所誤導。真要是哪位小學生他記住了小撒老師 所寫的字,說明這是個有心的孩子,他不會記不住學校裡教的字。而那些連學校裡教的字都記不住的孩子,大概也不會留意小撒的字。因為這個而擔心誤導,多慮了。


蘇小妮


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好,文化都是從生活經歷中總結或演變過來的,我們還在繼續,知識還在不同的演化,出現了很多新的詞語,對於過去的詞語看似不合理的利用,其實也有了它新的含義,給人們新的信息,更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並沒有否認與拒絕以前的詞語,各有各的用武之地。有人說這樣會使學生對詞語記憶產生混淆,我不這麼認為。反而能使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更認真的去辨別這對‘’孿生‘’兄弟的模樣和性格,反而印象會深刻,使用率會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