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洛陽伊闕站站名:真正的“伊闕”實為龍門,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前幾日,網友們都在為洛陽伊川北高速收費站改名為“伊闕站”的事情討論得不可開交。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說,“伊闕”指的是龍門山、香山兩山對峙,伊水中流,故稱“伊闕”。然而多數網友並不認同,因為歷史上真正的“伊闕”,指的實際上是龍門。

洛陽伊闕站站名:真正的“伊闕”實為龍門,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網友們針對伊川北高速站改名為“伊闕站”的新聞各抒己見,有的認為:這是改了一個更具有歷史文化內涵、更能體現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厚重歷史底蘊的名字,這名字改得好!更多的網友認為:本來的名字“伊川北站”簡單醒目,方位性強,一看就能瞭解自己現在所處何處,而改完後的名字只是“假斯文”,宣傳歷史文化不是通過一地一名就能體現出來的!大家各執一詞,然而改名似乎已成定局,只能在日後逐漸適應“伊闕站”這個名字。

洛陽伊闕站站名:真正的“伊闕”實為龍門,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小編查閱資料後發現,“伊闕”這兩個字確實由來已久,但是準確來說指的其實是龍門附近,距離伊川北收費站不遠。

洛陽伊闕站站名:真正的“伊闕”實為龍門,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伊闕在東漢時期其實是一個關卡的稱呼。東漢時期為了保衛京都洛陽城,便在周圍設置了八大關,分別是函谷關、伊闕關、廣成關、大谷關、轘轅關、旋門關、孟津關、小平津關。其中的伊闕關位於今龍門山和香山的闕口,是古時洛陽的南大門。

洛陽伊闕站站名:真正的“伊闕”實為龍門,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伊闕關處建有一座石拱橋,是如今龍門石窟景區重要的參觀通道之一,相信去過龍門石窟的朋友一定能回想起來這座橋的位置!“伊闕關”的龍門大橋是溝通龍門東西兩山以及洛陽至豫西南各地交通的重要通道。自此,龍門石窟、香山寺和白園三處景點有機融合為一體。站在石拱橋上,西山巍巍、白園幽幽、水聲潺潺,使人彷彿置身世外桃源,每日有大量遊客前來遊覽。

洛陽伊闕站站名:真正的“伊闕”實為龍門,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伊闕站”宛如當年威風凜凜的兵家必爭之地“伊闕關”一樣,提醒著洛陽人當年那段輝煌的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瞭解更多洛陽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