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火星移民到底有沒有可能?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人類開始探索宇宙以來,一直在執行兩個任務,一個任務是尋找地外生命,另一任務就是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第二地球,可是幾十年過去了,地外生命到現在還沒有找到,而尋找未來人類移民的星球已經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火星。

火星在很早就被科學家認定為人類在未來可能要移民的星球,當然火星想要移民必須要進行改造才行。為什麼要選擇火星為人類移民的星球呢?主要是火星也在處在太陽系宜居帶內,而且它和地球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為了對火星有足夠的瞭解為未來移民做準備,人類幾十年來先後發射到火星的探測器可是不少的,除了在火星軌道進行探測的衛星之外,在火星表面也有幾個火星陸地探測器,其中有名的是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和好奇號火星探測器,5月5號,NASA又發射了新型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預計在年底前就可以登陸火星。

火星移民到底有沒有可能?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有了火星探測器,人類對火星的瞭解也越來越多,前段時間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遍了科學界:科學家終於在火星上發現了液態水。為了尋找火星液態水,NASA可是花費了15年的時間和付出。通過好奇號等探測器對火星表面的探測,科學家認為火星在25億年前也是一個和地球一樣的星球,藍天白去,有河流,湖泊,海洋的存在,同樣也有大氣層,非常適合生物的生存。

但是火星的體積太小了,質量也小,離太陽也比較近,由此造成火星的引力小,火星受太陽風暴的影響,火星的大氣被太陽風暴吹散,無法凝聚,久而久之,火星的大氣越來越稀薄。當大氣變稀薄後,火星表面的海洋水分蒸發到大氣層再也沒有返回地面上,它不像地球,地球由於大氣層特別厚,海水蒸發到大氣層又以下雨的形式返回地面。

就這樣,火星表面的水慢慢都被蒸發掉了,液態水都流失了,最後形成了如今的火星,一個乾枯的紅色星球。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發現了不少的液態水流過的痕跡,但卻發現不了液態水,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個原因也不復雜,火星表面雖然沒有液態水的存在了,但在火星的南北極的冰蓋下還是有液態水存在的,當火星夏季來臨,太陽直射南北級的時候,溫度大幅上升,這些冰凍水會融化一部分為液態水,這些水順著山坡流下來,在陸地上形成了河道。

火星移民到底有沒有可能?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但這部分液態水很快會被高溫蒸發消散,因此探測器只能看到水流沖刷形成的河道卻看不見液態水,這次科學家在火星上發現液態水,可能也是正好趕上火星的冰層融化有一部分流了下來正好被探測器拍到,或許很快這些液態水又會被蒸發掉。

可能很多小夥伴會說了,火星地表之下有不少的液態水的存在,那人類未來移民火星就有希望了,如果你這麼認為,那隻能對你說一句:你想多了。火星上雖然發現了液態水,但科學家通過對火星移民問題的重新系統的評估,認為想要在火星上生存是非常困難的,或許人類未來想要移民火星是很難做到的。

科學家這麼說主要是考慮到火星上很難形成厚厚的大氣層,如果火星沒有厚厚的大氣層,火星表面想要保存住液態水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將南北極的冰蓋都融化,火星表面可能短時間內有了大量的液態湖泊或海洋,但這些液態水用不了多久就會被高溫蒸發掉,沒有液態水,人類想要在火星生存根本不可能。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氧氣的問題,人類想要在火星上生存離不開氧氣,這些氧氣如何來?那就是通過形成循環的生態環境來自己產生,但這些前提條件就是必須要有厚厚的大氣層,有了厚厚的大氣層,通過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讓火星大氣形成良好的溫室效應。有了良好的循環系統,氧氣自然也就產生了,這樣人類才能夠在火星表面生存。

火星移民到底有沒有可能?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但在目前的情況下,火星由於體積小,質量小,想形成厚厚的大氣層是非常困難的,或許只有等未來人類的科技發達了,可以人造大氣讓火星的大氣變得濃厚起來,雖然火星未來可能想形成大規模移民困難,但在火星建立小型的生存基地還是可以辦到的,只不過需要建立一個封閉的生態環境才行。

其實人類完全不用把目光放在太陽系,隨著太空技術的快速進步,未來人類會走出太陽系,而在宇宙中,像地球這樣的類地行星非常多,我們完全可以找一個和地球一樣的行星進行移民。小夥伴們會去火星移民嗎?歡迎在下言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