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借力優質旅遊資源 陵水旅遊在發展中蝶變

碧海藍天,分界洲島,水清沙白鷗鳥飛;疍家風情,南灣猴島,漁排成行黃昏美;小妹湖畔,世外桃源,夢幻大里遊人醉。

陵水黎族自治縣推進旅遊業發展從不乏亮眼之筆。2007年至2017年,陵水十年磨一劍,立足自身優勢潛心求變,借力優質旅遊資源積極探索轉型升級之路,以長補長,借勢用勢、造勢成勢,全域旅遊發展勢頭良好。

近3年來,陵水旅遊業接待遊客總數和旅遊總收入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榮獲“國家森林旅遊示範縣”稱號;2018年上半年,陵水旅遊收入達16.06億元,同比增長30%,遊客接待量251萬人次,同比增長38%。從一次次摸索、一次次嘗試中走來,陵水旅遊業轉型升級,實現美麗蝶變。

借力優質旅遊資源 陵水旅遊在發展中蝶變

陵水分界洲島風光

 力破“病症”的改革探索

十多年前的陵水,讓人們談及最多的是戴著全國唯一的“沿海貧困縣”的帽子,儘管擁有綿延數十公里的黃金海岸線,旅遊資源得天獨厚,但除了南灣猴島、椰田古寨等少數幾個景區外,陵水旅遊業亮點不多,發展層次較低,市場秩序有待規範。如何化解處於傳統旅遊業發展階段的“病症”之惑,成為困擾陵水的一道難題。

傳統旅遊業,以服務團隊觀光客為主,與“休閒度假”尚有距離。一位早年在陵水旅遊局工作的幹部坦言:“以前來陵水旅遊,景區裡到處是推銷紀念品的商販,遊客一不小心參觀照就被掛在了景區門口,買下照片才算‘吉利事’。”

這種“一錘子買賣”形成一種共性傷害,遊客不願意第二次踏進景區大門,還會給陵水旅遊帶來差口碑。陵水旅遊業如何藉助縣域經濟發展的新態勢實現轉型升級,考驗著一方黨委、政府的思謀與魄力。擺在面前的旅遊發展難題使陵水深刻認識到:如果不對旅遊業發展進行重新規劃佈局,不以問題為導向加強對旅遊業的管理,面朝大海的陵水,不會迎來旅遊業發展的春天。

在進行科學規劃佈局的基礎上,陵水在“三灣”(香水灣、清水灣、土福灣)建設了一批旅遊度假酒店,並逐步發展其他業態。近3年,雅居樂清水灣遊艇會和位於香水灣的富力灣遊艇會相繼開業。去年,清水灣旅遊區成功創建4A級景區,清水灣遊艇口岸對外開放。按全縣旅遊規劃,陵水正在深度融入大三亞旅遊經濟圈。

2016年,海南省被確定為全國首個全域旅遊創建省,而陵水被列入全省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市縣。陵水旅遊業轉型升級迎來了重大歷史機遇期。陵水縣委明確提出,“陵水就是要以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為抓手,大力推動旅遊業提質升級。”

經過一番成長與磨礪,陵水旅遊業供給質量逐步提高,旅遊產品日趨豐富。集聚了高端酒店業的清水灣,遊人如織的南灣猴島,風光如畫的小妹湖……陵水旅遊業正以全新面貌迎接八方來客。

 旅遊與文化“共贏發展”

“如果你喜歡陵水,那一定不僅僅是迷戀海邊美景,還會靜下心來去了解陵水黎族文化,對黎族樂器愛不釋手,對黎錦豎起大拇指。”出生在陵水的黎族獨立音樂人王二小如是說。

陵水黎族文化源遠流長,橋山遺址等曾被列入我國考古六大發現之一。黎族文化可以提升陵水旅遊的文化內涵,文化與旅遊業融合發展之路,是陵水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支點。

黎族村莊像一顆顆珍珠,鑲嵌在廣袤大地上。過去,能達到美麗鄉村標準且具有接待能力的黎族村莊在陵水屈指可數,一些旅遊景區雖然打出了黎族文化的招牌,但對文化家底挖掘不深、旅遊產品單一、旅遊項目同質化現象嚴重。

敢於探路才有出路。陵水縣委書記麥正華表示,陵水要做好旅遊開發的文章,必須以文化強旅,充分挖掘陵水文化底蘊,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依託陵水初具雛形的黎族文化、紅色文化、疍家文化、海洋文化、飲食文化等文化資源優勢,策劃開發一批文化旅遊精品項目,樹立文化與旅遊共贏發展的觀念。

坡村是陵水的革命老區。2016年,坡村通過結合獨具特色的革命文化和黎鄉資源,開創出以情境化為基礎的參與式、體驗式紅色旅遊新模式,穿紅軍裝、吃大鍋飯、領取“坡村護照”等豐富多彩的體驗式趣味活動打破了以往單一的參觀式旅遊模式。這也成為陵水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

如今,陵水正深入挖掘歷史文化、依託民俗文化、凸顯生態文化、開發體育文化、提升海洋文化,加快建設一批具有濃郁文化背景的旅遊景點。

“旅遊+扶貧”落地生根

“小孩不聽話,把你送大里。”曾幾何時,在陵水,大里是最艱苦貧窮地區的代名詞,不少父母教育小孩要吃苦耐勞時這樣說。

位於吊羅山區的大里地區,山林環抱,瀑布從天而降,美景醉人。但因交通閉塞,人均耕地少,大里也是陵水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2016年,陵水推進大里地區的美麗鄉村建設,這個擁有著世外桃源般山水美景的黎鄉開始藉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發展多種產業增收。

坐在檳榔林下,品嚐特色黎餐。“農家樂解決了遊客吃飯的大問題。”小妹村黨支部書記王專說,過去大里沒有農家樂,遊客只能餓著肚子到鎮上吃飯,影響他們的遊玩體驗。現在農家樂開起來了,既方便了遊客,也鼓了百姓的腰包。在小妹村廣場前,村民自釀的山蘭酒、自採的蜂蜜受到遊客熱捧。

以發展鄉村旅遊為抓手,大里地區面貌一新。而文羅鎮坡村也以“文化旅遊+貧困戶”的模式帶動貧困戶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新路。坡村村委會控股的管理運營公司發展旅遊等相關產業,吸納119名村民就業,每人每月領1000多元的工資。坡村村民吉香說:“大家日子好過了,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麥正華說,盤活全域旅遊,陵水尤其強調規劃的整合作用,下一步計劃打造4個旅遊片區:以縣城為面,將陵河景觀帶、蘇維埃政府舊址等串聯打造成陵水生活旅遊城;以光坡鎮為面,將分界洲島景區、富力旅遊地產、大艾園村、港尾新村等串聯打造成特色鄉村濱海旅遊區;以新村、英州兩個鎮為面,將南灣猴島、清水灣、椰田古寨、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等串聯打造成高端濱海度假區;以吊羅山、本號鎮北部為面,將吊羅山森林公園、大里瀑布等串聯打造成北部百瀑雨林旅遊區。

記 者:郭暢 杜穎 蘇慶明 李豔玫 通訊員:黃豔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